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tionery

【中學概覽】

聖公會呂明才中學

S.K.H. Lui Ming Choi Secondary School

156

8/2/22

23/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聖公會呂明才中學(英語:S.K.H. Lui Ming Choi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香港南區校網,地址位於香港薄扶林華富道57號華富邨地下第2層至6樓。學校創辦於1973年。辦學宗旨:本校以基督精神辦學,致力培養學生成為領袖、追求卓越、關愛社群;幫助學生發掘自己的天賦與能力,讓學生的個人質素得以提升。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香港南區

學校地址:

香港薄扶林華富道57號華富邨地下第2層至6樓

聯絡電話:

25514121

傳真號碼:

28752344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城巴:40; 40M; 40P; 41A; M47; 48; 73; A10  新巴:4; 4X; 42; 91A; 94A; 170; 970  專線小巴: 23; 31; 63; 63A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李正儀

博士

校長:

馬李敏慧

女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73

聖公宗(香港)中學 委員會有限公司

培育領袖,激發潛能,侍主愛人

基督教

50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3

56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100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66

特殊教育培訓:

23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13

14

73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及比重待定,詳情請參閱學校網頁。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本校與校外機構協辦英語學習日營。另設有中一迎新日及暑期銜接班,內容關於英語學習、資訊科技、圖書館工作坊、自我管理和信仰培育工作坊。此外,本校舉辦暑期英文和數學基礎鞏固課程,按學科測驗成績,基礎較弱的同學會被編排至以上相關科目基礎鞏固課程。 本校設輔導組,促進學生的全人健康成長。學校不但關注學生的飲食營養及體格的鍛煉等生理健康,還透過價值教育、生命教育、宗教課程、訓輔計劃和各項課外活動,幫助學生身心靈方面得到均衡發展。

學費

聖公會呂明才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720元,
 中二堂費為:720元,
 中三堂費為:720元,
 中四堂費為:720元,
 中五堂費為:720元,
 中六堂費為:721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5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5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0
其他費用(如有):學童意外保險 暫時沒有 $21 社費 暫時沒有 $5
備註(如有):本校同學可以於中五及中六因應興趣和需要修讀應用學習課程(模式一)。中四至中六級校本小班安排,全級分成五組。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聖公會呂明才中學致力追求卓越教育,幫助學生發展其領導、學習及關愛別人的潛能。本校願景為學生能遵從校訓:培育領袖,激發潛能,侍主愛人。 本校認同學生各方面的才能,以本於基督信仰之關心服侍別人的精神及是非觀念,培育他們為建設社會盡一分力。

學校管理架構:

校政及發展委員會負責制定學校發展之方向及評估校政的成效。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法團校董會由15名成員組成,包括辦學團體代表、老師、家長、校友及獨立人士。

環保政策:

營造綠色校園,提高環保意識,鼓勵師生一同參與。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一丶教學語言:本校向來主要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亦將繼續主要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但為了照顧學生學習差異,部分下學年中一新生的個別初中科目,於下學年起按教育局建議,以中文作為教學語言,並配合相應措施,幫助學生順利銜接至以英語授課之高中課程。   二丶溝通語言:為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營造英語學習環境、教師(仼教以英文為教學語言的科目)應使用英語與學生溝通。本校亦歡迎所有教職員使用英語與學生溝通。  三、宗旨:全校語文政策旨在豐富校園內的英語環境。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其首選語言,不容易在校外覓得以英語溝通之環境,因此,全校團隊努力為學生提供富含英語的環境,以支援他們自信舒適地運用英語溝通。  四、學與教:透過「跨學科語文」的概念,整合統籌各科目和委員會,為學生提供所需的學習材料。在課堂內外教師以一致的語言和學生交流。如仼教科目以英語授課,課後教師應以英語和學生溝通;仼教中文授課學科的教師則以中文溝通。不鼓勵使用混合語言。  五、學生活動及與學生的溝通:除特殊情況需要之外,學校集會以英語進行。佈告板及展示板上的內容皆採用英語,如有需要則同時展示英文及中文版本的內容。所有發佈文件(例如通告等)應以英文撰寫,如有需要可同時使用英文及中文版本。不接受中英混合。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以弘揚基督關愛精神為辦學宗旨,我們的團隊致力提供全方位的支援,包括: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課後支援等,務求讓尚未完全發揮英語潛能的學生,盡快適應本校的英語學習環境,以照顧學習差異。 本校學與教與時並進,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各學科每年進行課堂研究以促進學生學習及同儕專業發展。另外,本校舉辦不同工作坊,例如學習型態、學習方法等以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同時,本校採取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例如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同儕互評、互動電子學習等,幫助學生在課堂內和外學習。各科組共同協作,以增強學生推理和批判性思考。例如於中一至中三設有專題研究和跨課程語文學習計劃,中二設有3D美術品設計研習,透過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STEM Education)和跨課程語文學習計劃,讓同學使用3D軟件和打印機設計和製作3D美術品和學習撰寫藝術描述;中三設有科學專題研究和跨課程語文學習計劃,同學學習撰寫實驗報告、反思等。本校參與「林氏基金」的社企計劃,成為全港第一間中學設立S-Café,咖啡室由學生營運,讓學生於實境體驗中應用商業運作知識及學習企業責任。另有泡咖啡和拉花工作坊等活動,以啟發學生的生涯規劃。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經濟及理財教育設有校本課程,以涵接初中和高中課程。 2. 課程重點:不同科目如數學科,會採用合作學習的策略,以強化同儕學習。高中二及高中三同學,可因應興趣及需要,修讀應用學習課程(模式一)。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四個關鍵項目均融合於本校正規和非正規課程。地理科和通識科設有專題研習;透過跨部門協作和圖書館閱讀計劃推行跨學科閱讀;舉辦不同的講座、參觀活動、比賽等等以融合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採購多項電子設備,強化無線上網系統以促進互動學習和舉辦不同的工作坊加深教師對最新的電子教學軟件和硬件的認識。

生涯規劃教育:

請參考右邊「其他」欄目。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採取多元化的教學策略,照顧學生個別差異。透過按能力分班及小班教學,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以抽離方式為資優學生提供由學校、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大學舉辦的課程。設有學業提升班輔助學習能力稍遜之學生。另外,本校重視全人發展,各科組和部門,例如課外活動統籌組,輔導委員會,價值教育組,藝術經歷統籌組,升學及就業輔導組通力合作,讓學生在德、智、體、群、美、靈各方面都有全面的發展,實踐個人目標。全人發展框架(2021-2024)專注於培養學生的身心靈健康、生活素養、成長關係和國際視野。通過廣泛的活動,我們的學生被灌輸了正面的價值觀,例如同理心、責任感、探求、堅毅、感恩和公義。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及成績稍遜的學生;透過資源調配,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學校透過不同渠道,與家長一起商議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 本校獲教育局增撥的額外資源包括:學習支援津貼;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支援津貼;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計劃。 成立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特殊教育統籌主任、特殊教育支援老師及學生輔導員;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提供專業意見及支援;增聘學生輔導員與全校教師以「全校參與」模式照顧個別差異;購買中、英、數學補習班、讀寫障礙訓練班、言語治療、行為情緒管理訓練班及社交訓練小組等服務,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加強學生的社交能力及人際溝通能力;提供表達藝術治療的服務,緩解學生壓力;提供講座,讓初中生了解有特殊學習需要同學的學的學習特性;參與不同教師培訓課程;向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學習和測考調適。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引入校本評核、持續性評估及水平參照評估。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同學,可向學校申請在評估時的特別安排,以協助他們展現潛能。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本校家長教師會成立於一九九八年,宗旨是促進學校與家庭之間的溝通和聯繫,建立共同合作的友好關係,以改善學生的福利及加強教育之效果。家長教師會除了積極參與校務,如膳食監管外,更為各家長舉辦講座、週末小聚、親子旅行等活動。 本會的家長義工隊,更為學校提供服務。

校風:

校風淳樸,紀律嚴明。訓導組和領袖生幫助同學建立自律性。學校一直致力培養學生成為負責任的學習者。我們培養讚賞和支持的精神,以表揚努力和在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加強學生為個人最佳(PB)設定目標,自我管理,自我監控,自我學習和自我設計學習和職業生涯旅程的能力方面取得的成就。另外,輔導組與學校社工推行多項計劃,例如「SmarTeens」、「中一新生適應計劃」、「領袖訓練計劃」等,讓學生健康成長及融入校園生活。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本校2022-2024年發展計劃重點: 重點關注1:培養學生成為負責任的學習者。 重點關注2:支持教師和工作人員幫助學生成為負責任的學習者。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教師是學校珍貴的資源,教師培訓成為學校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學校鼓勵教師參加由海內外學術機構及教育局擧辦的各種課程。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按學術、非學術、服務及宗教而設立29個活動小組。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全校課室及特別室均設有空調設備。設有禮堂、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S-cafe、籃球場、排球場、有蓋操場、泳池、STEM實驗室、電腦室、實驗室4間、祈禱室、多用途活動室、視聽製作中心、英語中心和音樂室等。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本校學生在多個範疇表現優秀,2020-2021部份獎項如下: 1. 第六屆基本法全港校際問答比賽: 冠軍 2. 香港辯論超級聯賽2021(第四和第五回合): 最佳辯論員 3.「華夏盃」全國數學奧林匹克邀請賽2021(香港賽區)初賽:1 二等獎 2 三等獎  4. WMI世界數學邀請賽-2021(香港賽區): 1金2銀3銅 5. 健康資訊學生大使計劃平面圖像設計: 冠軍 6. The SOW Creative Writing Competition cum SOW Picture Book Design Competition: Commendable Award  生涯規劃教育: 本校升學及就業輔導組每年均舉辦生涯規劃活動,讓學生了解自我個性及能力傾向,並規劃自己的前路,達致生涯目標。藉著不同的工作坊、職場經驗及校友分享,學生得知自己的強弱之處,也增進他們對生涯規劃的認知。透過職業講座、工作實地參觀和校友分享,學生能接觸各行各業,擴闊他們的視野,促進他們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生藉著不同的實習,累積了豐富的親身體驗。升學及就業輔導老師為學生提供升學輔導和意見,啟導學生訂立升學及就業的目標,並培養他們探討不同學習及工作的機遇的能力。本校生命教育科的校本教材融合生涯規劃元素,幫助同學認識自己,期望同學最終能作出明智及理性的升學及就業選擇。 遊學團: 本校安排學生參與本地和海外交流活動及遊學團擴闊視野,旨在讓學生透過親身體驗,從多角度認識世界各地的歷史、文化和不同方面的發展現況,實現全人發展的目標。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