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tionery

【中學概覽】

天主教鳴遠中學

Catholic Ming Yuen Secondary School

117

8/2/22

20/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天主教鳴遠中學(英語:Catholic Ming Yuen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西貢區校網,地址位於新界將軍澳厚德邨。學校創辦於1950年。辦學宗旨:本校秉持基督的博愛精神,有教無類,因材施教。使學生通過認識自己及體驗現實的生活,從而達成做人的使命;並在德、智、體、群、美和靈育得到均衡發展。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西貢區

學校地址:

新界將軍澳厚德邨

聯絡電話:

27027102

傳真號碼:

27027370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91M,98A*,98C,98D,290,290A,296M,297,298E*,690, 694,792M,798,A29,E22A 港鐵:坑口站A出口 小巴:11,11A,11M,15,15A,16,101M,102,102B*,103,108A, 109M,113(*循環線)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狄和詩

神父

校長:

袁玉蘭

女士

(社會科學學士、高級教育文憑、文學碩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50

聖母聖心會

禮義廉恥

天主教

4628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41

42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5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53

特殊教育培訓:

40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43

14

43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學業成績:30%;操行:30%;校內及校外課外活動及服務表現:20%;面試表現:20%。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級迎新活動:暑假期間,學校為新生舉辦迎新活動及暑期活動,提供學科銜接課程及多元活動,當中包括英語話劇營,務使同學的暑假過得充實,為中學校園生活作準備。除此之外,開學初期,中一級班主任會陪同學生午膳,而學校亦會盡量安排活動,讓新生更好適應中學校園生活。輔導組及綠色科技組會定期舉辦健康講座及環保工作坊,以提升學生的健康和環保意識。紅十字會青年團提供健康服務,而體育科亦推行學生體適能發展計劃。

學費

天主教鳴遠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10元,
 中五堂費為:310元,
 中六堂費為:31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8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310(中一至中五);$155(中六);社費$1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本校在課後時間(下午4時15分至5時)為學生安排延伸學習課及自主學習時段,豐富學生課外活動及其他學習經歷;並加強中英數訓練以提升學業成績。初中配合課程推行STEM教育;部份高中學生修讀與大專院校合辦的應用學習課程,協助同學及早進行生涯規劃,認清學習目標及方向。此外,學校在照顧新來港學童及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同學有豐富經驗,更設有尖子組以協助精英學生在公開試取得佳績。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一、提升學與教效能: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培養學生學習信心及學習技巧,優化閱讀推廣,提升學生語文應用能力;二、推動正向教育:強化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關愛態度和身心靈健康,建構積極人生規劃。

學校管理架構:

本校設有法團校董會,推行校本管理模式。學校管理架構清晰,設有學校發展委員會及多個專責委員會,統籌教務及課程、訓育及輔導、生涯規劃、課外活動、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總務與家教會等工作。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法團校董會於28/8/2015成立。

環保政策:

環保工作的重點是建立學生環保意識及鼓勵身體力行。1)綠化校園:參與綠化校園計劃,推動同學愛護環境。2)有機耕作:在校園內設立有機耕作農圃,魚菜共生及水耕系統,培養學生珍惜食物的價值觀。3)減廢:設置回收箱將校內垃圾分類回收。統計校園垃圾棄置量,以減少校園固體廢物。4)校內推廣環保大使計劃,例如於校內安裝智能電錶統計全校用電量、推行節能比賽、考察地質公園及參觀堆填區等。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學校致力培養學生具備「兩文三語、中英兼擅」的能力,會透過推行多元化教學及聯課活動,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和運用英語和普通話。英語方面有話劇、辯論比賽、English Speaking Stage、英語早會及午間英語活動等,而普通話方面則透過與內地及台灣交流考察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外實踐,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朗誦及演講比賽。

學習和教學策略:

1)提升學習成效:語文科按學生能力「分組教學」並於延伸課後為中五、中六補課以提升成績。2)推動全方位學習及跨科學習活動豐富學習經歷。3)推動E-learning,透過資訊科技推行互動式學習;又發展浸入式仿真學習環境VR Cave,讓學生在互動的體驗中掌握各種知識原理。4)推動專題研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技巧。5)各科加強教授學生學習英文詞彙,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為新抵港學童開設英語補習班,並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同學訂立個別學習計劃。6)配合優化高中核心科目,學校在中四設立語文增潤課,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學習技巧。7)加強對中五學生的支援,舉辦中五級飛躍行動計劃,介紹考試及時間管理技巧。8)教師專業發展及交流:各科運用共同備課調適教學策略,重視同儕觀課。又舉辦「鳴遠教室」公開課,讓校外人士與本校老師觀摩交流,提升學與教效能。9)學校特別為中六奮發精進的學生,設定拔尖組分組教學及星期六補課時段。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 請參考「開設科目」部分;亦可選修應用學習科或數延Ⅱ作為第3選修科。 2. 課程重點:1)初中著重多元學習,以照顧學生不同能力和興趣;2)推動課後延伸課,提升學習效能;3)中四開設校本應用學習課程;4)各級推行拔尖補底工作,照顧不同學生學習成長需要。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1.閱讀學習:閱讀課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圖書館設閱讀獎勵計劃、書展活動、書會、好書介紹短片製作及圖書館跨科活動。2.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本校設有多媒體教室、電腦室、地理資訊室、創客空間以及浸入式仿真課室,推動電子學習,中一至中五推行一人一平板的BYOD計劃,使學生在校內外均可利用電子學習平台進行自主學習。3.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透過跨學科活動,進行專題探究,讓學生關心及分析社會議題。另外,亦致力推動服務學習活動,如「愛‧回收環保活動」。學校亦鼓勵學生關心社區,如舉辦「社區探索」活動,讓同學了解及聆聽弱勢社群的需要,培養成為一個高質素的公民。每年亦致力推動國情教育,積極與姊妹學校聯繫,從而使學生參與不同的交流活動,加強兩地的學生溝通。4.專題研習:為發展學生共通能力和探究技巧,通識科會帶領學生以小組或個人專題研習探究,藉搜集、綜合和分析資料提出建議,結合生活事物展現研究成果。

生涯規劃教育:

學校透過多元化活動幫助學生自我認識,發揮潛能,並透過性向測試、個別生涯規劃輔導和工種介紹等幫助學生訂立志向。在高中方面會推行應用學習課程,舉辦試工計劃及企業參觀等,並加強個別生涯規劃輔導,協助學生為未來作好準備。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1. 提升英語能力:a.裁剪課程並強調小班教學和分組上課,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b.延伸課設拔尖課程。c.設英語迎新月和課外英語活動創造語境。2. 學生支援工作:a.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專職人員及外購專業服務,以照顧不同學生成長需要。b.提供學習小組支援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c.為部份同學設計「個別學習計劃」。3. 新來港學童支援:a.學習支援:在課後為學生提供英語及粵語課程。b.成長支援:舉辦迎新活動、親子活動、探訪社區及個人成長課程。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學生支援組會為讀寫障礙學生提供課後支援,如語文提升小組、一對二補習等。在初中推動協作教學,利用合作學習和差異工作紙,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照顧。在一般課堂,則加強照顧學習差異。亦提供測考及家課調適,讓有需要的學生循序學習。 學生支援組同時為言語障礙的學生安排語言治療服務,為過度活躍症、自閉症學生舉辦不同的多元智能、功能性小組。本校特設「關愛共融週」,邀請校外機構到校舉辦活動。又外購「輔導心理學家服務」,預防及治療本校有精神健康需要之學生。學校又善用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及加強支援非華語學生的中文學與教的津貼,用以協助教師設計活動及購買教材,購買翻譯服務以加強與其家長的溝通及幫助非華語學生有效學習中文。本組與升學及擇業輔導組合作安排學生於暑假到職場實習。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1. 測考:本校評估機制分為「持續性評估」及「總結性評估」。持續性評估包括小測、習作及課堂表現,部份評估採用電子形式,並即時回饋學生。總結性評估則為全學年兩次統一測驗及考試。; 2. 調適措施:推行照顧學習多樣性政策,透過多元學習任務、分層工作紙、學習環境、分組、多感官學習材料、提問技巧、適度展示學生學習成果等措施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及學習成效,使有特殊教育需要及資優的學生得到更佳的照顧。在統測及期考試卷設定基礎題,追蹤及分析各科學生成績,定期檢討教學策略。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積極推動家校合作,家長代表透過選舉加入法團校董會,並參與監管校簿、校服、飯盒、校車服務及食物部的服務質素。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不斷改革的教育制度,家校合作對學生的成長更為重要。家教會希望通過家長與教師緊密聯繫,更能全面照顧學生的需要。本會積極推動家長教育工作,多次舉辦家長教育活動系列,邀請專家講者和社會機構如臨床心理學、註冊社工等主講專題講座及工作坊,交流培育子女的心得,參與人數連年上升。本會亦積極推動聯誼活動,如秋季大旅行、興趣小組、盆菜宴、新春團拜及追月燒烤晚會等,促進家長間之聯繫,分享經驗,協助學生健康地成長。家教會重視義工服務,經常支援學校活動,如陸運會及家長日,也積極參與社區服務。

校風:

秉承雷鳴遠神父格言:「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老師一直以有教無類的關愛精神,照顧學生的需要,師生關係融洽和諧,校風純樸。學校重視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訓輔並重,以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訓輔工作,培養學生具備良好儀容、自律自信及豐富學識,學生在參與社區義工服務方面,常獲讚賞。學校又定期舉辦不同類型講座,包括公民教育、生命教育、抗衡不良影響等,並開辦成長小組,以建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同時,每學年的好學生獎勵計劃、勤學獎勵計劃、才藝大獎及義工服務獎勵計劃,均對學生傑出的表現予以肯定。本校亦注重學生多元能力的發展,推行「一生一服務」和「一生一體藝」計劃。本校設有學生會、四社制、領袖生隊,讓同學發揮領導潛能。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學校推行自主學習,配合家課政策,培養學生自律、自學的習慣;進一步調適教學內容及教學策略以照顧學生不同學習能力,鞏固其學習基礎,提升其學業表現,另開展尖子學生培育計劃,在各級進行拔尖工作。同時利用IT改善學與教、推行e-learning學習圈及發展STEM教育。推動廣泛閱讀計劃,提升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此外,著力協助初中學生擴闊視野,訂立志向,而高中學生則協助他們認識前路及裝備自己。學校每年以不同價值觀,如「愛德」作為本學年培育主題,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透過服務學習、制服團隊及香港青年獎勵計劃等,提供平台讓學生發揮潛能,加強領袖人才培訓,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及正面自我形象。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一向著重教師的專業成長及發展。每年均鼓勵老師配合學校的發展及需要持續進修,在不同的領域及範疇裝備自己,提升教學效能。學校秉持對每位學生個別關顧的信念,故本校老師積極參與「照顧不同學習需要」課程,並邀請教育心理學家為老師主持工作坊。學校每年均定期舉辦教師研習日、專業發展研討會,亦積極鼓勵老師參與校外講座及工作坊,如參與香港教育大學舉辦「學校起動---學校創新領導計劃」聯校教師專業發展日等。本校更參加了賽馬會「校本多元計劃」,並透過舉辦「70周年鳴遠教室」公開課活動,增強同工之間的專業交流,凝聚互相協作氣氛。是次活動更邀請家長、及校外專業人士親臨本校觀課及指導,促進老師專業成長。學校亦關注新老師的培育及成長,特別設有「新老師伙伴計劃」,由資深老師負責協助新入職老師適應教學環境。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推行三多策略:多經歷,多反思,多得著,配合自主、自律、自信的學習環境,從而強化學生核心價值觀及培養堅毅精神。於延伸課時段按學術、興趣、體藝、服務及宗教五大類別而設立約40多項課外活動小組及學會供學生自行報名參加,而重點發展項目包括STEM人工智能、綠色科技、籃球、羽毛球、足球、爵士舞、舞獅隊、銀樂隊、戲劇組、天主教同學會及功課輔導小組等。又積極鼓勵初中學生參加香港青年獎勵計劃及「一人一制服」計劃,當中包括香港紅十字會青年團及香港海事青年團,藉此可鍛鍊身體及培養堅毅不屈的精神。學校亦經常舉辦學會或活動小組午間活動、書展及四社師生同樂日等,讓學生從經歷中學習不同的共通能力。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完備,除一般實驗室、電腦室及多媒體語言學習中心外,設有創客空間、英語角、校園電視台、家長資源中心。每間教室均設有空調,電腦、投影機、實物投影機、屏幕,每名學生皆配有儲物櫃。此外有圖書館、自修室、家政室、音樂室、視覺藝術室、輔導室、社工室、教員室、暢通易達洗手間及升降機。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1. 宗教教育:聖母聖心會一直秉承天主教會傳統的辦學精神,以有教無類的胸襟及仁愛之心去實踐靈育並重的教育理念。透過課程及校內外的活動, 導向福音化的全人教育。透過德育、生活教育、宗教及跨科活動,使學生人性及理智札根成長,建立自信,獨立思考,及責任承擔。靈性成長方面,除每周兩節宗教課外,同學更可以藉參加天主教同學會加強對信仰的認識。本校鼓勵同學效法雷鳴遠神父愛主愛人的精神,以真誠和喜樂的精神去服務有需要的兄弟姊妹,活出豐盛的人生。 2. 獎助學金/獎勵計劃:為鼓勵同學全方位發展,追求卓越,學校設多個獎勵計劃及推薦同學申領獎/助學金:A) 校本獎勵計劃:新生獎學金//范仲淹愛國教育基金/勤學獎/學業成積最佳進步獎/義工服務獎/好學生獎/課外活動才藝大獎/能力發展獎。B) 公開獎/助學金:祁良神父教育基金獎學金/尤德爵士獎學金/葛亮洪獎學基金/上游獎學金/全港初中學生獎勵計劃/第一代大學生獎學金。 3. 公開或校際比賽:哈佛圖書獎奬學金、西貢區傑出學生、明日之星-上游獎學金、《Micro:bit模型氣墊船比賽》一等獎、世界閱讀日創作比賽」初中組中文組優勝獎、香港紅十字會傑出隊員、普及閱讀獎勵計劃紫章、超凡校園嘉許計劃之「超凡學生」、香港聯校音樂協會聯校音樂大賽、Music@e-Contest、Reading i-Learner Online English Learning Programme、Draw My Watch錶面設計比賽、賽馬會跨代學習體驗計劃最佳跨代互動大獎、國際青少年創科奧林匹克大賽2021AR手機遊戲設計亞軍。 4. 交流計劃:擴闊學生視野,提升對國家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的了解,學校鼓勵學生參加境外學習團。透過在北京、湖南、湖北、台北、四川、澳門、星加坡、英國及印度等地區考察,去年更獲得「青年發展委員會」撥款資助,到訪泰國清邁,一方面讓同學瞭解清邁的歷史和文化;另一方面透過服務學習活動,讓同學體驗種族共融,探討當地社區學童的需要,拓闊他們的眼界和視野,培養他們成為世界公民。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