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培英中學
Pui Ying Secondary School
133
8/2/22
22/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培英中學(英語:Pui Ying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香港南區校網,地址位於香港薄扶林華富邨華富道55號。學校創辦於1879年。辦學宗旨:持守信望愛基督愛人精神,致力啟發學生潛能,發展靈、德、智、體、群、美六育的全人教育,邁向不斷求進的卓越境界。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香港南區
學校地址:
香港薄扶林華富邨華富道55號
聯絡電話:
25503632
傳真號碼:
28758633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4、4X、40、40M、41A、42、43M、48、73、94A、170、970。 專線小巴:23、31、63、63A。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蘇成溢
牧師
校長:
陳俊賢
先生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879
有
有
有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
信、望、愛
基督教
4000
平方米
未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37
39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7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6
特殊教育培訓:
36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41
5
54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學業成績(30%)、品格操行(25%)、課外活動(15%)、面試表現(30%)。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新生及家長迎新日」:促進家長及學生對本校之了解。「升中導向課程」:為中一新同學舉辦兩星期多元化學習銜接課程,以幫助新生了解及適應中學的新生活,並藉此機會讓學生溫故知新,打好基礎,迎接新學年的挑戰。「中一適應營」:建立學生的團隊精神及增加歸屬感。校方每年透過大型活動、專家講座、多元化活動小組及統整課程,並以班級經營策略,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此外,學校亦可轉介寄宿服務予有需要的學生。
學費
培英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100元,
中五堂費為:100元,
中六堂費為:10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入會費50; 年費3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15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非標準設備及優化學教設施$31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暫時沒有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關注學生全人發展,培養學生積極、正面的價值觀。2. 提升學教效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3. 建立關愛校園文化,為學生締造成功的希望。4. 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協助他們及早規劃人生,回饋社會。
學校管理架構:
辦學團體具豐富經驗,管理方針以學生成長為最大依歸。藉不同的模式促進溝通,上下一心為學生。全方位專業成長與考績制度能確保教師團隊的專業素質。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校董會由牧師、資深退休校長、現職校長、大學現職及退休教授、大學校董會成員、校友等組成,監督學校的政策制訂、財務及人事等的策劃及管理。
環保政策:
本校重視環境教育,透過有系統的活動,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積極推行「廢物回收」,課室及操場均設置回收箱。學校多以再造紙印刷文件,並配合環保原則,減少使用冷氣。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本校雙語並重,以母語教學為本,並注重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英文科致力營造全校英語環境,舉辦溫哥華遊學團、英國遊學團、暑期英語營,並積極推薦學生參加由愛爾蘭總領事館舉辦的學生大使計劃等,務求讓學生多接觸英語。初中開設普通話科,培養學生運用普通話的能力,以提升他們與人溝通的信心。初中學生會透過流動裝置(iPad2)閱讀校本的電子教材,積極推展互動學習,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動機。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一貫「以學生為本」,課程因應學生的能力及興趣加以設計及調適,因材施教,使學生學術成績有所提升。初中課程更為多元化,設核心課程,延伸課程及調適課程,照顧學習差異,協助學生發掘潛能,同時,高中亦開設各類不同的課程,包括應用學習課程,以符合學生需要。此外,鼓勵學生從閱讀中學習。校方推行廣泛閱讀及午間閱讀計劃,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午間閱讀:師生齊閱讀,安靜享受閱讀樂趣。中、英文科廣泛閱讀計劃:鼓勵學生廣泛閱讀,汲取各方面知識,開拓視野。校方更設閱讀獎勵書券,學生集齊書券,可在學校書展中購買書籍,鼓勵學生擁書、藏書、愛書。中、英、數科設分組小班教學,以協助學生學習。 本校推行Maker教育,讓學生從體驗學習中培育創新精神,從中應用STEM及提升共通能力;學生可通過成果展示,提升學習自信,培養面向世界的創客。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 (提供文、理、商科供選擇)。 2. 課程重點:(1) 初中課程多元化,設核心課程,延伸課程及調適課程,以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2) 高中課程除核心科及選修科外,設有跨課程閱讀及其他學習經歷等,並鼓勵學生修讀應用學習。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本校設價值教育組,以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關愛、守洔和同理心等九種首要的價值觀,融入各科課堂及其他相關的學習經歷,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以面對未來生社會的挑戰。2. 從閱讀中學習:本校設有午讀,以培養學生每天閱讀的習慣;語文科於課堂教授閱讀策略及技巧,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此外,本校會定期邀請不同界別的講者來校舉辦讀書會,藉此培養學生有多樣興趣,並擴展他們對生活的反思和生命的理解。3. 專題研習:為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精神,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本校每年均有科本或跨科專題研習,藉此讓學生主動建構知識,並擴闊視野。4.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本校設資訊科技組,定期為老師推廣不同的電子應用程式或軟件,以推動電子教學的應用。此外,校內設有網上專區,上載各學科教材,讓學生自學及分享成果,以達互動學習的效果。
生涯規劃教育:
本校配合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需要,提供適切的、整全式的生涯規劃教育及輔導,包括:認識生涯規劃講座、事業探索、選科策略、與專業人員及商界人士交流及各類升學就業輔導服務。負責生涯規劃教育的教師團隊亦不斷進修增值,以提升專業輔導素質。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初中支援:鞏固語文及數學基礎,特設「求進班」;設周末溫習班及測考溫習小組,以協助成績稍遜的學生提升成績,力爭上游;提供iPad予學生進行電子學習。 高中支援:設各類獎學金及助學金;津貼學生參加學術交流團;課後及周末設增潤課程,為升讀大專院校作最好準備;津貼中六級學生應考模擬試,以增進個人自信及應試技巧。 照顧個別學生需要:初中提供分組及協作教學,高中推行中班及小班教學,減低師生比例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學生按興趣和能力選修高中科目,以達至最好的學習效能;為能力稍遜的學生提供課程調適及評估調適,並聘請多位教學助理,於課堂及課後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亦有言語治療小組照顧有語言困難的學生,社交技巧小組提升學生與人相處的能力;有多位駐校社工輔導學生及推行輔導活動;為新來港學童安排適應計劃及新移民英語課程。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推動校園共融文化,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援及服務,共同營造和諧共融的校園。又透過言語治療、社交訓練小組等外購服務,聚焦不同學生的需要,協助第二層支援中的學生健康成長。 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輔導主任、曾受特殊教育培訓的教師、教育心理學家、社工及教學助理。小組成員各有專精,透過緊密聯繫,匯聚專業意見與前線教師分享交流,共同提升教學水平。本校靈活調撥資源,以校本支援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讓主科教師從初中開始優化課程,按學生能力精選重點內容,靈活運用不同教學策略,優化第一層支援,讓學生穩固根基。 本校重視家校合作,由輔導老師負責中一新生註冊,透過與家長面談,了解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開課前有兩星期的適應課程,讓學生盡快融入校園生活。本校亦會舉辦家長工作坊,交流教育心得,並聆聽家長心聲。本校亦會按需要,邀請家長參與會議,共同制訂個別學習計劃,定期檢視成效,家校若能持守相同理念,運用相同方法,學生更能建立學習習慣及生活常規。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本校推行持續性多元化的評核,除了日常測驗外,還有學生課業、口頭報告、實驗活動及專題研習等多方面的學習表現,亦讓學生清晰自己的學習進度。全年兩次統一測驗,協助學生於學期中溫故知新;兩次考試,並設試後回饋,旨讓師生檢討學教成效,以調整教學策略。本校定有編班政策,減少班內的學習差異,方便調適課程,並設計適當課業鞏固學生所學,有助提升教學效能。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本校致力建立與家長彼此信任,坦誠開放的伙伴關係。為了使家長了解子女的學習情況,鼓勵家長多參與學校施政,本校每年都舉辦不同形式的座談會,例如中一新生及家長迎新日、家長教師會周年大會、分級家長會、與校長對話早餐會等。本校的家長教師會為配合新高中其他學習經歷的發展,亦定期為家長及學生舉辦多元化活動,例如親子一日遊、聖誕聚餐、教育講座、形形色色的興趣班及工作坊;此外,該會除了設立獎學金和資助學生課外活動外,每年的敬師周亦為老師準備精美的敬師卡和禮物。家長教師會更設有義工隊,不時舉辦義賣活動,以及協助學校舉辦活動。
校風:
全面推行校園關愛文化,嚴而有愛,師生關係和諧。全體教師、駐校社工、教育心理學家通力合作,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宗旨提供最適切的支援。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透過多元化學與教策略以提升學習效能。 2. 培育學生正向價值觀以激勵積上進。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設有教師專業發展組,以提升教師的持續專業發展。為配合課程改革,全體教師歷來都積極參與由教育局、辦學團體及其他教育機構舉辦的研討會及工作坊。此外,本校每年均設有多次的專業發展日,進行各類培訓活動,並邀請教育專家和教育局人員到校主持講座和工作坊,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學校亦一向重視教師的協作教學,多年來推行全校性集體備課、由科主任帶領科任老師進行討論,共同設計教案,分享教學成果。同時又鼓勵同工進行同科或跨科同儕觀課,作全面觀課與評課,以加強教師在教學上的經驗交流,從而提升教學效能。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本校致力推動不同類型的活動,以照顧學習多樣性的學生。我們希望為學生擴闊視野,啟發潛能,讓學生多作嘗試,藉此建立自信,以締結成功希望。活動分為宗教、學術、服務、體育、藝術、趣味及成長類,例如有微電影製作、咖啡拉花、藝術啫喱、創意編程遊戲等。本校已將多元學習活動納入正規時間表,所有學生均於多元學習課堂參加最少一項活動。此外,我們積極推動全方位學習日,各級訂定不同主題,涉及語文、數理、人文學科、生涯規劃及義工服務等範疇,務求發掘學生潛能,及早規劃人生,陶鑄夢想。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除基本設施外,特設多媒體研習中心、數碼攝影製作室、攝影創作室、英語學習中心、多媒體演講廳、校園電視台、學生活動中心、視藝室、室內體育館、室內恆溫泳池、健身室、生涯規劃室、創客作坊、寫意空間及培英咖啡室。所有課室設有投影機及實物投影機設施,亦已連接寬頻網絡及無線網絡,可以進行iPad電子學習。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中樂敲擊隊隸屬培英中樂團,曾憑《培英之光》一曲,榮獲「香港青年音樂匯演」一等奬。管樂團成立於50年代,前身為銀樂隊,曾連續三年榮獲康文署音樂事務處舉辦之香港青年音樂匯演管樂團比賽全場總冠軍。口琴隊於學界比賽獲獎無數,校友李俊樂於德國第八屆世界口琴節半音階獨奏(成年組)比賽中,擊敗全球65名選手,榮獲冠軍,為港爭光。排球隊表現出色,素有「排球少林寺」之雅號,曾多次獲團體總冠軍,校友楊秀美更為香港排壇創歷史,加盟泰國球隊Rangsit Volleyball Club,成為香港首位女子職業排球員。攝影學會曾多次獲獎,舉辦過攝影展、南區文化遊蹤暨情味沙龍攝影比賽、攝影講座等,並資助數位學生出版個人攝影集。田徑隊、泳隊、跳繩隊、飛盤隊、劇社等也曾於學界比賽中屢獲殊榮,獲獎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