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高雷中學
Ko Lui Secondary School
70
8/2/22
25/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高雷中學(英語:Ko Lui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觀塘區校網,地址位於九龍觀塘和康徑九號。學校創辦於1971年。辦學宗旨:本校致力於創造一個愉快及完善的學習環境,秉承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的優良傳統,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並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群、美五育的均衡發展,發揚「尚義克勤」的精神,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兼且啟迪學生對個人、社會及國家承擔責任,作出貢獻。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觀塘區
學校地址:
九龍觀塘和康徑九號
聯絡電話:
23890213
傳真號碼:
27635927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11C、11X、13D、13P、13X、23、23M、26M、95M、619; 小巴:22M、47 、48、76A、104、106。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王嘉豪
博士
校長:
王雙琴
女士
(理學士、教育文憑、教育碩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71
有
有
有
高雷旅港同鄉會有限公司
尚義克勤
不適用
80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62
62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7
學士:
98
碩士、博士或以上:
49
特殊教育培訓:
39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12
21
67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 0 2 2年9月升讀中一)。本校接見所有報名的同學及其家長,以中、英語發問。收生準則為:「操行 30%」 、「校內成績 30%」、「面試20%」及「學業以外的表現 20%」。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同學於中一註冊後,將參與為期七天的中一迎新暑期銜接課程,老師以輕鬆有趣的方法,幫助同學適應中學新環境及教學模式,內容有中、英、數、科學、人文學科、多元智能活動日及輔導迎新等項目;此外,本校八月底會舉行中一迎新家長日,進一步講解學校的辦學理念及日常運作。本校亦設有健康教育組,為學生提供健康資訊,制訂防疫指引。本年度繼續參與衞生署籌辦的「健康促進計劃」,為師生的「全人健康」打好基礎」。
學費
高雷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40元,
中五堂費為:340元,
中六堂費為:34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10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開辦應用學習課程,為擁有不同興趣和取向的學生提供現時學校課程以外的多元學習平台,應用學習的六個學習範疇包括:(一)創意學習;(二)媒體及傳意;(三)商業、管理及法律;(四)服務;(五)應用科學和(六)工程及生產應用學習課程;一般會於星期六在課程提供機構的場地進行。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深化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提升學生學習效能。優化現行閲讀計劃,提升學生的閱讀量及擴大閱讀層面。 2. 實踐生命教育,共享健康人生。
學校管理架構:
本校設有校政委員會、教務組及學生培育組,互相配合,共同策劃及執行學校政策,鼓勵老師參與學校發展。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法團校董會已成立。
環保政策:
2016-17年度參與世界綠色組織舉辦的「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社區參與項目」,為全港十所試驗學校的其中之一間。2016年至今參與「綠在觀塘」之屋苑回收計劃。2017-18參與世界綠色組織舉辦的「學界用電消耗研究」。2018-19年邀請同事參加「靜化空氣好幫手」,透過領養虎尾籣活動去靜化工作環境,共同邁向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社會。自2020,學校於天台增設太陽能板,提倡綠色能源。本校近年積極推動環保回收計劃,培育組內各組成員透過活動推行校園回收行動,令同學反思自己的責任。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除了英語科外,中一至中六均以中文授課;中一至中三均有一班以普通話教授中文。中一及中二個別班別以英語教授部分科學科和生活與社會部分概念及內容;中三級則在個別班級的生物、地理和歷史科推行。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本校實踐「成功教育」理念:「低起點、小步子、多練習、快回饋」; 2. 推行合作學習、電子學習及STEM教學; 3. 中四及中五級推行BYOD自攜學習裝置計劃,學生以Notability進行筆記摘錄及儲存學習材料,幫助學習。 4. 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部分科目進行課程調適,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 5. 推行以下學習支援措施:初中中文、英文及數學分組上課、功課輔導班、數學先導班、中四五六躍進計劃,更聘請正在就讀大學的校友,於每天下午四時至七時駐守圖書館向同學提供功課輔導。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3X,第三選修科為 數學科延伸單元(代數與微積分)M2、應用學習課程及校本STEM課程等) 2. 課程重點: (1)本校自行發展初中英文科課程,以切合學生的興趣和需要; (2)重點發展「照顧學習多樣性策略」,以照顧學生不同學習風格; (3)推行人文學科協作計劃,以擴闊學生視野; (4)增設STEM課程,包括無人機編程、機械人編程及3D立體打印等,使學生能掌握嶄新科技的應用。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從閱讀中學習: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設有「晨讀二十分鐘」、「初中校本晨讀計劃」、「廣泛閱讀獎勵計劃」、好書推介、「一科一閱讀計劃」及Reading Cafe; 2. 本校已舖設全校無線網絡,使用多元化的教學軟件及學習策略支援學生電子學習,以Google Classroom作為全校學習平台;在高中推行BYOD計劃,支援學生電子學習。 3. 以生活與社會及人文學科作為主導的跨學科協作有系統地訓練中一至中三級學生進行專題研習。
生涯規劃教育:
1. 根據學校發展計劃及社會趨勢,訂立切合本校學生需要的個人及全校輔導; 2. 灌輸健康正確的升學及擇業觀念,培養學生及早計劃未來路向,加強學生對生涯規劃的重視; 3. 與校外機構合作,為中六級同學安排職業導向聯課活動。讓同學們及早裝備自己,規劃人生; 4. 安排工作體驗計劃,曾與夏利文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梁黃顧建築師(香港)事務所有限公司、香港君悅酒店、劇團進念二十面體、香港猿創、Coffee Lover等合作,為學生提供不同種類的工作體驗,協助學生瞭解自己的個性、價值觀、需要及特質,從而全面發展個人潛能及興趣,以便將來升學或就業時能作出明智的抉擇。 5. 積極鼓勵老師參與與生涯規劃相關的培訓與交流。讓老師能與時並進,為學生提供更新、更有效的生涯規劃輔導。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學校完成了教育局「校本專業支援計劃」,以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以初中為試點,進行了兩年的「課堂研究」,於不同學習領域為課程制定調適策略和教材,計劃除發展出適合本校使用的學習活動流程框架外,參與計劃各科目領域老師進行了公開課,透過「備課、觀課及評課」的課堂研究活動,制定及發展出適合科本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的教學策略、核心教內容及相關學習活動,確保所有學生均能學會基本教學內容。直至本學年,大部份老師已參與「課堂研究」。在教材方面,會使用分層工作紙,令學習動機及能力較弱的班別或學生,在教材上會由淺入深,加入較多提示;而學習動機及能力較佳的班別或學生,給予較深及富挑戰性之教材,務求能「挑戰強者,鼓勵弱者」。其他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策略包括:互動教學、分層提問、合作學習、專題研習、跨科協作、各級拔尖保底措施等。考試評核方面,本學年更購置多部有「語音轉換文字軟件」的電腦,協助嚴重讀寫障礙的高中學生,學生經操作培訓後,已於不同科目的考試中使用。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學校致力推行融合教育,建立共融文化,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全面的支援。學校已成立「學生支援小組」,成員包括校長、副校長、教育心理學家、輔導主任、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中文科科主任、英文科科主任及數學科科主任。同時亦運用學習支援津貼聘請跨專業團隊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包括:融合教育導師、融合教育助理、外購言語治療及各項治療服務。除此以外,學校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測考調適,例如:加時、使用讀屏器、使用語音輸入等。本校為有嚴重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評估、轉介和個別學習計劃,並透過跨專業合作幫助學生學習及成長。學校亦舉辦不同類型的共融活動,推廣校園共融文化,例如:「和諧大使」計劃、共融文化週等。另外,學校亦重視家校合作,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家長舉辦講座,並成立家長小組,提供相關學習支援資訊及收集家長意見,促進家校溝通和合作。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每年設兩次統一測驗兩次考試;另安排持續性評估政策,以多元化方法評估學生,更能較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表現,照顧學生多樣性,從而提升學與教效能。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家教會致力透過親子活動,連繫子女與家長及學校之間的感情,建立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及家庭的溫暖感,以助學生全面及穩妥地成長。家教會的活動多姿多彩,包括親子燒烤、親子烹飪班、義工服務及支持本校公開試學生的「送暖動」等。學校網頁亦設有「家長學堂」向家長提供適時的資訊,有助家長與學生建立更好的親子關係。
校風:
本校十分重視品格教育,實行全校訓輔導及導師制,並由「學生培育組」統籌訓導、輔導、活動、德育及公民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組,有策略地照顧學生需要,提供各類其他學習經歷,支援學生在體格、藝術情操、生活技能、價值觀、情緒、社交及家庭等各方面的發展。學生於初中及高中階段,均由一位班主任/導師陪伴成長,得以持續的照顧和關懷。本校先後於2017及2018年榮獲國際啟發潛能教育聯盟頒發「啟發潛能教育學校榮譽大獎」及香港基督教服務處「2017年度關愛校園獎勵計劃」之「推動生涯規劃」主題大獎,去年更獲得「關愛校園十年榮譽大奬」。本校以「實踐生命教育,共享健康人生」為三年發展目標,每月均設有禮貌、尊重、承擔、責任感、自律、誠信、關愛、感恩、樂觀及堅毅的德育主題,透過班級比賽、全校週會、各級集會及班主任課,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提升學習效能:發展學習流程框架,以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包括視感、聽感、動感和觸感),提供分層工作紙,以做到挑戰強者、鼓勵弱者; 2. 實踐生命教育,共享健康人生。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育高雷人素質,並能關心社區及服務社群。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非常著重教師專業的培訓,以優化老師的教學策略,從而提升學與教的成效。例如通達教學法、合作學習、提問技巧及行動研究等等。近年來,學校更積極發展電子學習平台,讓每位老師都能開展i-Pad課堂,並以「學習活動流程框架」,以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此外,近年積極推動與內地及台灣等地的學術交流,透過師生互訪,課堂研討,才藝切磋等等,讓本校成為一所著重教研及創新的優質學校。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1. 才藝課:中一至中三學生需要揀選中樂、戲劇、舞蹈、球類、田徑、武術、花式跳繩及影視製作中的其中一項作才藝訓練,而中四及中五同學可選擇以上才藝訓練或校本創意生活技能課程,例如藝術治療、塗鴉創作、寵物美容、動畫配音、手機維修等,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溝通能力。此外,校方著意提供不同表演平台,讓學生發揮所長,從而提升自信。 2. 三十多項聯課活動:分為體育、藝術、學科、興趣及職業類,例如飛鏢、水彩畫、英語辯論、趣味科學、航拍班、樂在廚中及羽毛球等,以培養同學多元興趣。 3. 每年舉辦兩次全方位學習日:不同學習領域透過參觀、考察活動及專題研習,讓同學親身體驗課堂以外的學習經歷。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設有創意工作坊、STEM工作室、黑盒劇場、人體運動科學實驗室、空中花園、咖啡館、學生活動中心、水耕培植教育中心、14間特別室及操場。學生活動中心附設影音控制室,控制全校廣播、放映及錄影。本校已舖設全校無線網絡,以促進學習。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本校設有不同的獎學金獎勵同學在學術及非學術方面的出色表現,同時,亦設有體藝發展獎學金,獎勵同學在該領域持續發展。本校著重同學的全人發展,他們無論在學術、音樂、藝術、舞蹈、戲劇、足球、籃球及田徑皆表現非凡,獲獎無數,成績驕人。 同學在學校朗誦節「英語二人戲劇對誦」取得多項名次;中樂團除了於本港演出外,亦曾到新加坡、馬來西亞、南沙、北京、湛江、深圳、台灣、茂名、廈門鼓浪嶼等地交流演出;樂團於過去數年「香港青年音樂匯演(中樂團比賽)」先後奪得銀獎及銅獎,團員亦在校際音樂節取得多項獨奏冠軍及榮譽獎項。劇社在2019年度「屋宇署中學生話劇比賽」奪得「冠軍」、「最佳編劇獎」、「最佳服裝設計獎」及「最受歡迎隊伍獎」;在2021年,劇社於第8屆「啊爸啊媽食飯喇」戲劇比賽榮獲最佳劇本獎及最佳配角奬。舞蹈社同學在「第五十五屆學校舞蹈節中學組爵士及街舞」獲得甲等獎及在「第四十七屆全港公開舞蹈比賽」獲銀獎。 本校學生的創意發展是全面的,從文學、數理、平面及立體設計以至多媒體的創作等都獲得外界肯定。學生於上學年舉辦的「『跨代融乜易』中學生微電影創作比賽」中獲得優異獎;在「觀塘及西貢區校際無人機編程比賽」中奪得全場總冠軍及亞軍、最具創意無人機設計、最佳合作隊伍、編程任務比賽亞軍及季軍、編程群飛表演賽亞軍及季軍;本校更於「2021全國青少年無人機挑戰賽(香港站)」榮獲任務賽中的「全港季軍」。2021年,4位中四級同學參加由阿里巴巴創業者基金 (AEF)舉辦首個中學生線上創業比賽「JUMPSTARTER IdeaPOP!2021」,榮獲 「The Most Creative IdeaPOP!最具創意大獎」。 此外,本校在第一屆「ROBOMASTER 2020機甲大師青少年挑戰賽(香港站)」勇奪全港亞軍及能量機關激活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