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聖安當女書院
St. Antonius Girls' College
468
8/2/22
31/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聖安當女書院(英語:St. Antonius Girls' College)是一所資助女校,屬於觀塘區校網,地址位於九龍油塘高超道1號。學校創辦於1972年。辦學宗旨:秉承創校辦學團體中華無原罪聖母女修會的辦學使命:遵從主耶穌「到普天下傳揚福音」的訓誨,以耶穌博愛精神,按天主教會辦學的理念,肩負起神聖的教育工作,致力提供全人教育,促使學生珍重和發揚基督的博愛和服務精神,宏揚中華文化的處世規範及對生命的熱愛,平衡發展物質生活質素及精神生活質素。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觀塘區
學校地址:
九龍油塘高超道1號
聯絡電話:
23481379
傳真號碼:
23481090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港鐵:油塘站; 巴士:14、14B、14D、14X、62X、215P、259D、603、603S、613; 小巴:油塘線、高超道線、鯉魚門線。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黃詩麗
女士
校長:
朱蓓蕾
女士
(中文大學教育行政博士侯選生、中文大學教育行政碩士、科技大學中國研究碩士、浸會大學榮譽文學士、香港大學教育證書、國家語委「普通話」證書、第九屆香港傑出教師 )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女
1972
有
有
有
天主教香港教區
明理常樂
天主教
4303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4
57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100
學士:
98
碩士、博士或以上:
67
特殊教育培訓:
25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25
4
71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面試表現30%;校內成績45%;操行15%;課外活動5%;小學對學生各方面的評語5%;總計100%。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1. 輔導組舉辦中一迎新日和家長講座。 2. 各科在不同的課題中加入健康飲食、環保及個人衞生的知識。 3. 本校更鼓勵學生參與其他學習經歷活動,以培養正向的價值觀,提升抗逆力。
學費
聖安當女書院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40元,
中五堂費為:340元,
中六堂費為:34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6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2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中一至中六 $31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所有應用學習課程(包括西式食物製作、酒店營運等)及應用學習中文(非華語學生適用)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深化多元教學策略,加強科組協作,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及表現。 2. 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活動,發展個人潛能,提升學生的投入感和成就感,建立個人發展目標,實踐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
學校管理架構:
本校實行校本管理,在法團校董會、校監及校長下有三位副校長,分別管理「學與教」、「學生事務」及「學校行政」。透過定期會議,經集體討論,制定因時制宜的策略及方法,共同執行。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聖安當女書院法團校董會的成員包括8位辦學團體校董、1位獨立校董、1位教員校董、1位家長校董及1位校友校董。
環保政策:
本校以「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推行環保教育,各科配合課程,加入環保議題,培養學生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及校園的意識,並與校外機構合作舉辦種植活動、義工服務、攤位展覽等,讓學生從生活實踐,並對外推廣綠色精神。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本校中一至中三以母語授課,並注重培育同學「兩文三語」的能力。中、英文科按學生能力分組教學,更聘有外籍英語老師,加強同學英語聽說訓練。為照顧同學銜接新高中以英文教授的科目組別,除中文、普通話及中史科外,其他分科目進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增加同學接觸英語的機會。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為中一至中五的學生增設學習檔案,培養學生建立學習歷程:學生按時完成反思及自我評估等,並於家長日班主任與家長一起檢視學生的成績時作為對照,從而了解學生學習盲點,改善不足,提升學習效能。 2. 於初中培養學生摘錄筆記的習慣:老師為各科的特質制定筆記評核準則及教授各科學習重點,培養學生有系統建立學習習慣。 3. 照顧學習差異:為中一至中三的課後增潤班,協調中、英、數各科,按學生的學習能力提供相應的支援,以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高中學生設課後補課班及安排學生參與校外機構舉辦的中學文憑模擬考試,加強備試能力。 4. 鼓勵學生閱讀中學習:各學科按時帶領學生到圖書館借閱圖書,亦設小小讀書報告、書展及作家講座鼓勵學生閱讀,強化學園的閱讀氣氛。 5. 課程滲入天主教的核心價值:推動各學科組於課程內滲入天主教的核心價值,建立正向教育,提升學生正向思維。 6. 強化電子學習及協作學習:建立多元化的電子平台,讓學生獲得更多機會實踐自主學習,透過小組協作進行學習活動,強化課堂的互動學習,提升學習效能。 7. 設公開課堂:制定全校觀課時間表,讓老師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公開課,推動本校互相觀摩課堂的文化,建立老師學習圈,鼓勵老師透過電子學習及協作學習等增加課堂的互動,並邀請了教育局及其他學校的老師於教師發展日到本校作出電子教學的分享,提升教師專業。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本校在新高中設有3個選修科目。 2. 課程重點:數學科提供母語或英語授課。所有理科科目使用英語授課。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本校推行全校大型閱讀計劃----閱讀無限FUN。學生分組自選閱讀主題,然後透過多元化的閱讀分享方法,例如模型、話劇、歌唱等形式,展示閱讀成果,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樂趣。同時,科組持續進行不同的閱讀活動,中、英文科設閱讀課堂,並透過跨科協作,進行跨課程閱讀。英文科推行「英語指導性閱讀計劃」,並鼓勵學生參加校外閱讀計劃,開拓同學的視野。本校為初中同學設計跨科主題研習計劃,透過跨科活動,訓練學生融匯不同的學科知識,發揮自主學習精神,以配合新高中課程。各科科目運用電子教學,增加課堂的互動性。本校十分注重同學的品德教育,輔導組、宗教組及公民教育組結合天主教教育的五大核心價值,包括真理、愛德、義德、生命及家庭,每年一主題,為學生訂立了品德教育的計劃,目的是培育學生成為一個律己守規、堅毅、尊重他人、肯承擔、關注社會發展及對國民身分認同的好公民。
生涯規劃教育:
1. 按同學不同階段的成長需要,推行有系統的生涯規劃活動,例如協助初中同學認識自己,反思未來的路向,以及為高中同學提供專業的個別面談生涯輔導服務等。 2. 透過面談或不同的方式了解同學的就業意向,繼而安排多元的職業導向活動如工作體驗、工作場地參觀、大型生涯體驗遊戲、應用學習課程等。 3. 向老師推介或舉辦生涯規劃輔導技巧工作坊及相關活動,讓老師了解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及提升老師的輔導技巧。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老師在教學工作上照顧學習差異,如透過小班教學、小組學習、增潤課程、課後功課輔導班、校友補習支援、訓輔及生涯規劃活動等,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目標及提升學習自信心。此外,本校亦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同學提供課堂支援,測考的調適及課後小組課程。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推行融合教育,建立共融文化,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全面的支援。學校成立「學生支援小組」,成員包括副校長、融合教育統籌主任、輔導主任、駐校教育心理學家、駐校社工及教學助理。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其他校內資源,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援,包括聘請融合教育助理為學生提供支援,進行協作教學及功課輔導,並為有需要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外購專業服務包括情緒社交班、言語治療服務、專注力訓練小組。本校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學習、家課和考試調適,亦為有嚴重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評估、轉介和個別學習計劃,定期進行個案會議,並邀請家長參與會議及工作坊,共同為學生制定個別學習計劃,讓家長掌握有效照顧及教導子女的技巧。此外,本校按需要舉辦專題講座,加強教師對融合教育的認識,亦鼓勵教職員參與教育局「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培訓課程,提升他們的專業知識。本校重視家校合作,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家長舉辦講座,提供相關學習支援資訊及收集家長意見,促進家校溝通。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學業評估包括學科習作、專題研習、測驗及考試。全學年分三個學期,每學期一次考試。逢星期一調動三十分鐘進行持續性評估,培養學生恆常溫習的習慣。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為了加強家校合作,每年藉家長日,班主任與家長晤談,使家長了解子女在學校的各項表現,共同商討有助學生改善行為及使學生達致更佳學習成效的方法。同時,班主任亦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絡,收集家長對學校的意見,了解家長的心聲。家長教師會有助家校之間的合作,增加老師和家長的溝通和聯繫。去年舉辦活動有:手工藝製作班、甜品烹飪班、親子旅行等,增加親子的機會。家教會亦撥款資助各科的獎勵計劃,鼓勵同學不斷努力,提升同學對學校的歸屬感。家教會定期預備茶點,到校鼓勵留校溫習的學生。
校風:
學生純樸有禮,活潑開朗,樂於與人溝通。學生上課態度認真,聽從師長教導,師生關係融洽。友儕相處和睦,高年級學生關愛學妹。(節錄自《校外評核報告》2020年1月)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學校關注事項: 1. 深化多元教學策略,加強科組協作,以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及表現。 2. 透過多元化的學習活動,發展個人潛能,提升學生的投入感和成就感,建立個人發展目標,實踐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1. 本校教師積極參加由教育局、天主教香港教區、各專上學院及專業機構主辦的課程、講座、研討會、工作坊及培訓課程,掌握最新的教育發展趨勢,完善教學策略,提昇教師專業知識。 2. 學校舉辦不同的教師專業發展主題如自主學習、STEM 教學等,促進整體的同儕協作及經驗交流;積極參與不同的專業提升計劃,如:優質教育基金主題網絡計劃、協作研究及種籽計劃,並與海外及本地大學積極作學術交流。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設有30多項課外活動,涵蓋學術、制服團體/服務、體育、藝術四個範疇。而健康及性教育組、德育及公民教育組、環保組、社會服務組別、訓輔導組及課外活動組等,經常與校外社團合辦活動,更推薦學生參與領袖培訓計劃。此外,本校亦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社會服務、聯校活動及各項香港校際比賽。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資訊科技室、圖書館、禮堂、英語角、藝術長廊、中文閱讀室、多媒體學習中心、校園花圃及校園電視台等。全部課室及有蓋操場已設空調、儲物櫃、捲簾式銀幕、電腦網絡。部份課室裝置互動式電子白板,方便老師教學之用。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校外獎學金: 哈佛大學香港校友會圖書獎及獎學金、觀塘區優秀學生獎勵計劃「觀塘區優秀學生」、領展大學生獎學金、少數族裔中文表現獎、黃廷方獎學金、尤德爵士紀念獎學金、祁良神父教育基金、葛亮洪生活津貼、羅氏應用學習獎學金、高中應用學習獎學金、明日之星上游獎學金、Nicola Myers & Kenneth Mc Bride Memorial Fund。 校內獎學金: 開拓眼界獎學金、鯉躍龍門獎學金、非凡進步獎學金、傳承夢想獎學金、校友助學金 獎項: 1. 香港測量師學會「賞.惜.舊築跡」創作比賽--入圍獎 2. 第九屆校際香港歷史文化專題研習比賽初級組乙項(多媒體製作)--冠軍 3. 第七十二屆香港學校朗誦節普通話詩詞獨誦普通話詩詞獨誦--優良獎狀、冠軍 4. 2020普通話朗誦劍橋盃--二等甲級榮譽 5. 2020-21非華語學生課後中文輔導班(SSP)嘉許獎項--進步獎、勤學獎、學業優異獎 6. 第十二屆ICEHK2021「敢夢敢想」國際繪畫比賽--優異獎、二等獎 7. 智演唐詩一「詩中有畫比賽」--中四級冠、亞、季軍優異獎 及 中五級亞軍 8. 2020年度東九龍總部傑出紅十字青年會員選舉--東九龍總部傑出紅十字青年會員 9. 義務工作嘉許狀(個人)-- 銀狀 及 銅狀 10. 學生環境保護大使計劃「基礎環保章」 11.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健康軍團獎勵計劃」--嘉許狀 12. 2020年度「關愛校園」榮譽 13. 初中歷史科電子閱讀獎勵計劃 2021優異獎及嘉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