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概覽】
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
S.K.H. Yan Laap Memorial Primary School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英語:S.K.H. Yan Laap Memorial Prim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全日男女校,在葵青區,學校地址是新界葵涌上角街13號。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創辦於2002年,辦學宗旨:本着基督教全人教育的精神,致力培育學生在靈、德、智、體、群、美六育得到均衡發展,實踐「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真理;讓學生在充滿和諧、仁愛、關懷與扶持的環境下,建立良好品格及發展潛能;注重培育學生個人責任感,尊重及服務他人;鼓勵學生追求卓越的學術成就,達致終身學習。
基本資料
•所屬區域:葵青區
•學校地址:新界葵涌上角街13號
•小一學校網:65
•學校電話:24286600
•學校傳真:24286111
•學校電郵:mail@ylm.edu.hk
•學校網址:http://www.ylm.edu.hk
學校資料
•學校類別:資助/全日/男女
•校監_校管會主席:鄒小磊先生
•校長:余茵茵女士
•辦學團體:聖公宗(香港)小學 監理委員會有限公司
•創校年份:2002
•宗教:基督教
•其他宗教:undefined
•校訓:undefined
•學校佔地面積:約10700平方米
•教學語言:中文
•一條龍中學:-
•直屬中學:-
•聯繫中學:聖公會林護紀念中學
•法團校董會:已成立
•家長教師會:有
•舊生會/校友會:有
2021/2022學校全年收費
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的學費:-,堂費:-,家長教師會費:30,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特定用途收費($310)及增聘(額外)外籍英語老師($310),其他收費_費用:-
學校設施
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的設施:
•校車:有
•保姆車:無
•課室數目:30
•禮堂數目:1
•操場數目:3
•圖書館數目:1
•特別室:圖書館、創科教室、電子科技教室、英文電子教室、視藝室、音樂室2個、會議室、活動室及彩虹祈禱廣場。
•其他學校設施:千禧校舍,全部課室有空調及投影設備,鋪設電腦網絡,一人一機。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2020/2021學年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58
•教師總人數:61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
•教育文憑:100%
•學士:100%
•碩士_博士或以上:31%
•特殊教育培訓:10%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
•0至4年經驗:16%
•5至9年經驗:10%
•10年經驗或以上:74%
班級結構
2020/2021學年班數: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總數為30班。
2021/2022學年(以教育局在2021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總數為30班。
班級教學模式:
本校傳統教學模式及活動教學模式並重。為學習能力稍遜的學生開設加強輔導小組以及課後輔導小組。本校高年級學生擔任小老師,幫助小一、小二學生,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備註:-
學習評估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2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2
多元學習評估
包括紙筆進展性評估及總結性評估,中、英文科設說話及聆聽評估;宗教、體育、及視藝加入態度評估;課堂中鼓勵學生自評及朋輩互評。
分班安排
三至六年級每級設兩班學習能力較佳的班別及一班「普教中」班。其餘三班則根據學生能力平均分班。
學校生活
•每週上學日數:5日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9節
•每節一般時間:35分鐘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7:55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2:50
•午膳開始時間:12:15
•午膳結束時間:13:10
•午膳安排:由學校提供及由指定供應商提供。
健康校園生活:
本校午膳供應商按照「321」的原則,提供午膳。本校舉辦跳繩獎勵計劃、體適能自我訓練及球類推廣活動,鼓勵學生多做運動,促進身心健康。
備註:
本校善用學校空間,並舉行多元化活動,小息及午息設有跳繩活動及球類推廣活動,讓學生自由參與。學校亦開放圖書館和創科教室,鼓勵學生閱讀及進行STEM活動。
全方位學習
透過跨學科主題探究學習研習週,提升共通能力。透過不同活動,讓學生發展潛能,建立自信。 學術:朗誦、奧數、英語大使。STEM:科學探究及編程。體育:田徑、球類、游泳、舞蹈。音樂:管樂團、歌詠、西樂班、弦樂小組。藝術:壁畫、陶藝等。制服團體:基督少年軍。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管理架構:
學校設多個功能組別,如課程組、學生支援組,訓輔組等,負責策劃及發展的工作。各組別互相協調,彼此聯繫。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成員為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士,他們掌握教育新趨勢,高瞻遠矚。
環保政策:
推行綠化校園計劃,進行土耕種植及水耕種植活動,加強學生環保意識及謁學生認識愛護環境的重要。
學校關注事項:
愛主愛人,正向心靈,主動樂學,擁抱挑戰。 關注事項:1持續發展校本課程,透過促進學習評估課堂策略,增加全方位學習經歷,培養自學習慣與能力。2發展基督化正向教育,增加基督化氛圍,籌辦有益身心成長的活動。
教學規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
持續發展校本課程,積極推展促進學習評估課堂策略,以增強自主學習能力良好學習習慣。各科滲入高階思維課堂策略,提升學習效能。常識科滲入科探及STEM學習活動,發掘學生潛能。為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正向思維,推行「正仁小子POWER UP」校本輔導獎勵計劃,透過五大正向範疇—主動樂學、喜樂心靈、尋求突破、身心健康及參與服務,給予正面鼓勵及獎賞。為培養屬靈品格,促進學生身、心、靈健康,推行多元化活動,如:基督精兵計劃,讓學生完成不同任務,在生活中實踐信仰,活出基督化品格;設有宗教、德育及生命教育大課,透過主題分享、詩歌、祈禱等,培養正確價值觀
關鍵項目的發展:
發展校本英語閱讀課程,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興趣及能力。透過專題研習,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本校經全面鋪設無線網絡,逐步推動電子教學,鼓勵教師提供網上學習資源,讓學生進行自學及課後延伸學習。為培養學生自信心及建立正向價值觀,本校每年策劃全方位輔導服務活動及計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服務他人回饋社會,成為一位「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良好公民。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全校推行正向教育,培養學生正向人生態度,鼓勵他們追求卓越,以正各態度迎接各種挑戰。本校透過推展聖公會「宗教生命與德育及國民教育培訓課課」,強化基督教品格教育,以聖靈果子作生命教育主題,浸入基督教的元素,培養學生屬靈的品格。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成立學生支援組,及早識別有學習困難的學生,透過小組教學及課後輔導小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之學習支援措施包括課後輔導及朋輩輔助計劃。本校亦聘請駐校教育心理學家、駐校臨床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提供適當的教育,祈使他們充份發展潛能。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undefined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中、英、數設小組教學,為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學校亦致力發展資優教育,開辦不同的拔尖課程,展現學生潛能。本校增設資優培訓計劃,如:小小歷史家、辯論隊等,培養學生不同的潛能。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透過家教會、家長日、親子旅行、親子運動會、家長講座及工作坊等,促進家校合作,加強溝通。
校風:
本校校風淳樸,學習風氣濃厚。設宗教德育及生命教育課程,並設早禱、早會及其他宗教活動,強化基督化校園氣氛,培養學生良好品格,積極態度及正確的價值觀。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持續發展校本課程,並透過促進學習評估的課堂策略,及增加學生全方位學習經歷,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與能力。發展基督化的正向教育,增加基督化氛圍,籌辦有益學生身心成長的活動。創建正面關愛的校園環境,推展基督化品格教育,促進師生身心靈健康發展。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持續進行校本教師專業培訓,並引入外界資源與大專院校合作推行課程發展計劃,提升教學效能。鼓勵教師持續進修,掌握電子教學的新趨勢及STEM課程的發展。
其他
過往,本校曾安排部分五、六年級學生分別前往上海、台灣、新加坡、韓國、南京進行交流活動,不但擴闊了學生視野,亦增強他們對當地環保設施及科技發展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