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概覽】
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小學
HKFYG Lee Shau Kee Primary School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小學(英語:HKFYG Lee Shau Kee Prim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全日男女校,在元朗區,學校地址是新界元朗天水圍天榮路11號。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小學創辦於2000年,辦學宗旨:營造優質的學習環境,建立有禮、參與、創意及關愛的學校文化,將資訊科技及多元學習融入於學與教中,培育品學卓越、重視健康人生及關心社會的明日棟樑。
基本資料
•所屬區域:元朗區
•學校地址:新界元朗天水圍天榮路11號
•小一學校網:72
•學校電話:24481011
•學校傳真:24481823
•學校電郵:lskps@hkfyg.org.hk
•學校網址:http://www.lskps.edu.hk
學校資料
•學校類別:資助/全日/男女
•校監_校管會主席:呂慧蓮女士
•校長:謝煒珞博士
•辦學團體:香港青年協會
•創校年份:2000
•宗教:不適用
•其他宗教:undefined
•校訓:undefined
•學校佔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
•教學語言:中文(包括:普通話)及英文
•一條龍中學:-
•直屬中學:-
•聯繫中學:-
•法團校董會:已成立
•家長教師會:有
•舊生會/校友會:無
2021/2022學校全年收費
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小學的學費:-,堂費:-,家長教師會費:20,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學校設備費$310,其他收費_費用:-
學校設施
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小學的設施:
•校車:無
•保姆車:有
•課室數目:30
•禮堂數目:1
•操場數目:2
•圖書館數目:1
•特別室:卡魅實驗室、數碼自主學習空間、創客室、閱讀樂遊園、校園電視、視藝及陶藝室、圖書館、多用途活動室等。
•其他學校設施:全校各室已安裝空調系統、智慧型電腦、實物投影機等。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觸覺引路帶及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
2020/2021學年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58
•教師總人數:62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98%
•學士:98%
•碩士_博士或以上:45%
•特殊教育培訓:34%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
•0至4年經驗:45%
•5至9年經驗:7%
•10年經驗或以上:48%
班級結構
2020/2021學年班數: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小五有5班,小六有6班,總數為31班。
2021/2022學年(以教育局在2021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總數為30班。
班級教學模式:
各級都設有普通話教中文班別。實行小班教學及活動教學,並全面推行合作學習。
備註:設有資優培訓及協助成績稍遜學生的「增進班」。
學習評估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2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2
多元學習評估
重視持續及多元化的進展性評估,包括課堂活動、單元評估、學業/非學業獎勵計劃等。學生以學生手冊進行自評及供家長進行評核。 一、二年級不設測考,三至六年級兩次考試。
分班安排
混合能力平均分班,亦會按科目的需要分組。
學校生活
•每週上學日數:5日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8節
•每節一般時間:40分鐘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7:55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3:05
•午膳開始時間:12:45
•午膳結束時間:13:35
•午膳安排: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健康校園生活:
推行體適能計劃及形體操(本校的特色早操)。
備註:
設早會、早晨閱讀、班級經營及生命教育。每週設英語日及普通話日。課程著重發展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建立紮實的語文基礎及STEAM教育,發展創意。
全方位學習
英語音樂劇、Musical Monkeys、創意科藝工程計劃(LEAD、機械人及電腦編程)、戲劇 、陶藝、繪畫、欖球、手球、籃球、中國舞、爵士舞、非洲鼓、手鈴、歌詠隊、敲擊樂等,並設資優培訓、多元智能課及展才活動,四至六年級學生必須進行三年專才培訓。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架構:
在法團校董會之下,校長領導管理與組織、課程發展、學生發展及支援和社區及環境組四個行政組別推動學校工作。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成員包括大學教授、資深社會工作者、資深教育工作者、專業人士、校長、教師和家長代表。
環保政策:
設環境教育組,推動校園綠化政策,並讓學生善用環境進行學習。
學校關注事項:
提供免費及全面發展的優質教育,提倡愉快而有效能的校園學習氛圍。全力關注學生的中英文及創意發展,著重學生的生命教育及創科教育,致力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讓學生成為一個負責任的自主學習者。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
和知名大學合作設計校本課程,重視學生的基礎、理解和應用,採用活動教學及合作學習法,推動全方位學習。利用iPad、電子學習平台和多媒體教室輔助學習。重點提升學生的語文和創意能力。對有需要的學生進行資優培訓或個別學習計劃。 有系統地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包括展才活動、專才培訓及多元智能課。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以關愛為起點,培養學生自律、關心社會和認識國家。 2. 重視朗讀,設「閱讀課」及每年二十多項閱讀活動,以打好學生的語文基礎。 3. 校本創科課程、專題研習及有系統的學習策略發展學生高階思維。 4. 利用iPad、網上學習平台、網上閱讀和寫作等輔助學生自主學習。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着重生命教育,使其在學生的德性及人文教育上發揮最大的功能,以培養學生積極、正向的人生觀,並學會付出及關愛。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以合作學習等策略照顧學生差異,設資優培訓小組和照顧能力稍遜學生的增進班,有完善轉介機制安排專家支援。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各級學生以混合能力編班,由全體老師共同照顧學生所需。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提供額外的單元學習冊及小組活動。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設有課程及評估調適。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設家教會、家長學堂、家長讀書會及家長義工隊。
校風:
提倡有禮、參與、創意、關愛文化;建立開明、積極、關懷、信任的環境。本校是多屆「關愛校園榮譽」得獎學校。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發掘學生潛能,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有效地學習,培育學生健康成長,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英文科發展完整的校本閱讀課程,中文科深化讀寫結合和普教中。以合作學習、電子學習等途徑提升學生學習水平,發展創意;多元、專才及展才課全面發展學生。校園內增設各種互動學習區域,如數碼自主學習空間,加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及趣味性。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參與研討會、工作坊,與大學及教育局合作進行優化教學行動研究等計劃。 為教師建立個人專業發展計劃。
其他
支援學生的主要措施超過30項,為學生提供英語訓練的外籍義工達2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