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tionery

【中學概覽】

石籬天主教中學

Shek Lei Catholic Secondary School

323

8/2/22

24/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石籬天主教中學(英語:Shek Lei Catholic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葵青區校網,地址位於新界葵涌石蔭安捷街23-31號。學校創辦於1981年。辦學宗旨:秉承基督精神,貫徹天主教辦學宗旨,提供「全人教育」。此外,本校致力推行校訓,培養學生具備「謙遜和平」的精神,目的是引導學生建立正確人生觀,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協助學生充份發展潛能,並鼓勵學生關注社會、認識祖國、發揚中國文化。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葵青區

學校地址:

新界葵涌石蔭安捷街23-31號

聯絡電話:

24291221

傳真號碼:

24227104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港鐵葵芳站轉九巴235M; 荃灣乘九巴235; 荃灣乘綠色專線小巴86M、83A,青衣乘401,沙田乘403A。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黃景聲

執事

校長:

鄭惠兒

女士

(文學士、文學碩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81

天主教香港教區

謙遜和平

天主教

60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5

59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7

學士:

98

碩士、博士或以上:

64

特殊教育培訓:

51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32

14

54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取錄準則:教育局成績次第(30%),面試表現(25%),校內成績(20%),與本校聯繫(10%),操行(5%),課外活動(5%),獎項(5%)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為了協助中一新生及家長認識學校,學校舉辦新生家長日,讓中一新生及家長了解學校辦學宗旨,認識學校環境,學校對學生的期望和要求。在適應課程方面,學校舉辦中一新生學堂、學習技巧訓練班及升中一銜接課程。中一新生亦須於8月下旬,參與兩日一夜中一適應生活營,以讓學生能更快融入中學的生活。 本校設有綠色廚房為學生提供營養均衡的午膳,採用中央分飯的模式,即米飯、蔬菜在校內廚房即日新鮮烹煮。 中一中二留校午膳。

學費

石籬天主教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00元,
 中五堂費為:300元,
 中六堂費為:30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10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12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認可收費:中一至中五:$300 中六:$15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按學生的能力,將中四至中六級學生由四班分成小班上課,實行小班教學,以提昇教學效能。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正向價值,締造積極喜樂人生 自主學習,營造主動學習氛圍 加強培訓,優化學校行政管理

學校管理架構:

設學校發展委員會,由校長、副校長、學科及各組主管組成,負責商討及制訂學校政策。學校組織主要分成三個範疇:學與教範疇、學生培育範疇及學校管理範疇,下設多個專責小組,統籌學術、行政事務、宗教德育、學生事務、訓輔工作、資訊科技、課外活動、教師專業發展等組別。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已成立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校長、獨立校董、教師校董、家長校董及校友校董,具廣泛代表性。

環保政策:

積極推動各項環保活動,如膠樽回收計劃、節約能源計劃,鼓勵學生身體力行,保護環境。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1. 授課語言,中英兼重:初中除英文科外,數學及綜合科學按班別以英語授課,其餘科目採母語教學。高中數學及部份選修科目按組別以中文或英語作為教學語言。 2. 重視英語學習,強化語境﹕逢星期四為「英語日」,全校學生參與,建立英文語境的學習環境。本校更設立英語角,方便學生進行英語訓練,致力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

學習和教學策略:

中四至中六學生按能力分成小班上課,實行小班教學,以提昇教學效能。本校特別注重初中學生中、英、數三科基礎知識的訓練。家課著重「適當、適量、適時」,鼓勵學生做預習。為了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學校安排拔尖補底課程,協助學生提昇成績。全校師生每天早會後一起閱讀課外書籍15分鐘,培養閱讀的習慣。 學校積極推動電子教學,持續推行自攜裝置,提升老師和學生運用流動裝置進行教與學的效能,鼓勵學生善用網上學習平台主動學習。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本校開設13科選修科目,安排三個選修組別供學生選擇。 2. 課程重點:本校因應學生的能力調適教學內容及評估策略,並提供課後增潤課程和拔尖班予不同能力的學生。 將教學內容劃分為由淺入深的小單元,有利學生學習及教師檢視教學策略。 本校成立STEM小組,透過設計正規課程、舉辦課後活動及參加比賽等三層階段推動學生參與STEM的學習活動,以培育學生相關範疇的多元發展,讓學生充分發揮創意潛能。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從閱讀中學習:特設閱讀推廣組促進閱讀風氣,本校「早讀課」建立已久,並得到外評讚賞。並透過不同策略和多元化閱讀活動,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學校積極推動電子教學,應用平版電腦及無線網絡加強互動學習,提升教益。透過網上平台,促進學生學習。家長、教師及學生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可便捷地取得學校資訊,加強溝通。 專題研習:本校已進行系統性專題研習活動,各級學生亦能將研習技巧運用在日常學科中,提升學習成績。 德育及公民教育:透過早會、班主任課、宗教倫理課、傳訊周宗教週等時段,從不同角度向學生灌輸德育及公民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針對不同年級及志向的學生的需要,本校與不同機構及院校合作舉辦多元化的生涯規劃活動,包括職業性格評估、生涯規劃課、名人分享、本地及海外大學課程講座、理財教育桌上遊戲、選科工作坊、模擬面試工作坊、大學體驗課程、放榜輔導、師友計劃、大學及企業參觀、行業講座及工作體驗等,引導學生認識自我,擴闊視野,了解不同升學途徑及行業資訊,並更有自信地為未來訂立明確目標,以便能充份把握未來的機遇。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六育並重,提供多元化的活動,使學生能在不同方面發揮所長。教學方面著重師生互動,照顧學生個別差異。本校致力建立關愛、共融、互相尊重的校園氣氛。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學生支援小組」成員包括副校長、學生培育主任、輔導主任、訓導主任、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駐校社工、融合教育組社工、學生輔導員及教育心理學家。本組負責統籌及推動學生、教師及家長三方的支援工作,致力讓全校參與,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 第一層級支援上,本校著重建立校園關愛文化,透過不同活動關顧全校學生精神與心理健康發展。 第二層級支援上,本組為學生提供社交、執行技巧、專注力等訓練,並輔以寵物治療、裝置藝術和園藝治療,提供具針對性的支援。此外,本組以校本計劃:「伴我GOAL飛」、朋輩輔導及小領袖計劃,協助學生提升自信心、發揮領導才能、減輕學習壓力、培養正向價值。在學習支援上,本組為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舉辦學習技巧小組及英文課後支援班。同時,駐校社工亦開辦家長朋輩小組,讓家長學習親子溝通技巧,提升家校合作的成效。本組亦提供教師專業培訓,讓老師掌握學生精神健康及成長的知識。 第三層級支援上,本組根據個別學生需要,提供個別輔導、言語治療、擬定個別訓練計劃等等,協助學生發展潛能。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每學年有兩次統測、兩次考試。日常的測驗、功課、參與討論及研習等各項表現亦計算入學業成績內。此外,學校亦會評估學生在操行、課外活動及社會服務各方面表現。 另外,SEN專責小組負責老師及社工亦會於學期初向全校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進行「測考調適需要」資料收集及統計,以便及早瞭解本校SEN學生的特別考試安排需要,從而於考試期間,為他們提供最適切的安排(當中包括:加長考試時間、放大考卷字體,與及特別座位編排等)。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本校致力加強家校合作,每年與家長教師會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例如家長晚會、陽光電話、家長工作坊、旅行及燒烤等活動,家長、老師及學生均積極參與。透過參與活動,老師和家長建立互信關係,也加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校風:

本校校風純樸,師生關係良好,訓輔結合,關愛每位學生。中一至中三級行雙班主任制,加強整體輔導工作。明愛社工按時到校提供服務。教區委派心理學家協助學校分析現況,處理學生成長及學習問題。每學年舉辦數次家長日/晚會,匯報學生各方面成長情況。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本校(2021-2024)學校發展計劃重點關注事項包括:  正向價值,締造積極喜樂人生 自主學習,營造主動學習氛圍 加強培訓,優化學校行政管理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每年舉辦教師發展日、教師交流會、老師同儕觀課、共同備課等專業發展活動,使教師能持續提升專業能力,並能配合教育改革步伐。通過教師發展活動讓老師進一步理解天主教教育的五大核心價值:「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家庭」,從而有助教師在施教時,將以上觀念傳遞給學生。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設多個學會及興趣班,提供機會讓學生發展多元化興趣,享受愉快的校園生活。中一學生最少參與一項藝術活動,中二及中三學生最少參與一項及最多三項的學會或興趣班活動,高中生主要負責領導及組織工作。全校設四社,每位學生歸屬其中一社,參與社活動及社際比賽,透過學生積極參與各項社際比賽,提升對學校的歸屬感。在假期中,組織師生往國內和海外參觀、訓練及交流,使學習空間從課室拓展到世界各地,除了擴闊學生的學習經歷和視野外,更可培養多元化的學習能力。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全校課室、特別室及禮堂均安裝冷氣及各類多媒體設備,包括電腦、投影機、實物投影機,為學生提供更理想的學習環境。設施包括小聖堂、圖書館、多用途室、4間實驗室、3間電腦室、音樂室、美術室、地理室、家政室、設計與科技室、英語角、輔導室、社工室、學生會室及領袖生室。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及暢通易達升降機。

其他

設有「卓越石天人學生獎勵計劃」,鼓勵在學業、品行、課外活動、服務等各方面有良好表現的學生。最優異的學生並獲得「卓越石天人大獎」。 學校特設「石籬助學金」及「林栢棟神父仁愛基金」,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資助。 由校友設立的助學金計劃分別有「自強獎助學金計劃」及「校友會獎助學金計劃」。「自強獎助學金計劃」嘉許於公開考試中成績優異的學生,以及資助於學業及課外活動方面有傑出表現而又在學貧困的中三至中五學生。而「校友會獎助學金計劃」獎勵在學術或非學術領域(如體育、藝術、社會公益等)表現優異的學生以及資助家庭有經濟困難但仍勇於為夢想而努力的學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