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
N.T. Heung Yee Kuk Yuen Long District Secondary School
100
8/2/22
20/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英語:N.T. Heung Yee Kuk Yuen Long District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官立男女校,屬於元朗區校網,地址位於新界元朗教育路123號。學校創辦於1967年。辦學宗旨:本校致力為學生提供全人教育,使之成為富責任感及積極進取的公民,並竭力誘發學生的潛能,使能適應現今瞬息萬變而充滿挑戰的世界。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元朗區
學校地址:
新界元朗教育路123號
聯絡電話:
24766226
傳真號碼:
24747376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輕鐵(豐年路站)及所有途經元朗大馬路之巴士及小巴。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陳展桓
女士(首席教育主任(學校發展)1)
校長:
袁廣業
先生
(理學士、教育文憑、高級教育文憑(優異)、文學碩士(院長榮譽錄)、課外活動管理證書(優良))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官立
男女
1967
有
有
有
教育局
務本力學
不適用
6000
平方米
不適用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4
55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8
學士:
96
碩士、博士或以上:
40
特殊教育培訓:
29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14
13
73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收生準則:1.學業表現(包括校內學業成績及「申請學生成績次第名單」排名)30%;2.操行10%;3.課外活動、社會服務及其他方面之卓越表現(包括各種如藝術、體育發展等學業以外之成就)20%;4.面試(英語及粵語)40%。所有申請同學均獲面試機會。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每年7月下旬及8月上旬舉行中一迎新日及中一新生銜接課程,並由關愛大使主持輔導活動,協助中一學生適應中學的學習環境和校園生活。 本校參加跨校「健康校園計劃」,設有「健康及性教育組」、體育學會及多個體育興趣小組,注重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發展。
學費
新界鄉議局元朗區中學為官立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0元,
中五堂費為:0元,
中六堂費為: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8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0
其他費用(如有):$148 課外活動年費(只需中四至中六同學繳交)
備註(如有):為提升學生之普通話水平,本校特此增加中一至中三級普通話科課時。 為加強學與教的效能及照顧學生不同學習需要,中四至中六級4班分為5組上課。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優化學與教策略以提升學生學習效能 2. 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學校管理架構:
本校於1999年成立「學校管理委員會」,由不同持扮者代表組成,成員包括由教育局委任的主席,以及新界鄉議局成員、校長、教師、家長、校友和社會人士。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1969年成立校董會,現有校董13-18人,由新界鄉議局指派一位議員出任主席。
環保政策:
本校環境教育組積極綠化校園,鼓勵同學節約能源及減碳排放,並致力提升學生對全球暖化及生物多樣性等環保議題的關注。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本校採用英語作為主要教學語言(詳情請參閱2021/2022及2022/2023學年的開設科目資料)。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老師均具備專業資歷和豐富教學經驗,授課以互動形式為主,引入不同類型的學習活動,配以不同提問技巧啟發學生思考;與此同時,本校引入探究式專題研習,讓學生主動自學,發展其共通能力。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並善用不同資源學會學習。本校已全面落實推行國家安全教育。根據「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除於不同學習領域及科目的課堂施教相關學習元素外,也藉各類課堂內外的學習活動推行國家安全教育,在校園建立良好的氛圍,提升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加強守法意識。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詳情請參閱2021/2022及2022/2023學年的開設科目資料)。 2. 課程重點:每循環週設一節班主任課,透過不同主題及活動,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及處世態度。 閱讀課設於中一至中四,冀能帶領學生愉快地廣泛閱讀,從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擴闊學生視野,培養他們的明辨思考的能力,藉此灌輸他們正確的價值觀。 「其他學習經歷」課涵蓋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有關的經驗、藝術發展及體育發展五個範疇,讓學生拓寬視野,促進其全人發展。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從閱讀中學習:本校圖書館主任及各科老師合作推廣全校閱讀風氣,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鼓勵學生從閱讀中學習,如校內、外閱讀獎勵計劃、網上閱讀計劃及圖書展覽等,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其閲讀理解能力。 2.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本校各級都開設電腦科,其他科目亦廣泛使用各種資訊科技,如電腦程式編寫(包括Micro:bit,Pascal及Python)、無線網絡及電子教學平台。本校利用谷歌平台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資訊及學習材料,讓學生更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 3. 專題研習:本校於不同科目引入專題研習,教師扮演學習促進者角色,讓學生進行獨立學習和跨學科學習,同時亦能讓學生培養生活所需技能和各項共通能力,如解難、明辨思考及運用資訊科技能力等。 需技能和各項共通能力,如解難、明辨性思考及運用資訊科技能力等等。而專題研習採用持續性評估機制,定期評估學生進度。 4. 德育、公民教育及國民教育:本校致力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盼他們能成為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好學生、知法守法的好市民;以積極態度處事做人,謹言慎行,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互助互愛,關懷他人,並積極關心社會以及國際時事;加強學生對國情的了解。校內舉行升旗禮及升旗隊比賽,加強了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為維護國家安全,全面落實推行國家安全教育,以提升學生對國家安全的認識。
生涯規劃教育:
本校十分著重學生的生涯規劃。學生生涯規劃組除了為學生提供需要的升學和就業輔導服務外,更會配合學校的課程特色與學生需要,安排不同講座與分享環節,全面支援學生。如邀請大學院校代表舉辦招生講座、舉辦升學講座及中三高中選科講座、邀請傑出校友分享經驗,使學生更了解其學習和事業目標,繼而作出適當的抉擇。本校也會安排同學出席各大專院校的資訊日及職業博覽會,讓他們獲得更多、更新的資訊,務使其順利從學校環境過渡到工作世界,以至學會終身學習。為協助學生做好自己的生涯發展,本校以班主任課、分享環節,幫助學生發掘個人潛能、習得所需知識、技能及應有的態度,再配合其興趣和能力,繼而作出明智的升學或就業選擇,擁有美滿的人生。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為提升學與教效能,本校在部分科目及班級,如中文、英文、數學,施行小組教學,安排課後功課輔導班及暑期學業輔導計劃,並會按學生能力制訂拔尖補底計劃。駐校社工和各學生支援小組老師籌辦不同類型講座、工作坊等活動,提升學生自信心和動力。升學及就業輔導組為學生提供升學及就業資訊和輔導。本校設有中一銜接課程和關愛大使計劃,為中一學生適應中學生活提供支援。輔導老師、駐校社工和教育心理學家會為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全面支援,與家長及班主任保持緊密聯繫。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的環境以照顧所有學生的教育需要,利用校本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家校合作和資源調配,校方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和溝通技巧,藉以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本校已成立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已受特殊教育需要訓練的老師及教學助理。該組與輔導老師﹑訓導老師﹑語文老師﹑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及教育局特殊教育需要服務組督學保持緊密聯繋,並與學校其他科組協作,共同支援有需要的學生。本校靈活調配各種不同的資源,包括學習支援津貼﹑教育局及駐校教育心理學家提供的評估服務﹑輔導服務,並推行校本融合教育計劃。本校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校內特別考試安排,並為這些學生向考評局申請在公開考試相應的特別考試安排。班主任及所有科任老師全力關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課堂觀察及學業成績的表現,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本校亦外購言語治療服務及溝通技巧訓練小組等,以加強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學業評估分為三項: 1. 考試:設上學期期考及年終試。 2. 測驗:上下學期各進行一次統一測驗,初中會把分數計算在學期考試成績內。 3. 日常課業成績:按學生測驗成績、課業成績和上課表現評分,以等第顯示。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本校教師經常通過電話、會面、學校活動、學校網頁及家長通函等方式與家長保持有效溝通及緊密聯繫,而1985年成立的「家長教師會」歷年來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如親子旅行日、家長講座、開放日、中六畢業典禮等,並設立獎學金,致力促進家長與教師之聯繫及謀求學生之福利。
校風:
本校校風和諧純樸、自由、和平喜樂,學生律己以嚴、主動積極、天資敏悟,師生關係融洽。本校著重學生的全人發展,鼓勵他們在學術、品行、服務及其他學習經歷方面追求卓越。 本校推行學生獎勵計畫,表揚在不同範疇具優秀表現的同學。多年來,本校學生表現卓越,備受社會各界讚賞,如先後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傑出學生選舉、學友社傑出中學生領袖選舉、南華早報年度最佳學生選舉、新界區傑出學生選舉和元朗區傑出學生選舉中獲選為傑出學生。 本校提供足夠機會發展學生潛能,舉辦不同類型的校本交流團,如帶領學生探訪內地姊妹學校,認識中國歷史文化的中國交流團,有關STEM學習及英語學習的海外考察團等,讓同學踏出校門,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和現代發展,提升溝通技巧,擴展視野。此外,本校力推同學積極參加不同性質的義工服務,藉以培育他們的責任感、關愛文化和正面的人生觀、價值觀。 本校學生熱心社會服務,在聽障體驗社區教育計劃、捐血運動及公益金籌款活動等的表現尤為突出,屢獲全港大獎,備受各界讚賞。 本校致力發掘同學的體藝才能,歷年來,同學在香港校際音樂及朗誦節和校際運動會等均表現突出、成績驕人。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優化學與教策略以提升學生學習效能 2. 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學校積極支持教師參與專業培訓課程,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充足資源和機會,如每年均會舉辦多次教師專業發展日。學校也著意建立老師團隊的協作文化,如在中、英、數、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等科引入共同備課節、鼓勵學科內或跨學科的同儕觀課等,以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成效顯著。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本校設有學術、興趣、服務及體育等不同範疇的學會共40多個,為學生提供有益身心之課外活動,促進學生全人發展。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全校課室已裝置空調設施及鋪設上網專線,並有升降機直達各層。此外,多媒體教學中心、校園電視製作室、學生活動室、圖書館、互動英語角、籃球場、排球場、雨天操場、學生花園、社工室、輔導室、停車場等一應俱全。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本校提供充足機會讓學生發展自我潛能。歷年來,本校學生在不同範疇的傑出學生選舉中屢獲殊榮。此外,本校學生能從不同的交流計畫中認識異國文化、改善人際溝通技巧及自理能力。本校力推同學參與各項公開賽及校際比賽,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及判斷力,務使他們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