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順德聯誼總會譚伯羽中學
Shun Tak Fraternal Association Tam Pak Yu College
326
8/2/22
25/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順德聯誼總會譚伯羽中學(英語:Shun Tak Fraternal Association Tam Pak Yu College)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屯門區校網,地址位於新界屯門友愛邨友愛路9號。學校創辦於1980年。辦學宗旨:文行忠信為施教綱目,以博學多聞、敦品勵行、盡忠職守,誠實不欺教導學生,使其成為有文化學識、高尚情操,服務社會,為國家貢獻力量之良好公民。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屯門區
學校地址:
新界屯門友愛邨友愛路9號
聯絡電話:
24501402
傳真號碼:
24401994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60M、60X、61X、62X、961、263; 輕鐵:505、507、614、614P、751。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何德心
先生(榮譽勳章)
校長:
尹仲其
先生
(文學碩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80
有
有
有
順德聯誼總會
文、行、忠、信
不適用
40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4
55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5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4
特殊教育培訓:
33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29
16
55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面試表現40%;學業成績40%;課外活動表現及獎項20%。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舉辦英語銜接課程,英語訓練日營,數理暑期銜接課程,田徑訓練班及中一迎新暨家長招待會。
學費
順德聯誼總會譚伯羽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10元,
中五堂費為:310元,
中六堂費為:31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3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25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建設校園設施費$100(中一至中五)$50(中六) 講義及印刷費$10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中一級中文及英文科分五組上課。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學校管理架構:
推行校本管理,以人為本,架構精簡,校政開放。校長及助理校長組成校政組,掌管學校財務及校政。校政組分管教學及育人工作,下轄六個行政組別:教學發展、教學事務、總務及資訊科技、學生發展、課外活動、學生支援。為協調與教學事務有關工作,教學發展組負責召開科主任會議;為協調與學生事務有關工作,學生發展組負責召開班主任會議;為統籌校務工作,另設校務委員會,學校自評小組。此外各科設有科主任專責每科教務事宜。架構精簡,溝通直接。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2006成立法團校董會,依既定辦學抱負及使命,訂定政策,管理學校。我們管理學校的信念是:以人為本,仁愛關懷;承傳文化,鼓勵創新;提升專業,與時並進;精誠合作,和衷共濟。
環保政策:
在各課程中滲透環保觀念,培養學生環保意識,愛護環境,珍惜地球資源。學校實施多項環保政策,如:氣溫高達26度或以上才開啟冷氣;學校內部文件,大部份為數碼版,上載內聯網,不再貯存或派發硬本。內部通訊以電郵為主,節省大量紙張。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中一至中三各級使用英語教學之科目為:數學、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及電腦資訊科技。中四以上為照顧不同學生需要,學生可自行決定是否以中文學習數理科(包括:數學、資訊及通訊科技、物理、化學及生物)。本校的中文科成績理想,同時亦特別重視學生的英文水平,故此校方投放大量資源以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英文科於部分初中班級設分組教學,又設立英語室,為學生提供學習和應用英語的優良環境。除課堂教學外,舉辦的課外活動如暑期英語銜接課程、中一英語先導班、每週英語日、早晨閱報計劃和早會閱讀分享等,皆有助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
學習和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 1. 以學生為本,鼓勵同學訂定目標,使同學學會學習,樂於學習; 2. 本校近百分之百畢業生繼續升學,故開設之課程,主要為同學準備升讀大學而設; 3. 初中開設生活與社會,指導同學學習策略,培訓學生高階思維及獨立思考能力; 4. 擴闊學生的視野,每年舉辦多項境外交流; 5. 照顧學習多樣性,設拔尖補底計劃。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生物、化學、物理、歷史、中史、經濟、地理、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為選修。 2. 課程重點:推動資訊科技流動教學,大部分課室鋪設 WIFI,可以利用平板電腦學習。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1. 閱讀中學習:推行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每循環週編定兩天的早會為全校中、英文讀報時間;另兩天早會分別為中英文閱讀分享; 2.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所有教室置有電腦及投影機,大部分課室鋪設WIFI,可連接互聯網; 3. 專題研習:推行專題研習,以培養學生九種共通能力; 4. 德育及公民教育:透過正規及非正規課程、早會講話、全校性的活動、初中班主任課及高中週會培養同學正確價值觀。
生涯規劃教育:
請參考學校網頁(學校周年計劃)。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實施訓輔合一,班主任作為前線之訓輔老師,關顧學生全面成長。對需要特別照顧學生,由社工及受訓老師個別輔導。對學業方面需特別照顧學生亦設有功課輔導班,由班主任及專責老師個別關顧。初中部分班級中文及英文科設分班教學,以照顧不同需要之學生。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設立學生支援小組,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輔導主任、訓導主任、輔導員、社工和教育心理學家。工作包括識別及轉介懷疑個案;協調各科組為有特殊教育需要之學生提供測考及課程調適。校方利用學習支援津貼聘請輔導員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之學生;按需要籌辦「社交技巧小組」、「功課輔導小組」或「言語治療小組」等。透過社工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繫,適時向家長匯報學生在校情況及學習表現,以期達至家校合作以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學。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全年設兩次考試,兩次統一測驗。平日家課、專題研習,亦計算在全年成績內。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學校與家長合作,培育學生成長,包括: 1. 家長教師會; 2. 班主任與家長交流會; 3. 每月家長通訊; 4. 學期初班主任與家長電話聯繫; 5. 家長日; 6. 中三及中六級家長講座。
校風:
1. 推行「全校參與計劃」,訓、輔、教三合一; 2. 積極培養學生的自律自治精神,學生守紀有禮,校風純樸; 3. 培養學生的自強精神,追求卓越; 4. 學校以培訓未來領袖為目標,推展包括學術、體藝活動、校隊和制服隊伍等多樣化課外活動,以發展學生潛能; 5. 校園廣設閱讀設施。圖書館除公眾假期外亦全年開放,以推動閱讀風氣; 6. 家教會積極投入,與校方緊密溝通,充分發揮家校合作的作用。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提高學生自信心及自我形象,嘗試突破自我,挑戰自己。 2. 推展電子學習,以改良學與教策略,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 提升學生的公民素養,並協助學生認識國家的歷史與發展。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教師全部接受教育專業訓練; 2. 絕大部分取得學士學位; 3. 設教學發展組,負責統籌教師培訓; 4. 學校對新教師提供適切的支援,每位新教師由兩名導師指導; 5. 規定每科每年必須進行集體備課、課觀、評課,以提升教學水平。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多元化課外活動:與各學科相關之學術性之學會;興趣學會,如:戲劇學會、橋牌學會、攝影學會、辯論學會、陶藝學會;服務團體,如:社會服務團、紅十字會青年團、女童軍;體藝訓練班,如:合唱團、管樂團、舞蹈;校隊:射箭隊、游泳隊、田徑隊及各類球隊等十數項;境外交流:順德學術交流、國內助學及體驗;義工服務:探訪長者、民族共融、傷健共融;中、英、數聯課活動;各式的領袖訓練;中一輔導計劃;其他:聖誕聯歡、旅行日、陸運會、全校歌唱比賽等。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本校校舍為政府興建標準校舍,另校舍改善工程加建教學大樓一幢,全校有標準課室二十八間,特別用途之教室共二十間,包括電腦室兩間、各理科及術科實驗室及特別室、地理室、設計與科技工場、教學支援室、英語室、圖書館、健身室、可容納全級學生之演講室及小禮堂。另有大禮堂、食堂、有蓋操場、露天操場、設有講台之廣場、排球場及籃球場等。所有教室、特別室、大小禮堂、食堂及樓下長廊均設空調,全部教室均可上網,並裝置電腦及投影機,大部分課室鋪設WIFI,可以利用平板電腦學習。全校同學的基本室內之書桌設個人可上鎖抽屜,方便同學貯藏個人書籍及物件。學校教學設施完善,學習環境理想。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
其他
本校為「學習型組織」,不斷學習,在學習中成長。與友校交流觀摩,提昇教學質素。經多年之實踐,我校老師能不斷自我超越,擺脫僵化思考模式,互相支援,建立共同願景,進行團隊學習,掌握系統思考,能不斷創新,與時並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