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
Queen Elizabeth School Old Students' Association Secondary School
74
8/2/22
25/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英語:Queen Elizabeth School Old Students' Association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元朗區校網,地址位於新界元朗天水圍天城路18號。學校創辦於1996年。辦學宗旨:實踐理想、承擔使命:教育在於啟發人的良知,使人追尋及實踐從善之道。每人也可因著教育得以成長向善,以愛和理性應用知識,以情和創意體現生命的美。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元朗區
學校地址:
新界元朗天水圍天城路18號
聯絡電話:
23386122
傳真號碼:
24482783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輕鐵:705、706、751、751P; 九巴:E34、264M、265B、269B、269C、276A; 城巴:967、969。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劉紹基
先生
校長:
羅惠金
博士
(教育博士(教育大學)、英語教學文學碩士(城市大學)、教育碩士(The Uni of Warwick)、哲學士(The Uni of Birmingham))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96
有
有
有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教育推廣機構有限公司
修己善群
不適用
80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8
63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100
學士:
35
碩士、博士或以上:
65
特殊教育培訓:
29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13
11
76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一、依教育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學生成績次第名單 (30%),二、申請人之面試表現 (30%),三、操行及態度 (20%),四、參與服務、課外活動之表現及個人專長與才華 (20%)。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暑假期間為中一新生安排英語增潤課程、電腦認知課程、體能鍛鍊課程、學習習慣訓練、心理講座及團隊建立活動。每學年初為全校,尤其中一同學安排特別設計的入學活動,建立優良校風與班風,確立學習目標及培養學習能力,活動包括讀寫訓練、班內自治訓練、學習習慣培養、學習成果齊分享等。 全校學生參加體適能訓練,並透過成長課及跨學科推行健康教育,讓學生重視均衡飲食和培養健康體魄,並認識煙酒藥物的遺害,另監管午膳及小食部食物的營養水平。
學費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40元,
中五堂費為:340元,
中六堂費為:34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8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7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310 (中一至中六)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於數學、綜合科學推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學術英語水平,並提供豐富的多元學習經歷。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透過課程規劃、評核及課堂教學上的分層規劃及實踐,照顧學習差異。培育同學的健康意識及習慣,從而建立均衡生活及邁向美滿人生。
學校管理架構:
以學校核心價值為主導,管理模式以人為本。已建立自評機制與反思文化,以確保教育質素及學校持續發展。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除辦學團體校董外,另有獨立校董、家長校董和教師校董各兩名,成員各具專長,包括大學教授、律師、醫生、會計師等專業人士。
環保政策:
按可持續發展「5用原則」推行環保政策,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可持續發展教育示範學校」榮譽,另獲香港政府頒發「可持續發展學校獎勵計劃」金獎和最高榮譽的最傑出表現獎,以及「香港環保卓越獎」中學組銀獎。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初中部份班別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教授數學及綜合科學,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和運用英語,裝備能全面以英語學習。部份班別的學生在上述科目,循序漸進地增加以英語學習的時數。投放大量資源增強英語基礎,英文科團隊強大,包括外籍英語教師,全校英文教師共12位。
學習和教學策略:
課程配合時代需要,除科目知識外,更著重培養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習慣與態度。善用伊利沙伯中學舊生之龐大支援,及社會各界如扶輪社、獅子會、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網絡,使學生的學習機會超越校舍樊籬,擴闊同學視野,培養其使命感。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平均每班30人;提供多達11個選修科目供學生選擇。 2. 課程重點:校本課程經驗豐富,除增強學生基礎知識外,通識科著重概念建構、批判性思考、專題研習能力和協作能力的培養,綜合科學著重科學探索和創意解難能力培養。購置大量先進實驗儀器,包括分子生物實驗設備,並以二人一組進行實驗,讓學生更投入於科學探究。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全校推行閱讀課,並舉辦閱讀沙龍等活動。圖書館藏書量逾三萬,另提供套裝書系列予各班借閱。於課程統整、專題研習與協作學習具豐富經驗,在教育界內廣為稱著。採嚴而有愛的培育理念,於中一至中三推行雙班主任制,透過成長課、領袖訓練計劃、事業探索和社區服務等活動,輔助同學建立自尊感、正確價值和公民意識。
生涯規劃教育:
學校為中一至中六級同學提供多元化的輔導服務及活動,以滿足同學生涯規劃教育的需要,包括導師計劃、實習計劃、職場考察、生涯規劃教育營、小組輔導等。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學校額外聘請輔導員、教學助理及導師以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並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課堂學習。同時,學校為同學提供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包括社交、團隊紀律、生涯規劃、課後支援等小組活動。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動融合教育,推動老師及其他專業人員共同為有特殊需要學生訂定支援措施。學校成立學生支援組,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輔導員及教學助理,連同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為學生提供言語治療、社交及學習技巧提升等支援。本校亦與各專業人員緊密合作,定期進行個別會議及評估,並適時向家長匯報學生的進展及與家長檢視措施的成效。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學校為特殊學習需要學生進行校內測考調適及申請公開試考試調適,亦會為有需要同學作功課調適及提供功課輔導。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重視與家長溝通,使學生於成長和學習方面獲得更佳照顧。家長對本校的評價非常正面,家校合作關係良好。
校風:
校風純樸,秉承校訓「修己善群」的精神,建立同學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良好品格,並以貢獻社群體現更高層次的道德情操。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透過課程、評核及課堂教學上的分層規劃及實踐,照顧學習差異。 2. 從多個面向讓同學認識健康的重要,活出美滿人生。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65%教師擁有碩士或以上學位,100%已接受師訓。獲師資培訓專家長期擔任專業發展顧問,經常組織教師參加本港及海外之教育研討會及學術會議。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課外活動是正規課程的延續,內容豐富,形式多元化,包括學生會、領袖生組織、社組織、制服團隊、校隊、樂團、校園電視台、學術、興趣與服務小組,以及全校參與的領袖訓練,讓不同才能的同學盡展所長。另大量資助同學參加校外及海外活動,提供獎學金及資助,獎勵及支援同學參加國際青年會議、短期課程、考察參觀、海外生活體驗等。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以高科技和多元為特色,超越千禧校舍標準。全校各班均擁有班本課室,毋須設浮動班。各課室皆設聯網電腦、投射機和實物投映機,另購置大量平板電腦和電子數據採集儀,使教學更具效能與互動性。除基本特別室,另有基因技術分子生物實驗室、地理信息系統站、多媒體教室、演講廳、學生廣場、可同時容納80人的學生自修室、校園電視台製作中心、健身室、樂團練習室、舞蹈室和家長中心。為推動同學建立綠色生活,學校興建微型濕地和生物衍替徑,並種植大量花卉與綠色植物。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觸覺引路帶、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及視像警報系統。
其他
1. 建立濃厚學術氣氛,幫助學生取得驕人成績。學生於2021年文憑試中表現令人滿意,36% 學生符合入讀學位課程的一般資格,75%學生符合入讀副學位課程的一般資格。取得第四級或以上的百分比平均為29%,平均每名學生有1.76科獲4級或以上成績。成績最佳的學生取得3科5*級及4科5級的成績。 2. 學生熱衷參與學術及文化藝術範疇活動,於多項全港學界比賽如新界聯校辯論賽、 奧林匹克數學及全港公開舞蹈大賽等均取得優異成績。 3. 學生在體育範疇上亦有傑出表現,學校跳繩隊、欖球隊、沙灘排球隊及足球隊成員均有香港青年軍代表,並代表香港到海外比賽,包括代表香港到伊朗參加亞洲中學生足球錦標賽,全港精英賽中本校學生奪得個人及團體多個獎項,並入選香港代表到新加坡,參加亞洲跳繩錦標賽。 除此以外,本校在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推動上不遺餘力。持續多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全國工作委員會頒發「可持續發展教育示範學校」榮譽。連續三屆於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學校獎勵計劃」獲得金獎,因而再獲最高榮譽的「最傑出表現獎」。 4. 本校與社會各界已建立廣泛而緊密的網絡,使學生的學習機會超越地域樊籬。除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提供強大人脈網絡外,另包括:本校為國際環境守護者香港分會之創會成員,每年撥款資助學生參加國際青年會議,足跡踏遍瑞典、意大利、肯雅、美國、波蘭、杜拜等十多個國家;獲教育局推薦成為香港旭日扶輪社夥伴,由社會各界精英擔任本校高中學生的成長導師;獲香港北區獅子會支持,為學生安排各類事業教育活動,如事業講座、餐桌禮儀講座、面試工作坊等,讓學生為未來事業拓展作充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