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tionery

【中學概覽】

瑪利曼中學

Marymount Secondary School

100

8/2/22

27/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瑪利曼中學(英語:Marymount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女校,屬於灣仔區校網,地址位於香港跑馬地藍塘道123號。學校創辦於1927年。辦學宗旨:本校秉承辦學團體「尊重個人尊嚴與價值」之宗旨,為學生提供全面教育。讓學生透過各種學習經驗建立正確之價值觀, 成為智慧愛心兼備、關懷別人和富同情心的人。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灣仔區

學校地址:

香港跑馬地藍塘道123號

聯絡電話:

25728221

傳真號碼:

25729371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1、19、41A、63。 專線小巴:5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許錦屏

博士

校長:

何建儀

博士

(香港大學教育博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1927

聖依納爵教育機構 有限公司

「天主是我的明燈」

天主教

9385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49

57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6

學士:

35

碩士、博士或以上:

65

特殊教育培訓:

19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16

14

70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收生準則及比重:學生成績及活動表現 (學業成績、操行、課外活動及獎項) 50% 面試表現 (中英溝通能力、邏輯思維、理解能力、態度) 50%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為了使中一新生認識中學學習模式及融入校園生活,學校會在八月舉行為期一星期的中文,英文,數學,以及適應校園生活的工作坊。透過健康教育組的活動,如講座、參觀及班主任課,讓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態度。體育課與活動則讓學生強身健體,學習積極堅忍的精神。至於飯商及學校小賣部亦注重衞生,並提供新鮮及營養均衡的食物。

學費

瑪利曼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320元,
 中二堂費為:320元,
 中三堂費為:320元,
 中四堂費為:1000元,
 中五堂費為:1000元,
 中六堂費為:100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10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24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課堂安排:中一至中三學生會因應其英文、中文及數學能力編班。學校亦會按照學生能力表現而安排小班教學。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本校2019-2022年發展計劃重點: 1. 激發學生成為能主動學習的學習者。 2. 培養學生具備以下瑪利曼的核心價值觀:尊敬,感恩,憐憫,正直,堅毅,睿智。

學校管理架構:

學校制定三年發展及周年計劃,訂定明確目標。各部門及小組統籌課程、資訊科技、學生事務、德育、課外活動、教師專業發展等。同時鼓勵校友、家長和教師參與學校決策及管理,以提高教育質素和效能。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校長、辦學團體代表、校友、家長、教師代表及獨立校董。

環保政策:

為提倡環保,學校及環境教育組有下列措施: 1. 培養和提升學生對環境的責任感。 2. 堅守減少、再用、回收和取代的廢物處理原則。 3. 節約學校能源使用。 4. 為學生提供環保教育。 5. 遵守環保採購原則。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1. 透過正規及非正規課程,提升學生的語文和溝通能力。2. 貫徹「兩文三語」的政策。3. 除中文科、中國歷史及普通話外,所有科目皆以英文授課。本校聘有多名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教師,增加學生運用英語的機會。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師資優良,教師不斷嘗試有效的教學方法處理教學差異,加入互動教學、專題研習、資訊科技、網上知識論壇、同儕觀課等元素,誘發學生積極學習,提高教學效能。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學生可從多元化之課程組合中自由選修科目,達到文中有理、理中有文的學習領域。學生最多可以選修3X。 2. 課程重點:初中科目如英國文學、宗教教育、電腦、科技與生活和視覺藝術等皆為校本課程。課程內容都是配合學校傳統、學生興趣和學習需要而編制的。為減少中一中二學生學科數目,學校設有模組系統(Modular System)、專題學習及跨科STEM的學習。中一JUMP、中二LEAD更是為訓練學生思辨能力及創造力而設立的。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廣泛閱讀:每周四天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自行閱讀小說或非小說散文文學。更透過不同的活動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包括閱讀日、好書分享會、作家講座、親子閱讀獎勵計劃、書展及圖書館網頁好書推介等。 德育及公民教育:本校積極推行價值教育,除了融匯價值教育於正規課程外,更透過宗教與德育、公民教育、環保教育、健康教育、訓導和輔導等,讓學生從學習和實踐中掌握及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專題研習:在初中推行專題研習旨在誘導學生自主學習、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幫助她們建構知識及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中一專題研習讓學生以探索及跨科目的模式掌握專題研習的技巧;為中二生而設的「創意科藝工程計劃」在鞏固專題研習技巧的同時,更促進數碼科技和創意教育,提升學生的創意和協作能力。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本校為多媒體、互動和倡導協作的資訊科技學習環境輔以電子平台,讓學生在校內校外皆可作線上的自主及以小組互動形式學習。此外,學生擁有個人學校電郵地址、檔案傳輸協定磁盤儲存空間及使用討論區作互動學習的權利。高年級同學更可以參加學校BYOD計劃,自行攜帶電子設備學習,而低年級同學則可以用學校提供的iPad學習。

生涯規劃教育:

本校的生涯規劃以全校發展模式推行。本校生涯規劃及升學就業輔導組按照學生不同成長階段的發展需要,與學生學習概覽組、輔導組、班主任、校務組及瑪利曼中學舊生會等協作籌辦各類型的生涯規劃教育活動,以裝備學生,協助她們為升學及未來的事業作知情和負責任的選擇。本校的生涯規劃教育活動根據Gybser(2008)三個主要理論為發展基礎。 (1)自我認識及發展:首先,中一至中六學生透過學生學習概覽來建立目標和培養反思能力,從而循序漸進地了解自己的個人素質、長處、短處、價值觀、興趣、志向和技能。此外,學校亦在「其他學習經驗」的課堂上向學生提供小組及個別的升學就業輔導服務。(2)職業探索:透過學校內聯網(e-class)、通告板及升學及就業輔導資源角來發放升學就業資訊。此外,透過師徒計劃、商校合作夥伴計劃和職場參觀讓中四至中六學生認識及了解各類職業,並對工作世界加深認識,從而令學生有信心地面對由學習過渡至就業中的轉變。(3)事業規劃與管理:培養學生知識、技能和態度,從而有效地在終身學習的過程中作出明智的選擇及充分把握未來的機遇。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透過按能力分班及小班教學,照顧中一、二學生在核心科目中的學習差異。學校提供各項訓練如朗誦、辯論、話劇、視覺藝術、音樂、舞蹈及體育等活動,鼓勵學生參與校際比賽、國際賽事、資優計劃和領袖訓練營等,賦予學生充分發揮潛能、發展所長機會。學校亦提供校本中文課程予非華語學生。老師亦會透過「特殊學習需要辨認機制」轉介個案予有關事務組作跟進及輔導。自2012年9月起,教育局已為本校提供每月兩次之「校本教育心理服務」。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1. 學生支授小組成員:校長、副校長、特殊教育統籌主任及社工。2. 延聘教學助理支援有學習需要的學生。3. 設立及早識別機制。4. 老師課堂觀察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行為及情緒表現,並填寫觀察表以讓教育心理學家提專業技援。5. 每年舉行兩次由教育心理學家主持的個案會議以了解有關學生的學習進度並提供專業技援。6. 為有需要的學生設計個別學習計劃。7. 在調適安排方面,測驗及考試加時、放大試卷、在特別室考試等。在日常學習方面,提供合適的學習材料、給與恰當的提示、靈活座位安排等,並在課業設計及持續性評估方面提供不同程度的調適。在專題報告學習方面,教導其他同學了解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同學在學習上的困難及需要。8. 因應個別學生需要調配資源提供支援,如放學後社交小組訓練、言語治療服務、學習輔導小組、教導應試技巧等。9. 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安排探訪或義工服務活動。10. 為老師提供校本培訓。11. 與家長緊密溝通,以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及行為情緒表現。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本校參考教育局課程指引推行中國語文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協助非華語學生解決學習中文時面對的困難。豐富的語言和文化活動為所有學生創造了一個多元文化社群,使他們融合為一個整體。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對本校而言,學習過程和學業成績同樣重要,因此在中一、二採用「持續評估」方式。中三及以上,沿用「持續評估」並輔以期考,為學生應付公開試作好準備。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創立於1998年,家長教師會在促進家校溝通和了解、推廣家長價值教育、加強家長與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以至增進學生福利等各方面都良多貢獻。

校風:

為達致全人教育,在正規課程外,校方再透過德育、生活教育、宗教活動等,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培養她們的責任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尊重自己、尊重別人」的精神。開放的學習氣氛,亦有助學生學會自律,是以學校毋須風紀的存在。高中學生更可通過組織學生會事務及課外活動發展領導才能。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本校2019-2022年發展計劃重點: 重點關注1:激發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 重點關注2:培養學生具備以下瑪利曼的核心價值觀:尊敬,感恩,憐憫,正直,堅毅,睿智。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就著學生的需要及配合教育改革的步伐,除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校外培訓外,教師培訓組每年舉行三次教師發展活動,讓老師透過參與討論、講座、工作坊及與友校互訪交流等,鞏固和優化教學技巧,提高教學質素。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課外活動極盡多元化。設有學會組別50多個,以迎合及培養學生不同的興趣和身心發展的需要,當中接近20個以推動學生服務為主,培養學生愛己及人、服務社會的精神。本校鼓勵學生參加各類比賽(包括音樂、舞蹈、朗誦、戲劇等),賦予學生嘗試及追求卓越的機會,務求達致發掘及發展潛能的目的。聯課活動旨在延伸及豐富學習經歷,項目類別遍及各學科,由英文節、班際中文朗誦比賽、音樂、電影及戲劇欣賞、參觀科學館及博物館、批判性思維工作坊以至各項球類比賽等,一應俱全。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本校設有電腦室、多媒體互動教學室、多媒體語言學習室、資源學習中心、數碼化圖書館、校園電視及全校鋪設內聯網。禮堂、室內運動場、課室與特別室均裝置空調、連線上網及各項促進教與學之電腦設備。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