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朗區
天水圍循道衞理小學
學校地址:新界天水圍三十一區第一期
小學校網:72
學校電話:24480373
學校傳真:24480877
學校電郵:email@campus.tswmps.edu.hk
學校網址:http://www.tswmps.edu.hk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天水圍循道衞理小學(英語:Tin Shui Wai Methodist Prim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全日男女校,在元朗區,學校地址是新界天水圍三十一區第一期。天水圍循道衞理小學創辦於1999年,辦學宗旨:『本基督精神,發展全人教育;藉宣講福音,培育豐盛生命。』
學校資料
∎ 學校類別:資助/全日/男女
∎ 校監/校管會主席:王玉慈先生
∎ 校長:蘇炳輝先生
∎ 辦學團體: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 聯合教會
∎ 創校年份:1999
∎ 宗教:基督教
∎ 其他宗教:undefined
∎ 校訓:undefined
∎ 學校佔地面積:約5835平方米
∎ 教學語言:中文(包括:普通話)及英文
∎ 一條龍中學:天水圍循道衛理中學
∎ 直屬中學:-
∎ 聯繫中學:-
∎ 法團校董會:已成立
∎ 家長教師會:有
∎ 舊生會/校友會:有
2022/2023學校全年收費
天水圍循道衞理小學的學費:-;堂費:-
∎ 家長教師會費:20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310(不受政府資助的冷氣費及非標準項目)
∎ 其他收費/費用:-
∎ 學費減免:undefined
學校設施
天水圍循道衞理小學的設施:
∎ 校車:有
∎ 保姆車:無
∎ 課室數目:30
∎ 禮堂數目:1
∎ 操場數目:2
∎ 圖書館數目:1
∎ 特別室:親子閱讀中心、科技創意中心、遠程教室、視藝室、音樂室、多媒體學習中心、藝廊活動室等。
∎ 其他學校設施:undefined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2022/2023 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56
∎ 教師總人數:70
∎ 教育文憑:100%
∎ 學士:99%
∎ 碩士_博士或以上:36%
∎ 特殊教育培訓:33%
∎ 0至4年經驗:38%
∎ 5至9年經驗:18%
∎ 10年經驗或以上:44%
班級結構
2022/2023學年班數:
∎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
∎ 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
∎ 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
總數為30班。
2022/2023學年(以教育局在2022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 小一有5班;小二有5班
∎ 小三有5班;小四有5班
∎ 小五有5班;小六有5班
總數為30班。
∎ 班級教學模式:我們相信每個學生都是獨特而可成才,因此以不同形式支援學生學習需要,在小班教學的有利環境下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堂活動,也會多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
備註:1. 課堂以合作學習形式進行教學 2. 課後以功課輔導形式進行輔導 3. 對尖子生進行培訓 4. 全校小班化教學
學習評估
∎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2
∎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0
∎ 多元學習評估
本校加入多元化評估,例如:單元總結、闖關活動、專題研習等進展性評估。於P.1-3成績表內加入建設性評語及建議以取代等級,給學生具體回饋。又利用學習歷程檔案、寶盒等蒐集學習顯證,鼓勵學生自學。
∎ 分班安排
P.1 - P.3平均分班; P.4 - P.6按能力分組(中英數)。
學校生活
∎ 每週上學日數:5日
∎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9節
∎ 每節一般時間:34分鐘
∎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8:00
∎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3:15
∎ 午膳開始時間:12:28
∎ 午膳結束時間:13:18
∎ 午膳安排
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 健康校園生活
本校曾獲香港健康學校獎勵計劃銀獎,推行「天循學生愛健康生活計劃」,提倡一日一水果,鼓勵學生多吃水果。
備註:本校設有多元活動課,例如體育、藝術、音樂、戲劇、科學與科技、服務課等課程,關注學生多元智能和潛能的發展。課後更開設約五十多項課後活動,更有由外籍教師進行的英文興趣班和英文尖子訓練,以發展學生全人教育。
全方位學習
學校重視從體驗中學習,每級均設有跨學科課程活動,亦配合外出參觀、探訪、服務等。各級亦設有特色課,包括自理、融合STEM與服務的Maker課、生命教育課等。學校亦為高小所有同學安排境外交流活動,從經歷中學習。學生亦可按興趣及能力參與課後活動,詳見校網。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學校按照校本的教育目標和發展,建立組織架構,推行學校管理。學校又建立自評的文化,善用持份者問卷蒐集數據,改善教與學。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校董會由教師代表、家長代表、辦學團體及獨立人士組成。
∎ 環保政策
支持環保,學校訂定冷氣開關指引及設資源大使,管理課室資源。
∎ 學校關注事項
1. 推展正向教育,因應學生的需要,發展不同的美德與品格強項(堅毅、自律、團隊)。 2. 持續強化學生的學習動機及效能。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重視學生的語文能力,在中、英文科加入圖書教學,全校更設有七位外藉英語教師,讓學生在互動的語境中學習;數常引入思維工具,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又設閱讀課、服務學習及課後活動,安排在下午課堂進行,讓學生得到全人發展。一至六年級螺旋式主題課程設計,豐富學生學習經歷,同時為學生提供機會,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高年級更設跨境學習,讓學生到澳門、新加坡和北京交流,培養學生的抗逆力。
∎ 關鍵項目的發展
1.利用專題研習,融入共通能力,讓學生從生活經驗中學習。 2.中英文課程著重聽、說、閱讀和寫作的發展。 3.數學科發展高階思維。 4.校內有濃厚的閱讀風氣,滲入圖書教學和閱讀獎勵計劃。 5.以單元式學習任務發展STEM教育,強化學生在科學、科技及數學教育各學習領域及跨學習領域的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
∎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今年以推動感恩、喜愛學習、自愛自律為目標:1.培養學生凡事學會感恩。 2.提升學生學會堅持,不怕面對失敗的品格。 3.加強學生反思自我的能力 4.持續強化家長教育,提升親子正向價值觀,協作學生建立好行為。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有多年全校推行小組形式的教學經驗,在一至六年級中、英、數、常、普通話科進行小班教學,讓學生得到更多照顧。學校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了不同範疇的學習及支援服務。同時積極推行資優教育,除安排各科的尖子參與「天循菁英」外,亦提供不同的活動和培訓。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全校參與,設有學生支援小組,成員包括老師、社工及輔導員,統籌三層支援模式,主要負責策劃和安排不同支援服務。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及本校全部年級實施普教中,提供額外支援(例如抽離/小組學習、拼音教材等)。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另設兩位駐校社工及心理學家評估學生學習,為有需要學生作出調適。對未達標的學生,除進行學科輔導外,評估後設「學業成績保證計劃」,加以跟進。亦會培訓尖子學生,與一條龍中學建立人才庫。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學校視家長為學校發展的重要夥伴,成立家長支援網,又曾舉辦不同形式的家長日、成果展示日、晚會等,促進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成立家長教師會,定期舉辦活動和講座,積極鼓勵家長參與義工活動。
∎ 校風
本校家長、學生及老師之間關係融洽,學校透過不同的主題活動推行正向教育,如舉辦小一新生適應課程、服務學習、全方位活動等,讓學生有多方面的學習體驗,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精神。另外,本校舉辦不同的獎勵計劃,刻意安排學生獲得成功的經歷,輔以班級經營課與成長輔導課。
未來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1. 持續建立學生的正向價值觀。 2. 持續發展教師專業,優化教學效能。 3. 持續締造優良的語境,提升學生的閱讀及語言能力。 4. 將課程活動與生活及社區結連,提供不同形式的動手操作課程,讓學生學以致用,以及建立同理心。 5. 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課外活動,啟發學生一生一體藝的潛能。 6. 優化校園,完備設施。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持續發展教師專業,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以多元策略引發學生學習動機及學習效能。
其他資訊
本校學生擁有多不同的發展機會,在各學習、體藝、STEM領域中都屢獲殊榮,甚至代表香港前往世界各地比賽。教師方面,本校曾連續六年榮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並多次獲得優秀教師獎、關愛校園大獎。學校亦積極與各大院校合作,優化校內課程及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