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聖公會李炳中學
S.K.H. Li Ping Secondary School
63
8/2/22
24/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聖公會李炳中學(英語:S.K.H. Li Ping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荃灣區校網,地址位於新界荃灣和宜合道450號。學校創辦於1984年。辦學宗旨:除闡揚基督真理外,本校著重培育學生全面發展,實施全人教育,包括德育、智育、體育、群育、美育及靈育等方面,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發掘個人潛能。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荃灣區
學校地址:
新界荃灣和宜合道450號
聯絡電話:
24238806
傳真號碼:
24850734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32、36、40P、40S、40X、46P、46S、46X、47A、47X、48X、73D、 73P、73X、936、234C、273C、273P、278A、278P、278X、936A; 專線小巴:94、94S、82、312、403、403A、403P、403X。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黃羡琰
女士
校長:
彭君華
先生
(理學士(榮譽)、哲學碩士、教育碩士、教育文憑)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84
有
有
有
聖公宗(香港)中學 委員會有限公司
取生命的水喝
基督教
50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61
67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6
學士:
94
碩士、博士或以上:
54
特殊教育培訓:
70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36
12
52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申請同學必須於中、英、數三科及格,操行良好(B級或以上),取錄優先次序則按學生整體表現及面試而定。(1)學業及操行表現 (35%,35%);(2)面試表現 (30%)。 面試會以小組或個別會見形式進行,以了解學生在語文、常識、社交及生活技能等範疇的水平。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除了家長及學生迎新活動外,學校還會為學生安排小六升中一銜接課程,內容包括中、英、數、科學學習與成長課等多元化內容,讓他們盡早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 本校已制定學校健康政策,致力為學生提供一個健康學習環境,讓他們身心靈得以健康成長。有關政策包括德育培育課程、推動健康飲食文化、鼓勵學生定期作健康檢查及傳染病預防與處理政策等。
學費
聖公會李炳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00元,
中五堂費為:300元,
中六堂費為:30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4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15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約$30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中四至中六級:4班分5組授課。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重塑健康豐盛的校園生活 2. 推動知行合一的求學精神
學校管理架構:
本校實行校本管理,政策制定及執行均參考家長、教職員及學生意見,再由校長及各個組別代表組成的行政小組商議通過,並由法團校董會監察。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本校於2014年8月30日成立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代表、社區人士、校友、家長及教師代表。
環保政策:
本校旨在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建立他們對保護環境的使命及關愛情懷。政策內容包括環境建設(如綠化校園、保持校園整潔、優化校園建設)、環境管理(如環境政策、管理架構、措施、教育工作培訓及資訊發放)、推行有成效的環境教育及環保活動等四大範疇。2012年,本校更獲得香港環境保護協會頒發的校際環保成就獎,成為「香港十大綠色學校」。2014年,本校更獲頒第十二屆香港綠色學校獎項殊榮。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本校重視兩文三語,在推行母語教學的同時,亦十分着重學生英文及普通話的能力。教學方面,為了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初中個別班別,部分學科如數學、科學、歷史及地理等個別單元會採用英語教授。此外各科均加入英語學習素材,以加強學生英語的培訓。學校還通過恆常活動,如英文及普通話早會、英文閱讀週、中英文朗誦及英語話劇等活動以營造一個學習兩文三語的環境。
學習和教學策略:
"I seek,I act" 為本校辦學理念,目的在培育學生主動學習的態度及建構知識的能力。本校期望通過多元化、全方位的學習經驗,讓學生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從而發展他們的共通能力,成為終身學習者。為了加強學習支援,學校會因應學生能力分班,甚至分小組教學,因材施教。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因應學生成績,學生於高中課程選擇二或三科選修科目,並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其他學習經歷課程和應用學習課程。 2. 課程重點:初中課程涵蓋各個學習領域,並配合及銜接高中課程的發展。各科均會因應學生能力,作出課程調適,如加入校本元素或進行跨科合作,以照顧學習多樣性,提升學生學習效能。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從閱讀中學習: 本校重視推動閱讀風氣,透過閱讀課、老師好書推介、Reader's Choice、初中 「閱讀樂」計劃、閱讀分享周、閱讀紛FUN賞、書券獎勵計劃、閱讀獎學金等,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另外,學校積極推動電子閱讀文化配合,成立電子圖書館,鼓勵學生線上自主學習,以培養語文及自學能力。 專題研習: 校方重視發展學生專題探究的能力,如中一級科學科推行STEM活動課程,便有助培養學生探究的能力。此外,本科課程均有加入探究學習的元素,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 學校已完成無線網絡基礎設施,並推行「BYOD 自攜流動電腦裝置」計劃,以協助學生電子學習。此外,教師又善用網上平台及電子應用程式,如LoiLoNote、 Nearpod等進行互動學習,以提升學習趣味。為了鼓勵學生善用網上資源進行學習,學校為學生提供不少自學網站,以協助學生自主學習。此外,教師又自製Flipped Classroom,錄影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家中預習及溫習,以提升學習成效。 德育與公民教育: 學校重視品德教育,除了透過宗教科,各學科皆積極將德育及公民教育的元素滲入課程中,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及態度。此外,又設有義工服務隊,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服務,以培養他們對社會責任的承擔,建立關愛的態度。
生涯規劃教育:
本校着重學生的生涯規劃發展,由初中開始,透過校本課程、講座及職業體驗活動,讓學生了解個人能力及興趣專長,在高中選科時能作出適切的選擇。高中方面,除一般升學諮詢外,本校亦為中五及中六級學生進行生涯規劃輔導及模擬升學選填活動,協助學生訂定學習計劃,規劃未來升學方向,為報讀大學課程作好準備。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學校透過校本課程設計,為能力較高的學生提供富挑戰性的課程,又為能力稍遜的學生加強基礎學習的訓練。另外,學校又會通過班別編制、小組及個別教學、課後拔尖補底課程、資優培訓課程、尖子培訓計劃、課室以外學習活動等策略,協助有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持續進步,獲取理想成績。學校亦會為有情緒、社交、家庭及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個別及小組的輔導和活動,為學生及其家庭提供全方位的支援。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在支援融合教育方面,採用「全校參與」模式,並設有學生支援部協調有關工作,以小組或個別形式跟進有特別學習需要的學生,又與家長保持適切的聯繫,為學生成長提供全面的支援。相關校本措施詳見「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部分。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此外,學校除為學生提供傳譯服務,亦會透過政府的相關津貼,為個別有特別學習需要的非華語生提供適切的學習支援,詳見「『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部分。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學校評估政策多元化,除了段考及期考外,校方重視對學生的持續性評估,其中形式包括課後練習、匯報、學生自評及互評等,以促進學習。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學校非常重視與家長的溝通,經常舉辦家長會、家長講座等,以令雙方更能全面了解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全方位的成長。同時,學校透過活動亦可多了解家長對學校的意見,讓學校能不斷完善,持續進步,精益求精。家長教師會由一班熱心服務,為學校、為子女盡心盡力的家長所組成,除經常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如親子旅行、親子溝通講座、瑜伽工作坊等,亦擔當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橋樑,讓家校緊密合作。
校風:
學校重視學生的品德教育,為了建立共融、和諧的校園,學校通過全校參與模式,讓訓、輔導組及各個組別建立團隊協作,以營造和諧有序、尊重自律的校園氣氛。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重塑健康豐盛的校園生活 2. 推動知行合一的求學精神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為建立專業的教學團隊,除鼓勵教師參加專業培訓外,各科透過跨科合作、共同備課及互相觀課等,交流教學心得,以優化教學。此外,校方適時檢視各科課程推行的情況,讓各科深入討論,以完善課程。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學校強調學生全人發展,除重視學生學術知識領域的發展,亦關顧學生課後多元成長發展的需要,為學生提供學術、興趣、服務、藝術及體育等不同範疇的聯課活動,如管樂團、手鐘鈴班、結他班、舞蹈班、多媒體製作班、科技與科學創意培訓班等活動,提供多元化的學生領袖培訓,設立學生領袖獎,鼓勵學生追求卓越,發揮潛能。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學校環境優美,遍植盆栽花卉。設備亦完善,除課室及禮堂均有冷氣設備外,校園日趨電腦化,全校架設WiFi網絡。本校於圖書館、電腦室及多媒體教室等設共百多台電腦,可供學生使用,並添置了平板電腦作互動教學之用。學校設有網上學習平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學校一直以來積極推動科技、科學、創新的培訓與實踐工作,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努力實踐的精神。本校學生於科學發明及科技設計領域的表現尤為出色,在2004至2020年間,本校學生曾十一次代表香港出席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獲獎無數,成績卓越,而學校更於2011年獲評為「全國科技教育創新十佳學校」,成為香港首間獲此殊榮的中學,肯定本校師生一直以來所付出的努力與所獲得的成果。此外,在2005至2020年間,本校學生亦曾九次獲邀代表香港參加由美國科學家與公眾社團(Society for Science & the Public)主辦的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勇奪多項殊榮。(有關本校歷年所獲獎項,詳見本校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