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tionery

【中學概覽】

高主教書院

Raimondi College

58

8/2/22

24/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高主教書院(英語:Raimondi College)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中西區校網,地址位於香港半山羅便臣道2號。學校創辦於1958年。辦學宗旨:以「全人教育」為宗旨,引領學生探求知識、陶鑄性情、發展潛能及對社會的責任感。祈望員生能夠透過教與學和校園生活,體驗友愛的精神及福音的教導。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中西區

學校地址:

香港半山羅便臣道2號

聯絡電話:

25222159

傳真號碼:

25256725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公共巴士: 12,12M,23,40,40M,40P,103,93,93A; 綠色小巴: 8,10,10S,22,22S,28,28S,31,45,56,56A。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李崇德

BBS 太平紳士

校長:

楊世德

先生

(教育碩士,教育學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58

天主教香港教區

堅毅力行

天主教

100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1

60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100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67

特殊教育培訓:

25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30

11

59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及比重如下: 申請學生成績次第50%;面試表現30%;操行10%;獎項及課外活動表現10%。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為加強中一新生的英語能力及學習基礎,本校於暑假期間舉行中一新生英語銜接班Oxbridge。 此外,本校亦舉辦中一新生適應日、適應營、中一適應計劃、繩晨計劃、服務學習計劃及中一家長聚會以協助同學建立一個愉快的中學生活。

學費

高主教書院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170元,
 中二堂費為:170元,
 中三堂費為:170元,
 中四堂費為:470元,
 中五堂費為:470元,
 中六堂費為:47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10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30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本校由14暫時沒有15學年開始實行小班教學,中一及中二由原來四班,每班35人,改為五班,每班27至28人。中四至中六主科分组上課。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建立學生為本的電子學習校園,以提升學習效能及語文能力。 2. 透過價值教育課程及體驗式學習,培育學生正向思維。

學校管理架構:

本校訂有明確的發展遠景,辦學信念及關注項目均得到教師認同。學校設有一套目標清晰而有效的考績制度,著重專業發展及問責,照顧老師專業發展的需要。本校善用數據以評估學生的學習進程,並制訂三年的學校發展計劃。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本校已於2015年5月4日成立法團校董會。

環保政策:

- 教室更換T5光管,而走廊及出路指示牌也改用發光二極體(LED)燈,以節約能源。  - 於耀基堂天臺塗上隔熱塗層及部分於課室的玻璃窗貼上玻璃隔熱膜,以阻隔部分日照進入室內,從而提升空調系統的能源使用效能。  - 推出家長手機應用程式,以電子形式向家長發放通告,以節約用紙。  - 教師採用谷歌教室(Google Classroom),向學生發放作業,以節約用紙。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除中文、中史、普通話、宗教、通識教育和生涯規劃課外,各科均以英語授課。

學習和教學策略:

自2014-2015學年起,本校推行小班教學,中一及中二級每班學生人數減至約26人。中三至中六級於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及通識科以分組形式上課。為加強小班教學成效,以現行教學法配合課室內的特別座位安排,營造學習群組,以助學生互動及學習。在提升無線網絡基建後,本校推行翻轉課室及電子學習策略,藉以提升學生的學習及語文能力,並協調學習、教學及評估。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物理、化學、生物、經濟、ICT、BAFS、歷史、中國歷史、視藝、體育、倫理與宗教、M1、M2。 2. 課程重點:學校的課程目標緊扣辦學宗旨、教育目的、教育改革以及未來社會發展的方向,致力提供全人教育,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  - 為中一、二學生提供多元化及均衡的課程,致力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為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 中三課程加入高中可選修的科目,有助同學日後選擇合適的科目。  - 本校為學生提供一個寬廣而均衡的課程,同學可從眾多選修科中修讀三門科目,其中包括數學延伸部分。 - 閱讀策略:DEAR Programme、網上閱讀平台、跨學科及廣泛閱讀計劃、漂書 、作家講座、書展、親子閱讀。 - 語文科課程特色: (i) 英國語文科 中一學前牛津劍橋夏日營、中一及中二級跨學科英語課程、中三級英語音樂劇、中五級商貿巿場。 (ii) 中國語文科 初中寫作歷程檔案、校本應用寫作教材、閱讀獎勵計劃。 - 跨學科模式推動STEM教育,包括機器人、編碼、3D打印、VR、AR、科學探究課程等。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1. 透過營造互動與具科技支援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在課室內外的自主學習能力。2. 藉著跨學科語文學習,讓學生從閱讀中學習及反思,提升語文水平及寫作能力。3. 通過STEM課程的探究式學習,發展學生的探究精神,從而獲得學科知識,掌握技能。4. 透過天主教五個核心價值(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家庭)及中國文化的五常(仁、義、禮、智、信)以培育學生品格。5. 透過校內外的體驗學習,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靈性培育及自我管理的能力。6. 透過與家長、舊生及校外機構合作,鼓勵學生追求卓越,協助學生預備生涯規劃,並培養創科精神。

生涯規劃教育:

本校引入全校參與模式,提供職業及生涯輔導及家校合作計劃,讓學生們認識自我,探索及規劃未來發展的路向,制定個人目標。本校生涯規劃課程由教師針對學生的個別差異及需要親自設計,目標是培養學生積極的態度及自我管理的能力,以面對學習、工作及人生的種種挑戰。本組善用評估數據及分析,為學生、教師及家長提供生涯規劃的資料與策略。本校設有職業及生涯規劃資源中心。升學及就業輔導組老師經驗豐富,協助同學發展生涯規劃的藍圖。初中學生以認識個人職業性向和生涯規劃作為目標,讓他們認識自我,協助學生探索個人抱負,為自己鋪設夢想。透過參觀本地大學,讓初中同學對大學學科有初步的認識,讓他們對銜接升學方面有所認識, 選科時有適切的考慮。藉著介紹大學聯招計劃、選科講座及面談,為中三學生提供選科策略與資訊。 為高中學生提供輔導及諮詢的活動。在升學方面,本組提供海外大學遊學團、聯校活動、聯招亦師亦友計劃、模擬大學入學面試、參加大學資訊日、指導學生撰寫個人簡歷及修改大學選科排序,致力為同學提供多元出路。在就業方面,本組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包括為應屆考生提升士氣活動(Aim High, Fly Higher)、職業講座、暑期工作實習計劃、職場影子計劃、商校夥伴計劃及參訪企業。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善用評估數據,及早發現學生的學習需要,教授合適的學習技巧,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和增強自信心。在高中有學習差異的班別投放額外的資源,並以行動研究,發展有效策略,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推行資優教育,甄選有潛質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增潤課程,鼓勵他們參加語文、數學及科學的比賽。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及成績稍遜的學生提供下列支援措施: • 特殊教育支援小組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統籌,成員包括輔導老師,教育心理學家,兩名社工及一名教學助理。 • 午膳時間溫習班,由輔導學長支援中一及中二成績稍遜的學生。 • 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訓練,包括「社交訓練」及「言語治療服務」。 • 老師將修讀有關「特殊教育」課程,有效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持續和進展性評估,向學生提出適切回饋,有助改善學習和紓緩壓力。為尖子提供增潤課程,如數學、科學、中文辯論及英文辯論等,讓他們各展所長。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家長工作坊/研討會、陽光電話、家長教師座談會。

校風:

教職員、學生、舊生及家長抱有共同的信念。老師關愛學生,循循善誘。學生對學校有強烈的歸屬感,彼此支持。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協助學生成為具良好語文能力、主動的學習者,並有能力建立有效學習群組。  - 在課室內外營造以學習者為本、互動與具科技支援的學習群組。  - 透過廣泛閱讀及寫作提升學生語文水平,並應用於不同日常生活層面。  - 完善STEM課程,使學生的合作、創意、解難能力得以盡展。 2. 培養學生正向思維,並深化對中華文化的理解。  - 於天主教核心價值的基礎上培養「五常」價值觀,讓學生能建構「高記人」的品格。  - 透過生命教育課程及服務學習經驗,促進學生身心正面發展。  - 透過與家長、舊生及校外機構合作,協助學生準備職涯計劃及建立企業精神。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致力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核心理念。透過推行小班教學,增加師生及生生課堂互動,提升學與教的效能。定期舉辦以學生為本理念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以提升教學效能。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本校設有40多個學會,包括學術、興趣、文化、服務、制服團隊及宗教組織等。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57間教室、2間禮堂、6間科學實驗室、3間電腦室、校史館、中外文物館、電子學習與創新教學交流中心、多用途活動中心,多用途活動室、校園電視室、輔導室、學生會辦事處、學長團辦事處、圖書館、音樂室、地理室、美術室、健身室、學生活動室、升學及生涯規劃資源室、特殊教育輔導室、社工室、家政室及祈禱室。所有課室及特別室設有空調、多媒體投影器、屏幕。全校設有無線上網設備。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自2014-2015年度,本校推行「小班教學」,中一及中二級各5班,每班人數27-28人。採用創新的馬蹄座位模式,注重學生的互動及討論式的學習。 為推動全人發展,本校安排學生參加多元化的活動,建立正面的價值觀。 家長教師會及校友會一直以來十分支持學校,積極提供協助,成爲學校不可或缺的部分。 「校政執行委員會」收集各持份者對學校政策的意見。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