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概覽】
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
Jordan Valley St. Joseph's Catholic Primary School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英語:Jordan Valley St. Joseph's Catholic Prim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全日男女校,在觀塘區,學校地址是九龍彩霞道80號。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創辦於2009年,辦學宗旨:以基督的精神作為教育方針。致力提供多元化的優質教學,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中,發展個人潛能及持續的自學能力,建立自信與積極的人生觀,培養正確的公民意識,服務人群,回饋社會。
基本資料
•所屬區域:觀塘區
•學校地址:九龍彩霞道80號
•小一學校網:46
•學校電話:23050061
•學校傳真:23053005
•學校電郵:jvsj@jvsj.edu.hk
•學校網址:http://www.jvsj.edu.hk
學校資料
•學校類別:資助/全日/男女
•校監_校管會主席:盧伯榮神父
•校長:洪美華校長
•辦學團體:天主教香港教區
•創校年份:2009
•宗教:天主教
•其他宗教:undefined
•校訓:undefined
•學校佔地面積:約5500平方米
•教學語言:中文
•一條龍中學:-
•直屬中學:-
•聯繫中學:-
•法團校董會:已成立
•家長教師會:有
•舊生會/校友會:有
2021/2022學校全年收費
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的學費:-,堂費:-,家長教師會費:30,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300,其他收費_費用:-
學校設施
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的設施:
•校車:有
•保姆車:無
•課室數目:24
•禮堂數目:1
•操場數目:2
•圖書館數目:1
•特別室:音樂室、電腦室、學生輔導室、視藝室、學生活動室、常識室、小聖堂、校園電視台、STEAM樓層。
•其他學校設施:奇妙教室、機械人研究室、會議室、護理室、空中花園、飯堂、聖母園、中華文化廊。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2020/2021學年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45
•教師總人數:47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100%
•學士:100%
•碩士_博士或以上:36%
•特殊教育培訓:45%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
•0至4年經驗:28%
•5至9年經驗:32%
•10年經驗或以上:40%
班級結構
2020/2021學年班數:
小一有4班,小二有4班,小三有4班,小四有4班,小五有4班,小六有4班,總數為24班。
2021/2022學年(以教育局在2021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小一有4班,小二有4班,小三有4班,小四有4班,小五有4班,小六有4班,總數為24班。
班級教學模式:
推行小班教學及新資助模式。在中、英、數三科推行拔尖補底課程,另在各級推行課後輔導,以照顧學生個別差異。全校推行英文及普通話語境教學。
備註:-
學習評估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2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0
多元學習評估
培養學生六育均衡發展,除考試外,平日亦會進行進展性評估;更滲入非紙筆的評估如觀察、學生自評及互評、生活技能、專題研習、科技學習、實地考察及量度等,有助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
分班安排
小一至小三平均分班,小四至小六按學業成績編班。
學校生活
•每週上學日數:5日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8節
•每節一般時間:35分鐘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8:10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3:20
•午膳開始時間:12:40
•午膳結束時間:13:40
•午膳安排: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健康校園生活:
推行「3:2:1的健康午膳」, 白飯及蔬菜於校內飯堂製作以保新鮮。午膳小組監察午膳質素。於課前進行早讀,小息進行跳繩和呼拉圈等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生活。
備註:
全校推行活動教學。除了一般課節外,還有圖書課和成長課,拔尖課程、輔導教學、聯課活動及訓練。小四至小六學生自攜平板電腦進行電子學習,亦實行翻轉課堂,延伸學習時間。
全方位學習
宗教活動:道理班、基督小幼苗。 紀律團體:有男女童軍、公益少年團、基督小先鋒。 體藝活動:中樂團、藝術體操、競技體操、舞蹈、小提琴、聖詠團、話劇及包括各種球類、田徑等。還有機械人製作和奧數等30多項多元化活動。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架構:
由法團校董會管理學校一切事務,家長教師會協助提供意見。校內行政分四個範疇:管理與組織、學與教、校風及學生支援、學生表現,分別由學校行政組負責人與教師組成。設有行政手冊及教師手冊,落實校政,提昇效能。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
環保政策:
1. 學校安裝太陽能儲電裝置。 2.健康午膳政策。 3.成立學生環保大使。 4. 開設小耕地,推行有機耕種,實踐環保教育,與生命教育結合。
學校關注事項:
1. 自主學習,學習自主。 2. 主愛滿家,以勤自學。 3. 推行電子教學,提升學與教效能。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
學校推行自主學習,學生透過教師提供的影片及網上資源等進行預習,在課堂中學生展示,老師給予適切的回饋,以學生的表現,給予適當的延伸活動及藉此照顧學習差異;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從閱讀中學習,設有圖書課;推行親子伴讀、英文伴讀及名人讀書會。 2. 資訊科技:全校設有電子白板及多媒體電腦協助教學;四年級中文科、五及六年級中英數科目,學生自攜平板回校進行互動的電子學習課。 3. 數學科及常識科均進行專題研習。 4. 常識科進行科技學習。 5. 德育及公民教育:以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為本,加強培育學生在靈性及品德方面的修養;著重全人教育,推行成長課以建立學生自信及正確人生觀。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1. 推行塔冷通存摺獎勵計劃、每月品德之星,宣揚良好品德。 2. 舉辦生命教育講座,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分享自身經驗。 3. 舉行守時運動、敬師活動、秩序比賽、禮貌運動、交齊功課我至叻活動、魚菜共生、愛心午餐,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生活常規關心世界。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1. 推行優化課堂計劃,中英數主科推行老師協作教學,以照顧個別差異。 2. 提供課前輔導、功課輔導、校本資優課程、考試及課業調適,為有學習需要的學生安排適切的支援。 3. 透過聘請教學助理、朋輩支援及外聘機構舉辦不同類型的支援班。 4. 資助及開辦多元化的課後興趣班及參觀活動,進行境外考察。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校方積極引入校外專業支援如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等,定期駐校提供服務。同時,開設讀寫小組、社交技巧及情緒管理小組、專注力訓練小組、沙畫及感覺統合活動並於小一及早識別計劃中為初小學生開設個別學習計劃;及為相關家長提供講座及諮詢服務。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undefined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透過課程統整,設計全方位學習課程,發揮多元智能學習。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透過強大的家長義工團隊,為學校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另外,每級設有家長級代表,加強與校方的聯繫,又定期舉行家教會會議,促進家校合作及溝通。
校風:
培養學生成為一個篤信力學,愛主愛人的良好公民。學生純樸有禮,言而有信,勇於學習,面對困難,自主自信,樂於服務,從生活中體現愛主愛人的精神。我們推行「伴你成長服務計劃」。為小一提供迎新活動、適應課程及為家長提供「小一家長也上課」活動。為小六提供升中講座、升中面試工作坊及參觀中學;配合社區資源,安排活動及講座。設立朋輩支援網絡,「大哥哥、大姊姊計劃」等,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成就優良的校風。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與教育局及各大學進行協作,例如中文科參與賽馬會「賽馬會與『文』同樂學習計劃年度活動」;英文科參與香港教育大學「Coding as a Pedagogy for Teaching Subject Knowledge in English」、天主教教區「Building Core Values through Reading and understanding」;數學科參與香港教育大學「Coding as a Pedagogy for Teaching Subject Knowledge in Maths」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彰顯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加強學生靈性、德育以及重視國家傳統文化的培育。推行自評文化,發展「計劃—執行—評估」模式。優化共同備課及同儕觀課,達致互相觀摩學習成效,培訓老師照顧學習差異、推動電子學習、發展學生的自學能力,重點在如何令老師教得更有效,學生學得更深入。故安排參與各大學的特設課程或教研計劃,提升教師專業發展。
其他
1.學校為同學預備了不同的獎學金,鼓勵學生努力上進,如學業獎、品行獎、進步獎等。 2.學生每年都參與不同的公開賽、校際賽或國際賽,如奧林匹克數學比賽、香港青少年機械人世界盃、校際舞蹈節。 3.學校每年為學生安排境外考察活動,如北京航天科技考察、台灣環保教育及朝聖之旅、韓國文化及科技學習之旅、日本大阪及京都科學探索遊學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