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tionery

【中學概覽】

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

S.K.H. St. Simon's Lui Ming Choi Secondary School

202

8/2/22

24/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英語:S.K.H. St. Simon's Lui Ming Choi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屯門區校網,地址位於新界屯門鄉事會路85號。學校創辦於1973年。辦學宗旨:以學生為本,透過多元教學、基督教的價值觀和聖公會的傳統,培育青少年於德智體群美靈六育均衡發展,發揮個人潛質,成為愛己愛人、愛護環境、服務社群的好公民。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屯門區

學校地址:

新界屯門鄉事會路85號

聯絡電話:

24598236

傳真號碼:

26183155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西鐵:屯門站F2出口;  輕鐵:507、751(河田站);  巴士:60M、263、263A、263C、506、961、K51、K52、K53、K58、A33P、 A33X、B3M;  小巴:40、42、43、43A、43B、43C、43S、44A、44B、45、46、46A。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郭始基

先生

校長:

謝素茵

女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73

聖公宗(香港)中學 委員會有限公司

勤有功

基督教

30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8

58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88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35

特殊教育培訓:

33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31

3

66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學業成績佔40%; 面試表現佔30%; 操行佔20%; 課外活動及服務佔10%。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為使家長與學校建立緊密的聯繫、加深學生對學校的認識、加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及讓同學間建立良好的關係,本校於每年開學前為中一學生和家長舉辦「中一新生家長日」,並為中一學生安排「中一銜接課程」協助學生適應校園生活。本校著重學生於靈、德、智、體、群、美六育之均衡發展,故此,申請者須提交一切能顯示其表現之證明文件,如成績表、獎狀等,以便本校審閱。 為使學生有健康的體魄,除每循環周有兩節體育課外,在課餘亦提供體育學會及多個體育校隊予學生參與。為使學生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特為中一同學提供午膳計劃服務,所有中一學生必須留校午膳。

學費

聖公會聖西門呂明才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20元,
 中五堂費為:320元,
 中六堂費為:32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3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3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特定用途費用:$300(中一至中五);$150(中六)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暫時沒有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照顧學習多樣性。 2. 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建立豐盛人生階梯。

學校管理架構:

實施校本管理,全校設二十多個部門及小組,統籌課程、學與教、資訊科技、訓育、輔導、班級經營、生涯規劃、學生獎勵、課外活動、靈育、家長工作、價值及國家安全教育等。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法團校董會

環保政策:

設有環保學會及綠化校園組,推動課室節能及廢物分類。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中一至中六實施母語教學。為提升本校學生的英語能力,達致「母語教學、中英兼擅」的目標,初中數學科、綜合科學、綜合人文科、地理科、電腦科、基本商業科、基礎經濟科和音樂科某百份比之教節或課題均以英語授課,而初中精英班則以全英語教授數學科。另外,延展教學活動包括:以英語教授部分課題、詞彙及重溫以母語學習的內容,使學生有更多機會運用英語學習,增強運用英語的信心。為確保學生學習效能,各部份以英語授課科目於考測時,將設有英語考測部分,以考核學生英語學習的成效。

學習和教學策略:

強調六育均衡發展,通過跨學科多元化學習活動、綜合閱讀計劃、早讀計劃及專題研習,訓練學生的分析能力、自學能力及融會貫通能力。全校各課室均設有電腦、實物投影機和投影機,另有設備先進的資訊科技研習中心,多媒體語言學習室、英語學習中心及自習中心。 課程結構強調均衡發展,不斷因應學生能力及社會發展而開設新課程,為初中生提供多元化科目,如:開設「綜合人文」、「創意及媒體」、「電腦教育」、「基本商業」、「科技與生活」及「基礎經濟」。另推行非常規課程,與校外團體合辦讀書會、成長課程、文化活動及STEM活動等。安排全校中英文早讀課節;推行英語自學計劃;設立閱讀大使推介讀物;中英文及圖書館閱讀獎勵計劃;舉辦讀書會、作家講座、書展及借書比賽;參與校外閱讀比賽。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 選修科目:生物、物理、企會財、旅款、中史、化學、經濟、地理、視藝、科活、資通 2. 課程重點:本校為中一至中三級設計適合學生程度的英文及中文課程。另外,為裝備學生應付文憑試,本校為高中學生全面推行拔尖補底計劃,另更獲教育局多元發展津貼,為高中資優學生開辦抽離式拔尖課程,初中則定期舉辦鞏固班。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跨學科閱讀:推行中英文早讀計劃、多科廣泛閱讀計劃、設閱讀護照、閱讀大使及作家講座。資訊科技教學:全校課室均設電腦、投影機、實物投影機及Wi-Fi,可寬頻上網及借用一人一機平板電腦上課,課後開放電腦設施予學生。專題研習:除安排中二全級專題學習日,各級均推行科本專題研習。德育及公民教育:推行校本德育課、班主任課、輔導週、宗教週及公民大使計劃等。

生涯規劃教育:

為協助同學自我認識,訂立升學目標及職業志向,本校於各級推行校本生涯規劃教育,以配合同學於不同成長階段的發展需要。 本年繼續與外間機構合作籌辦各類型校本生涯規劃活動,如:模擬人生、企業參觀、「師友計劃」等,為同學提供課堂以外的學習經歷,藉此開拓視野;並鼓勵同學按興趣、能力和志向、以幫助訂立長遠目標,作出升學或事業決定。當中,因應全校同學需要進行「事業興趣測驗」,更會為高中級安排「個人升學輔導」,讓學生了認識自己,使他們就學習、事業目標,甚至其他生活範疇能作出知情及負責任的選擇。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日常課業及考測深淺俱備,照顧不同程度學生。定期舉行分級分班會議,檢視學生品學問題,需要時由跨組工作小組跟進個案。設駐校教育心理學家和社工協助有需要之學生,亦有教師曾接受特殊教育訓練。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為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同學,2021-2022學年續使用教育局有關津貼,以進行下列各項計劃︰ 1) 本校除有校本言語治療師外,亦聘請資源老師、學生支援主任及兼職導師,為有需要學生擬定個別學習計劃及考試調適等,並為有需要的學生進行評估及訓練。 2) 與外間不同機構合作,為同學開設成長小組,讓同學增加對自我的了解及對升學就業途徑的認識。 3) 本校亦為中一及中二學生成立「語文天地」學習小組,藉以支援學生學習上的需要。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透過定期測驗、考試及日常課業評核學生,部分科目或專題習作採用持續評估方法。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學校重視家校工作,定期出版家校通訊、舉辦家長日及校長茶座,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本校亦設家長教師會,透過舉辦多元化活動,加強家長與學校之聯繫。活動包括:親子大旅行、家長興趣班、家長增值課程、家長關愛小組及家長教育講座等。此外,本校家長義工也熱心服務學校,協助籌辦各類活動,如舊書買賣、家長也敬師活動、舊校服捐贈計劃、陸運會及學校開放日等。家長與學校共同實踐家校合作的理念,協助學生成長及推動學校發展。

校風:

訓輔結合,校風純樸,強調敬師愛生,以愛心推行校本輔導。除由救世軍社區服務中心提供學校社工服務外,更由聖公會派駐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到校,提供心理輔導及教育。另設各類獎勵項目,獎勵及表揚品行及活動表現優異之學生。中一至中六採雙班主任制,中一安排留校午膳,加強照顧。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舉辦中一暑期銜接課程。中一至中六實施雙班主任制,加強對學生的關顧和指導。優化課堂學與教的策略和技巧,加強照顧學習差異。推行全校「中英文早讀計劃」及延展活動,加強語文訓練及提高閱讀風氣。舉辦「一生一藝能訓練班」,培育學生多元智能。推行校內自新計劃及表揚學生校外成就。與家長教師會及校友會合辦聯誼活動、加強與家長、校友聯繫及合作。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每年舉行多次教師專業發展日,每位教師每年須參加一定數量之講座或工作坊,中英數及通識科教師定期集體備課。全體教師互相交流觀課,提升教學效能。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學校致力於學生六育均衡發展,透過課外活動的參與,學生潛能盡顯。學生分屬四社,另設學生會、班會、校隊、團契及14個包括學術、體育、藝術、興趣、服務五大範疇之學會小組。另開辦18個藝能訓練班,經常與校外專業團體合辦活動及領袖訓練課程。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小聖堂、可容千人禮堂、電腦室、資訊科技研習中心、媒體中心、英語學習中心、電子學習中心、音樂室、學生活動室、家長資源中心、輔導室、STEM室、自習中心(所有課室、特別室及禮堂均設電腦、投影機及空調)、有蓋操場、籃球場2個。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讀屏器、放大器及語音轉換文字軟件。

其他

本校提倡正面價值及基督教價值,注重靈性薰陶,與聖公會青山聖彼得堂緊密聯繫,推行生命教育活動。與聖公會福利協會合辦「課後學習支援計劃」。本年度本校參加由中文大學主辦的「優質學校改進計劃」。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