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tionery

【中學概覽】

保良局何蔭棠中學

Po Leung Kuk Celine Ho Yam Tong College

152

8/2/22

27/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保良局何蔭棠中學(英語:Po Leung Kuk Celine Ho Yam Tong College)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黃大仙區校網,地址位於九龍黃大仙蒲崗村道176號學校村。學校創辦於2001年。辦學宗旨:秉承保良局的辦學宗旨,五育並重,培育學生的高雅情操和正確的人生觀。本校認為學生應具備良好之語文能力,富領導才能、高層次的邏輯思維及無限創意。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黃大仙區

學校地址:

九龍黃大仙蒲崗村道176號學校村

聯絡電話:

26269930

傳真號碼:

26269339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九巴:2F、3B、3C、3D、3M、5C、203E; 隧巴:116;  專線小巴:19M、33M。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鄭錦鐘

先生

校長:

勞國樑

先生

(教育學士、教育碩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2001

保良局

愛、敬、勤、誠

不適用

70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64

66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100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55

特殊教育培訓:

8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21

21

58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參考:面試表現(以中、英進行);學業成績(中、英、數三科中兩科達優良或以上,其中一科必須為英文科);老師評語及操行(必須達優良或以上);課外活動表現。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1.中一英語銜接課程 2. 中一迎新家長講座 3. 中一迎新輔導活動 為建立學生正確價值觀,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組聯同輔導組、訓導組、資訊科技組、學生事務組及課外活動組合作推行一連串國民教育、健康生活習慣、藥物教育、性教育、抗逆能力、情緒商數訓練、朋輩鼓勵及網上操守教育等活動。

學費

保良局何蔭棠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290元,
 中五堂費為:290元,
 中六堂費為:29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3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1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19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本校共有30班。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深化學生自主學習 2. 藉評估促進學與教效能 3. 深化學生正向價值觀

學校管理架構:

推行校本管理,由法團校董與校長、家長教師會及各行政組別,切實履行校本管理精神。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本校於2007年成立法團校董會。

環保政策:

由專責小組及環保經理推行有關措施及活動。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本校十分注重學生的語文水平,持續推出不同的語文政策。英文科每年均會舉辦公開英語演說技巧計劃、深化閱讀計劃、英語大使、英語日營、課後外籍英語老師興趣班等,讓學生從不同的範疇接觸及運用英語。中文科於中一至中六級額外開設30班,重點教授學生閱讀及寫作技巧,老師亦可更全面照顧個別學生的學習差異。

學習和教學策略:

第十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除中國語文、中史、中國文學外,全部科目(包括通識教育科)均以英語應考。全部科目取得2-5**級別成績平均為99%,取得4-5**級別成績平均為54%。英文科合格率為100%。生物科取得4-5**級別更高達82.6%,取得5-5**級別為47.8%。近三年入讀本地學士學位課程平均每年達120人,高全港4倍。入讀之學系分別有︰醫學、法律、保險及財務與精算學、風險管理科學、專業會計學、中醫、物理治療、經濟與金融、工商管理、社會工作、工程、教育、幼兒教育及護理等。至於學生在課外活動上的表現屢獲外界認同,近五年學術和運動項目獲學界或區賽冠、亞、季軍和優異獎共500項。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為讓學生瞭解高中課程結構,學生選科前會參與各科選科簡介及家長晚會,學生按能力和興趣選取心儀選修科目。 2. 課程重點:本校配合教育局提出有關優化課程的安排,學校於新學年中四級中、英、數、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四個核心科目同樣會按教育局指引調節課時,以釋出更多課時予選修科目和其他學習經歷。本校課程一向重視提昇教學效能,除額外運用逾數百萬元額外增聘額外的教師及助理教席以優化各教學範疇,學校同時聘請不同國家的外籍老師、學科專職導師及助理教席,讓學生對學科知識有另一種體會,亦同時加強了學生對不同課題的興趣。為更有效能地配合多元智能學習策略,學校運用不同資訊科技設備輔助學生進行學習。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善用資訊科技促進學與教成效 為配合學校新添置之電腦硬件及逐步鋪設無線網絡,本校推行電子化教學,令學習知識更立體化,讓學生可更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教學方法亦由「教師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由「教授的角色」轉變為「引導者的角色」,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者」轉變為「主動的協作學習者」。 藉評估促進學與教效能 為讓學生能更了解自己於各學科之強弱項,於學習過程中重點發揮其強項,針對重温弱項,各科於測驗考試後繼續進行項目分析,讓科任老師更能清楚掌握各學生在學科上不同單元和課題之表現,因材施教,提昇學生的學習效能。

生涯規劃教育:

透過工作坊、參觀活動、模擬職場訓練、面試技巧及性向測試等,讓學生探索自己的興趣、培養自己的能力、認識自己的長處、激發對學習和社會工作環境的好奇心、培養規劃及作出決定的能力,並藉不同的學習經歷和事業探索活動,認識各行各業及銜接各升學就業的途徑、關心自己的發展,為升學或就業作出明智的選擇。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為優化各教學範疇,學校每年撥款超過數百萬額外增聘教師及助理教師。本學年中一至中六級共三十班,故此學校已預留超過數百萬進行更多小班教學之工作,從而降低師生比例,令學與教成效進一步提昇。學校的拔尖保底及師徒制計劃可提拔各級成績優秀之學生及強固學業成績未達標之學生,並進一步照顧個別學生的學習差異。於以上計劃中,中一至中三級中文、英文及數學科任老師須額外篩選需要跟進的學生,定期以個別或小組形式跟進每位學生學習上的強弱項,並檢視其學習進度及進行個別指導。另外,各科在強固計劃中會安排老師跟進各級成績稍遜的學生,提供更具指導式的協助,從而提昇其學習效能及為成績稍遜的學生打好根基。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建立校園共融文化,以校本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通過靈活調配各種不同的資源,包括學習支援津貼、駐校教育心理學家提供的評估服務和輔導服務等,以全面支援學生需要,如為學生提供校內特別考試安排,並為這些學生向考評局申請在公開考試相應的特別考試安排。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除一般考核性評估,中文、英文和數學三科均設校內評估,每年平均皆有雙位數正增長。本校引入自評機制,學期終學生需填寫自評問卷,以作檢討和修定。於文憑試方面,為盡早完成教授整個課程及提昇學生應試技巧,中六級同學須於課後及假期進行補課,各班均由科任老師輪流為學生進行溫習。部份科目均聘請教學助理協助進行拔尖保底,以小組形式提昇學生高階思維和鞏固基礎知識。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印製《棠晴》、《文集》、《棠內堂外》、《家校通訊》等及各學術雙週的摘要供家長閱覽。此外,每年安排2次家長聚會,讓家長和老師直接面談。另外,亦安排班主任每年2次致電家長,與家長分享學生在校情況。

校風:

為強化學生德育操守,以灌輸學生正確價值觀及建立正確使用互聯網媒體的態度,訓導組、輔導組、學生事務組、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組推行不同類型的教育計劃,透過不同類型的活動主題,包括國民教育、正向教育、生命教育、網上欺凌、非法上下載圖片及資料等,並配合不同的教育活動,如剪報討論、短片及電台廣播、標語設計比賽、網絡糾察、講座或工作坊等,讓學生明白於正向思維的重要,以及互聯網上作出不法行為須負上的刑事責任。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深化學生自主學習 2. 藉評估促進學與教效能 3. 深化學生正向價值觀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平衡老師專長及學校發展需要進行不同的專業培訓活動。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本校絕大部分學會已外聘導師,務求學會專業化,提昇學會質素,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專門知識。本校推行學會半年制,學生於每學期可最少參加一個學會,活動將以工作坊及網上形式進行。所設學會均趨多元化,學術範疇有奧數、物理奧林匹克、橋牌、韓文學會、日文學會、模擬飛行駕駛、基因改造(生物科技)、法證學會等;藝術範疇有攝影、摺紙藝術、皮革飾物、手鈴隊、管弦樂團、中樂團、合唱團、無伴奏合唱等;體育範疇有足球、籃球、排球、游泳、田徑、羽毛球、乒乓球、單車隊等;興趣範疇有航拍、虛擬實境及擴增實境、數碼影片製作、機械人編程學會等;另於服務範疇設立不同制服團體。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本校為全港首間坐落於學校村的中學,佔地超過七千平方米,採用教育局「千禧校舍設計」。除課室、實驗室及電腦室外,亦設有多個主題教學場地,例如演辯廳、未來教室、「保棠」展覽廳等。另外還設有冷氣食物部、小型足球場、田徑場。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觸覺引路帶及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

其他

-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