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培僑書院
Pui Kiu College
75
8/2/22
25/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培僑書院(英語:Pui Kiu College)是一所直資男女校,屬於沙田區校網,地址位於沙田大圍大圍新村路1號。學校創辦於2005年。辦學宗旨:全新的一條龍中小學—培僑書院,以英語及普通話學習,中西薈萃,培育能為香港、為中國走向世界作出貢獻的出類拔萃新生代。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沙田區
學校地址:
沙田大圍大圍新村路1號
聯絡電話:
26023166
傳真號碼:
26023177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72、81、86B; 專線小巴:64K、64A。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曾鈺成
先生
校長:
吳育智
先生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直資
男女
2005
有
有
無
培僑教育機構有限公司
未定
不適用
190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
110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1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53
特殊教育培訓:
7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23
16
61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不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不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所有中一學生於開學前均參加適應課程。通過參與有趣的沉浸活動,同學對中學教育的認識有所提升,並能盡快適應全方位的學習環境和校園生活。
學費
培僑書院為直資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27800元,
中二學費為:27800元,
中三學費為:27800元,
中四學費為:35000元,
中五學費為:35000元,
中六學費為:3500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0元,
中五堂費為:0元,
中六堂費為: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10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5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本校中一級開設五班。
學費減免(如有):本校設有學費全免或減免1/2學費。有需要的學生(包括來自綜援家庭的學生及領取學生資助辦事處財政資助的學生)可提出申請學費減免。參考https://www.puikiu.edu.hk/uploadfile/201905151038 - 本校學費減免計劃詳情包括家庭入息限額,請瀏覽網上版 http://www.puikiucollege.edu.hk/website/documents/Financial/FINANCIALASSISTANCE.pdf 。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學校管理架構: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環保政策:
本校透過不同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除中文、中史、通識外,其餘各科均以英文學習。中文科以普通話授課,學生除了英語和粵語外,也能說流利的普通話。
學習和教學策略:
全方位學習: 1. 打破科目與課文的局限,配合學生的心智發展特點統整各科的知識和能力,推行跨學科綜合活動; 2. 拓展學生的學習經歷於就業、創業、求生、歷奇、社區合作、社會服務,讓學生全面參與,知行合一。 3. 注重體育鍛鍊,培養學生強健的體魄、堅毅的意志和合群的精神。學生可參加制服隊伍,接受紀律及體能訓練,培養認真負責、顧全大局的群體精神。 以教育局課程架構為指引,根據學生、學校和社會的需要發展課程,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樂於學習。把閱讀興趣及能力的培養作為英文、中文課程的核心,引導學生掌握各種閱讀策略,透過閱讀,讓學生學會學習;鋪設中央課程架構,因應每個主要學習階段的學習心理特點,提出具體指引和要求,有系統地通過各科及活動的配合,啟動閱讀風氣;課堂活動和課業設計皆要求學生從閱讀中思考,讓學生透過閱讀培養自學精神。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詳情請參考本校的網頁。 2. 課程重點:課程調適、共通能力的培養及其他學習經歷等。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博學閱讀獎勵計劃、全方位增潤課程、專題研習。
生涯規劃教育:
1. 協助學生了解自我,以訂定自己將來的求學志趣和選科路向。 2. 與校外團體聯絡,為同學提供有關升學的資訊。 3. 組織各類有關升學就業的講座、及經驗分享會。 4. 於初中推行「生涯規劃」課,帶領學生盡早作出良好的起步計劃。 5. 會見需要協助的學生,提供個別及小組的升學及就業輔導。 6. 協助學生申請本地及海外升學。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透過適切而靈活的課程剪裁和學習活動以及個別面談,教師及導師關注學生的特殊需要,從而進行有效的輔導,讓每名學生都找到成長和發展的途徑。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校透過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校本資源,為學生提供適切及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另外,本校亦已成立「學生支援組」,與學校其他部門協作,共同加強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校因應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開辦多元化的訓練小組,並由專業導師設計活動供學生參與;根據心理學家的報告建議,為他們安排考試調適;設立「關愛大使」計劃和舉辦共融活動等。本校重視家校合作,建立恆常溝通機制,透過不同渠道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絡。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及本校部分年級實施普教中,提供額外支援(例如抽離/小組學習、拼音教材等)。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為每名學生設立學習檔案匣,記錄其成長經歷;將傳統的以分數為基礎的測考減至最少,而著重評估學生的成長特點和表現,讓學生、教師、家長都能了解和進行教與學的反思。總括而言,課業及評估以促進學生的理解、掌握能力和發揮創意為取向,避免不必要的操練,建構促進學習的評估模式。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家教會
校風:
1. 每班學生32人,學生能獲得更細緻的指導; 2. 課後自習:學校安排學生課後自習,培養自學能力; 3. 專業諮詢:聘請其他專業人才,例如教育心理學家、醫生為顧問,為學校的設施、措施和制度提供意見,以便更好地配合學生心理和生理成長的要素。從而建立篤行好學的校風。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確定「學生為本」的方針,教材選取、教學活動設計、評估方法等,都從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需要出發,因應學生的背景經歷、發展階段、個性興趣等特點,提升學習動機,發展潛能。各科課程需建基於這方向和原則,並穩定發展; 2. 確定「正面訓育」(positive-disciplined approach)的原則和方向,重視學生的個人長處。透過各種積極促進思想發展的學習元素,讓學生認識潛能,努力發揮所長;並通過探討行為背後的動機及各種因素,轉變學生的思想,配合學生不同階段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引導其不斷反思,並引發其改變行為的動力,從而成為自己的主人,健康成長。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重視反思、交流和協作,安排空間,建立制度,共同探討教學理念、課程和教學法。由本港及國內海外教育專家組成的諮詢委員會,為學校發展提供專業指導。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培養學生不同領域的興趣和專長,照顧學生各種範疇的成長需要。活動包括: (中文)詩文寫作班、編輯培訓班、普通話朗誦培訓班; (英文)Super Achiever's Program,School Musical,Pui Kiu Radio Station,Student Reporters,Book Club;(數學)π聯盟、小小數學家;還有綜合科學、人文科、體藝等各類課外活動。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游泳館、多媒體創作室、多媒體語言學習室、電腦室、音樂室、美術室、舞蹈室、田徑跑道、足球場、籃球場、兩層特大多功能圖書館、露天劇場、飯堂、健身室、能容納千人以上的禮堂等。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觸覺點字及觸覺平面地圖、觸覺引路帶及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
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