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馬鞍山聖若瑟中學
Ma On Shan St. Joseph's Secondary School
176
8/2/22
18/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馬鞍山聖若瑟中學(英語:Ma On Shan St. Joseph's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沙田區校網,地址位於新界沙田馬鞍山恆光街8號。學校創辦於1996年。辦學宗旨:發揚天主教及方濟會教育之優良傳統,引導學生認識天主教信仰,將信仰融入生活,建立積極人生觀,成己成人,達至「敬天樂仁,博學篤行」。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沙田區
學校地址:
新界沙田馬鞍山恆光街8號
聯絡電話:
26339913
傳真號碼:
26339990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學校位處馬鞍山市中心,可乘搭港鐵、馬鐵。 巴士:40X、43X、81C、86K、85K(由沙田火車站開出)、85M、 85C(經鑽石山地鐵站)、85X、86C、86X、87K、87D、89C、89D、 99、274P、286C、680、681、682; 專線小巴:26、801、803、808、810;交通非常方便。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伍維烈
修士
校長:
黃幗懿
女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96
有
有
有
香港天主教方濟會會長
敬天樂仁 博學篤行
天主教
7065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5
61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100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64
特殊教育培訓:
25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25
5
70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學校重視學生品德、學業成績及各種潛能。因此學校會通過面試,作出適當的評估。比重方面如下: 面試30%;申請學生成績次第名單40%;校內成績10%;操行/校內評語10%;課外活動/獎項5%;直系親屬就讀本校5%。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迎新活動是希望透過銜接課程,讓中一學生、家長認識學校,也協助新同學適應。第一階段由老師及專業社工設計,重視學生成長和歸屬感的建立,內容包括學習技巧訓練、朋輩溝通等,第二階段設主科及英語學習銜接課程。學校還設有大哥哥大姐姐計劃、共創成長路課程及中英數拔尖課程和鞏固班,協助中一同學適應。 本校為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建立正面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會透過不同的行政組別和學科,舉辦不同類型的講座,課外活動和課程,以建立健康校園生活。
學費
馬鞍山聖若瑟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00元,
中五堂費為:300元,
中六堂費為:30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2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15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0
其他費用(如有):$300(學校發展)
備註(如有):按學生能力編班,分別入讀英語教授班或英語延展教學班,以銜接新高中課程,預備學生在文憑試中應考文理科的科目。通過具反思元素的活動安排,讓學生體驗全人發展,拓闊視野,並豐富更深層的生活體驗。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兩文三語、自主學習、電子學習、優質教育、生涯規劃、照顧學習差異、深化關愛文化
學校管理架構:
管理層同心協力,重視教師專業發展。資源策劃管理得宜,透過溝通問責,成為一支有效率及成效的專業團隊。又引入校外各界專業支援,透過資訊科技平台,提升行政效率。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法團校董會本著方濟精神,使學生認識天主的美善,從而成為美善的人。法團校董會創造美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在知識、技能、心智均衡發展。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成員、專業人士、家長代表、校友代表及教師代表,為學校發展制定藍圖,提供優質教育。
環保政策:
設「環境教育組」統籌學校環保活動,如「方濟園圃」有機耕作、環境教育週等,培育學生愛護環境的價值觀及態度,並付諸行動。本組制定環保指引,實施廢物分類回收及節約能源政策,使能創造及維持一個可持續的環境。本校獲「第二屆綠色學校獎」及連續兩屆「中學組綠化校園工程獎」。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學校重視培育學生兩文三語發展,在初中各級,數學、綜合科學、普通電腦、社會科學(地理、生活與社會)科,按學生能力編配,分別用英語或輔以英語延展教學活動授課,讓學生能銜接新高中英語教授的文、理學科。初中設有普通話中文教學,延展學生語言潛能。學校致力優化語文氛圍,使用英語、普通話宣佈。各級設中、英、數課後拔尖及鞏固班;善用持續評估(基準)以了解學生語文水平,提供合適支援,提升學生語文能力。
學習和教學策略:
發展電子教室(iClass),利用電子白板,電子學習平台,增加課堂互動及課後師生的交流學習。榮獲2007年度「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以及2017年度香港大學頒發「國際傑出電子教學獎」(STEM)金獎,反映老師的專業精神和卓越才能。多次獲教育局邀請合作發展校本課程及種籽計劃。學校有系統地聯繫不同的學習經歷,著重培養共通能力、態度和正確價值觀,為學生提供全面而均衡的發展。透過全方位閱讀獎勵計劃、比賽、書展、作家講座及出版學生作品,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圖書館設閱讀大使、讀書龍虎榜、電子圖書閱讀計劃、新書推介及電腦平台Library Master,讓學生親身體會閱讀價值。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選修科:物理、化學、生物、資訊科技、數學(一、二)歷史、中史、地理、經濟、視藝、旅款。部份英語教學 2. 課程重點:為了照顧不同的學習需要,學校發展不同學習領域的校本課程,利用資訊科技教學,設計分層課業,以提供優質教育。除此,也豐富學生的其他學習經歷,提供社會服務和生涯規劃的活動,鼓勵同學參加。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德公組銳意培育學生七種價值觀和態度,透過多元化的活動,例如:週會、社會服務、義工培訓等,為同學提供豐富的其他學習經歷; 2. 推行初中生活與社會,讓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共通能力;專題探究獲外評評為優質課業; 3. 引入互動學習平台和互動電子白板,以提升教學效果; 4. 設電子圖書及校本閱讀測驗,培養學生閱讀技巧和習慣,擴闊知識領域。
生涯規劃教育:
初中學生生涯規劃旨在讓學生認識自己,發掘及發展潛能,並培養待人處事良好素質。高中則安排有系統的課程和輔導﹐並會參加商校家長計劃、勞工青年就業起點活動,為學生設立student profile,又為中五及中六同學安排升學講座、模擬面試活動等,又協助同學報讀JUPAS、EAPP等,全方位安排生涯規劃。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透過不同的範式、校本課程的設計和學習的經歷,協助學生建構知識、態度和技能。初中及高中設中文、英語及數學拔尖課程,以發揮學生潛能。此外,課後設初中中文、英文及數學鞏固班,以鞏固學生的基礎能力。各科的校本課程、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學習平台的引入,為不同的學生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和模式。學校致力發展融合教育,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學。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成立學生支援小組,以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校方會定期向全體教師發放融合教育資訊,分享有關的理念和教學建議;同時按需要舉辦專題講座,加強教師對融合教育的認識,並安排教師報讀融合教育相關的課程,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本校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援,包括聘請融合教育輔導員,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支援;同時透過教育局、非政府組織及外購音樂及藝術治療等服務,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訓練。我們亦透過課程設計、多元化教學策略、優化分層課業、功課及測考調適、輔導老師定期會晤學生等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提升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成效及個人成長。為及早識別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本校於中一新生註冊日,透過通告、教師觀察及與家長交流等,以能提供適時的支援。本校亦與教育局、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及校本言語治療師等專業人士緊密協作,定期進行個別會議及學生評估。支援小組建立恆常溝通機制,因應需要與家長聯絡,並透過校本支援紀錄表,讓家長了解子女的情況,共同支援他們的學習和成長。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採用多元化的評估政策,學校就學生的表現簽發學業、閱讀、體適能的成績表,全面肯定學生的成就。學校亦已完備了新高中學生的學習概覽。因應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情況,提供學習支援,如考測調適。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1. 定期舉辦家長教育講座、親子工作坊,以交流及提升管教技巧; 2. 籌辦家校聯誼活動,如親子旅行,增進家校溝通,建立和諧親子關係; 3. 歡迎家長與學校共同商討及決策與學生福利有關的事宜。
校風:
學生品學兼備,校風嚴謹純樸。學校訓輔合一,先管後教,每級設學習行動組,聯繫各級班主任、訓輔導老師,加強對學生的支援。又發展朋輩輔導,拓展領袖訓練,重視家校合作。歷年獲得關愛校園計劃榮譽學校的榮譽。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自主學習展潛能,拓展視野探新知; 2. 承傳前賢創新路,專業交流教學長; 3. 學習方濟十美德,培養若瑟人素質。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學校安排「教師專業發展時段」、共同備課節、同儕觀課、協作教學等,銳意推動教師專業交流;又與大專院校及教育團體等緊密聯繫,引進教學新思維,擴闊教師視野。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學校重視全人發展,除了多姿多采的學會活動,還有天主教同學會、制服隊伍、義工隊伍等等。在領袖訓練方面,學校致力發掘學生潛能,如學生會及各類領袖生,均為學生提供一展所長的機會。在體藝方面,學校設有不同的學會、制服隊伍、球隊及合唱團。此外,學校又經常舉辦學術活動,例如講座、書展及英語話劇等。各學習範疇亦設學習特區(Study Block),透過專題研習探究及互動教學, 令學習充滿趣味。學生又積極參與校外比賽及海外交流團,以增廣見聞,拓闊視野。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學校環境優美恬靜,設備完善,是理想的學習環境,有三角花園、魚池、英語地帶、聖母山、小聖堂等等。全校具空調設施,設有多媒體語言實驗室、小型演講廳、通識教育室、舞蹈室等。所有課室配備電腦及電子白板、紅外線影音設備等。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面對教育的發展,本校設施、課程、教師專業發展、資訊科技運用、學生成長支援等,已經不斷提升、優化。學校願意成為有效能的學習社群,追求卓越文化,自強不息,繼續方濟會在馬鞍山的使命,薪火相傳,培育下一代,成為方濟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