
灣仔區
佛教黃焯菴小學
學校地址:香港銅鑼灣東院道11號
小學校網:12
學校電話:25762638
學校傳真:28824449
學校電郵:mail@bwcups.edu.hk
學校網址:https://www.bwcups.edu.hk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佛教黃焯菴小學(英語:Buddhist Wong Cheuk Um Prim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全日男女校,在灣仔區,學校地址是香港銅鑼灣東院道11號。佛教黃焯菴小學創辦於1959年,辦學宗旨:『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並進。藉多元課外活動,發揮學生潛能,加強認識課本以外知識和技能,建立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貢獻社會和國家。』
學校資料
∎ 學校類別:資助/全日/男女
∎ 校監/校管會主席:釋演慈女法師
∎ 校長:許定國校長
∎ 辦學團體:香港佛教聯合會
∎ 創校年份:1959
∎ 宗教:佛教
∎ 其他宗教:undefined
∎ 校訓:undefined
∎ 學校佔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
∎ 教學語言:中文
∎ 一條龍中學:佛教黃鳳翎中學
∎ 直屬中學:-
∎ 聯繫中學:-
∎ 法團校董會:已成立
∎ 家長教師會:有
∎ 舊生會/校友會:有
2022/2023學校全年收費
佛教黃焯菴小學的學費:-;堂費:-
∎ 家長教師會費:50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310
∎ 其他收費/費用:-
∎ 學費減免:undefined
學校設施
佛教黃焯菴小學的設施:
∎ 校車:有
∎ 保姆車:有
∎ 課室數目:12
∎ 禮堂數目:1
∎ 操場數目:1
∎ 圖書館數目:1
∎ 特別室:圖書館、音樂室、英語活動室、視覺藝術室、STREAM學習室、學生活動室、校園電視台、天文室。
∎ 其他學校設施:undefined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視像警報系統及為聽障學生購置無線調頻系統。
2022/2023 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25
∎ 教師總人數:28
∎ 教育文憑:100%
∎ 學士:100%
∎ 碩士_博士或以上:41%
∎ 特殊教育培訓:42%
∎ 0至4年經驗:29%
∎ 5至9年經驗:14%
∎ 10年經驗或以上:57%
班級結構
2022/2023學年班數:
∎ 小一有1班;小二有2班
∎ 小三有2班;小四有2班
∎ 小五有2班;小六有2班
總數為11班。
2022/2023學年(以教育局在2022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 小一有2班;小二有1班
∎ 小三有2班;小四有2班
∎ 小五有2班;小六有2班
總數為11班。
∎ 班級教學模式:以「教訓輔合一」的理念推行班級經營,主要採用合作學習的形式施行小班教學。以全校參與模式照顧個別差異。另設多元智能課、課後拔尖班、輔導及各種課後活動班。
備註:-
學習評估
∎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3
∎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0
∎ 多元學習評估
各學科加入多元化評估方式:除紙筆評估外,更有跨學科專題研習、小組討論參與表現、匯報技巧、課堂表現、實作評估、行為量表、實驗報告、家長評鑑等多方參與的評估方式。
∎ 分班安排
以學生支援需要分班。
學校生活
∎ 每週上學日數:5日
∎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9節
∎ 每節一般時間:35分鐘
∎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8:00
∎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3:30
∎ 午膳開始時間:13:00
∎ 午膳結束時間:13:50
∎ 午膳安排
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 健康校園生活
1. 推行健康飲食政策,獲衞生署頒予「至營校園」認證。 2. 推行綠色教育,連續十多年獲頒予香港綠色學獎。 3. 舉辦歷奇訓練,鍛煉身心。
備註:本校以「樂學.樂玩」為 理念,上午為學科課堂,下午安排功課導修、多元智能活動、閱讀、STREAM探索、個人成長等非學科課程。引入麻省理工學院設計的運算思維編程課程;亦推動DreamStarter啟夢者計劃,讓學生組織及完成夢想。
全方位學習
1. 設多元智能課,均衡發展興趣。 2. 舉辦全方位及大型學習活動。 3. 設不同興趣小組,包括:英語話劇、劍橋英語班、編程學習、手鐘、小提琴班、小結他班、書法、棋藝、籃球隊、機械人小組、園藝組、舞蹈組等。 4. 舉辦境外交流,包括內地及國外。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設學校管理及質素保證工作會議統籌學校發展,轄下設學校行政組、課程發展組和學生成長組,重點發展全人教育。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於2008年成立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代表、教員校董、家長校董、校友校董及獨立校董。
∎ 環保政策
推行綠色校園計劃,制定學校環保政策,涵蓋教育、節能、減排、回收、採購。超過十年獲「綠色學校」獎及連續多年獲環保卓越界別優異獎及銅獎。
∎ 學校關注事項
1. 發展STREAM課程,培養學生知識、共通能力,以應對21世紀挑戰。 2. 凝聚正能量,培養學生自律自省的能力,成就個人自信。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推行小班教學,重視班級經營和分組學習,輔以教學助理協作教學,以提高課堂參與和個別照顧。學校重視透過課程領導推動自主學習,重視同儕觀課及共同備課,促進專業交流,以培育學生高階思維及其他共通能力。
∎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德育及公民教育:重視品德培育,依照校本六大核心價值發展課程,使學生明辨是非,互愛互助,成就自利利他的人格。2. 從閱讀中學習:每星期均設主題式「午讀」課,引領學生進行跨課程的美文和德育兼備的閱讀。語文科發展校本閱讀策略課程,讓學生喜愛閱讀,學會閱讀。周會以故事帶動價值觀的涵養。3. 專題研習:以普世關注的議題,運用STEM(數理科普)的知識,帶動專題研習,從而建立健康身心靈的生活態度。4.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運用電子媒體加強互動學習,提高課堂參與和回饋,深化學習成果。
∎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推動正向思維教育、讚賞文化及正念禪修計劃。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按不同能力調整課業要求。設課後功課輔導班,照顧學習差異。設視藝拔尖班、領袖培訓小組,培育有潛質的學生。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1.及早識別學生需要,提供適切支援。2.教學助理於課堂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3.為聽障學生購置無線調頻系统。4.為有言語障礙的學生提供適切的個人或小組訓練。5.向有需要學生提供考試調適。6.為有需要學生設計個別學習計劃。7.為自閉症學生開設社交溝通小組。8.課前小組教導學習方法並重建學習信心。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與家長保持溝通與連繫,協助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為非華語學生訂定循序漸進的學習目標、進程及預期學習成果,調適課程和教學策略。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1. 設抽離教學小組,協助成績稍遜學生。2. 設資優小組,培育資優學生,提升學生能力。3. 按照專家建議,為有需要學生提供評估調適,例如加時、放大試卷、讀卷或提供獨立房間等。4. 設立不同形式之課前課後支援小組,協助新來港學童及其他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加強學習。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1. 每年辦多次家長會,與家教會合辦活動,確保緊密溝通。 2. 利用手機程式,鼓勵家校經常保持聯繫,關顧學生成長。 3. 法團校董會設有家長校董,讓家長參與校政事務。 4. 設有家長課程,協助家長指導子女學習。 5. 參與「家校齊家教」計劃,引進大學專業支援。
∎ 校風
1. 訓輔並重,清晰的獎懲制度,實施優點累積、以功抵過及校本全人計劃。 2. 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 設駐校社工及校本教育心理學家,並有情緒輔導小組及大哥哥大姐姐計劃,協助低年級新入學學生。 4. 獲關愛校園獎,成為香港青年協會「讚好校園」受訪學校。
未來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1. 重點於主要學科發展校本自主學習課程。2. 推展校本跨學科閱讀課程。3. 持續發展正向、關愛校園文化。4. 善用教育科技照顧學生個別差異,收集學習數據,回饋學與教。5. 推動DreamStarter啟夢者計劃及賽馬會運算思維教育課程。6. 設星象廊,推動天文教育。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每周設共同備課,設計教學計劃。2. 參與教育局及大學的課程計劃,完善校本課程。3. 教師定期進行同儕觀課,分享教學成功經驗。
其他資訊
台灣生命教育之旅; 內地姊妹學校交流計劃; Micro:bit Champion School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