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葵青區
荃灣商會學校
學校地址:新界青衣青衣邨第一期
小學校網:66
學校電話:24977911
學校傳真:24951133
學校電郵:schoolmail@twtaps.edu.hk
學校網址:http://www.twtaps.edu.hk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荃灣商會學校(英語:Tsuen Wan Trade Association Prim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全日男女校,在葵青區,學校地址是新界青衣青衣邨第一期。荃灣商會學校創辦於1986年,辦學宗旨:『培養學生明辨是非,樂於助人;愛祖國,愛香港;充實自己,面向世界;挑戰困難,貢獻社會。』
學校資料
∎ 學校類別:資助/全日/男女
∎ 校監/校管會主席:朱德榮先生
∎ 校長:周劍豪先生
∎ 辦學團體:荃灣商會教育基金<br>有限公司
∎ 創校年份:1986
∎ 宗教:不適用
∎ 其他宗教:undefined
∎ 校訓:undefined
∎ 學校佔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
∎ 教學語言:中文(包括:普通話)及英文
∎ 一條龍中學:-
∎ 直屬中學:-
∎ 聯繫中學:-
∎ 法團校董會:已成立
∎ 家長教師會:有
∎ 舊生會/校友會:有
2022/2023學校全年收費
荃灣商會學校的學費:-;堂費:-
∎ 家長教師會費:"$100 (一次性六年) "
∎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310"
∎ 其他收費/費用:-
∎ 學費減免:undefined
學校設施
荃灣商會學校的設施:
∎ 校車:有
∎ 保姆車:有
∎ 課室數目:24
∎ 禮堂數目:1
∎ 操場數目:2
∎ 圖書館數目:1
∎ 特別室:英語天地、數學及思維世界、STEM Lab、常識探知館、星級廚房、音樂工房、美藝坊、演藝中心、聲光匯
∎ 其他學校設施:undefined
∎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2022/2023 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35
∎ 教師總人數:42
∎ 教育文憑:100%
∎ 學士:100%
∎ 碩士_博士或以上:21%
∎ 特殊教育培訓:44%
∎ 0至4年經驗:31%
∎ 5至9年經驗:36%
∎ 10年經驗或以上:33%
班級結構
2022/2023學年班數:
∎ 小一有3班;小二有2班
∎ 小三有1班;小四有4班
∎ 小五有4班;小六有4班
總數為18班。
2022/2023學年(以教育局在2022年3月/4月所批核的班級數目為準)
∎ 小一有3班;小二有3班
∎ 小三有2班;小四有1班
∎ 小五有4班;小六有4班
總數為17班。
∎ 班級教學模式:推行雙語教學,每級開設中文及英文組,英文組的主科(中文科除外)均以英語教學。學校會參考家長意願及學生表現分組。為成績稍遜學生提供輔導,以照顧學習差異。另設新移民英語輔導班及全方位學生輔導服務等。
備註:雙語課程:數學、常識STEM教育成為常規課程:全校各級均設立「科技及生活技能課」,內容包括科學及科技知識、電腦編程、「我係小廚神」、理財及邏輯推理,並納入常規課時之內。
學習評估
∎ 全年全科考試次數:2
∎ 全年全科測驗次數:2
∎ 多元學習評估
各科進行多元評估活動,除筆試外,採用專題研習、多元智能表現及多元化進展性評估。<br>一、二年級全學年不設測驗及考試。
∎ 分班安排
推行雙語教學,每級開設中文及英文組,英文組的主科(中文科除外) 均以英語教學。學校會參考家長意願及學生表現分組。中文科設普教中和粵教中。
學校生活
∎ 每週上學日數:5日
∎ 每日一般上課節數:9節
∎ 每節一般時間:30分鐘
∎ 一般上學時間:上午8:20
∎ 一般放學時間:下午4:00
∎ 午膳開始時間:12:45
∎ 午膳結束時間:1:45
∎ 午膳安排
由指定供應商提供及由家長安排。
∎ 健康校園生活
關愛校園、至營學校認證計劃、生理及心理保健、護脊校園、傳染病的認識及預防、環保教育、跳繩強心、sportACT、防止校園欺凌、預防青少年濫藥、水果日。
備註:小息,午膳及放學後,開放Stem Lab及圖書館。課後設功課輔導班及多元智能培訓班。
全方位學習
科學菁英、奧數、籃足排球隊、田徑隊、體操隊、劍撃隊、柔道、舞蹈組、中英文朗誦隊、視藝組、合唱團、中西樂器班、劍橋英語、幼童軍、小女童軍、小記者、獨輪車組、航天科技等。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 學校管理架構
為達至高效能管理,已成立法團校董會,以便對學校事務進行檢討、跟進和改善。<br>日常校政則由校長依照校董會及校監之指引負責執行。<br>各科任教老師依學校周年計劃施行優質教育。
∎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已於2007年8月31日成立法團校董會。
∎ 環保政策
1. 積極建立健康及綠化校園。 <br>2. 午膳時,鼓勵學生不用即棄餐具,更引入廚餘化肥和水耕種植,轉廢為能。
∎ 學校關注事項
1. 推動正向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展現出自身的品格強項,建立正向氛圍校園。<br>2. 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自學工具,提升學生的自學興趣及動機,以提升學習效能。<br>3. 透過活動或比賽,實踐設計思維及解難能力。
教學規劃
∎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本校開設校本課程「科技及生活技能課」,內容包括科學及科技知識、電腦編程、烹飪、邏輯推理及理財,目標是拓闊學生在課本以外的學習體驗。<br>2. 全體教師已接受資優教育的培訓,致力推動全校性的資優教育。透過多層次的提問及教學設計,讓學生利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及工具,主動積極學習。<br>3. 以跨科學習貫串不同科目間的相關內容,使學生更易掌握和建構知識,並發展學生共通能力,使其體會學習的樂趣,不斷自我增值。
∎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培養學生閱讀的風氣,開放中央圖書館,加入圖書課,推行廣泛閱讀計劃、晨早閱讀、伴讀計劃。 <br>2. 學校近年致力推動科學與科技教育,全校鋪設無線網絡,有助發展電子學習;電腦室於小息及課後開放給學生自學。 <br>3. 推行成長課,透過分享及遊戲,鼓勵學生表達意見和感受。透過持續性的學生獎勵計劃,提升學生的品德行為。
∎ 共通能力的培養
undefined
∎ 正面價值觀和態度的培養
透過正向校本訓育及輔導工作以提升學生的正向態度和思維。
學生支援
∎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設學生支援組,為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提供課後功課輔導、言語治療、小組輔導、非華語中文學習支援等,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
∎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設有清晰的機制,能及早鑑別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學校訂定具體政策,確保每位學生都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成功建立共融文化。專責小組能落實統籌、監察、支援及評估的職能,並善用資源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服務。各科組能保持專業協作,有效落實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輔導教學、增潤課程及家庭支援。
∎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其他支援安排包括舉行小一適應班、參與大學支援計劃、舉辦課後中文延展及暑期中文銜接課。
∎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全體老師參與各科目的科研會議、共同備課及觀課活動,以提升教學質素及支援不同需要的學生;學校設有課後功課輔導班,協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
家校合作及校風
∎ 家校合作
本校設立家長教師會,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增強家校溝通和合作,並邀請家長參與學習活動及部分學校事務。
∎ 校風
校風純樸,師生互相尊重關愛,家校合作融洽。
未來發展
∎ 學校發展計劃
1. 推動正向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展現出自身的品格強項,建立正向氛圍校園。 <br>2. 為學生提供不同的自學工具,提升學生的自學興趣及動機,籍以提升學習效能。<br>3. 透過校內外活動或比賽,讓學生實踐設計思維能力及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與校外團體包括:大學、香港資優教育學院、教育局及其他機構建立伙伴關係,合辦多元化課後活動、輔導及支援計劃,進一步優化學與教的質素,並能啟迪學生的多元智能。<br>2. 定期進行教師發展及培訓,鼓勵教師積極進修及進行專業交流,提升專業水平。
其他資訊
學業獎、成績進步獎、英文學科獎及操行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