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嘉諾撒培德書院
Pui Tak Canossian College
159
8/2/22
25/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嘉諾撒培德書院(英語:Pui Tak Canossian College)是一所資助女校,屬於香港南區校網,地址位於香港香港仔貝璐道200號。學校創辦於1975年。辦學宗旨:本校致力培育學生品德,令使自發向善、自愛自律、自我挑戰,並勇於承擔責任。我們期望學生透過實踐,敦品勵學,充實人生,貢獻社會。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香港南區
學校地址:
香港香港仔貝璐道200號
聯絡電話:
25540780
傳真號碼:
25521802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校巴;巴士 38、41A、42、48、7、70、71、72、73、76、77、78、91、 93、94、95、95C、98、107、595、970X、971; 公共/專線小巴 4A、4B、4C、4M、27、39C、52、58、59、63A、69。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畢卓儀
修女
校長:
黃少玲
女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女
1975
有
有
有
嘉諾撒仁愛女修會
立己立人,愛主愛世
天主教
40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7
57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82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36
特殊教育培訓:
5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36
13
51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 本校一貫注重學生均衡發展,以下所示為自行分配中一學位收生的準則: 1. 學業成績 (40%) 2. 課外活動 (30%) 3. 面試表現 (30%) 4. 操行等第B級或以上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本校為中一新生舉行「中一新生家長日」及「暑期英數銜接課程」,讓她們盡快適應校園生活及本校課程;開課舉辦「中一探索潛能日營」及「中一團隊訓練營」,強化正能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及提升對學校的歸屬感。本校注重學生身心發展,中一至中五級學生留校午膳後會參與各科組的不同活動,享受校園豐富多采的生活,所有學生亦須參加「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又於課餘參加不同興趣班、義務工作及聯課活動,建立健康正面的人生觀。
學費
嘉諾撒培德書院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20元,
中五堂費為:320元,
中六堂費為:32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5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35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暫時沒有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秉持會祖聖瑪大肋納嘉諾撒的「心靈陶育」﹙Formation of the Heart﹚理念,塑造學生具備「嘉諾撒人」的素質; 2. 全面落實優化教學的計劃,培育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 3. 建立校內專業學習社群,提升教育質量。
學校管理架構:
實行校本管理,設有多個部門及功能組別讓教師參與校政,廣納雅言,各組別並會定期開會檢視各項政策的落實情況,作出調適。家長、教師、學生及校友代表可透過不同渠道就不同議題提供意見。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法團校董會已於2013年8月31日正式成立,辦學團體的校董均富有豐富的辦學經驗,教員校董、家長校董、校友校董及獨立校董十分瞭解本校的辦學理念,並熟悉學校的政策及運作模式,令學校的管理至臻至善。
環保政策:
本校致力向學生推廣低碳生活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1. 綠化校園:於校內廣植樹木花草,參加康文署「綠化校園」計劃,並於本年度建設了環控的水耕種植溫室;2. 學校參加了機電工程署採電學社的「學校及非政府福利機構太陽能支援計劃」,於學校天台位置安裝了太陽能發電系統,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發展;3. 各班學生放學後主動清潔課室,清理垃圾,共建美好校園。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1. 本校重視學生語文發展,按教育局語言微調政策推行英語教學及英語延展課程,更因應學生英語能力不停提升, 學校於2021年開始把所有高中理科科目改用英文作為教學語言,部分學科如數學、經濟、企業管理及會計科均有英文組別,讓修讀學生容易銜接大學課程;2. 致力營造英語學習環境,全校廣播主要以英語為主,並聘用多名以英文為母語的英文教師外籍教師。學校設有英語角,每星期規定初中學生參與活動,鞏固英文能力。除中文科、中國歷史科及普通話科外,其他學科會和英文科合作,推行跨學科活動,讓學生認識更多英文詞彙,閱讀英語材料,為高中及未來升學鞏固基礎;3. 為能力稍遜的學生設有學習鞏固班;安排能力較強的學生參與聯校英文辯論比賽、英語話劇及公開演說等活動;4. 中文科設有戲劇融入語文課程及校本文言文課程,提高學生的中文水平;5. 定期舉行境外學習團,包括內地姊妹學校、美國、新加坡、英國等地,讓學生能有善用兩文三語的機會。
學習和教學策略:
學校致力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及創意思維,跨學科語文委員會推動跨學科英文課程的推展,營造全校英語學習的環境;加強數理科及創新科技教育的發展,並聘用港大及中大的專業團隊或教授作為顧問,與數理學科合作,提升教學效能及積極培育具有潛能的學生;各學科因應學科的特色引用不同的教學法,積極及持續優化教學法。優化上課時間表,設立「學習反思時段」及星期五的全方位學習活動時間,讓學生得到均衡的發展。本校又會透過不同的聯課活動,如全方位學習日、境外文化交流活動、制服團隊及每年舉辦的開放日等,擴闊學生的視野。本校同時重視其他學科的發展, 願意投入資源,配合各學科的課程改革,學科成績表現理想。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本校新高中設有多個選修科目,本年度更開辦日文文憑試課程,學生可按個別情況選讀。 2. 課程重點:(1) 為配合教育發展及初高中課程銜接,本校積極於初中推行校本課程,計有生活與社會科、STEM教育科、商業與社會科、戲劇融入語文課程等;(2) 中文科設有校本文言文的課程,英文科設計了不同的校本單元,又於初中級別與各有關科目協作,共同規劃「英語延展教學活動」;其他核心科目在初、高中均設有不同的校本教材及練習,為學生升學作好準備;(3) 中一全級推行校本生活與社會科及科學科,全以英文教授;(4) 設有核心科目的增潤課程,讓同學充份發揮潛能。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各科課程融入品格教育,為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觀;透過宗教培育組與各科組合作,塑造學生具備「嘉諾撒人」的素質;推行不同類型的服務學習,培育學生良好品格;舉辦推動中華文化及認識國家的活動;2. 從閱讀中學習:於課程及評估設計中加強閱讀及自學的元素;善用班主任課,師生共同閱讀,陶冶性情;舉辦線上線下閱讀分享會;並繼續推動網上閱讀平台,推廣學校閱讀文化;3. 專題研習:各科致力發展不同的專題探究;透過各級共備會、科務會議共同設計各科及跨學科的課程、課業及評估,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如中二級服務學習;4.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全校學生已參與自攜裝置計劃,以iPad進行學習,並設有STEM校本課程,以助學生更有效掌握電子學習、解難及創意的技巧。
生涯規劃教育:
1. 推行全校生涯規劃教育,透過班主任課、週會、講座、參觀等不同形式,讓同學按自己的專長規劃升學之路;2. 本校選擇繼續升學的同學接近100%,因此,升學及就業輔導組在過去幾年積極為學生開發多元出路,更設有海外升學部,為有意海外升學的學生提供更多選擇和資料,當中包括日本及歐美等不同地方;3. 本校積極參與商校合作計劃,又和區內外不同合作夥伴合作,讓學生認識各行各業,開拓眼界,包括香港總商會、大教育平台、港大校友會、養和醫院、政府部門、東華三院利東服務中心、香港仔坊會等。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初中三級按能力編班,能力較高的班別在各學科的課程有所增潤。科學科在初中推行資優教育,培育有潛能的學生。其他學科會為不同能力的學生設計不同程度的練習,並舉辦適切的課外學習活動。為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核心科目於課後舉行增潤課程,進行拔尖補底。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根據教育局全港政策,設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專責跟進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個案;成立學習支援小組,及早識別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以便提供適切的調適,並舉辦相關活動。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本校上下學期均設有統一測驗及考試各一次,以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又大部份科目採用持續性評估,如:課堂表現、學習歷程檔案、專題研習、家課及小測等方法,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及進度。學校利用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表現,並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適時的支援。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學校與家長建立良好關係,透過多種途徑與家長溝通,包括家長日、家長通訊、流動程式及家長教師會等,使家長知悉學校的主要活動和最新發展。家長教師會委員十分投入及支持學校的發展,每年均贊助獎學金和學校活動,又積極參與敬師日、家長日、升學講座、親子旅行等不同類型的活動。
校風:
1. 本校校風純樸,著重培育學生品德,營造「培德是我家」的關顧文化。另設有多項計劃幫助學生融入校園生活及建立正確價值觀,如「培德義工隊」、「小良伴計劃」、「柏姬達獎勵計劃」等。近年積極推動學生社區活動,例如與香港仔坊會合作「培坊長者學苑」、與區內長者推動跨代共融的精神; 2. 每年舉行開放日活動,讓不同能力的學生能各展所長,並凝聚學生團結精神,如「綠滿培德齊送暖」環保活動、「珍情」懷舊活動及創業巿集營商活動等; 3. 全校採用訓輔合一方法支援學生成長,恩威並施,營造和諧校園; 4. 積極參與義工服務,常設義工團隊超過100人,培養學生同理心和關愛精神。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秉持會祖聖瑪大肋納嘉諾撒的「心靈陶育」﹙Formation of the Heart﹚理念,塑造學生具備「嘉諾撒人」的素質; 2. 全面落實優化教學的計劃,培育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 3. 建立校內專業學習社群,提升教育質量。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一向重視教師專業發展及培訓。除舉辦校本研討會外,亦參與境外學習、聯校教師專業發展日的活動,又參與教育局的協作計劃。本校也透過學生文化交流,與境外學校建立聯繫,透過互訪,促進專業發展。本校同時重視學科共同備課,透過互相討論及觀課,致力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本校實行一人一活動的政策,中一至中四同學必須選擇加入最少一個課外活動學會/興趣小組/學科學會;又積極參加各項校際及社團的比賽。本校更和民安隊和航空青年團合作,開放校園作為訓練基地,鼓勵同學參與制服隊伍。本校致力推動表演藝術,包括戲劇、中國舞、爵士舞及樂隊表演。此外,每年舉辦不同主題的開放日活動,讓學生聯繫社區,發揮學生潛能及互助互愛的精神。學校每年舉辦多項境外學習的活動,遠至英美及世界不同地方,近年學校更積極推動不同類型的學術性活動,開辦STEM學會及中英文辯論隊,讓同學學以致用之餘,更可和不同友校作交流,達致更佳的學習效果。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1禮堂設有業界標準之數碼化燈光及音響控制室,大型活動及戲劇比賽由學生控制燈光音響;2設有校園電視台,培訓有興趣的學生參與攝錄及製作節目的工作;3.全校無線網絡實速達1Gbps並配置接近50個接達點,便利全校推行電子學習,並計劃為所有課室安裝大型電視屏幕,支援多元化教學;4所有班級課室安裝了有先進e-whiteboard,方便電子教學;5全校學生參與BYOD自攜裝置計劃,課室設有iPad櫃給學生存放平板電腦;6由優質教育基金資助建立的STEM教育中心已經落成,本年度更加建了水耕種植溫室;7學校天台設有機電署採電學社協助安裝的大陽能發電系統;8校園設有菜圃,由STEM學會組織園藝活動。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1. 本校設有獎學金及校外獎項組, 推薦不同能力的學生參加不同的獎勵計劃;學生也可透過自薦計劃參與不同選舉活動,成績斐然; 2. 本校學生參與了不少全港及海外活動,成績不俗,如2018年到韓國參與國際口琴節奪得冠軍;在STEM界屬頂尖級別之「思科創意解難挑戰賽」中更打入最後5強,表現出眾; 3. 學生學業表現逐年進步,取得入讀大學資格的人數逐年增加。至於境外留學的學生皆能入讀當地的國立及著名學院,如北京語言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及明尼蘇達大學等; 4. 校友熱心回饋學校,如捐贈獎學金、擔任活動助理、演講嘉賓、學習鞏固班導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