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概覽】
迦密愛禮信小學
Carmel Alison Lam Primary School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迦密愛禮信小學(英語:Carmel Alison Lam Prim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全日男女校,在沙田區,學校地址是新界沙田顯徑邨。迦密愛禮信小學創辦於1986年,辦學宗旨:按聖經真理提供全人教育,讓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和靈命上,得到全面優質栽培,以致學能得以提高,個人潛質得以確立和發揮,並認識真神,明白真道,建立優良品格,樹立律己精神,得以在信、望、愛中成長,長大後立身處世,關心國家和社會,榮神益人。
基本資料
•所屬區域:沙田區
•學校地址:新界沙田顯徑邨
•小一學校網:88
•學校電話:26996945
•學校傳真:26019441
•學校電郵:info@calps.edu.hk
•學校網址:http://www.calps.edu.hk
學校資料
•學校類別:資助/全日/男女
•校監_校管會主席:梁誌邦醫生
•校長:林淑芬女士
•辦學團體:基督教興學會有限公司
•創校年份:1986
•宗教:基督教
•其他宗教:undefined
•校訓:undefined
•學校佔地面積:約6200平方米
•教學語言:中文(包括:普通話)及英文
•一條龍中學:-
•直屬中學:-
•聯繫中學:-
•法團校董會:已成立
•家長教師會:有
•舊生會/校友會:有
2021/2022學校全年收費
迦密愛禮信小學的學費:-,堂費:-,家長教師會費:20,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特定用途費每學期$150;支付衞生防疫用品、學生保險、保持環境衞生等費用,其他收費_費用:–
學校設施
迦密愛禮信小學的設施:
•校車:有
•保姆車:無
•課室數目:24
•禮堂數目:1
•操場數目:1
•圖書館數目:1
•特別室:音樂室,多媒體電腦室,視藝室,圖書館,學生活動室,家長資源中心,輔導室,英語學習室、會議室。
•其他學校設施:全校無線寬頻網絡,漂書角,飲水機,課室設有電腦、投影機及自學角等。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undefined
2020/2021學年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46
•教師總人數:47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100%
•學士:98%
•碩士_博士或以上:20%
•特殊教育培訓:33%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
•0至4年經驗:8%
•5至9年經驗:10%
•10年經驗或以上:82%
班級結構
2020/2021學年班數:
小一有4班,小二有4班,小三有4班,小四有4班,小五有4班,小六有4班,總數為24班。
2021/2022學年(以教育局在2021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小一有4班,小二有4班,小三有4班,小四有4班,小五有4班,小六有4班,總數為24班。
班級教學模式:
老師採用多元化教學策略,課堂着重學生參與及互動,並配合資訊科技輔助學習,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備註:中文教學方面,一至四年級每級設有兩班普通話班及兩班廣東話班,而五、六年級則每級有一班普通話班及三班廣東話班。2021學年由小一開始,逐年優化普教中的安排。
學習評估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3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0
多元學習評估
除了總結性評估及進展性評估外,還透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家長評估,網上評估,專題研習,體適能測試,課外活動評估,國際聯校學科測驗及國際英文劍橋考試等,推行多元化學習評估。
分班安排
三至六年級按學期終考試成績設兩班能力較强;有一班能力稍遜,但人數較少,方便老師照顧。2021學年由小一開始逐年優化分班安排。
學校生活
•每週上學日數:5日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10節
•每節一般時間:30分鐘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8:00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3:10
•午膳開始時間:12:45
•午膳結束時間:13:45
•午膳安排: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健康校園生活:
獲中大及世衞頒發健康校園銀獎、理智NET校園,關愛校園等,全校參加體適能健康計劃,專人負責監察午膳及小食部,定期全校噴射殺菌塗層和進行防蚊措施。
備註:
每周設興趣小組及單元課,提供多元化學習活動讓學生豐富學習經驗。操場設發電單車,小息時供學生運動之用。小息亦設運動區,鼓勵學生多做運動。每年為一年級學生磅書包,改善書包過重問題。為體重超標的學生設健體計劃。
全方位學習
提供多元智能訓練:英語話劇,奧數訓練,合唱團,管樂團,西方舞,足球、籃球、手球、花式跳繩、跆拳道,空手道,陶笛,小提琴,小號,長笛,口風琴,口琴,管樂團,小畫家,基督少年軍,小女童軍,幼童軍,學生團契,校園小記者、小司儀等,超過30多項活動。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架構:
法團校董會決策校政,校長及全體教職員參與策劃,執行及評估學校發展工作。其他持份者監察施行計劃的情況。學校設有行政組、功能組及學科組,每組由主任帶領,全體教師參與,一同策劃推行校政。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於2008年成立法團校董會,校董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8人、獨立人士校董、家長校董、校友校董、教師校董及校長校董。
環保政策:
設有三色回收箱有助廢料循環再造。「能源循環在迦密」包括單車發電,廚餘機及小田園種植計劃。設立漂書角,鼓勵學生捐出已看完的課外書籍。節能光管,節約用水的水龍頭及沖廁水制。
學校關注事項:
1. 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2. 推行正向教育。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
教師以學生為本進行教學,透過多化教學策略,例如:合作學習、全方位學習活動、聯課活動、主題學習周等,讓學生多反思、多協作和多參與。設功課輔導堂,老師可指導有需要的學生做功課。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設圖書課、閱讀課等及多元化的閱讀活動,培養學生閱讀習慣。 2. 全校設置無線網絡,亦購置有iPad,學生可透過Google-classroom等電子學習平台,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 3. 在不同年級加入STEM課程,讓學生透過特定專題探究,掌握科研的技巧和嘗試動手做的經驗。 4. 學校每年舉行升旗禮、唱國歌、境外交流、沙田區兒童議員計劃、環保活動,建立學生良好公民意識。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以正向心理學之「幸福理論」(PERMA Model)及「品格內涵」(Character Strengths)為理論基礎,以全校模式,關心每一個學生的身心靈發展,培育學生發展正向價值觀,當中包括建立學生的正向成長思維、正向品格素質等,使學生對未來抱有積極樂觀的心態。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學校透過優化課堂教學,照顧所有學生的不同學習及適應需要。資優課程包括奧數訓練班、劍橋英語班、機械人班、寫作班、英語大使、迦密大使、校園小記者等,提供機會讓學生發展潛能。學校安排不同方式(如入班支援教學、小組教學等)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及成績稍遜的學生。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設教育心理學家及駐校言語治療師,為個別學生及家長提供服務,提升學生自信心和學習能力。由學生支援組統籌支援工作,例如提供功課及考試調適、設情緒小組、社交小組等,以支援學生在學習上的不同需要。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undefined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1. 2021年由小一開始逐步優化以普通話教授中文課的安排。 2. 按班內及班別間不同學生的需要,在教學進度、課業及評估作出調適。 3. 透過教師共同備課及彼此觀課,進行個人及班別的課程剪裁及調適。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學校設計了不同系列的家長教育課程,以配合學校的教學理念,共收管教之效。家長義工隊融入學校事工,體驗及分擔愛禮信大家庭的工作,例如照顧小一、二午膳、故事爸媽等,攜手營造關愛校園。
校風:
校風淳樸、學生待人有禮、自律守規,多年獲頒發「關愛校園」獎項。透過周會、功課輔導堂、班級牧養課、成長課及學生團契等,促進師生溝通及彼此關愛。校董會及全體員工堅守「真理為幹,學生為本」的信念。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推行自主學習,課堂教學設計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為依歸,讓學生自主學習、樂意表達;優化照顧學生多樣性的策略。 2. 拓展電子學習和STEM課程,學生發揮創意思維能力。 3. 推行正向教育。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全體老師均需修讀基督教教育課程。 2. 優化共同備課及同儕觀課文化,從而優化教與學。 3. 教師每年參與在職培訓,與時並進;每年透過不同的校本培訓及工作坊,促進教師專業交流,優化教學。 4. 全校教師參與學校行政工作,在策劃、施行及監察工作上扮演積極角色。
其他
設有「愛禮信獎學金」及「家教會獎學金」獎勵學業優異及有顯著進步之學生。本校在數學、手球、舞蹈、團隊服務等活動及比賽中多次獲得全港或沙田區優異成績。本校著重學生之品德及靈性培育,故此有團契、福音聚會及福音營等活動,讓學生明白得救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