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tionery

【中學概覽】

聖公會曾肇添中學

S.K.H. Tsang Shiu Tim Secondary School

230

8/2/22

20/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聖公會曾肇添中學(英語:S.K.H. Tsang Shiu Tim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沙田區校網,地址位於新界沙田禾輋邨德厚街6號。學校創辦於1978年。辦學宗旨:以基督信仰為本,注重德智體群美靈六育之均衡發展;使學生生命素質上得以培育,對社會有責任感、歸屬感,服務社群,以體現校訓:「智毅健群」精神。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沙田區

學校地址:

新界沙田禾輋邨德厚街6號

聯絡電話:

26975566

傳真號碼:

26922146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40X、48X、80M、80K、81、81K、83K、85、85K、86、72、72A、 88K、88X、280X、285、798。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陳浩然

博士

校長:

王裕泰

先生

(榮譽文學士、深造證書、理學碩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78

聖公宗(香港)中學 委員會有限公司

智毅健群

基督教

40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63

67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100

學士:

34

碩士、博士或以上:

64

特殊教育培訓:

28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9

11

80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中一自行收生分配學位的評分按教育局提供之「申請學生成績次第名單」佔60%;面試表現佔30%;學生在小學的學業、品行、課外活動和服務方面的表現佔10%。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本校為新中一同學在入學前舉辦迎新日及英語銜接課程。本校透過向同學發放環保及健康的資訊、舉辦不同活動及安排流感疫苗注射服務等,營造健康校園。

學費

聖公會曾肇添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290元,
 中五堂費為:290元,
 中六堂費為:29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8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1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300(學生家長如有需要,可申請豁免)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本校致力為同學安排不同範疇的其他學習經歷活動,以配合高中課程需要,如與其他機構合辦各類型的領袖訓練課程及推行中四級班際義工服務計劃等。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學校管理架構:

設有專責委員會,主責各學科、輔導、訓導、課外活動、公民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等事務,運作透明度高,亦保留各委員自主發展的空間。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聖公會曾肇添中學法團校董會

環保政策:

學校於電子平台發放文件及參考資料,也積極研究更廣泛應用電子書。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本校以英語為教學語言(詳情請參閱2021/22及2022/23學年的開設科目資料)。設有中文、英文、普通話學會。透過積極參與多元化語文活動,學生語文學習興趣和水平得以提高。另透過閱讀計劃、優閱書房和校園電視的建立,加強學生閱讀和語文自學能力。

學習和教學策略:

將課堂研習及同儕觀課作為教師發展重點項目,鼓勵老師互相交流及持續進修。設有資訊科技委員會協助各科及老師按部提升資訊科技教學的應用。 藉著不同形式的練習或課研習作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為方便學生有效學習,電腦室於中午及放學後開放給同學使用,而溫習室則於放學後開放至晚上八時。設有展覽角,將學生課研習作定期展示,既可對學生作正面鼓勵,亦可加強分享文化。因應學生能力與需求而開設相應課程。 在學校架構內,各學科制定周年計劃書,內容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家課政策與評估等。各學科透過「計劃」、「施行」和「檢討」的循環完善科本的學與教發展。 透過中、英文科的閱讀計劃和「優閱書房」的設立,加強學生閱讀和語文自學能力;並設有晨讀時段,推動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高中課程提供3個選修科。(視覺藝術科/音樂科為第四個選修科目) 2. 課程重點:於初中開設校本的「個人及社會教育科」(中一、中二)。透過不同議題,讓學生能夠加深對自我、社會、國家、人文和世界物質環境的認知和了解,為升讀高中課程前作好準備。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1. 閱讀中學習:本校透過中、英文科的閱讀計劃和「優閱書房」的設立,加強學生閱讀和語文自學能力;並設有晨讀時段,推動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 以STEM教育及資訊科技推動互動學習:利用優質教育基金教育計劃資助,設立多媒體STEM工作室,加強校內不同科組之間相互合作,讓學生打破學科局限,運用科技進行互動學習,發揮創意。 3. 專題研習:本校設有本科及跨科研習機制。同學透過各方面不同的學習經歷,掌握各有關科目的知識和最新發展。 4. 德育、公民教育及生命教育:本校於每一個循環週內有一課節和一次全校集會推行德育、公民教育及生命教育;並設有大哥哥大姐姐計劃,讓高年級學生關顧新入學的中一學弟和學妹。此外,本校於中三推行「一人一服務」計劃,積極地鼓勵學生參加校外的義工服務,服務有需要的社群。

生涯規劃教育:

我校的就業及生涯規劃委員會由八位教師組成,負責制訂全校性升學及就業輔導課程,以推動學生就其發展方向作出規劃,並持續探索及評估自身的興趣、能力及人生價值。 為使同學加強自主規劃生涯的意識,成為「自己人生規劃的主人」,委員會既為學生提供升學及就業的概括性指引,亦會針對他們的個別需要作出輔導,並組織及推動不同類型的活動,如學長計劃,職業探索等,將學生的學習機會與就業選擇連繫起來。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設立多項獎學金表揚品行良好、傑出服務、成績優異及成績進步的學生。透過與教育局及大專院校為資優生舉辦培訓課程,另設增潤課程在課餘照顧成績稍遜的同學。本校已獲教育局「中學學習支援津貼」撥款,實施「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1. 成立學習支援小組,成員包括兩位社工、教育心理學家、教師等,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 2. 聘請教學助理以協助照顧有特殊學習需要之學生。 3. 聘請言語治療師,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治療和訓練。 4. 購買服務如「社交小組」,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訓練。 5. 為老師舉辦有關融合教育的培訓;在本校課程中滲入融合教育的課題,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每年考試二次(中六則為一次);學生的學業成績總評包括考試、平時測驗及課研習作的表現。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於2000年成立,目的在促進家校合作和溝通。家長積極協助推行校內活動,透過家教會舉辦的家長學堂、團契、工作坊、興趣班、聖誕聯歡及旅行,使親子關係及家校聯繫更加緊密。

校風:

本校校風純樸,致力培育同學自律、守禮、守規的精神。為了關顧各級同學的需要,輔導組設計多元化的活動,並以訓輔合一的精神協助同學解決成長中遇到的困難。「大哥哥大姐姐計劃」及小組形式的「師導計劃」也有助中一同學儘快適應中學生活。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通過STEM教育,激發學生發揮創意潛能。 2. 通過價值教育,協助學生譜寫精彩人生。 3. 透過不同的活動,增加學生多元學習經歷。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未來重點是提高教師將自主學習納入初中和高中課程的專業知識。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本校約有40個學會,鼓勵同學參與不同性質的課外活動,從而發展潛能,訓練領導才能。推行中一「一人一運動」、中二「一人一藝術」,培養同學對體藝的終身興趣和習慣;又積極推廣義工服務,於中三推行「一人一服務」計劃,中四則推行班際義工服務,培養關心社會的精神及配合高中學制課程。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完備,設有樓底高達兩層的有蓋排球場、學生活動室、小聖堂及多媒體電腦學習室等。此外,新近落成的曾永馨演講廳,設有先進的音響及電腦設備,為同學提供一個嶄新的授課、表演及直播校園電視的場地,成為他們發揮所長的平台。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及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

其他

本校學生參加歷屆公開考試,均能獲取優異成績: 1. 第十屆中學文憑考試(二零二一年): 學生141人參加中學文憑考試,各科取得5級或以上的平均比率為42.6%,4級或以上的比率為78.7%,2級或以上的比率為99.9%。考獲入讀大學基本要求或以上比率為94.3%,獲大學聯招派位的比率為98.6%。 2. 第九屆中學文憑考試(二零二零年): 學生139人參加中學文憑考試,各科取得5級或以上的平均比率為42.8%,4級或以上的比率為79.8%,2級或以上的比率為99.7%。考獲入讀大學基本要求或以上的比率為92.8%,獲大學聯招派位的比率為97.1%。 3. 第八屆中學文憑考試(二零一九年): 學生143人參加中學文憑考試,各科取得5級或以上的平均比率為48.6%,4級或以上的比率為85%,2級或以上的比率為99.7%。考獲入讀大學基本要求或以上的比率為98.6%,獲大學聯招派位的比率為99.3%。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