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北角協同中學
Concordia Lutheran School - North Point
124
8/2/22
27/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北角協同中學(英語:Concordia Lutheran School - North Point)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灣仔區校網,地址位於香港雲景道20號。學校創辦於1968年。辦學宗旨:實踐基督全人教育,讓學生在關愛環境中成長,發揮潛能,培育積極人生觀,貢獻社會。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灣仔區
學校地址:
香港雲景道20號
聯絡電話:
25700331
傳真號碼:
25660192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25、25A、85A、85、85P、27、41A、108; 小巴:49M天后地鐵站開出、25M銅鑼灣百德新街開出; 地鐵:炮台山站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朱源和
先生
校長:
梁卓勳
博士
(學士,碩士,博士主修:電腦)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68
有
有
有
香港路德會有限公司
非以役人,乃役於人
基督教
60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35
37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100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6
特殊教育培訓:
30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41
0
59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校內成績30%、操行30%、課外活動及校外成就20% 及面試20%。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設中一調適課程,為新生鞏固中、英、數的基礎,並以宗教性的歷奇活動去建立他們的正面價值觀。另設迎新日、家長講座及親子日營,讓新生及家長了解本校及協助新生適應校園生活。 學校參加了優質教育基金健康校園網絡計劃及制定各項政策,建設健康校園環境、促進學生健康及提升學習效能。
學費
北角協同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40元,
中五堂費為:340元,
中六堂費為:34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25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25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300(中一至中五);$200(中六)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所有學生均參與多樣化的其他學習經歷。中四及中五學生可選擇應用學習課程。 學校增撥資源,實施小班教學,照顧個別學生。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照顧學習多樣性,提升學教效能; 2. 陶造屬靈生命,活出正向人生; 3. 融入多元文化,共創和諧校園。
學校管理架構:
路德會辦學經驗豐富,加上法團校董會的成立,教職員共同參予訂立及推行校政和校務,落實校政民主化,令學校管理更趨完善。通過各部門的協作,提供六育並重的教育。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法團校董會經已成立。
環保政策:
學校已制定了校本環保政策,致力推行減少使用、替代使用、循環再做及廢物利用,並由學校德育及公民教育組舉行不同的環保活動,如廢紙回收、北協園圃等,提升學生環保意識。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重視學生兩文三語。用母語教學,以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但同時強化學生的英語。學校經常舉辦生動有趣的英語活動,提升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此外,中一至中三級亦有普通話課,強化學生使用普通話的能力。學校亦提供額外資源以支援特殊教育需要及非華語學生的語文學習。
學習和教學策略:
課程涵蓋各主要學習領域,積極進行課程統整,設輔導教學班及小組教學以照顧學習多樣性,同時增強教師培訓工作,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積極推行教師間的觀課文化,共同備課,以提升教學效能。同時,教師亦著重增加啟發性問題,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鼓勵學生參與課堂互動。除了提供傳統的科目以外,定期舉行全方位學習日。透過課堂以外的生活體驗,誘發學習動機及興趣,拓展學生的學習經驗。學校現正研究如何推動學生自主學習,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效能。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X1:化學/地理/歷史/企會財/資通;X2:生物/物理/中史/經濟/旅款;X3:體育/視藝/M1 2. 課程重點:本校採用不同的策略照顧學生的多樣性,在中一舉辦資訊科技技巧班,讓同學盡早掌握如何善用資訊科技於日常生活及課堂中。亦在各科各級推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讓不同能力的學生在朋輩的支持下學習,亦可按照各自的條件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學校重視從閱讀中學習。每週設有兩天的晨讀時段,師生一起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並推行廣泛閱讀計劃、全方位閱讀計劃及「科本閱讀計劃」,鼓勵學生多元化閱讀;學校舉行多樣化閱讀活動,如晨讀榮譽榜、主題閱讀雙週、最受歡迎主題閱讀分享選舉、師生分享閱讀經驗、好書推介、書展等。 2. 德育及公民教育滲透在各科的課程及其他學習經歷當中,多次獲頒發德育及公民教育獎勵計劃獎項。 3. 學校中一至中二重點教授專題研習及思考方法,為學生打好高中的基礎。 4. 本校推行自主學習,鼓勵學生課前備課及摘錄筆記,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本校亦致力發展資訊科技教學及互動學習。全校已鋪設無線上網服務,支援相關的教學及學習模式。
生涯規劃教育:
本校重視生涯規劃,為各年級學生舉辦不同類型的適切活動。 由初中期間,舉辦性向測驗、訓練營、生涯目標規劃講座、自我認識工作坊、職業常識問答比賽、職業漫畫對白設計比賽、升學擇業閱讀報告;更採用初中生涯規劃課本,透過這些活動令同學認識自我,對職場有更深了解,從而及早訂定目標。 在高中方面,我們主力裝備學生,迎接畢業後無論在升學或就業的需要,舉辦性向測驗、升學及就業講座、工作坊、升學擇業營、交流團、工作影子計劃、學生自述寫作培訓班、提升英語表達技巧課程、個人輔導、職業及升學模擬面試等。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關心每一位學生的需要。以全校參與的方式照顧學生個別差異:實施中、英、 數和綜合人文科小班教學,按照學生的學業基礎及學習能力,編排適切的教學材料,運用不同的分組、進度、活動和評估,進行拔尖保底。讓所有學生都可以投入校園生活。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不同形式的活動和「大哥哥、大姐姐」計劃,讓學生從中學會體諒他人的需要,開拓校園的關愛共融氛圍。多年來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及早識別學生的特殊學習需要,照顧個別差異。透過資源調配(學校發展津貼、學習支援津貼及非華語特殊教育需要撥款等),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全方位支援服務、添置支援器材,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學校重視家校合作,透過不同渠道,與家長一起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學生支援組由副校長作統籌,成員包括輔導主任、融合教育統籌主任、班主任、社工、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教務組教師和各學科教師等。另外增聘訓、輔導員為學生提供支援。 本校支援學生申請公開試考試調適,讓有需要學生返回本校考試;並於校內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提供學習、家課和測考調適,以學生個別學習檔案模式支援學生學習,適時向家長報告。 本校亦邀請專業團體及志願機構,提供教師專業培訓/家長教育,裝備各持分者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本校為非華語學生提供適切的校本課程及課後支援計劃。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推動評估促進學習,注重持續及多元化的評估方式。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學校與家長教師會緊密合作,為學生提供更佳教育。
校風:
自2007年推行生命教育以來,學生守規和自律,校風優良。施行「雙班主任制」及在中一進行家訪,加強師生關係。另有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駐校,協助學生和家長解決疑難。學校參加了優質教育基金健康校園網絡計劃,建設健康校園環境、促進學生健康及提升學習效能。亦曾獲關愛校園榮譽獎超過十年。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我們的計劃: 1. 照顧學習多樣性,提升學教效能; 2. 陶造屬靈生命,活出正向人生; 3. 融入多元文化,共創和諧校園。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教師全年均參與校外及校內的培訓活動,配合教育最新發展。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設有約30個不同的興趣小組及學會,包括學術、藝術、體育及社會服務,使學生有機會實踐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中一學生必須參加制服團隊,制服團隊有香港基督少年軍、紅十字會及童軍。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設有多媒體教室、兩個電腦室、戲劇排練室及英語室。全校鋪設光纖網絡及寬頻上網。所有課室、特別室、飯堂及禮堂均有冷氣設備。 學校有體育館、活動室、另有露天及有蓋操場各一。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學校曾獲教育局邀請為專業發展學校,協作「構建學校學習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