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tionery

【中學概覽】

聖公會聖匠中學

SKH Holy Carpenter Secondary School

50

8/2/22

23/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聖公會聖匠中學(英語:SKH Holy Carpenter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九龍城區校網,地址位於九龍紅磡大環道10號。學校創辦於1965年。辦學宗旨:本校崇尚基督精神,著重「德、智、體、群、美、靈」六育及以人為本的全人發展,讓學生在愛與關懷的環境中成長,積極提供寬闊及多元化的課程和學習機會,協助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品格,在不斷自學、反思、探索、創新、應變與自我完善中,學懂愛己、愛人、愛神及擔起貢獻社會的責任。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九龍城區

學校地址:

九龍紅磡大環道10號

聯絡電話:

23642730

傳真號碼:

23648708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2E、3B、5C、5D、6C、6F、7B、8、8A、8P、11K、11X、12A、15、 15X、21、30X、41、45、85X、106、106A、115、297、796X、E23; 專線小巴:2、2A、6、6A、8、8S、13、26號; 港鐵:黃埔站(步行3分鐘直達學校)、九龍車站(再轉乘巴士或專線小巴)。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張樹萱

牧師

校長:

吳嘉鳳

女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65

聖公宗(香港)中學 委員會有限公司

忠誠勤勞

基督教

192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42

44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5

學士:

25

碩士、博士或以上:

70

特殊教育培訓:

30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11

11

78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 教育局成績次第 – 20% 學業成績 – 20% 操行及態度 – 20% 面試表現 – 20% 課外活動表現 – 10% 友校推薦 – 10%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新生五天適應課程,包括各科活動及歷奇活動。本校以多樣化活動提倡健康的學校生活,營造健康校園環境以滿足學生身、心、靈健康的需要。

學費

聖公會聖匠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10元,
 中五堂費為:310元,
 中六堂費為:31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3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310(中一至六)(費用包括家長教師會年費及保險,學生可申請減免)
其他費用(如有):學生意外醫療保險:$14.4
備註(如有):請參閱本校網頁(http://www.hcs.edu.hk/)。本校屬每級3班的班級結構,完整6級3班共18班的班級結構。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學校課程持續更新。 2. 優化學校制度,提升學與教效能。 3. 統整非正規教育活動,有效建立學生的價值觀及發展多元化出路。

學校管理架構:

本校積極推行校本管理,法團校董會,以落實校本管理精神,以集體決策去取代中央集權,校政主要由校本管理組及其下四個行政組織,即人事管理、財務管理、學務管理和學生事務管理委員會去協助校長制定學校各主要行政策略,目的是讓教師們可以更多參與校政,建立尊重、民主、開放、賦權的學校文化。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本校校董會共有15人,包括辦學團體代表、校長代表、教師代表、家長代表、校友代表和獨立人士。

環保政策:

本校支持綠色學校運動,以3R(Reduce,Reuse and Recycle)和 3 I (Increase,Invest and Innovate)概念,包括以節約能源、愛護環境為環保政策總綱。建設「香草園」為學生灌輸環保知識及園藝技巧。推廣廢物分類回收。全校性活動以鼓勵節約能源,例如以推廣環保訊息的學校攤位遊戲日。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本校以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近年推動跨課程語文學習,除了鼓勵學生在閱讀中學習外,也在不同的學科中滲透語文學習。此外,中一其中一班推行普教中,中一、二級實行按能力小組英語教學。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營造和諧及優良的學習環境,鼓勵學與教新思維。提供足夠思考與創作空間,課堂鼓勵互動學習,並致力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責任感及服務精神。初中英文科按能力分組教學,確保學生能按自己的進度學習。除常規課堂學習外,尚有專題研習活動,學生透過直接參與跨科目活動的安排,以靈活方式提高學習的效益。本校配合教育政策推行課程改革,推動STEAM教育。早會時段及班主任課進行閱讀報刊書籍與分享;中、英、數學科推行閱讀計劃;將課堂知識與生活結合,特別著重培養學生批判思維能力。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本校共提供20個選修科目組合。 2. 課程重點:為了達致新高中課程的學習目標和精確要求,我們提供多元化的選修科組合來迎合學生的興趣。除了四個核心科目,包括英國語文、中國語文、數學和通識教育之外,更提供九個選修科目課程。在運用資源方面,我們確保政府款項有效地分配。「學校發展津貼」給同學機會去提升本身的語文能力,提供校內及校外活動,以應付不同類型同學的需要。「多元學習津貼」給同學機會去發展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有均衡的全面發展。今年,我們在應用學習課程選取了模式一及模式二去迎合學生的多元化的需要,職業導向課程包括,為中三級同學提供每星期三個課節的「校本課程」,課程包括:戶外活動、時裝造型設計和珠寶設計,部分課程已銜接中四級的應用學習課程,而完成應用課程有助同學升讀職業訓練局的文憑課程。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全人發展計劃; 2. 利用資訊科技推動自學; 3. 以專題研習去發展學生不同共通能力; 4. 推動生涯規劃。

生涯規劃教育:

生涯規劃組會按照學生不同的學習起步點、興趣、能力、成熟程度和心理質素等元素,為學生提供針對他們學習需要而設計的個人、小組或集體的訓練課程和計劃。我們在學生進入本校就讀後,會盡早識別他們上述的表現,提供最能貼合他們發展需要的教育服務,及早為他們作升學或就業定向,好讓他們能把握未來升學或擇業的良機。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能力學習,是可以教導和改變的,最重要是他們是否可以把握學習機會。因此我們採用全校參與模式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同時設立有系統的甄選機制和多元輔導策略,目的是針對不同學習需要和有個別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和輔導服務。 本校致力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儘早適應本地的中學課程和融入社會,並透過不同的支援措施,提升他們的學習成效,並建構共融校園。本校為錄取的有特殊教育需要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有特殊學習需要非華語學生學習;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本校會因應需要與持份者(包括非華語學生的家長)溝通,讓他們了解學校對學生學習的支援。為進一步支援這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非華語學生適應校園生活和順利過渡不同的學習階段,本校也會加強為相關學生提供情緒、溝通及社交方面的支援。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學生支援小組主要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輔導主任、生涯規劃主任、社工、輔導員及教學助理。 本校致力推動共融文化,學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增聘額外人手,包括輔導員及教學助理,協助全校教師以「全校參與」模式推動融合教育計劃。學校為有讀寫困難的同學提供讀寫訓練服務;為有言語障礙的同學提供言語治療服務;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學提供社交小組及訂定特別考試安排。同時,學校會透過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讓同學參與,以推動同學之間互相接納的文化,共建和諧關愛校園。 生涯規劃組致力推行學校整體生涯規劃工作。為即將離校的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提供個別輔導,以協助同學找到未來路向,向前邁進。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本校為非華語學生提供課餘學習支援課程,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本校同時採用進展性與總結性評估來考核學生的表現,另本校亦十分著重回饋與反思,以鼓勵學生自我完善。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本校已設立家長教師會,歡迎家長參與學校事務,鼓勵家校合作,並定時舉辦家長教師聯誼活動、興趣班及出版家長教師會會訊,增加家校溝通協作。

校風:

本校認為良好的學風、班風和教風會有助校風的建立。因此我們設立一個著重獎勵和正面教育的獎懲制度及功過相抵制度,鼓勵學生以正面思維去反思自己的行為及有改過遷善的機會,除增設學生輔導員及訓導助理支援學生外,更透過多方面的培育講座、工作坊、「良師啟導計劃」、「歷奇活動」及各類成長小組等,來建立學生正確的行為及培養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為了全面關顧每位有需要的學生,學校更於初中推行「彩虹教室」,針對學生的特性及個別需要而進行啟導活動,讓學生學懂自愛、愛人、解難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為未來人生目標打下穩健基礎。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學校課程持續更新﹕配合教育局課程發展、培養學生共通能力、推展STEAM教育和資訊科技科育、加強價值觀及態度教育,以及推動跨課程語文學習。 2. 優化學校制度,提升學與教效能﹕強化科務發展及管理、提高各科組制定及落實工作計劃的效能,以及推行有效提升學習效能的評估政策及方法。 3. 統整非正規教育,有效建立學生的價值觀及發展多元化出路﹕學生得到全面而均衡的教育、資優學生及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得到適切的照顧、能配合學生在學術、專業和職業的發展需要,以及推動全方位學習。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協助教師報讀課程、講座及研討會,舉辦專題研習教學分享會及工作坊,藉以提升教師素質和專業知識,以應付社會的需求。  2. 收集各科教案、課堂活動及延伸功課,以促進教師分享彼此教學心得。  3. 為進一步發展及提升教師的教學成效,校方在來年將繼續推行共同備課節,為教師們創造更多的空間去作相互的交流、討論及觀摩學習,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本校積極推動各類型的聯課活動,包括學會活動、服務團隊、社際比賽、交流團、多元化的訓練課程及考取不同方面的資格,讓學生提升個人自信、發揮潛能、為將來訂立目標。透過參與不同的活動,學生可提升學習與人溝通和培養各項共通能力。學校更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校際比賽及校外交流活動,以豐富學生的其他學習經歷。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學校禮堂、資訊科技研習中心、電腦實驗室、一般電腦室、多媒體研習中心、多媒體教室、視藝室、形象設計室、科技工場、科學實驗室、音樂室、圖書館、中國語文室、英國語文角、文化角、數學室、學生活動中心、健身室、香草園、攀石牆、抱石場及籃球場等。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及暢通易達的公共詢問或服務櫃枱。

其他

本校致力推行切合學生「展能達善」需要的'CIDS'特色課程,目的在於全面發展學生潛能,及早為個別學生的將來升學或就業前途定向,詳情請參閱本校網頁(http://www.hcs.edu.hk/)。本校設有校內獎學金計劃,旨在表揚在學業、體育、藝術、服務等各方面有卓越成就的學生。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