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tionery

【中學概覽】

德信中學

Tak Sun Secondary School

135

8/2/22

24/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德信中學(英語:Tak Sun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直資男校,屬於沙田區校網,地址位於新界沙田馬鞍山寧泰路27號。學校創辦於2000年。辦學宗旨:秉承天主教理念,著重學生的均衡發展,品格與學術培育並重,以全人教育為目標。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沙田區

學校地址:

新界沙田馬鞍山寧泰路27號

聯絡電話:

23174339

傳真號碼:

23174335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九龍巴士:40X、43X、81C、85C、85K、85M、86C、86K、87D、89C、 89D、286M、289K、299、680、682;  專線小巴:810;  港鐵:馬鞍山綫大水坑站 A 出口。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何炳德

博士

校長:

羅春平

先生

(理學士、工商管理碩士、教育文憑、教育碩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直資

2000

東亞教育促進會

勤而樂

天主教

120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

72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6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74

特殊教育培訓:

19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7

25

68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不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 基本要求:1. 中、英、數及全年總成績及格; 2. 操行乙等或以上。 面試準則:1. 中、英語能力; 2. 操行; 3. 價值觀及態度; 4. 課外活動; 5. 家長支援。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暑假期間,本校為中一新生安排「暑期適應計劃」,目的是讓他們熟習及預備英語教學環境,介紹中一課程內容及學習重點,使學生預先了解學校環境及認識其他同學和老師。 本校注重學生健康及身心成長,所以學生必須上體育課。此外,本校與家長教師會合作定期監察校服商、小食部和飯商所提供的服務,為學生提供最全面的關顧。

學費

德信中學為直資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22000元,
 中二學費為:22000元,
 中三學費為:22000元,
 中四學費為:22000元,
 中五學費為:22000元,
 中六學費為:2200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0元,
 中五堂費為:0元,
 中六堂費為: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7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為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模式,各級學生一般都將由4班編入5組上課,每組大約30人。部份課堂會再編成更小的組別,以強化教學成效及關顧學生不同需要。
學費減免(如有):本校設有學費全免或減免1/2學費。有需要的學生(包括來自綜援家庭的學生及領取學生資助辦事處財政資助的學生)可提出申請學費減免。 - 新生可於開學後的1個月內遞交申請,其申請結果會在1個月內獲得通知。學生可於申請入學時,申請獎學金(如學術、運動或音樂)、津貼或助學金(如家庭助學金、兄弟計劃助學金等)。 - 本校學費減免計劃詳情包括家庭入息限額,請瀏覽網上版 http://www.tsss.edu.hk/students/scholarship.htm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學校發展計劃內重點關注項目:  1.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 加強STEM/電子學習教育 3. 推行價值教育

學校管理架構:

法團校董會之下,我們設有執行委員會負責學校行政管理及落實學校計劃。此外,本校設有學術培育部、學生培育部、行政部、初中部、高中部照顧學生不同的需要。我們亦有不同的委員會,包括財務、活動周體驗計劃委員會和學生支援委員會等作協調和溝通。在學生靈育上,本校有校牧部給予學生支援,並在每天早上有感恩彌撒。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本校成立了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委派的代表、獨立人士,以及由家長、教師及校友選出的代表。

環保政策:

本校推廣電子學習、電子閱讀及電子課業,同學可以用電子平板電腦上課,以減少用紙量。除了正規的科學課程,本校設立了生態徑及回收箱等設備,以支援學生課室以外的環保學習。本校亦使用電子通告及收費系統,提供講座及參與活動,以提高學生環保意識。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為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本校聘有多位外籍教師,提供口語課堂,以加強同學會話能力。我們亦透過晨讀計劃和課外活動來鼓勵學生練習和運用英語。而高中中文課及中六英文課亦按需要,採用共同或分班課節授課。

學習和教學策略:

著重全人教育,為加強及配合課程的整合及發展,所有科目會配合各主要學習領域而分為不同的科組。另有校牧給予學生天主教信仰的培育。 為了讓同學得到更適切的照顧,各年級會有一位老師負責,由「適應」,「轉接」到「鞏固」,協助同學面對文憑試的課程。 另一個項目是「晨早閱讀計劃」目的是幫助學生培育閱讀的習慣和閱讀的技巧,也藉此創造一個有助於學習的閱讀環境。除周會外,學生須於班導師課內安靜閱讀適當選擇的班圖書角內的書籍。 本校亦加強了電子教學,讓學生可以使用電子平板電腦上課,以提升教與學的果效及互動。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選修科目的組合均以學生意願及能力來安排。 部份科目須於正常課時以外上課,包括應用學習 2. 課程重點:請參考本校網頁: http://www.tsss.edu.hk/curriculum/highlights.htm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為了支援學生在教育局提倡的關鍵項目內的發展,本校設立了不同委員會,包括閱讀、資訊科技、活動周體驗(AWE)計劃、德育及公民教育,以及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本校設有生涯規劃組,為中一至中六的學生提供生涯規劃不同階段的不同需要。詳情請參閱本校週年計劃內有關生涯規劃的附件。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提供不同計劃讓全校參與,如個人導師計劃,以增強師生溝通。此外,同學可以參加課後功課班。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設有學生支援小組,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輔導主任及教育心理學家等,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及各位老師提供不同支援。同時亦利用教育局學習支援津貼及本校撥款,為同學提供適切的支援,包括為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讀寫訓練、教學及評估調適、社交訓練小組、言語訓練小組、提升專注力訓練等等。 本校定期會向全體教師發放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資訊,教師透過共同備課,調適課程內容、檢視學生的學習進度。本校更會提供合適的考試調適,例如加時、安排特別試場、使用讀屏器等,讓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能在適切的環境下進行評估。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為使學生以恆心及毅力學習,本校採用「持續評估」模式,全年兩次主要評核期,包括兩次主要考試。考試前,本校設有家課、堂課習作、短測及專題作業等讓各持分者可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本校早已成立家長教師會,協助推行學校政策。法團校董會包括了家長校董,協助制訂學校發展方向。

校風:

本校期望每一位學生可以得到全面的發展,並得到個別的關顧。所以,除了班導師及科任老師以外,每位學生均有一位導師。導師每季最少個別約晤學生,幫助他們制定學習目標、計劃功課、培養品德、增進才能、確立理想等。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本校深信「全人教育」的成功要素,就是要為個人發展創造學習空間,以及提供學生均衡的學術和品格發展教育。透過培育家長、培育老師及培育學生的長遠目標,協助家長成為教導學生的主要推動者,以及學校教育的伙伴,使學生能接受全面的教育,以應付社會需要,並培養出完整的品格,終生受用。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大約每季安排教師發展日,並鼓勵老師參與專業培訓,學校亦安排每週時間表,讓各老師可以與其他老師分享他們的教學經驗。本校亦鼓勵老師在教學上多加交流,所以安排共同備課節,以加強教學果效。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為使學生發揮潛能及有均衡的發展,校方積極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校內設有多個學會組織,活動範圍包括文藝、學術及個人成長(德、智、體、群、美、靈)。 重點推廣的包括制服團隊、初中「一人一體藝或服務計劃」及全校「活動周體驗計劃」。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本校為千禧校舍,所有房間裝有冷氣設施及鋪設電腦網絡。本校設有多媒體學習中心、學生活動中心、綜合學習中心、語言室、演藝廳、小聖堂、生態徑、實驗室、電腦室、圖書館、健身室、通識室、生涯規劃室、手球場、籃球場及羽毛球場。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觸覺引路帶及電腦讀屏器、語音轉換文字軟件。

其他

本校為高中學生定期安排職業講座,與家長教師會合作,邀請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到校為學生講解就業情況及市場環境,並解答學生對前途出路的疑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