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聖若瑟書院
St. Joseph's College
772
8/2/22
30/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聖若瑟書院(英語:St. Joseph's College)是一所資助男校,屬於中西區校網,地址位於香港中環堅尼地道7號。學校創辦於1875年。辦學宗旨:本校以培育學生德、智、體、群、美及情意六方面的發展為辦學宗旨。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中西區
學校地址:
香港中環堅尼地道7號
聯絡電話:
36524888
傳真號碼:
28770232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3B、12A、23、23B、40、103。 專線小巴:1A、28。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陳國強
先生
校長:
黃婉芬
女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
1875
有
有
有
基督學校修士會 (喇沙會)
勤勞與美德
天主教
6202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64
76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5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55
特殊教育培訓:
27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17
20
63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 (1) 小學表現如學業成績和教育局成績次第名單(25%)、課外活動和獎項(15%)和操行(10%)。 (2) 面試表現(50%)。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我們提供中一銜接課程、中一迎新活動、新生日及中一家長迎新講座。我們照顧學生在飲食健康、強健體魄、心靈及精神上的需要,以助其面對引誘和挑戰。因此,本校的學務組、德育組、輔導組、訓導組、學生升學輔導組、家教會及膳食管理委員會通力合作,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成長。
學費
聖若瑟書院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100元,
中二堂費為:100元,
中三堂費為:100元,
中四堂費為:390元,
中五堂費為:390元,
中六堂費為:39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50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中一至中三:1,150元 中四至中六:1,060元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非華語學生每年經校內評估工具評估中文能力後,從而提供適切課程。中四和高中學生將按能力選擇參加不同的公開考試,例如: GCSE、GCE(AS)和GCE(AL)、DSE。另外,我們設有學生自費的課後法文班和課後日語班。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培養學生成為21世紀成功的終身學習者。 2. 促進若瑟夫的正向價值與健康。 3. 培育學生多元興趣及成功體驗。
學校管理架構:
實行校本管理,由辦學團體代表、教師、家長、校友組成校董會。學校亦設有多個部門及小組,統籌課程、資訊科技、課外活動、德育發展及家長聯繫等。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校董會成員:校長、校監、教員校董、家長校董、舊生校董、獨立校董。
環保政策:
本校致力為自然資源的保育及環境管理出力,以達致可持續環境。有鑑於此,校內有以下方針:從事健全的全校性環境實務;依從所有有關監控條件;盡量減低資源使用及降低廢物產生;與所有學校持分者及社區傳達本校的環境目標及成果;確保職員及學生意識他們的環境責任;支持綠色採購及對供應商及承包商作出環境要求。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除中國語文科、普通話科、中史科、日文科和法文科外,本校以英文為教學語言。本校的語言政策委員會在過去數年擔任統籌的角色,使每個學生在兩文三語各方面有全面的發展。活動包括中英的閱讀計劃、朗誦比賽、故事演講比賽、中國文化團、普通話學習團、英文和法文外地交流團及商業考察團等。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重視學生的五育發展,並積極培育學生的自學能力、思考方法、社會意識、責任感和服務精神,使他們成為一個能夠全面得到發展的人才。中、英、數均設小班教學。設有iRead閱讀計劃、閱讀獎勵計劃、廣泛閱讀計劃及閱讀分享課節,並定期安排書展,增加學生閱讀不同課外讀物的機會。此外,亦透過各科專題研習,鼓勵學生閱覽不同類型書籍及網上資料,擴闊視野。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學生須從九科中選修三科。 2. 課程重點:英文、綜合人文(中一至中三)、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四)、通識(中五至中六)、基本商業(中二至中三)、美學教育(中四)。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四個關鍵項目: 1. 從閱讀中學習:本校透過從閱讀中學習的計劃,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一整學年中,中文科老師會為學生上閱讀課,以教授閱讀技巧。各科均鼓勵「從閱讀中學習」,並實行全校參與,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為了提升高中學生的能力,通識科老師會在課上向中四學生提供指定閱讀材料,並引導中五學生在課上閱讀特定課題的閱讀材料,然後完成獨立研究。此外,我們亦希望能在校內形成一股良好的閱讀風氣,鼓勵學生多閱讀,使之能探索更多的知識。 2.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學習:為推廣校內使用資訊科技的文化,老師的教學、學生學習及課外活動也加入資訊科技的元素。校內課程及各科均加入了資訊科技的使用,以促進校內廣泛使用資訊科技的風氣。在教學方面,老師使用資訊科技的能力及自信得以發展,他們亦以資訊科技設計學習材料予學生。在學習方面,本校致力培養學生成為具熟練技巧、具生產力、具高尚道德及持審慎態度的全人。 3. 專題研習:本校給予中一至中三級學生進行跨學科專題研習活動的機會。學生須以一整學年完成一項專題研習。研習過程中,老師將擔任促進者的角色,協助學生探究知識。老師亦會提供相關的評估、講座、回饋予學生,使學生能在研習過程中得以了解自己的能力。 4. 德育及公民教育:透過德育及公民教育,學生能得到全人的發展,並能培養高尚的道德。此外,德育公民教育亦向學生灌輸貢獻社會、國家及世界等公民意識,同時也教育及幫助他們建立堅持不懈、尊重、承擔、勇氣等正面的價值觀。為了達成上述目標,我校中一級、中二級自2006年起參加了由衞生署提供的活動。另外,我們的中一至中五學生都需要上德育及公民教育課。
生涯規劃教育:
我們的目標:甲、把職業與生涯規劃教育融入於學校課程和活動;乙、協助學生聰明地按興趣、能力和職業潛能選擇職業;丙、使學生更關注於終生職業計劃,並明白此事的重要性。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為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本校設有學生導師計劃及大哥哥計劃,由中五學生擔任導師,協助初中學生解決學業問題。此外,亦針對中一新生的適應問題,安排中三學生提供輔導及協助。另外,本校在中文科、英文科和數學科推行小班教學。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透過運用學習支援津貼,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及協助他們融入校園生活。本校特殊學習支援小組成員包括副校長、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教育心理學家、教師及兩名學生輔導員。學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增聘兩名學生輔導員,定期跟進及了解學生的需要,並安排教師修讀與融合教育相關的課程,提升他們的專業能力,以「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計劃。學校也運用津貼外購專業服務給相關特殊教育需要類別的學生,如為患有言語障礙的學生舉辦言語治療訓練;為情緒表達較弱的學生安排藝術治療課程;為社交能力稍遜的學生舉辦社交小組、預防欺凌小組等,並舉辦融合教育講座,推廣共融文化活動等。本校也會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學習和測考調適,由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協助評估和提供支援,並舉行個別學習計劃會議,透過跨專業會談幫助學生制定具體可行的學習計劃。學校重視家校合作,並已建立恆常溝通機制,透過不同渠道與家長一起商議和檢視有關支援學生的策略。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本校為非華語學生推行適應校園生活,融入香港社會的中文課程,並任命一名特定中文科教師負責此計劃。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每年兩次考試,兩次中期測驗,並運用持續性評估及專題研習,評估學生的學業和共通能力。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聖若瑟書院家長教師會成立於1995年,它聯繫家長、老師與學生,擔任家長、老師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樑。家教會定期舉行會議,以提供機會予學校及家教會成員交流意見。另外,整個學年中亦會舉辦不同的活動,如親子校外活動、周年聚餐、講座及分享會等。這些有意義的活動幫助促進家校合作,同時也能改善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
校風:
以「勤勞與美德」為校訓,透過各樣課程、課外活動、價值觀教育委員會、輔導組和公民教育的活動等去發展學生在德、智、體、群、美、情意六方面的素質。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2021-2024學年三大關注項目為: 1. 培養學生成為21世紀成功的終身學習者。 2. 促進若瑟夫的正向價值與健康。 3. 培育學生多元興趣及成功體驗。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每年舉辦三次教師發展日,以改善教學技巧,提升教學素質。此外,亦安排教師修讀教育局開設的課程,其中包括與新高中有關的進修課程和融合教育課程。本校教師亦積極進修,修讀碩士課程。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本校共有50個學會及興趣小組,另外尚有跨學科活動(如專題學習)及跨境遊學團。此外,我們會舉辦一些STEM及藝術的工作坊,讓學生發揮潛能。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每間課室均設有空調及資訊科技設備,以助教學。為了提倡電子學習,我校推行"BYOD"及使用WIFI-6網絡系統。學生能夠在創新科技中心和STEM課室使用電腦和平板電腦。堅尼地道7號校舍的舊翼有4層高,新翼則有7層,而堅尼地道26號的擴充部分亦於2018年啟用。其他設施包括:可容納80人而配備資訊科技教學設備的演講室、5間實驗室及預備室、英語角、大型自修室、美術室、小聖堂、音樂廳及樂器室、可容納600人的新禮堂、可容納400人的舊禮堂、視聽室、2間會議室、社工室、訓輔室、學生活動室、學生會辦事處及多間服務團體室、3個籃球場、2個足球場與健身室。學校更免費為每位學生提供個別儲物櫃。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