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天主教伍華中學
Ng Wah Catholic Secondary School
538
8/2/22
28/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天主教伍華中學(英語:Ng Wah Catholic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男校,屬於黃大仙區校網,地址位於九龍新蒲崗彩虹道5號。學校創辦於1965年。辦學宗旨:本校致力培育「才智兼備、品格完美」的青年。本著基督的價值觀及中華文化的瑰麗精髓,為青年提供均衡教育,以提升道德情操、才藝學養、靈性生命及物質生活的素質。在迎向富有挑戰性的前景時,他們能具備仁愛,智慧,才能及責任感,積極進取地貢獻家庭、社會及國家。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黃大仙區
學校地址:
九龍新蒲崗彩虹道5號
聯絡電話:
23838077
傳真號碼:
27182543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3B、5、5C、9、11、E23、203E、106、111、116; 小巴:70。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陳德雄
神父
校長:
李宛儀
女士
(文學碩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
1965
有
有
有
天主教香港教區
慎思明辨
天主教
45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60
63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4
學士:
41
碩士、博士或以上:
57
特殊教育培訓:
43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11
0
89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及比重:教育局提供申請學生的「成績次第名單」35%,學生表現評估65%(學業成績35%、課外活動表現10%、操行10%、面試10%)。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升中一適應輔導小組、中一迎新日、中一家長會及中一家長講座、升中一暑期銜接課程、中一成長啟導活動、中一 I CAN 成長營、成長新動力基本技巧訓練等。 本校設有健康教育組,推動同學的健康生活概念,該組聯同外界組織舉辦多元化活動,如:健康生活工作坊、預防濫藥運動、健康飲食講座等,以提升同學的健康生活意識。本校設有環保廚房為中一學生提供均衡健康午膳。
學費
天主教伍華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20元,
中五堂費為:320元,
中六堂費為:32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4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2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25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學校於某些級別的主科推行分組及協作教學,以降低師生比例,讓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照顧。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透過學校不同的學習經歷,培養學生責任感和積極的人生觀。 2. 優化電子學習策略及推動創科教育,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及創意思維能力。
學校管理架構:
本校履行校本管理的精神,法團校董會成員除校監和校長外,設有教師代表、家長代表、舊生代表及校外專業人士。法團校董會下設學校發展及行政委員會、危機處理委員會、學務及課程規劃委員會、學生培育委員會、行政及對外事務委員會及各專責小組,負責學校教學及各項行政工作。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本校校董會由十四位成員組成,分別有校監陳德雄神父、陳子良先生、楊港興先生、舒敬先生、林志江先生、吳子騰先生、莊勁怡醫生,校友代表、家長代表、教師代表、獨立校董一名及替代校董三名組成。
環保政策:
本校設宗教、品德及公民教育組,負責制訂校園環保政策,例如:種植樹木、綠化校園等。另外,每年均舉辦不同的環保活動,如廢紙回收等,以提升同學的環保意識。本校在天台安裝太陽能發電站,推動環保教育和節省電力。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本校中一級至中三級實行母語教學,由2010-2011年度開始,根據本校校本教學語言安排,於初中部分科目在部分班別以英語作為授課語言,包括數學(中一至中三)、綜合科學(中一及中二)及生物科(中三)。中四級至中六級則採雙語教學。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本校為學生設計多元化的英語活動。外籍英語老師在課餘時經常跟學生交流,為學生提供更多練習英語會話的機會。此外,亦透過早會分享、推行閱讀計劃和英語大使計劃、設置英語學習中心、假期開辦英語增潤課程等。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著重培育學生各項共通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和培養閱讀風氣。教師透過集體備課、協作教學、同儕觀課、公開課、資訊科技教學和專題研習活動,不斷提升教學效能。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三個選修學科。 2. 課程重點:學校能靈活而適切地策劃課程,使其深度與廣度配合學生和社會需要,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從閱讀中學習:學校在時間表內推行中、英兩科閱讀課程和安排閱讀不同學習領域的文章外,還邀請學生在早會分享閱讀心得,並致力推動廣泛閱讀獎勵計劃、校內大型書展、讀書會、中一圖書館課和閱讀比賽等,藉以提升全校閱讀風氣。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本校重視資訊科技教學,教師普遍能使用多媒體形式的演示,為學生講解一些傳統課堂上難以傳達的抽象概念。教師和學生可透過網站及內聯網的資源,進行互動學習和討論。 專題研習:本校有系統地推行初中專題研習活動,並採取跨科合作形式,協助中一及中二級中學生掌握進行專題研習時所需的技巧和能力,然後在顧問老師指導下,選出適合的小組研習課題,並於中三完結前完成小組專題研習報告。 德育及公民教育:本校藉著基督的價值觀,提升學生道德情操。學校更推行各種活動來配合課程,包括每年恆常的活動如義工、環保和公民教育活動等,使學生能在社區中擔任一個更重要的角色,為日後更積極進取地貢獻家庭、社會及國家。
生涯規劃教育:
本校重視學生的生涯規劃,務求能完整地介紹生涯規劃的概念予同學,讓學生了解自己興趣、特長、性向、能力及提高學生對自我認識,加強對生涯規劃的認知,從而確立清晰的人生目標,增強同學們的自我形象,並對學習、升學路向及工作世界有概括的認知,建立目標,為未來作好預備。本校為學生提供有系統的生涯規劃活動,包括性向測試、生涯規劃課、講座、工作坊、職場參觀及體驗、領袖訓練計劃、升學交流團等,使學生可以做好由中學至未來升學及就業的銜接。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學校按學生能力分班分組教學,而教師透過規劃課程,採用適切多元的課堂教學策略如電子學習、分層工作紙及小組學習等,並為初中和高中定期舉辦課後拔尖補底的增潤課程,以照顧學生的學習需要。此外,學生可按個人的性向和能力參與多元化的聯課活動,發展個人興趣和潛質。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透過適切和多元的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輔導老師、駐校社工、輔導員、言語治療師和駐校教育心理學家。支援小組與學校各個科組協作,共同幫助有需要的學生。學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配合其他資源增聘額外人手,以及外購專業服務,包括:職業治療訓練、專注力訓練、讀寫能力訓練、社交能力訓練等。本校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課堂、家課和考試調適。本校亦安排朋輩輔導,例如:「青年大使」學長計劃,建立充滿愛德的校園文化。此外,本校亦重視家校合作,恆常舉辦「親子盆菜宴」、「升學及就業分享家長聚會」等家長活動,在促進學生與家長之間的關係,同時協助家長們建立互助網絡。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本校除沿用傳統的筆試作為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外,也採用進展性評估來收集學生學習的顯證;老師會以上課表現、提問、課業、短測、觀察、專題研習等評估方式,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家教會積極投入學校各項活動,包括:家長義工計劃、敬師日、家長日及學校大型活動日等。此外,家教會定期進行會議,商討及跟進各項家校議題,並定時將資料上載學校網站,方便家長瀏覽。
校風:
校方推行「全校參與」的訓輔模式,並加強班主任和訓導、輔導老師的協作,定期舉行級訓輔會議。又推行雙班主任制,每日設班主任課,務求為每一位同學提供最適切和全面的照顧。此外,設「伍華學生獎勵計劃」、「伍華SmartTeam班本獎勵計劃」及中一「NgWahStar星夢成真獎勵計劃」,肯定及鼓勵學生在課外活動及品德修養的積極發展。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透過學校不同的學習經歷,培養學生責任怠和積極的人生觀。 2. 優化電子學習策略及推動創科教育,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及創意思維能力。 3. 迎接轉男女校的新挑戰,籌劃提供更全面和多元化的學習經驗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除了每年的教師培訓日外,本校為教師定期安排不同類型的研討會和參觀。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除學生會外,有三十多個學會,中一學生必須參與至少一項有持續性訓練的課外活動,以培育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逢星期三最後一節為全方位學習課,全體學生必須參與,校方安排不同的學習活動,包括班主任課、成長活動、其他學習經歷及屬會興趣班等。此外,設「學生獎勵計劃」,肯定及鼓勵學生在課外活動及品德修養的積極發展。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標準教室32間,另有多間特別室,如STREAM學習中心、創科實驗室、校園電視台、2間電腦室、4間實驗室、地理室、學生活動中心等。禮堂、圖書館和各教室均安裝空氣調節系統、電子白板、電腦及投影器。另設有升降機及體弱人士洗手間。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1. 校友會設多項獎學金,以表揚同學在各方面的優異表現,包括:杜勇隆校友紀念獎學金、魏文富校友獎學金、黎炳堃老師紀念獎學金、校友會譚善基校友紀念獎學金、校友會黎文浩校友紀念獎學金等。 2. 家長教師會設立多項獎學金,包括各級模範生獎及學科成就獎等,以表揚品學兼優的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