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聖保祿中學
St. Paul's Secondary School
106
8/2/22
25/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聖保祿中學(英語:St. Paul's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女校,屬於灣仔區校網,地址位於香港跑馬地雲地利道18號A。學校創辦於1960年。辦學宗旨:以基督之價值觀為本,為聖保祿學生提供全人教育,使其精神與物質生活更形璀璨豐盛;兼具仁愛、自信、良知、勇毅、 創新、能幹及責任感之美德,從而對家庭、事業、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灣仔區
學校地址:
香港跑馬地雲地利道18號A
聯絡電話:
25773836
傳真號碼:
28824552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1、19、117、8X; 電車; 地鐵:銅鑼灣站; 綠色專線小巴:5號、30號。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馮彩華
修女
校長:
羅紹榮
先生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女
1960
有
有
有
沙爾德聖保祿女修會
為一切人,成為一切
天主教
50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62
65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100
學士:
51
碩士、博士或以上:
49
特殊教育培訓:
24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8
8
84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的甄選準則為: 首先考慮學生品行(20%),學業成績(40%),課外活動、義工服務及獎項(20%);合資格之申請人可獲邀出席以粵語、英語進行之面試(20%)。申請日期:由2022年1月3日至2022年1月17日。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於7月舉行家長導引會,並於8月為中一學生舉行迎新會及英語銜接課程。 每年均舉辦「生果日」。此外,要求午膳供應商供應午餐時須符合「三低一高」的原則。連續20年參與香港心臟專科學院主辦的「跳繩強心」計劃。
學費
聖保祿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290元,
中五堂費為:290元,
中六堂費為:29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5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不多於 $310
其他費用(如有):學生證/補發:$20(每次); 印刷費(於每學期以學校通告通知實報實銷款額)
備註(如有):暫時沒有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請參考本校網頁《學校周年計劃》。
學校管理架構:
全面推行「校本管理」,有多個專責委員會,分別推行課程發展及全方位學習,統籌多元化課外活動,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法團校董會由辦學團體校董、家長校董、教員校董、校友校董及獨立校董組成。
環保政策:
綠色校園環保政策及網站知識︰ 1. 建立校園的環境保育文化; 2. 培養學生對環境保護的知識; 3. 分析全球及本地現有的環境保護危機問題,從而建立學生的創意思維及強化多角度思考; 4. 促進學校教職員、學生及其家庭成員實行環保措施,並將環保行為帶進生活中; 5. 提倡及鼓勵與學校有聯繫的個人或機構實行以上的環保政策。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除中國語文、中國文學、中國歷史、普通話及家庭生活教育外,本校所有科目均以英語為教學語言。本校重視兩文三語,設每週一天普通話廣播。除校內的班際英語話劇、朗誦、辯論及寫作比賽外,學生亦積極參與各項校際比賽,加強中、英語文能力及文學欣賞。學校會安排學生在暑假參加海外英語遊學團學習英語。本校之中一至中三學生均參加教育局籌辦之英文及中文廣泛閱讀計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的主要教育重心:德、智、體、群、美、情、靈,是以「聖保祿靈采」的七色為代表,並於教學課程及課外活動中融會施教。倡導力求進步的學風,著重促進學習的評估,協助學生達成其學習目標。運用資訊科技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互動教學、協作學習、專題研習、網上學習平台及課堂匯報,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資料搜集和盡抒己見,提升思考及分析能力,配備終身學習所需的技能。以藝術教育、社會服務、實地研究、教育旅遊及海外文化交流等全方位學習, 協助學生充分發揮潛質和興趣,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原則。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2. 課程重點:本校早在八十年代已率先創立「家庭生活教育」科,培育學生公民責任感及品德修養,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建立並展現正確價值觀及積極態度。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透過四個關鍵項目幫助學生裝備思維和技能,培養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以期達致學會學習及終身學習的目標。德育及公民教育:學校採取有效措施及適切策略,通過班主任課、宗教課、家庭生活教育課及各種有關德育和公民教育課題的活動,使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建立正確價值觀及積極態度。運用資訊科技更緊密地融和貫通教與學:學校成功申請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獲得資助舉辦更多資訊科技活動,如人工智能、物聯網、虛擬實境、大數據等,進一步提升互動學習的成效,加深學生對嶄新資訊科技的認識。透過資訊科技,包括網上Google平台、大英百科全書、英語學習平台及網上圖書館,達致互動學習的目的。「自攜設備」計劃亦延伸至全校所有級別,培養學生運用流動網絡學習的習慣。STEAM教育:學校成功申請優質教育基金專項撥款計劃,推行校本初中STEAM課桯,建立STEAM教學環境,提升學生的探索、解難及協作能力,啟發創意思維。另外,「STEAM室及創客空間」發展項目鼓勵學生參與不同的體驗活動,有助推動STEAM教育。中四級設STEAM常規課堂,學生善用各種資訊科技進行專題研習及跨學科活動,例如「中華絨螯蟹菜共生計劃」、「智能流動耕種計劃」及「社區天氣資訊網絡計劃」等。從閱讀中學習:學校除安排閱讀課之外,並鼓勵學生養成網上閱讀的習慣,更設計以學生為本的活動,提升學生從閱讀中學習的效能。
生涯規劃教育:
本校升學與擇業輔導組於每年編寫特定的工作計劃,詳述如何提升學生自我認識的能力、教導學生個人規劃及訂立目標。該計劃亦包括運用教育局提供之生涯規劃津貼的情況,並於每年十二月上傳到學校網頁。此外,本校透過全校教師共同參與, 以支援生涯規劃教育,增強升學與擇業輔導組的效能。 為進一步幫助學生為前途作好準備,班主任及升學就業輔導組老師會以合作伙伴的形式輔導學生。學校亦特別聘請了一名兼職的生涯規劃輔導顧問,個別指導學生作出明智的人生抉擇,實現抱負和發展自己的潛力。 本校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升學就業活動,如生涯規劃課、生涯規劃問答比賽、中四級選科講座、大學聯合招生辦法申請簡介會、本地及海外大學入學申請講座、職業世界講座、畢業生讀書策略和大學課程選擇分享會、文憑試放榜簡介會等。本校同時委托校外機構為所有學生安排生涯規劃工作坊,旨在全面推行生涯規劃教育及確保其延續性。此外,本校亦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種不同的研討會、課程、講座、工作經驗計劃及大學或專業團體所舉辦的試讀課程。學校不同科組亦舉辦了不少與生涯規劃有關的多元活動,令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得以加強和充實。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學校按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調節課程、學習內容和活動,適當地運用學校發展津貼,以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開設資優課程和輔導班,舉辦各種文娛康體訓練活動,讓個別在學術、藝術和體能等方面能力和興趣有差異的學生,由資優以至有學習困難的,均獲充分照顧。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推行融合教育,建立共融文化,運用「學習支援津貼」,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援。學校成立「學生支援小組」,成員包括老師、駐校社工及教育局教育心理學家,定期舉行會議,為有需要的學生及家長設定合適的支援計劃。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延續評估包括習作、專題研習、測驗共佔30%,考試佔70%。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家教會舉辦茶敘、講座、工作坊、探訪等,並定期出版會員通訊。家長積極參加學校的活動,如運動日、舞蹈比賽、話劇比賽、反思日、饑饉午餐等,加強家校、師生和親子間合作和溝通。
校風:
校風純樸。領袖生團體、朋輩輔導計劃及全體師生同心合力,幫助學生發展自律及樂於服務之精神;更設有家庭生活教育科及班主任課,以培育學生公民責任感及品德修養。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本學年的主題乃「擁抱改變 建立個性」。 關注事項為﹕ (1)通過課程更新,增加教學效益 (2)強化勇氣仁愛,培育性格優勢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對老師的專業發展甚為重視。校內設有教師發展及培訓小組,因應教育發展新趨勢及老師的需求,除了每年舉辦三次教師專業發展研修日,老師還會積極參與由教育局及各大專院校舉辦的講座、工作坊、交流會等,以更新和提升教學質素及擴闊視野。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本校提供多元化之課外活動,計有藝術發展、體育發展、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有關的經驗及與本科有關的經歷等。制服團體有女童軍、交通安全隊、聖約翰救傷隊,使不同能力的學生均能藉參與或組織活動,發展潛能和興趣及培養領袖素質。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學校設有禮堂、小聖堂、學生活動/舞蹈室、小組教學室、電腦室、STEAM室、創客空間、量子實驗室、理科實驗室、圖書館、演講室、多用途室、縫紉室、家政室、音樂室、美術室、面談室、廣播室、並有可持續發展種植區。所有課室均配備投影機、熒幕、實物投影機及無線網絡,以配合有效的資訊科技教學;所有電腦均連接到網絡。學生可於放學後善用電腦及互聯網。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