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龍翔官立中學
Lung Cheung Government Secondary School
53
8/2/22
21/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龍翔官立中學(英語:Lung Cheung Government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官立男女校,屬於黃大仙區校網,地址位於九龍黃大仙馬仔坑道一號。學校創辦於1970年。辦學宗旨:「人人有潛能,個個可成功」 我們會致力營造健康、和諧、關懷和充滿學習氣氛的校園,協助學生學會學習、發揮潛能、建立自信,積極進取,回饋國家。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黃大仙區
學校地址:
九龍黃大仙馬仔坑道一號
聯絡電話:
23234202
傳真號碼:
23202246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2F、3C、7M、11C、38、40、42C、61X、74A、75X、80、84M、 85C、89、89B、113、211、258D、259D、268C、269C; 港鐵:黃大仙站B3出口。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張巧儀
女士(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
校長:
翁翠華
女士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香港中文大學教育文憑)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官立
男女
1970
有
有
有
教育局
開物成務
不適用
4500
平方米
不適用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38
40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7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64
特殊教育培訓:
42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6
6
88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將於2022/23學年起與九龍工業學校合併並開始停止開辦中一,故不會參與本年度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包括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及統一派位階段)。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本校的迎新活動包括在八月舉行的「龍翔歡迎你」和「新生及家長迎新日」,目的讓同學盡早適應中學生活;家長方面,本校定期舉行「家長日」,幫助家長了解學校概況。 本校非常關注學生的健康生活,參加了教育局主辦之「健康校園計劃」,不時舉辦講座及活動提高學生對健康生活的認識,此外,校方安排中一及中二同學參加制服團隊,以培養其自律精神。
學費
龍翔官立中學為官立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0元,
中五堂費為:0元,
中六堂費為: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7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2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校本管理費:$100
其他費用(如有):課外活動費: $148 (中四至中六)
備註(如有):暫時沒有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照顧學習差異及加強學生效能。 2)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確立人生路向。
學校管理架構:
實行校本管理,由學校管理委員會負責決策及管理學校事宜,並設有校政委員會及多個行政組別,統籌教學、價值教育、學生關顧、聯課活動、家長及舊生聯繫等工作。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自1999年成立學校管理委員會,共有十名委員,包括由教育局常任秘書長委任教育局官員出任主席,其餘為校長、家長代表兩名、舊生代表兩名、獨立委員兩名及教師代表兩名。每年召開三次會議,商討校政。
環保政策:
本校積極支持環保。校舍設有一間環境教育中心,此外,每班挑選學生出任環保大使,以協助推行學校的環保政策,宣揚環保信息。本校亦會舉辦講座及活動,如綠化校園,亦鼓勵全校師生減少用紙及用電,使學生明白環保的重要性。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本校初中及高中全面推行母語教學,以配合「母語教學、中英兼擅」的政策目標。為提升初中學生的英語水平,本校除聘有外籍教師外,在2021-22學年,建立初中校本英語課程及中四、五英語增潤班,以照顧不同學習差異;同時,於其他非語文科目亦會在教材中輔以英文詞彙,以期加強英語學習環境。本校亦透過早讀計劃、中英文閱讀計劃、中英文朗誦比賽、中英文輔導班、英語話劇、英語辯論及英語周等活動,致力落實「兩文三語」政策。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重視學習成效,給予學生多元化的課業,形式包括校本習作、資料搜集及專題研習等。本校於高中開設多元選修科目,供不同潛質的學生修讀;另實施校本課程計劃,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本校推行全校晨早閱讀計劃、廣泛閱讀獎勵計劃及建立班會圖書角等,積極鼓勵大量及多元閱讀。學校圖書館藏書豐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本校另設中文天地及英語天地,購置多種中英文讀物及多媒體影音教材,由中文老師及外籍老師分別指導學生閱讀。本校提倡自主學習教學策略,鼓勵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及摘錄筆記,資訊與通訊科技科老師更自行研發自主學習應用程式,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課程亦適切剪裁,能照顧新生、新移民及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配合完善的關顧計劃,有利學生學習及成長。本校提供多元學習機會,如辯論、司儀培訓,提升學生的自信及表達能力。又舉辦「成就嘉許禮」,獎勵學業及其他方面具卓越表現的同學。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 本校於高中開設17個選修科目。 2. 課程重點: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物理、化學、生物、中國歷史、地理、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旅遊與款待、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資訊與通訊科技、設計與應用科技、視藝(中學文憑)、音樂(中學文憑)、服務業專業英語(應用學習)、健康護理實務(應用學習)、電影及超媒體(應用學習)。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本校積極推動德育及公民教育,幫助同學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提升同學的公民意識及對國民身分的認同,達致全人教育。本校十分鼓勵同學從閱讀中學習,推動校內閱讀風氣,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習慣。本校利用Microsoft Teams系統,實時進行網上教學。在家自由學習,停課不停學。家長能以更快捷便利方法掌握學校資訊。學生自主學習,學習動機和興趣大大提升。此外,專題研習是一個自主學習的歷程,學生以小組形式,就有興趣的議題進行探究,培養學生主動學習。
生涯規劃教育:
升學及生涯規劃教育是一個持續和終身的過程,以達致人生不同階段的目標。本校根據「自我認識及發展」、「事業探索」及「事業規劃與管理」三個要素規劃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獲得所需知識、技能及態度,以配合自己的興趣、能力、方向作出明智的升學和就業選擇,並將事業和學業抱負與全人發展及終身學習連結。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教師因應個別學生的特殊需要,給予課程調適或採用輔助教材,以應付學習的差異。亦因應學生個別情況,為他們訂定「個別學習計劃」給予額外的學習和輔導,以便啟發學生的多元智能。學校採用三層支援模式,為學生提供適切支援。另有長期/短期計劃。長期計劃:考慮家長、學生及學校的期望、或離校後的升學選擇,為學生建立學習目標。短期計劃:包括短期的學習目標、相應的教學策略、成功準則及檢討日期。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成立學生支援小組(成員包括校長、副校長、統籌主任、中英數科任教師、教學助理等)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安排教師報讀相關的課程,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其他校內資源,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援,包括聘請融合教育導師,進行個別或小組學習輔導、個別心理輔導、生活技能及社交訓練小組和言語治療服務。我們亦透過課程設計、多元化教學策略、優化分層課業、功課及測考調適等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本校設有兩位駐校社工,言語治療師及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定期進行個別會議及學生評估,並邀請家長參與會議及工作坊,共同為學生制定個別學習計劃,定期檢視計劃成效,讓家長掌握有效照顧及教導子女的技巧。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本校每年上、下學期舉行統一測驗及考試各一次,各科亦不定期進行測驗及各類進展性評估,以檢視學生學習進度。本校亦設有中,英,數輔導班,以鞏固及提升初中同學的學習能力。學校亦為高中同學安排學業增潤班,提升同學於文憑試的成績。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透過舉辦各項家長活動,如家長小敘、教育講座、親子旅行及親子工作坊等,加強學校、教師及家長間的聯繫,俾能建立良好的伙伴關係及溝通途徑,促進家校協作。
校風:
本校校風淳樸,學生從中一開始,就參加制服團隊以學習自律守紀。校方實行「訓輔合一」及「家校協作」的策略,讓學生能在求學過程中,明白公民的責任及行為修養之重要。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2021-2022發展重點: 1)提升初中學生英文科學習動機及鞏固英文基礎,照顧學習差異,並促進學習表現。 2)規劃校本網上學習平台,推動自主學習,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和進度,加強學生在學習上的信心。 3)加強跨科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及提高學習效能。 4)加強跨科觀課及交流,優化教學法及照顧學習差異,提升教學效能。 5)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協助他們認識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角色和應盡之義務,從而確立正確的價值觀。 6)鼓勵學生積極求進,了解多元出路,訂立個人的生涯規劃。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著重建立積極進取、與時並進、終身學習的文化。鼓勵教師進修及參加各類教學研討會和工作坊以提升專業知識及對新高中課程的認識及培訓。校方每學年都規劃教師培訓活動,讓全體教師參與,促進共同的專業發展。另外亦為老師安排共同備課時間,藉以增進教與學的效能。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透過學生會、四社(睿、博、勇、謹)及課外活動小組為學生提供多元化活動。課外活動共設17個學會,分為學術、表演藝術、制服團隊和文娛康樂四大類。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校舍樓高五層,設有禮堂、標準課室21間及多間特別教室,包括資訊科技研習中心、多媒體學習中心、多用途學習室、電腦室、音樂室、美術室、藝術教育發展中心、設計與科技工場、電腦繪圖室、圖像傳意室、健康生活室、科學實驗室、物理實驗室、生物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地理室、英語天地、中文天地、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升學及生涯規劃室、環境教育中心、體適能發展中心、輔導室、言語治療室、自修室、學生會室、教學資源中心及校史館等,均有空調設備。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及視像警報系統。
其他
本校設施完善,環境優美,交通方便,師資優良,學業成績及校風良好。中一設中一新生助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