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新界西貢坑口區鄭植之中學
Cheng Chek Chee Secondary School of SK & HH District N.T.
205
8/2/22
28/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新界西貢坑口區鄭植之中學(英語:Cheng Chek Chee Secondary School of SK & HH District N.T.)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西貢區校網,地址位於新界西貢竹角竹角路8號。學校創辦於1979年。辦學宗旨:本校著重發展全人教育,並培育學生積極面對知識型社會的挑戰。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西貢區
學校地址:
新界西貢竹角竹角路8號
聯絡電話:
27198598
傳真號碼:
27194078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91、91M、92、792M 小巴﹕1、1A、11、11M、101M、104、12 為新生(包括中一新生、插班生)提供免費返學校巴服務,路線涵蓋將軍澳主要港鐵站、坪石邨及安達邨。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鄭建雄
先生
校長:
列志佳
先生
(香港中文大學理學士、教育文憑、哲學碩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79
有
有
有
新界西貢坑口區中學有限公司
誠、敬、勤、健
不適用
90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7
59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8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2
特殊教育培訓:
24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20
8
72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百分之三十的中一學位由學校自行分配,以申請人之學業成績(40%)、面試表現(20%)、品行(20%)及非學術表現(20%)為考慮準則,家長可在本校網站下載申請表格。如申請人與辦學團體有密切關係或為本校畢業生子女,其申請將作個別考慮。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1. 每年7月及8月舉行中一迎新活動,幫助同學積極投入校園,適應中學生活,亦讓家長了解本校的辦學方針及日常運作。迎新活動包括:迎新日營、初中適應課程及家長講座。2. 設有雙班主任制,照顧學生。3. 設有「學習行動組」建立學習常規,幫助學生適應中學生活。4. 安排中一至中三同學留校午膳。5. 「小導師計劃」讓高年級學長支援新同學。6. 「成長小組」安排各種活動予初中同學,鍛鍊身心。
學費
新界西貢坑口區鄭植之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40元,
中五堂費為:340元,
中六堂費為:34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3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3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應用學習及其他學習經歷:酒店服務營運課程(香港城巿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西式食品製作課程(職業訓練局)、「電影及超媒體」(職業訓練局)、「幼兒教育」(職業訓練局)、「運動及體適能教練」(香港專業進修學校)、「一班一服務」及「一人一學會」計劃、音樂科及視覺藝術欣賞科(新高中必修非公開試課程)。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激發教學思維,共享學習樂趣;自律愛人,顯我潛能。
學校管理架構:
管理層注重與員工的溝通,實行放權問責,發揮員工積極性。法團校董會下設多個諮詢小組,為教職員、家長及學生提供參與校政的機會。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代表、校長、校友、教師、家長,以及獨立人士。校董會就學校重要決策提供意見,並作議決。
環保政策:
本校位於西貢一帶,環境優美,一直奉行全校綠色的政策。各科組亦透過多元學習課程如中一全級STEAM魚菜共生計劃、中三級綠由心生、轉廢為能等課程強化環保知識。另外,透過聯課活動如廢物分類回收、綠色旅行及環保行等,教育同學關心地球。部份同學更積極參加學生環境保護大使計劃於校內推廣環保教育。學校致力教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減廢,內化個人環保素質,尊重及珍惜地球資源。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學校由中一開始,在數學(中一至中三)、科學(中一至中二)、物理(中三)、化學(中三)及生物(中三)各科輔以英語延展教學活動,積極提升同學語文水平。從課程設計、教學法及增潤措施,鞏固同學英語能力。包括:剪裁課程、輔導班、星期六英語進修班、外籍英語教師計劃、中三至中六級午間英語會話班、英語日等。中文科著意提升同學的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例如:年度作家活動、徵文比賽等,以配合社會需要。普通話除正規課程外,亦舉行多種活動,如:普通話廣播站、午間新聞、拼音遊戲及繞口令等。
學習和教學策略:
注重全人教育,同學在不同的課程,掌握各領域知識,發展不同才能,建立正確人生態度。老師按同學的需要和興趣建構「校本課程」。同學作全方位學習,參加戶外考察和專題研習,更赴韓國、星馬、台灣等地;亦與其他專業機構協辦課程,包括:解難溝通技巧、自我管理及領袖訓練等。教務組按同學的需要,檢討課程政策。各學科度身訂造校本課程,著重能力導向,生活化教材,活動教學。初中設生活與社會科,培養社會責任感、認識可持續發展及掌握多角度思考能力。在拔尖補底措施方面,中五中文科、中五及中六通識科、中四至中六數學科均設分組教學,以求提升教學果效。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物理、化學、生物、經濟、地理、歷史、中史、企會財、資訊及通訊科技、數學延伸單元、視藝、體育、應用學習 2. 課程重點:(1)初中英語科學。(2)初中個人、社會及人文學科跨科單元學習課程。(3)初中跨學科STEAM課程。(4)新高中音樂科及視覺藝術欣賞科。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有「齊齊讀」早讀計劃。每年均會舉辦作家講座、書展、師生分享好書等活動。上述計劃自實施後全校借書量上升,而同學亦在全港中文閱讀報告比賽中屢獲殊榮。另外,在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發展校本的學習資源庫。STEAM教育課程持續進行,讓學生在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視覺藝術(Art)及數學(Mathematics)等各範疇具備應有的知識、共通能力以及價值觀和態度。例如:中一級魚菜共生及中二級編程及電子實務課程等。為不同學能的學生報讀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網上培訓課程及各大學的暑期增潤課程。德育及公民教育方面,全校各級均有生活教育課、班主任課、性教育課等,協助同學掌握各種生活技能和培育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另輔導組亦與駐校社工緊密合作,定期推展各種活動,如小導師計劃及成長小組等,促進學生個人發展和成長。公民教育方面,因應學生的需要和社會的發展,發展初中生活及社會科及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以促進學生對公民之認知,及培養學生履行良好公民職責。
生涯規劃教育:
初中開始,設立升學及就業輔導課堂,分析同學性向和強項,再認識各類升學途徑及工作世界,以期達到從初中開始,已經為自己建立未來的目標,為未來的夢想努力前進。本校在2018-21年舉行超過100項活動。其中的職業遊戲,給初中同學以遊戲的方式了解各升學途徑及工作世界。本校亦按同學的問卷回應,印製職業通訊介紹出路,也在早會宣傳介紹同學有興趣的職業。在下午時段,也會播放職業電影,以期幫助同學更多了解各行業的實際情況。對中三同學來說,選擇高中科目是很重要的抉擇,故本校舉辦一連四日高中課程簡介週,附上本校印製的《高中課程指南》,期望同學能有最適合自己的選擇。高中同學更要面對快將到來的升學抉擇,故本校會安排各類不同的升學及就業講座,如中五升學講座、大專聯招講座、職業訓練講座和放榜前講座等。對於有意海外升學的同學,本校亦會安排參加相關的升學講座。為了使同學更了解工作世界的不同實況,本校亦曾安排超過30項外訪的活動,給全校同學參與。其中也有短期的暑期實習,以幫助同學了解工作的實況。在暑假期間,也曾舉辦暑期證書課程,能擴闊同學的視野。為了增加課程的選擇,中五同學亦可選擇修讀應用學習課程(西式食品製作、酒店服務營運、幼兒教育、運動及體適能教練、電影及超媒體),使同學能在正統課程以外修讀職業導向課程,為未來工作鋪路。最後,本校加強同學個人的輔導,全體中五及中六的同學均會安排和升學及就業輔導組老師會面,同學需先在網上進行性向測驗,老師會根據分析結果和同學討論他們的升學及就業前路,對於快要畢業的同學,是最大的幫助。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1. 部份級別中文、通識及數學科設分組教學,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同學。 2. 與專業機構協辦拔尖課程及基礎鞏固班(課後增潤課程)。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我校重視全人教育,著力營造關愛校園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在學校政策、文化及措施方面,支援不同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照顧學習差異。本校特殊學習支援小組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社工、教師及活動助理,支援小組與學校其他科組互相配合和協作,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幫助,以及按需要提供學習、家課和測考調適。同時,校本教育心理學家會按學生的情況進行專業評估,向教師、家長提供專業的意見,協助有需要的學生製訂個別學習計劃。透過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本校會外購專業服務予相關學生,例如言語治療服務、新高中中/英文班、新高中通識班、義工訓練計劃等。此外,本校開辦初中中/英文讀寫小組、社交技巧小組,設立伴讀大使計劃,及舉辦不同的共融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社交溝通能力。我校重視家校合作,除了恆常的溝通機制外,亦會透過跨組會議和家長講座與家長分享有關支援學生的不同具體策略。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總結性評估:全學年有兩次期考及一次統一測驗。過程性評估:各科靈活設計,以日常習作、專題報告、課堂活動、小測等,全面評量學生表現。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選舉家長代表加入校董會;每年都會舉辦聯誼、興趣及教育活動,包括運動會親子接力、親子燒烤同樂日、母親節義賣活動、講座等。為鼓勵更多家長出席參與活動,會透過每月一次之家校通訊及網上發放活動資訊,讓家長有更多途徑得悉活動詳情。
校風:
校園文化:校風嚴謹,學生謙遜有禮,深受區內人士稱許。 關愛文化:本校師生關係良好,教師關心學生,重視他們的感受。 朋輩關係:學生品性純良,可塑性高。同學熱愛學校生活,對學校有歸屬感;學生間關係良好,彼此相處融洽。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三年發展重點(2020-2023): 1. 激發教學思維,共享學習樂趣; 2. 自律愛人,顯我潛能。 學校除了注重學生學習,努力協助學生進入大學;亦著重學生品德和身心發展,致力啟發學生潛能。「以愛為本」是學校的信念,2020年度學校參與「關愛校園獎勵計劃」,更榮獲「關愛校園」榮譽獎。學校會繼續堅持學校信念,携手共建關愛校園。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全年老師參與教師發展活動總時數超過2138小時。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超過30項聯課活動組別,分為學術、體育、藝術、興趣和社會服務五類,讓同學拓展多元智能,建立均衡的校園生活,照顧同學的情緒及逆境智商。部份聯課活動會聘請專業導師教授。高年級推行有系統的領袖培訓。校方亦經常籌辦境外和校外交流的活動。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電腦室、多媒體教室、學生活動中心、3000平方米的足球場(網球場、壘球場及手球場)、2個籃球場、1個多用途球場、全校空調以及所有課室均已安裝多媒體投影機。建構校園網絡支援互動學習。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聘外籍英語老師,全年舉辦英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