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概覽】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HKBUAS Wong Kam Fai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英語:HKBUAS Wong Kam Fai Secondary and Primary School)是一所直資全日男女校,在沙田區,學校地址是新界沙田石門安睦里6號。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創辦於2006年,辦學宗旨:秉承香港浸會大學的教育使命,我們以基督愛人樹己的精神為基礎,致力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結合中西文化,發展學生潛質,陶冶情操,明辨是非,貢獻社稷,實踐「全人為本,學子為先」的教育理念。
基本資料
•所屬區域:沙田區
•學校地址:新界沙田石門安睦里6號
•小一學校網:/
•學校電話:26372277
•學校傳真:26372077
•學校電郵:a-school-ps@hkbuas.edu.hk
•學校網址:http://www.hkbuas.edu.hk
學校資料
•學校類別:直資/全日/男女
•校監_校管會主席:傅浩堅教授
•校長:陳偉佳博士
•辦學團體:香港浸會大學
•創校年份:2006
•宗教:基督教
•其他宗教:undefined
•校訓:undefined
•學校佔地面積:約12000平方米
•教學語言:英文
•一條龍中學:本校
•直屬中學:-
•聯繫中學:-
•法團校董會:不適用
•家長教師會:有
•舊生會/校友會:有
2021/2022學校全年收費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的學費:$39900 分10期繳交,堂費:-,家長教師會費:100,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其他收費_費用:-
學校設施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的設施:
•校車:有
•保姆車:無
•課室數目:30
•禮堂數目:1
•操場數目:2
•圖書館數目:1
•特別室:資訊科技中心、STEAM教室、視覺藝術中心、表演藝術中心、科學實驗室、舞蹈室、演講廳及圖書學習中心。
•其他學校設施:室內體育館、體適能中心、田徑跑道、攀石牆、露天劇場、空中花園、約書亞堂及瀕危物種博物館。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及觸覺引路帶。
2020/2021學年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教師總人數:76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93%
•學士:100%
•碩士_博士或以上:50%
•特殊教育培訓:12%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
•0至4年經驗:41%
•5至9年經驗:20%
•10年經驗或以上:39%
班級結構
2020/2021學年班數: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總數為30班。
2021/2022學年(以教育局在2021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總數為30班。
班級教學模式:
為照顧學生個別學習需要,本校在中文、英文及數學科推行小組學習。
備註:-
學習評估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2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0
多元學習評估
透過發展性及持續性評估,範圍包括習作、個人專題研習、課堂表現、服務及品德等評分。二年級至六年級學生每學年進行兩次學期終結評估,以總結學生在該學習階段的學業成就。
分班安排
按平均能力分班,中文、英文及數學以學科表現分組。
學校生活
•每週上學日數:5日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8節
•每節一般時間:40分鐘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8:05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3:20
•午膳開始時間:12:10
•午膳結束時間:13:10
•午膳安排: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健康校園生活:
1.小息期間進行室外自由活動。 2.SportACT獎勵計劃。 3.校園至『營』特工計劃。
備註:
1.專業團隊監察學生的午膳餐單,確保飲食營養均衡。 2.午膳時播送音樂及故事,亦有故事爸媽及學生分享。
全方位學習
管弦樂團、中國鼓隊、合唱團、手鈴、攀石、花式跳繩、舞蹈、游泳、壘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籃球、劍擊、武術、閱讀大比拼、讀詩會、文法故事、奧林匹克數學、綠色工作坊、宇宙的奧秘、編程入門、機械人工作室、中國畫高階、西洋書法、基督少年軍及幼童軍等等。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架構:
校董會為最高的管理及決策層,設多個部門統籌校舍管理、學生事務、課程發展、素質保證、資訊科技及課外活動等,推動學與教的發展。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校董會成員除由香港浸會大學委任院長、系主任、專家及教授出任外,更延攬社會上的專業人士。
環保政策:
節約用紙、節約能源、資源回收、環境管理、環境教育、環保大使及綠化天台。
學校關注事項:
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生。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
著重親身參與及從互動中學習、強調學習及思考技巧訓練、知識為本的語文計劃。
關鍵項目的發展:
促進學習的項目有:推廣廣泛閱讀、英語及普通話溝通語境、運用資訊科技、德育教育、問題導向學習。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重視學生的個人成長,藉此幫助他們全面發展: 1.建立目標和生命意義 2.建立與父母、學校成員、社會和國家正向的關係 3.培養積極的心態,主動參與學習 4.培養毅力和「成長型思維」 5.能辨明是非,接受多元價值 6.發展獨立的學習技能 7.運用自己的品格強項去幫助自己和他人 8.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1.全職註冊護士、教育心理學家、學生輔導主任及社工照顧學生的發展。 2.雙班主任制。 3.於五及六年級安排升中輔導活動。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透過聘任駐校教育心理學家、駐校社工、學生輔導主任和註冊護士作專業支援,提供預防性、發展性及補救性措施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個別需要。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及本校全部年級實施普教中,提供額外支援(例如抽離/小組學習、拼音教材等)。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邀請在持續評估中表現未達該年級學習目標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冀能提升其學習能力至基本學習水平。增潤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挑戰,發掘並發展他們的潛能和興趣。除了小班教學外,學生亦有機會參與不同教育機構所提供的資優課程。配合「一條龍」模式,我們可安排個別科目或整體跳級,亦就學生的情意發展提供不同的支援。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1.家長參與及協助多項活動:海外交流、親子遊戲日、陸運會、水運會、故事爸媽、圖書館運作及校外活動等。 2.家長教師會已於2007年成立。
校風:
鼓勵學生發展獨立思考的能力及尊重一切人和事,成為有責任感的公民。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培育學生的三能(3-Literacy),即中文、英文及資訊科技能力。 2.栽培良好的人格品德。 3.發展創意思維及培育人文素質。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與香港浸會大學及其他大學緊密合作,推動及鼓勵教師作專業提升。 2.推廣集體備課、同儕觀課、品質圈會議及本地和海外全校或學科的專業培訓活動;教師亦積極參與公開考試及教育局委員會之工作,並在公開場合分享教學心得。
其他
1.設有獎學金以獎勵在學業、體藝、音樂、美術、服務或領導才能方面表現優異的學生,包括學費減免及資助收費活動。另設助學金資助有財政困難的家庭,包括學費及收費活動,最高可獲三年學費全免的資助。 2.王廖惠文大樓設室內體育館、傅浩堅陳佩華伉儷體適能中心、梁廣灝伉儷學習共享空間、楊俊偉博士伉儷視覺藝術中心、表演藝術中心、露天籃球場及多個多用途室。 3.新增體適能角及約書亞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