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tionery

【中學概覽】

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書院

CCC Hoh Fuk Tong College

158

8/2/22

26/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書院(英語:CCC Hoh Fuk Tong College)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屯門區校網,地址位於新界屯門新墟青山公路28號。學校創辦於1963年。辦學宗旨:本校本著基督博愛精神辦學,奉行「全人教育」哲學,致力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及靈育上全面之發展,使之成為良好的公民,貢獻社會。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屯門區

學校地址:

新界屯門新墟青山公路28號

聯絡電話:

24596354

傳真號碼:

24572648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西鐵:屯門站; 輕鐵:614、614P何福堂站; 元朗往九龍巴士、元朗往九龍小巴; 巴士:58X、58M、67X、67M、261、53。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王家輝

牧師

校長:

梁文祺

博士

(工程學士、哲學碩士、電腦科學碩士、教育文憑、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碩士、社會科學碩士(犯罪學)、香港大學教育博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63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

正直忠誠

基督教

90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61

65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6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63

特殊教育培訓:

56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33

9

58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及比重: 學業成績50%、操行20%、課外活動及獎項15%和面試表現15%。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為了使中一學生更易適應校園生活,每年均舉辦中一語文銜接班、中一新生家長日、中一團隊訓練、學長計劃、家長增值進修班及中一多元智能訓練班。本校設有多元化午膳活動,包括音樂會、文化日、STEM活動及球類比賽。此外,本校亦有「一人一體藝」計劃,以培養學生多元興趣。 本校一向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積極向學生灌輸正確健康生活及積極人生觀。中一至中三學生全級留校午膳,挑選供應商時著重食物營養均衡。對小食部售賣之物品經常作出監察,以確保衞生及健康。為了推廣運動及灌輸注意身體健康訊息,學校參與「體適能獎勵計劃」。

學費

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書院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40元,
 中五堂費為:340元,
 中六堂費為:34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8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4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31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初中各級個別班別會以英語教授數學科及科學科,以照顧能力較高學生的需要。亦設高中尖子提升計劃為準備入讀大學的學生提供全面的學業及升學輔導。 本校的活動包括升學及就業活動、藝術發展周會、學生會選舉、跨科活動、陸運會、午間音樂欣賞、參觀機構及大專院校等。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精神;  2. 促進教師專業交流。

學校管理架構:

設學校行政委員會,委員會成員來自教務、課程發展、訓導、輔導、融合教育、宗教事務、課外活動、學校自評及發展、公民教育、升學及就業輔導、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學校推廣、資訊科技互動學習13大組別,並有教師代表參與。校長、1位副校長及6位助理副校長分擔日常校務行政及領導各個科組的發展。各項的行政工作,均由專責科組負責,權責清晰,各部門之間緊密聯繫,有效地協調各項工作,發揮團隊精神。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成立法團校董會,由校監、辦學團體成員、教師、家長、校友及獨立人士等組成。

環保政策:

1. 透過不同途徑宣揚「可持續發展」訊息。2. 以「神創世為美好」的信念,加強老師及學生的環保意識及使命感。3. 推行環保措施如全面使用環保T5光管、建立天台農莊、校園太陽能發電項目、採用電子通告及谷歌教室(Google Classroom)等,籌辦戶內外環境教育活動。4. 設立「校園導賞員」計劃及「科學探知館」及「研科館-iLab」,讓訪校來賓了解本校環境保育工作,認識本校法定古蹟-馬禮遜樓的歷史。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本校自1997年開始於初中實行母語教學。實施以來,學生的學業成績有顯著進步。本校於高中則採用母語及英語教學。部分理科以英語為教學語言,而文科則以母語為主。近年,本校開展「初中英語增潤課程」,鼓勵數學及科學科課程加入英語元素,以提升學生英語能力,並期望學生能更早適應高中以英語教學。

學習和教學策略:

各級按需要修訂課程,並訂立全年學習活動,不斷提升學術氣氛。初中實行母語教學,提升學生思考及分析能力,而相關之英語教學配套亦有顯著成效。課程之設計主要為提高學生之學習興趣及學習動機。由2004-2005年度起,學校開展「綜合人文科」,將以往歷史、地理及經公科進行課程統整,並於課程中引入「專題研習」,以發展學生共通能力。本校之高中課程主要依從公開考試的設計。除公開考試的科目外,高中同學亦可透過課外活動及其他學習經歷發展不同的興趣及技能。本校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逢周二、三、四設「跨課程閱讀課」,由老師教導學生閱讀中、英文報章,並由通識科老師教導學生閱讀信報通識。本年度更推行「親子閱讀獎勵計劃」,鼓勵家長與學校合作推動閱讀。另外中文科參加啟慧網上閱讀計劃;英文科則參與Wiseman的網上英語學習計劃。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中四3X、中五及中六2X,本校提供11個選修科目,另可修讀應用學習課程和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或二。 2. 課程重點:為配合新高中課程的實施及推行,本校於2003年後逐步發展校本課程。於2009至2010年度,本校的各學習領域(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教育、科學教育、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科技教育、藝術教育及體育)已進行校本課程的更新。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1. 跨課程閱讀:本校致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從閱讀中達致終身學習。因此,本校每周設有閱讀課,除閱讀中、英文報刊外,亦會進行圖書館課,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另外,本校積極推動跨課程閱讀計劃,主題包括︰「STEM」、國民教育和英文跨科篇章等,讓閱讀元素滲透入各科目中,提升學生全方位閱讀學習。每年,本校會舉辦「廣泛閱讀奬勵計劃」,而「閱讀周會」亦會介紹主題圖書和閱讀策略,並邀請嘉賓到校,分享閱讀和寫作心得。 2. 價值觀教育:本校除於各科課堂中滲入正確的價值教育外,亦會利用早會、班主任節及其他相關學習經歷活動,例如內地交流、參觀體驗、服務學習及專題研習等,為學生提供全面和多元化的學習經歷,培養學生的品德及國民素質。 3. 專題研習:本校在中一至中三級,透過綜合人文、綜合科學、倫理與宗教等學科進行「專題研習」學習活動,由全體教師帶領進行研習。另外,中一至中五級亦透過「跨科活動日」的不同主題活動,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 4. 資訊科技教學:本校提供全校課室網路接點和無線寬頻上網,讓教師及學生隨時隨地掌握最新資訊,應用於學習上。同時,透過「Google Suite for Education」,將資訊科技教學融入各科目課程中,鼓勵學生利用不同的流動應用程式進行互動學習。另外,本校擁有設備先進的「數碼電視台」,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視像學習環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自主學習。

生涯規劃教育:

本校以全校參與模式推行生涯規劃教育。初中設有生涯規劃課節,由班主任帶領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活動課;引領學生瞭解自我丶探索社會及認識工作世界。並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醞釀積極的人生志向。並教導學生學習作抉擇,學會在眾多的選項中為自己選出一個合適的選擇。 高中設有全人發展課配合生涯教育及升學就業活動。內容有生涯規劃講座、升學講座、院校或行業探索外訪、多元出路體驗日、認識性格工作坊、參觀大專院校、文憑試放榜模擬及面試工作坊等活動。透過多元化的經歷和體驗,培養學生自信及應對困難的能力;並能裝備自己丶規劃未來,為踏出校園步進社會做充足的準備。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在學習方面,老師會因應個別學生的需要,訂立不同的要求和使用不同的方法來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加強教與學的效能。同時亦會通過邀請家長參與「個別學習計劃小組」會議,共同制定檢討學生的學習目標和進度。學生如在情緒及社交方面有需要協助,教育心理學家及社工亦會給予適切的輔導。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為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及成績稍遜的學生,本校監察及協調並靈活調配資源,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本校聘請了兩位融合教育助理協助特殊教育統籌主任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處理校園生活上的問題,其他「融合教育組」成員則協助上述學生解決學習及社交方面的種種疑難,適時進行輔導及跟進。學與教方面,因應學生能力而給予適切的功課調適、默書調適等。測考將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安排考試加時、口試特別分組、放大試卷、特別座位安排、使用讀屏器及語音轉換文字軟件等作為調適。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本校為了讓非華語學生更容易適應中學中國語文科課程,向初中部份非華語學生提供課後語文支援課,並安排學生參加有關中國文化的活動,使學生更有效地學習中國語文。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本校對學生的學業評估,分別以持續評估及分時段評估進行。初中各科每年均有兩次考試。高中則根據各公開考試模式作定期的科本評估。為配合教育改革,本年度各科輪流於每週實施持續評估,以求加強同學的學習動機及跟進學生的學習成效。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本校家長教師會透過舉辦多元化活動,加強家長與學校之聯繫。活動包括:家長也敬師、親子大旅行、家長教育講座、家長興趣班及陸運會親子活動。本校家長皆熱心服務學校,家長義工協助圖書館之常務工作外,還積極協助學校接待外賓;同時,家長教師會每年均贊助學校活動如「親子閱讀獎勵計劃」、「學業成績進步獎」及「校外比賽成績優異獎」等。

校風:

本校校風純樸。本校已實行訓輔合一,老師間緊密合作,以「全校參與訓輔模式」讓全體教師參與學生的素質培育,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價值觀及操守。學校推行的「關愛校園」、「學長計劃」及「何福堂嘉許獎勵計劃」等皆以發展學生潛能、建立學生自尊為依歸。除班主任外,訓導老師、輔導老師、專業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更定時為學生及其家庭提供服務。本校致力推動關愛共融文化,更十三度榮獲「關愛校園」獎。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優化各級自主學習課,於課堂中強化學生學習習慣及推行跨課程閱讀。 2. 針對學生學習習慣及自我管理能力,加強教師培訓以提升教師教學效能。 3. 建立評課文化,優化教師專業分享活動,分享自主學習及課堂教學心得。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設有「教職員發展委員會」,統籌校內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以配合學校各項發展工作,讓教師在專業上不斷成長,讓校內教師吸收最新的教學新趨勢,與時並進,並掌握各方面的教學效能。另外,本校安排「教師分享日」,提供機會讓同工分享在校外進修心得及課堂經驗,以達致互相砥礪之效。本校亦鼓勵各科老師同儕觀課、集體備課,甚至進行「課堂研習」,以便增進彼此交流機會。同時,亦引入家長觀課,使家長更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而本校推行了「課堂研習」多年,亦見成效。本校老師表現傑出,英文及數學科老師更榮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本校課外活動著重培養學生德、智、體、群、美及靈六育的全人發展。本校興趣及學術學會數目逾三十多個,其中中文話劇組、中國舞小組、ENGLISH MUSICAL、 校園電視台、STEM小組及樂器班等深受學生歡迎,透過知識、能力及價值觀的培育,展現學生不同潛能。另外,我校設有童軍及深資童軍、女童軍、基督少年軍、聖約翰救傷隊少青團、交通安全隊及香港航空青年團等多個制服團隊,以建立學生的自律精神及加強其自信心。此外,本校體育隊伍及校園藝術大使在不同比賽中累獲殊榮,展現出「一人一體藝」計劃的優良成果。而學生透過義工服務、體驗活動等達致全人發展。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文萃軒(中文室)、Frontline(英語室)、科學探知館、iLab(研科館)、物理、化學、生物、及科學實驗室、地理室、音樂室、視覺藝術室、藝萃軒、現代化圖書館、自修室、禮堂、多媒體學習中心、校園電視台、直播室(優質教育基金資助)、啟導室、升學及就業輔導室、學生會室、小食部、學生儲物櫃、兩個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室內羽毛球場及天台農莊。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及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

其他

1.獎學金:設多項獎學金,頒予各方面(學業、品行、運動)成績突出的學生。 公開或校際比賽獎項:成績卓越,獎項包括朗誦、音樂、寫作、普通話、書法、數理、美術、辯論及戲劇等。 2.交流計劃:a.每年均會推薦及安排學生參與合適及具教育意義的外國及內地交流活動例如EF交換生計劃及教育局主辦或贊助之內地交流團。b.在安全情況下,本校會舉辦校本之境外遊學團或考察團。此等活動能開拓學生的視野,體驗不同地方的文化,並能提升英語及普通話溝通能力。 3.領袖訓練:每年舉辦多元領袖訓練活動,培養學生的領導才能。 4.國民教育:提高學生對國家的認識,加深對《憲法》、《基本法》及「一國兩制」的理解,及透過課堂教學和全方位學習活動推行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