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tionery

【中學概覽】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

HKSKH Bishop Hall Secondary School

393

8/2/22

26/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英語:HKSKH Bishop Hall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觀塘區校網,地址位於九龍秀茂坪曉光街八十二號。學校創辦於1978年。辦學宗旨:秉承基督精神,幫助學生認識上帝。建立愉快學習環境,提供優質教育。 貫徹全人教育理念,德智體群美靈六育兼備。課程與時並進,裝備學生回饋社會。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觀塘區

學校地址:

九龍秀茂坪曉光街八十二號

聯絡電話:

23479224

傳真號碼:

23488639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1A、11C、11X、13D、13M、13X、93A、95、601; 專線小巴:34S(裕民坊至秀茂坪)。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陳頌基

先生

校長:

金偉明

先生

(電腦科學碩士,應用數學碩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78

聖公宗(香港)中學 委員會有限公司

崇德尚藝

基督教

42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1

61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2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3

特殊教育培訓:

13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31

10

59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 學業成績 35%;面試表現 30%;校內操行 20%;課外活動 15%。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我們特別為中一的新同學安排新生暑期適應課程,通過校園參觀、集體遊戲、學術講座、宗教活動、歷奇訓練及日營等,幫助同學盡快融入新學校的生活。 學校透過講座和海報宣傳,培養同學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另外,又透過健體知識的介紹,向同學推廣「多運動、益健康」的訊息。中一至中五的同學需留校午膳,午膳供應商由學生、家長和教職員共同選出,務求為同學提供一個健康、均衡的午膳。

學費

香港聖公會何明華會督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40元,
 中五堂費為:340元,
 中六堂費為:34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本校推動小班教學,將原有每級3或4班,分成每級4或5班,增撥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充分的照顧。在過去多年,學校透過「學校起動計劃」的資助,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更多元化的學習機會;多年來學校大力推行正向教育,與賽馬會及中文大學團隊合作,在學校推動「正正得正」正向教育計劃。學校亦成為賽馬會「鼓掌創你程」計劃的網絡學校。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激發學習動力,優化學教效能 2. 善用評估回饋,照顧學習多樣 3. 培育成長思維,建構正向校園

學校管理架構:

由校長帶領三個委員會,分別是:學生事務委員會、學務及學校發展委員會、教務及行政委員會,統籌多個行政組別的工作,推動教務、課程發展、教師發展、學習支援、升學及事業輔導、訓育、校風、宗教、正向教育、課外活動、資訊科技、對外事務、資產及財務管理、學校自評及發展、校務等事宜。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法團校董會有11名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7名,獨立校董1名,教員校董1名,家長校董1名及校友校董1名。

環保政策:

學校透過教育、體驗、生活習慣、文化塑造等推動環保校園。推行「減廢在校園」垃圾磅重及「青蜂節能」節省電量等活動,讓學生把環保概念融入生活之中。本校榮獲多項環保大獎。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學校重視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及提升,亦肯定母語教學對學生學習的正面價值,貫徹「母語教學,中英兼擅」的精神。英文教學實施小班教學及校本課程剪裁,配合拔尖及輔導教學,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近年學校更大力尋求外間資源,擴建英語角,增加英語情境教學,又與國際學校聯繫,協助同學學習英文。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課程因應社會的發展、學生的需要及能力而編排,強調與時並進的精神;  2. 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及需要安排分組小班教學;  3. 安排拔尖補課及輔導教學;  4. 鼓勵教師發展校本課程; 5. 推動電子教學,培訓教師利用資訊科技配合學與教的需要;  6. 推動學生多閱讀,勤自學;  7. 推行「學習支援計劃」,以幫助學習上有特殊需要的學生; 8. 發展資優教育以提升尖子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經驗; 9. 自編創意價值教育課程,優化學生品德教育; 10. 自編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建立學生終身學習及自理能力; 11. 設有學業獎勵計劃,提升學生學習動機。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 本校高中設立11選修科,學生選讀兩個,兩個選修科目均由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及能力自由選擇。 2. 課程重點:本校重視因材施教,不少學科均推行校本課程以適切學生的學習需要。本校亦推動跨科協作教學,讓學生整合不同學科的學習重點。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德育:本校推行整全的德育課程,每年透過不同的德育主題,建立學生的品德情意;設有價值教育課程,提升品德教育的趣味,並透過多元化的德育活動及生活體驗,深化學生的品格成長。 全方位學習:學校積極發展全方位學習活動,初中推行不同領域的跨科協作教學;高中則參與多元化的其他學習經歷,包括:義工服務、與工作有關的經歷、體藝經歷及宗教活動等,促進師生互動,加強學生自學能力及擴濶學生視野。 閱讀工作:本校推行一連串大型閱讀活動,如「閱讀嘉年華」等。此外,並設全校早讀課、師生閱讀分享、圖書館資訊課、悅讀會及參與校內外各項閱讀比賽,營造校園閱讀氣氛。又定期出版書訊,刊登由學生撰寫的書籍推介、人物及作家專訪,創造閱讀分享的平台。更展開跨課程閱讀,帶領學生到內地考察內地城市的閱讀文化。 電子學習:在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方面,學校投放大量資源建設最具成效的學習環境,把學校變為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學習場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成為主動性強、具探究精神和創意的學習者。學校近年更大力發展STEAM教育,成效顯著。本校為賽馬會資助的「人工智能教育計劃」六所先導學校之一,並且獲教育局邀請成為「資訊科技卓越教育中心」。

生涯規劃教育:

由升學及事業輔導組推動生涯規劃工作,另聘有生涯規劃導師。生涯規劃教育以全校參與模式推動,對象覆蓋中一至中六。活動包括行業實習及體驗、選科博覽會、性向測驗、個人學習能力評估工作坊、多元出路探索講座及參觀、面試技巧工作坊、中六模擬放榜、友師配對計劃等。在各級更設生涯規劃課程,幫助學生建立人生目標、個人認識及生涯發展,預備升學及就業的前路。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學校積極發掘校內資優學生,因應他們的特性、興趣和學習需要,推展校本抽離式資優課程,又推薦學生參加由不同機構主辦的資優課程。學校又安排他們參加本地大學、專業組織和非政府機構等舉辦的活動,為他們開闢另一個學習空間,幫助他們發展不同範疇的才華,包括領導能力、創意和社交能力及人文發展。學校近年積極推動適異教學及協作教學,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學習支援小組主要成員包括校長、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輔導員及教育心理學家。學校運用學習支援津貼進行外購服務,為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包括為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提供中文基礎訓練、發掘學生濳能的興趣及服務小組,以及為自閉症學生提供社交技巧訓練等。學校定期於校務會議向全體教師發放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資訊,以協助相關學生。學校亦提供合適的考試調適,例如獨立應考試場、加時、使用讀屏軟件或語音系統等。學校亦針對不同情況,舉辦班本共融活動,推廣共融文化。本校亦與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緊密合作,定期為中一有需要學生作評估外,並為有嚴重需要的學生擬定個別學習計劃,並邀請相關人士定期進行個別學習會議,檢視計劃成效。學校亦特別為中一新生家長舉辦家長會,提供溝通平台,促進家校合作外,更於家長日發放「學習支援概覽」,讓學長掌握子女的支援措施。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學校每年安排3次考試,更安排溫習周,幫助學生預備考試。對有學習困難的學生,學校會安排考試調適,例如放大試卷、延長測考時間、運用讀屏軟件應考等,在考試前更給予考試技巧的輔導。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本校重視家校合作,設有家長教師會,為家長提供不同類型的活動,例如親子活動、興趣班、專題講座等,學校更定期向家長發放學校資訊,促進雙方的溝通。 為增進家校彼此的了解,表達關愛,校長、班主任、駐校社工及輔導員會家訪個別有需要的學生,以了解學生及其家庭的需要,並提供適切的支援,使學生能夠健康發展。 在學年開始,班主任會透過陽光電話與家長聯絡,建立家校關係。

校風:

1. 校風純樸,學生品行端莊,敬師友愛; 2. 教師主動細心,屢獲關愛校園榮譽,亦曾獲關愛校園「締造希望」主題大獎; 3. 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校內及校外服務,培育領袖才能; 4. 超過二十個多元化的興趣小組,發掘學生潛能; 5. 宗教氣氛濃厚,團契生活精彩,培育學生全人發展; 6. 學生積極參與校外義工服務,屢獲殊榮。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本周期的學校發展計劃有三個關注事項: 1. 激發學習動力,優化學教效能 2. 善用評估回饋,照顧學習多樣 3. 培育成長思維,建構正向校園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學校舉辦不同類型的培訓活動供教師參加;  2. 教師亦積極參與校外的研討會和工作坊,以提升教學效能;  3. 學科以教學分享會、備課節及課堂研究等發展科研文化;  4. 每年舉行教學交流周,教師之間都會進行同儕觀課。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本校現設有多於二十個興趣小組及學會,旨於發展學生在不同領域的多元智能,當中包括音樂與潮流文化、生活應用、工藝及文化藝術、智能、電子與資訊科技和體藝活動等。 學校又透過社會服務活動,提高同學對社會的關懷,從而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服務精神。學校與不同的校外機構合作,舉辦探訪社區、關懷長者、關注貧窮問題、內地山區義教等活動。 學校設有海事青年團及女童軍,透過多元化團隊訓練活動,建立學生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本校設有圖書館、自修室、音樂室、運動科學研習室、社工室、視藝室、團契室、English Corner、AI實驗室、學生活動室、3個實驗室及2個電腦專室配合不同學科的教學,近年增加了影視學習室、校園Cafe、校園電視台、資優閣、校史館、正向教育專室、生涯規劃專室、STEAM專室及中華文化館等設施,為學生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暢通易達洗手間及其他輔助設施。

其他

比賽獎項繁多,列舉部份如下︰ STEM教育:2020大灣區STEM卓越獎;2020全港中學PYTHON APPLICATION CHALLENGE二等奬;機甲大師青少年挑戰賽2020創意改裝大獎;RoboSTEAM Hong Kong Open冠軍及最佳團體合作獎;HK ROV Challenge MATE Scout水底機械人比賽季軍;第三屆創客馬拉松一等獎、最佳人氣獎及最佳科技獎;江港澳及海外華裔少年創客成果展創客文化傳播獎;學習如此多紛iGeneration Hong Kong i-Code亞軍;Microsoft GirlSpark Infinitie Program最佳團隊獎;「騰訊青少年編程追夢營」優秀獎;泰國國際數學競賽(香港)銅獎;「賽馬會浩觀青少年創業培訓計劃」最具創意意念大獎冠軍。 體育方面: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至FIT校園銅獎及至FIT校園推動獎;校際手球邀請賽「禁毒盃」乙組冠軍及丙組冠軍;學界第三組田徑錦標賽甲組跳高冠軍、甲組跳遠亞軍、乙組鉛球亞軍、男子乙組50米自由泳冠軍及50米蝶泳冠軍、甲組4×100米接力亞軍及乙組4×400米接力亞軍;中學校際手球比賽團體總冠軍及丙組冠軍。 環保比賽:香港綠色學校獎金獎;CSR香港卓越綠色學校大獎;港燈「最傑出綠得開心學校(中學組)冠軍」;最傑出「綠得開心推廣大使」;港燈「綠色能源夢成真」季軍;香港環境卓越大獎中學組優異獎。 文藝比賽︰浸會大學第十一屆2020大學文學獎少年作家獎;教育城「e悅讀學校計劃獎勵計劃」傑出表現學生獎亞軍;智愛中文平台「全港最佳中文網上學習學校」;「I am unique, I am extraordinary獨特而非凡的我」寫作比賽優異獎;新閱會「我的喜閱片段」手機短片比賽季軍;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微電影創作大賽中國傳統節日冠軍;「大灣區知識爭霸戰」最具人氣學校亞軍;「Project Net新媒體素養短片拍攝比賽」銀獎;《通通識》全港中學挑戰賽「最傑出學校表現奬及最具人氣學校奬」。 師生榮譽︰觀塘區優秀學生獎勵計劃2021優秀學生獎;領展大學生獎學金2020;黃廷方獎學金2020;政賢力量「卓越學生領袖選舉」卓越學員奬;天然養生「優異學生奬勵計劃2021」獎學金;「關愛校園」獎勵計劃關愛團隊及全方位關愛老師;「21 世紀東亞青少年大交流計劃」(香港代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