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水埗區
福榮街官立小學
學校地址:九龍深水埗福榮街231號
小學校網:40
學校電話:23869426
學校傳真:27089854
學校電郵:fwsgps@edb.gov.hk
學校網址:http://www.fwsgps.edu.hk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福榮街官立小學(英語:Fuk Wing Street Government Primary School)是一所官立全日男女校,在深水埗區,學校地址是九龍深水埗福榮街231號。福榮街官立小學創辦於1958年,辦學宗旨:『本校致力推行普及教育,為學生營造舒適愉快的學習環境,提供優質的全人教育,使學生在德、智、體、群、美五育上有均衡的發展。』
學校資料
∎ 學校類別:官立/全日/男女
∎ 校監/校管會主席:陳碧華女士
∎ 校長:黃翠嫻女士
∎ 辦學團體:政府
∎ 創校年份:1958
∎ 宗教:不適用
∎ 其他宗教:undefined
∎ 校訓:undefined
∎ 學校佔地面積:約4112平方米
∎ 教學語言:中文
∎ 一條龍中學:-
∎ 直屬中學:-
∎ 聯繫中學:荃灣官立中學、何文田官立中學、 九龍工業學校、賽馬會官立中學
∎ 法團校董會:不適用
∎ 家長教師會:有
∎ 舊生會/校友會:有
2022/2023學校全年收費
福榮街官立小學的學費:-;堂費:-
∎ 家長教師會費:-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學習材料費$60
∎ 其他收費/費用:-
∎ 學費減免:undefined
學校設施
福榮街官立小學的設施:
∎ 校車:無
∎ 保姆車:無
∎ 課室數目:24
∎ 禮堂數目:1
∎ 操場數目:1
∎ 圖書館數目:1
∎ 特別室:英語學習室、電腦室、視藝室、音樂室、輔導室、多元活動室、綜合用途室、會議室、學生輔導人員工作室。
∎ 其他學校設施:undefined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斜道。
2022/2023 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46
∎ 教師總人數:53
∎ 教育文憑:96%
∎ 學士:94%
∎ 碩士_博士或以上:26%
∎ 特殊教育培訓:33%
∎ 0至4年經驗:15%
∎ 5至9年經驗:4%
∎ 10年經驗或以上:81%
班級結構
2022/2023學年班數:
∎ 小一有4班;小二有4班
∎ 小三有4班;小四有4班
∎ 小五有4班;小六有4班
總數為24班。
2022/2023學年(以教育局在2022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 小一有4班;小二有4班
∎ 小三有4班;小四有4班
∎ 小五有4班;小六有4班
總數為24班。
∎ 班級教學模式:小一至小六為小班教學,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多元化學習支援。
備註:-
學習評估
∎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3
∎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0
∎ 多元學習評估
除總結性評估外,還設有進展性評估、單元學習、實作評量評估及專題研習等,以全面評估學生知識、態度及技能的表現。學校更會有系統地記錄學生在學業及非學業的表現,從而全面地反映學生的成就。
∎ 分班安排
按學業成績(三至六年級)分班,設有精英班及加強學習小組。
學校生活
∎ 每週上學日數:5日
∎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8節
∎ 每節一般時間:40分鐘
∎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8:15
∎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3:15
∎ 午膳開始時間:12:30
∎ 午膳結束時間:13:20
∎ 午膳安排
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 健康校園生活
本校定立了健康校園政策,讓學生養成健康生活習慣,亦同時參加了「SportAct獎勵計劃」及 「健康飲食在校園」,並獲頒「至營學校認證計劃」優質認證嘉許。
備註:著重發展全人教育,培育學生「祟德尚學」、一生一體藝及 一人一職;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及終身學習的能力;關注幼小中銜接,舉辦迎新會、家長會及適應課程等;並有「愛心學長」及中學體驗計劃;還有屢獲殊榮的「機關王團隊」,以及有系統思維建構的STEM學習。
全方位學習
設活動小組及課後學藝班,涵蓋學術、體育、藝術、思維及技能訓練。制服團隊有幼童軍、紅十字會少年團、小女童軍、交通安全隊、升旗隊及步操樂團。特色團隊有管樂團及樂器小組、公益少年團及少年警訊。團隊活動有陸運會、旅行、參觀、教育營、紀律訓練營及境外學習交流。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本校施行校本管理,由校長帶領行政小組共同策劃和執行各項政策。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學校管理委員會」監察及推動校務的發展。
∎ 環保政策
強調知識與實踐並重,除宣揚環保信息外,亦推行綠化校園、節省能源、廢紙及舊衣物回收計劃。
∎ 學校關注事項
1. 持續優化學與教,透過多元學習經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 2. 透過有系統的校本成長階梯培養,強化學生良好品德及正面價值觀。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採用元認知策略、系統思維培訓、推動評估素養、設計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提升教學效能。讓學生掌握自學技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推行早讀課、多元學習活動及獎勵計劃,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及學習習慣。 2. 增聘外籍英語教師,強化兩文三語學習環境,就學生潛能力發展不同校隊,同時善用電子學習,提升STEM教學效能,並設網上學習平台,持續學生的自學能力。 3. 透過正規課程、班級經營、生活教育課、早會及訓輔活動,推行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
∎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引入正面價值的講座、工作坊或多元活動,讓學校持分者形成正向氛圍。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1. 及早識別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2. 提供校本教育心理及言語治療服務。 3. 提供不同類型的課餘支援服務、課程及調適工作。 4. 提供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學校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增聘老師與教學助理。老師透過與各專業人員合作,如社工、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等,為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支援服務。因應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不同程度,對家課及考試作出調適,又為學生開辦功課輔導班、多元智能學堂及安排校外參觀活動。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同級科任教師按需要調動及剪裁課程;又為有需要的學生進行家課及評估調適。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1. 家長參與家教會、學校管理委員會、商業活動監察委員會等,為學校發展提供意見。 2. 家教會每年舉辦會員大會、親子旅行、家長日、興趣班、家長講座及親子活動等。 3. 組織家長義工隊,協助學校舉辦大型活動。
∎ 校風
培育學生「律己愛人」的精神,建立正面的價值觀。推行「動感列車」獎勵計劃,讓學生實現自我,建立自信。舉辦領袖生訓練活動,啟發學生領導潛能。團隊積極服務社群,貢獻社區,從而培養歸屬感及責任感。
未來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1. 強化跨科學習、廣泛閱讀、電子素養。 2. 資優普及化,普及資優化。 3. 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及全面健康成長。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按學校發展計劃訂定校本培訓計劃;教師亦積極參加校外課程,以強化專業能量。
其他資訊
本校創辦於1958年,歷史悠久,多年來為社會培育人才,校友在不同崗位上發揮所長,貢獻良多。本校將繼續致力塑造關愛校園,提供優質的全人教育,使學生在德、智、體、群、美五育上有均衡的發展,迎接未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