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九龍工業學校
Kowloon Technical School
92
8/2/22
11/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九龍工業學校(英語:Kowloon Technical School)是一所官立男女校,屬於深水埗區校網,地址位於九龍深水埗長沙灣道332-334號。學校創辦於1961年。辦學宗旨:本校致力提供完善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的潛能得以全面發展,使其日後成為盡責的公民,能適應未來科技的轉變及社會的發展。本校五育並重,讓學生得到全人教育,建立積極的人生觀。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深水埗區
學校地址:
九龍深水埗長沙灣道332-334號
聯絡電話:
23860737
傳真號碼:
27089958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36B、44、43C、44P、46、59A、265B、702、33A、68X、905、112; 港鐵:長沙灣站。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鄭國仁
先生 首席教育主任(九龍)
校長:
虞忠正
先生
(香港大學榮譽文學士、香港大學教育證書、香港大學教育碩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官立
男女
1961
有
有
有
政府
貫徹始終
不適用
6500
平方米
不適用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62
63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100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2
特殊教育培訓:
33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2
8
90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 1. 操行(操行欠佳,不予考慮); 2. 學業成績 50%; 3. 面試表現 20%; 4. 與本校聯繫 10%; 5. 課外活動或特長 10%;6. 校內或校外服務 10%。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在開課前於七、八月份分別舉行中一家長迎新日及中一銜接課程。銜接課程包括英文學習、數學學習、科學、及歷奇訓練等多項活動,讓中一新生在暑假時已奠定良好基礎。本校全學年為中一學生安排體育常規訓練及制服團體活動,讓同學於放學後有豐富及健康的校園生活。
學費
九龍工業學校為官立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0元,
中五堂費為:0元,
中六堂費為: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15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1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校本管理費︰$100
其他費用(如有):課外活動費:$148(中四至中六)
備註(如有):1. 中一至中三級綜合科學(化學)﹔中四數學及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設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五應用學習課程開辦航空學及電腦遊戲與動畫設計。每個學生均有「學習歷程檔案」,存放學習活動和服務紀錄。 2. 學校推行小班教學,中一至中三分五班上課。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推展主動學習,提升學與教效能 2. 建立正向教育,推動全人發展成長
學校管理架構:
本校為政府開辦的學校,實行校本管理,成立「學校管理委員會」,由教育局官員、教師、家長、校友和社會人士組成,行政架構清晰,共同參與策劃及推動校務的發展。此外,設有多個部門及專責小組,建立完善的溝通渠道。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自一九九九年成立學校管理委員會,共有十名成員,包括由教育局常任秘書長委任教育局成員出任主席,其餘為校長、家長成員兩名、舊生成員兩名、獨立成員兩名及教師成員兩名。每年召開三次會議,商討校政。
環保政策:
本校重視環保。在決策和管理上,以環保為主要考慮的原則,有校園綠化及環保教育計劃,當中綠化牆及圖書館天臺綠化工程已經完成,天臺再生能源工程等項目正開展中。在日常運作上,對環保負責,例如校園電子化、節約用紙、有效空調使用管理。在教育上,不同科組除了正規課堂外,甚至走出課室,走出香港,實踐環保教育。本校亦設有環保教育組,負責多項教育學生的工作,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本校一直支持「兩文三語」政策,積極提升學生兩文三語能力。本校以母語授課為主,同時於初中開設普通話科,重視學生對英語的掌握運用能力。全部英語教師及普通話教師已通過基準評核。本校會為所有初中學生在綜合科學(化學)科﹔高中數學、公民與社會及發展科進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以加強英語學習環境。本校聘有外藉教師,亦透過中英語閱讀計劃、晨讀計劃、英語話劇、中英語朗誦及辯論訓練,給學生多樣性運用語文的機會,發揮所長。本校由中四起在物理科及化學科讓英語能力較高的學生於香港中學文憑試以英語應考相關科目的試卷。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關注最新教育發展,教師使用多樣性教學策略優化學生學習成效,學生能參與多元性教學活動和學習經歷。本校與多間大專院校合作,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包括:開辦「航空學」及「電腦遊戲與動畫設計」。透過協作教學、同儕觀課模式,讓學生啟發思維。全校各級均安排課後輔導,又選拔部分優秀學生參加由大專院校協辦的資優課程,積極提升學與教效果。為配合課程發展,本校於初中開設生活與社會科,於高中開辦「航空學」和「電腦遊戲與動畫設計」多個應用學習課程。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 學校於高中開設十個選修科目,並與大專院校合作,開辦兩個應用學習課程,學生可按興趣和能力選讀。 2. 課程重點:本校在高中設十個選修科目,包括中史、經濟、地理、生物、化學、物理、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設計與應用科技、資訊與通訊科技、視覺藝術,另有多個應用學習課程(電腦遊戲與動畫設計/航空學),讓同學依據能力、興趣及需要作出合適的選擇。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本校透過晨讀計劃以及各個科本閱讀計劃與閱讀推廣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學習。其次,本校在英文科及數學科課程中引入專題研習,教導學生各種研習方法和技巧,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發掘有趣的研習方向。此外,本校重視資訊科技教學,運用Zoom,Sutori及Google Classroom網上學習平台推廣互動教學,提升教與學的效果。同時,本校以全校參與模式推動價值及國安教育,各科組透過不同的學習活動,向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成為具備良好品格的好公民。
生涯規劃教育:
本校著重讓學生認識自己,培養正面的人生態度,並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以確立日後良好的工作態度。其次,本校透過生涯規劃課堂活動、專題講座、職場經驗分享、參觀及職場體驗活動等,協助學生計劃前路及增強學生對工作世界的認識。此外,學校於課程及各科組學習活動中,引入職業技能訓練和生涯規劃教育的相關元素,發展學生的職業興趣和能力。同時,透過家長教育,讓家長協助子女規劃人生。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關注學生學習差異問題。在扶貧基金的支援下,開辦課餘增潤班或精進班。此外校方又運用拔尖策略,開辦提升語文班及高階思維班。於日常課堂中,部分科目更以輔導班形式授課,藉此協助學生提高學業水平。各科均構思設計以學生為本的活動,並進行協作教學,致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改進學習效果。本校全力支持融合教育,當中學生支援組善於運用豐富資源,以聘請教師及教學助理,購買服務,安排專家到校工作,並為同學安排合適活動和課程。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資源調配,提供適切和多元化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習效能,並發掘不同的潛能,協助同學融入校園生活。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輔導老師、中、英、數科老師、社工和教育心理學家等。本校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增聘額外人手,包括兩名學生教學助理。津貼亦用以購買專業服務,如為有語障的同學提供言語治療;及聘請臨床心理學家輔導有情緒問題的學生;本校社工亦支援有情緒困擾的同學。本校更為中一有學習需要的同學安排中文、英文 及數學科小班教學,以提升學與教效能。本校亦為有需要的同學提供家課調適,又舉行個別學習計劃會議,透過跨專業交流,設計具體可行的支援計劃。學校重視家校合作,建立恆常溝通機制,透過不同渠道與家長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為讓非華語學生同學更容易學習中文,本校為非華語學生提供中文科課堂抽離式學習,及課後補習,藉以幫助非華語學生應考高中文憑試。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為了更全面地檢視學生的表現,本校推行持續性及進展性評估,每學年舉行兩次統一測驗和考試,個別科目有不定期小測,部分科目透過專題研習及規定習作進行評估。各高中級別依照公開考試要求,於不同科目進行校本評核。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和校方緊密合作,並協助學校提供優質教育。定期舉行家教會會議,令家校雙方有更緊密的溝通。家教會更會舉辦多樣化活動,為促進家長教育、家校聯誼和親子溝通等而出力,如親子講座、分級家長茶聚、出版會訊、設立獎學金、旅行和境外學習活動等。學校管理委員會有兩位家長代表,由全體家長會員投票選出,讓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的管理及決策。
校風:
本校訓輔組合作無間,嚴格要求學生遵守紀律,更悉力加強學生的自信,引導學生尋找人生方向,建立人生目標。訓育組舉辦多次講座,培養學生明理守規的自律精神,並舉辦領袖生訓練活動,發掘學生領導潛能。輔導組舉辦中一銜接課程,關注學生身心均衡發展。本校與香港小童群益會駐校社工及其他社區團體合作,提供個別或小組輔導服務,扶助學生邁向前路。傑出校友提供在職訓練及領袖培訓,又設立多項獎學金,獎勵成績優異的學生。校友會及家長教師會全力支持學校,協助學生成長及培養良好校風。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本校由2009年9月開始由男校轉為男女校,並繼續為工業學校的發展向前邁進。為了改進教與學效果,校方已訂立「學校關注事項」,照顧學生的多樣性,共創美好健康校園。全體老師構思教學設計和啟發活動以作相應配合。本校透過組織多元化活動,幫助學生全人發展。本校將繼續與大學及社區建立緊密聯繫,以增加資源優化設備,培養學生多元化興趣,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021-2024學年學校發展計劃的主要關注事項為: 1. 推展主動學習,提升學與教效能 2. 建立正向教育,推動全人發展成長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為新教師安排入職輔導,也著重透過同儕交流,分享教學策略及經驗,提升教與學的果效。本校同時鼓勵教師作持續專業發展,以提升專業知識,並舉辦校本與聯校教師專業發展活動,透過專題講座、分組討論、教學分享及參觀活動,讓教師了解教學的新趨勢。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三十多個學會及興趣小組,分學術、文娛、體育及服務四大類別。當中管樂團、銅木管樂器維修班、國術、保齡球、籃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及游泳等均聘請專業教練。此外,又安排每位中三或以上同學參加社區服務、聯校及海外交流活動,悉心培訓學生。此外,中一學生需於放學後參與體育常規訓練及制服團體活動。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全校課室及禮堂均已安裝空調及資訊科技教學設備。另備專科教研室如:創意科技中心、電腦輔助設計/建築資訊模型學習中心、綠色能源及科技中心、資訊科技研習中心、多媒體教學中心、電腦室、中文閱讀室、英文角、藝術教育資源中心、音樂劇院、電腦繪圖室、航空學室。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本校學生每年均踴躍參加校際朗誦節、校際音樂節、學界運動比賽、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國術比賽等活動,並獲得多個獎項。本校校友會、家長教師會、榮休校長、榮休教師、傑出校友、社區人士及知名團體均為本校學生設立多個獎學金。本校學生亦獲得贊助參與境外學習活動。 本校歷年來為社會培育人才,校友在不同崗位上貢獻良多,政界有馬逢國議員、鄭經翰先生等,加入政府工作的有李少光先生、老興忠先生等,教育界有倪亦靖教授、黃河清博士等,商界的有陳育明先生、簡錦源先生等,醫學界有胡立輝醫生、郭家麒醫生等,演藝界有戴志偉先生、向雪懷先生等,法律界有楊漢源律師、龍劍雲先生等。校友積極回報母校,回校演講,分享經驗,設獎學金,資助活動,還透過「師友計劃」勉勵學弟擴闊視野,確立人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