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tionery

【中學概覽】

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

Fortress Hill Methodist Secondary School

160

8/2/22

22/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英語:Fortress Hill Methodist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香港東區校網,地址位於香港北角炮台山道19號。學校創辦於1995年。辦學宗旨:本基督精神,發展全人教育。藉宣講福音,培育豐盛生命。著重實用教育之推行,使學生學習實際的技能並發揮本身的潛能。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香港東區

學校地址:

香港北角炮台山道19號

聯絡電話:

25107688

傳真號碼:

25109677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25C、27、529、81A、41A、81S、529P;  港鐵:炮台山站。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簡祺標

牧師

校長:

沈立平

先生

(工商管理學士、文學碩士、教育文憑、中學學生活動管理專業文憑、「照顧不同學習需要」專業課程證書)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95

香港基督教循道衞理聯合教會

自律、互愛

基督教

2615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37

40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100

學士:

49

碩士、博士或以上:

51

特殊教育培訓:

77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20

12

68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 1. 小學校內成績(以反映有學習困難)30%; 2. 面試表現50%; 3. 操行15% 及 4. 課外活動與其他潛能5%。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本校主要取錄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並會為申請人安排面試,而取錄的準則會參考學生面試的表現和過往的學習紀錄為依歸。每年設中一迎新活動及家長分享會,與家長交流學生的學習情況。 健康校園政策:我們期望營造健康的校園環境,幫助學生達致生理上、心理上及社交上的良好狀態,並貫徹校訓(自律互愛)的精神,幫助學生發展健康的生活習慣、正面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生活技能及抗拒誘惑的技巧。

學費

炮台山循道衛理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40元,
 中五堂費為:340元,
 中六堂費為:34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5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1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暫時沒有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素養為本,推動全人發展。 2. 加強教師自評文化,提升學與教效能。

學校管理架構:

1. 由校長領導的校本管理組,負責聯繫不同的功能組別,每組按其功能職務,協助學校運作;  2. 各科組每年訂定周年計劃,於學期末進行檢討;  3. 鼓勵各科、組作自我評估。定期安排同儕觀課、科會議,以提昇教學質素。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法團校董會定期進行會議,監察學校的工作及商討學校的發展。

環保政策:

於校內推行「環保大使」及「再生能源計劃」。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積極提倡兩文三語。聘用外籍教師教授英語會話。鼓勵學生多參加與語文相關的活動,如cooking Lab、校際朗誦節、話劇。中文廣泛閱讀計劃及英文電子廣泛閱讀計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學校有計劃地制訂不同階段的策略,因應學生的特殊學習需要而作出全面調適。 2. 透過共同備課及互相觀課交流,提昇教學質素和效能。教師透過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鼓勵專題研習,培養自學能力;安排多元化的學科活動,提昇他們的學習興趣。 3. 在主要科目按高、中、低能力分三組,並為不同組別學生設計調適教材及制定合適教學策略。對能力較佳的學生,更為他們提供增進班,加強教學內容,並安排他們在合適科目參加公開試,提昇對他們的挑戰。 4. 推動資訊科技學習,全面提昇電子教學設備。 5. 按需要為學生安排言語/職業治療和提升專注力/社交/讀寫訓練,適切照顧他們的特殊學習需要。 6. 持續優化課程及教學策略,提昇教學效能,參與不同的校外支援計劃,例如透過教育局「校本支援服務」,檢視和完善課程和評估。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 9個資歷架構課程:資訊及通訊科技、科技與生活、體育、視覺藝術 中學文憑試: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 2. 課程重點:  - 為學習上有不同需要的學生提供六年制的中學課程。為合適學生安排參加「香港中學文憑試」。 - 初中為基礎課程,高中除基礎教育外,亦加強職前培訓、資歷架構課程,應用學習課程和職場新力軍工作體驗計劃。 - 高中選修資歷架構課程:烘焙(曲奇)證書(資歷架構第1級)、廚務助理(烘焙)證書(資歷架構第1級)、西式糕點製作證書(資歷架構第2級)、康體服務助理證書(資歷架構第2級)、資訊科技支援助理證書(操作與支援核心能力)(資歷架構第1級)、資訊科技支援助理證書(操作支援及網絡支援)(資歷架構第2級)、數碼影片拍攝及後期製作證書(資歷架構第2級)、攝影藝術證書(資歷架構第2級) - 與香港職業發展服務處及香港傷健協會合作,推行生涯規劃課程。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從閱讀中學習:設中文廣泛閱讀計劃及電子英文廣泛閱讀計劃、全校早讀、親子閱讀計劃、家長講故事、邀請作家到校分享、學生作讀後感分享、書展。 2.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設多媒體室及3間電腦室(活動包括:3D打印/機械人競賽/STEM/虛擬實境學習)。家長、教師、學生可利用內聯網交流訊息。鼓勵學生使用自學園地。  3. 主題式學習活動:透過不同學科活動,培養學生獨立學習及思考能力,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 4. 德育及公民教育:透過舊衣回收,學界饑饉等活動,健康校園政策等,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及態度。安排國內探訪,提昇國民身份的認同。全面推行生命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學校發展了有系統的生涯規劃課堂及各種生涯規劃探索活動,讓學生在求學階段逐漸探索及鞏固生涯發展方向;另外透過職業評估、面試訓練和模擬面試、參觀不同院校和職場、工作體驗等活動,積極拓展學生的升學及就業出路;除了為高中學生提供個別化生涯規劃輔導外,學校更循序漸進地為高中學生安排職場實習計劃;同時為離校生提供支援服務。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主要服務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故屬全校參與的照顧學習差異模式。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及關愛校園,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多元化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3名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2名校本言語治療師、學生輔導員、教學助理及教育心理學家。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及教育心理學家會按需要為教師提供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培訓。學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配合其他資源增聘額外人手,包括學生輔導員、教學助理及曾接受特殊教育訓練的教師協助支援學生,同時,外購專業服務包括喜伴同行小組和職業治療服務等。本校亦按學生的特殊需要提供學習、家課和測考調適。本校為有嚴重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評估、轉介和個別學習計劃,並透過跨專業合作幫助學生學習。此外,學校又推行「朋輩輔導」計劃,透過朋輩輔導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融入校園生活。學校十分重視家校合作,專責教師、班主任及社工經常與家長溝通,共同支援學生。言語治療師亦為家長提供在家協助改善學生言語問題的專業意見。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1. 除以「學習程度測量卷」評估學生能力外,亦依據校本課程自設各科能力評估;  2. 各科可按需要加入多元化的評核方式和持分者的意見作評估準則;  3. 因應學生能力,設計不同程度的工作紙/評估/考試。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家教會積極與學校合作安排及參與各項活動,例如:親子工作坊、講座、陸運會、開放日、家長義工及家長分享會等。

校風:

1. 校風淳樸,校園洋溢「關愛」精神,互相建立,不斷學習。  2. 校本支援和輔導學生,如:    (i)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提供適當的輔導。    (ii)提供生活技能訓練,建立自信及自尊。    (iii)為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轉介服務。  3. 本校升學及就業組為高中學生提供職前培訓,除了為高中學生提供個別化生涯規劃輔導外,學校更循序漸進地為高中學生安排職場實習計劃。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本校以本服務學習活動為藍本,繼續發展各項服務學習,讓學校發展為服務學習中心(Service Learning Hub),並以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長者、社會上有需人士等作為目標服務對象,配合九個資歷架構課程的發展,有助學生投身職場,同時有助推動長幼共融及傷健共融。於逢周四的「服務初體驗」時段及周五的「全方位學習時段」,為友校、社企、社福機構或商界同工安排教師專業發展、團隊建立活動或共融活動等,在服務過程中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待人接物技巧,擴闊升學的階梯,讓社會大眾認識本校學生的能力及職場優勢,有助學生升學就業及推廣社會共融,並發展配合不同資歷架構課程的輔助就業系統,並推廣社會及職場共融。推行服務學習,讓學生利用在選修科及各課外活動所學知識,招待訪校來賓,提升學習成效及服務社會。包括炮循大使、運動大使、巴士大使、款待大使、攝影大使、資訊科技大使等。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有系統地安排教師參加專業培訓。 教師持續進修,與學校同步發展。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提供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以擴闊學生的文化領域、訓練體能和實用技能,如歷奇訓練、基督少年軍、團契、感覺運動訓練、中英語話劇及各式體育活動等。每年均舉社區關懷日等活動以豐富學生的其他學習經歷。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有16間課室及18間特別室(包括校園電視台、圖書館、3間電腦室、實驗室、科技與生活室、炮循CAFE、視覺藝術室、Mac Lab and Photo Studio、模擬辦公室、 言語治療室、巴士教室、運動科學中心、感覺運動室、帶氧運動區、學生活動中心 數碼設計中心及Stem & Maker Lab)等。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及視像警報系統。

其他

1. 職場「新」力軍– 就業培訓計劃。 2. 開辦的「感覺運動」訓練計劃曾榮獲「優質教育基金」傑出獎勵計劃之優異獎。  3. 榮獲「關愛校園」榮譽、「卓越關愛校園」-「推動生命教育」主題大獎。 4. 「PDict個人字詞庫系統」獲「資訊及通訊科技教學應用國際會議2012」創新科技教學獎。 5. 致力推動校內的領袖培訓活動,讓學生建立自信,確立正面的自我價值。今年續舉辦「領袖生訓練營」。學生在上述活動的表現令人鼓舞。 6. 獲「中學學習支援津貼」以進一步協助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