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台山商會中學
Toi Shan Association College
228
8/2/22
27/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台山商會中學(英語:Toi Shan Association College)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沙田區校網,地址位於新界沙田圓洲角路10號。學校創辦於1982年。辦學宗旨: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他們需要一個舞台去探索自己,肯定自己。學校致力建構啟發性的學習環境,讓同學懂得管理自己,懂得思考,和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沙田區
學校地址:
新界沙田圓洲角路10號
聯絡電話:
26487871
傳真號碼:
26489307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43X、47X、48X、49X、74A、80X、82M、83K、85A、86A、86C、 87A、89B、89X、182、284、798; 港鐵:馬鞍山線沙田圍站。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雷庭蓀
先生
校長:
謝文忠
博士
(榮譽理學士、哲學碩士、哲學博士(香港大學)、教育文憑)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82
有
有
有
台山商會教育機構 有限公司
方正力行
不適用
75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4
61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0
學士:
52
碩士、博士或以上:
44
特殊教育培訓:
34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26
12
62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學業成績40%;操行30%;面談表現15%;課外活動及服務表現15%。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每年於八月舉辦迎新日。另外,舉辦健康周,提高同學對健康生活的認識和關注,幫助同學養成良好飲食、運動習慣及對健康生活的正確態度。小食部及午餐供應商均著重均衡營養,提供低糖、低鹽、低脂的食物。
學費
台山商會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00元,
中五堂費為:300元,
中六堂費為:30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7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3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學生可於中五及中六選修專上院校提供的應用學習課程;積極提供學業以外的學習經歷,以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堅毅精神。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及自主性。 2. 推動正向教育。
學校管理架構:
實行校本管理,致力建立一個開放、問責、終身學習及持續進步的校園文化。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法團校董會於2009年9月1日成立。
環保政策:
設立「環保小組」,推行節約能源措施及廢紙、塑膠樽回收計劃,又增設廚餘機,以培養同學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及利用廢物循環再造的意識;鼓勵留校午膳同學使用環保餐具,減少廢物棄置;安排學生參加環保署之環保大使等活動,設置壁報版推廣環保活動及提供有關環保的資訊;於公民教育節與學生探討環保的議題,引起同學對環保的關注;支持校外環保組織的活動,例如環保觸覺及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無冷氣夜及全球熄燈行動。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本校致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能力,在高中各級的中、英文科,均投入更多人力資源,安排學生按能力分組上課,以便更有效地照顧學生的需要。為營造更佳的英語學習語境,本校每週設有英語日,安排同學以英語進行早會宣佈,午間亦有英語歌曲點唱、電影欣賞、英語遊戲等多項活動,以營造輕鬆的英語氛圍。除此以外,本校辦學團體為支持學校的語文發展,額外聘請多一名英語外藉教師及一名英語教師,故本校除有兩名外藉教師專責教授學生的英語會話外,英文教師團隊人力資源亦相對充裕,有利學生進行分組學習。
學習和教學策略:
1.推動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培養終生學習的能力。除因應學生的學習多樣性及不同學習階段的需要設計分層及多元化的課業外,未來將進一步善用電子學習工具,加强支援學生在家做功課或學習。 2.增設STEM學習中心,開展「創.夢啟航教育計劃」,强化學生綜合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培育學生在二十一世紀所需要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 3.在課程設計、教學策略、課業評估等各範疇引入數據化工具進行分析,以具體及對焦的方法檢視學習成效、回饋教學策劃的工作,以設計更多能照顧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的課程。 4.為支持本校推廣全校的跨課程閱讀計劃,辦學團體來年將斥資進行圖書館翻新工程,打造富現代感的悠閒閱讀環境,吸引學生在圖書館逗留,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5.積極建立校內外教師團隊的專業學習社群,以發揮集體專業力量,持續提升學與教效能。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 選修科:文、理、商、科技、藝術。 2. 課程重點:1.高中英語會話每班有三位英語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多練習英語會話的機會。 2.高中設有校本藝術課程,同學可選修音樂、視覺藝術、數碼藝術、綜合舞蹈或戲劇5個單元。 3.初中各級科技科課程加入STEM元素,以「創.夢啟航教育計劃」為主題,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科學知識與技能的能力。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1.於初中和高中分別設置生活教育課和公民教育課,舉辦講座、時事論壇、服務學習等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正面價值觀和態度,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2.引入正向教育課程,協助學生建立正面情緒和快樂感,以發掘、培養和發揮學生個人的長處和潛 能。 3.引入電子學習模式支援學生在家做功課或學習,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初中科技科及高中電腦科加入資訊素養的課程,培養學生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公民。 4.每年均組織國內外考察團,增加學生對祖國和對世界的認識,提升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感。 5.鼓勵跨科組專題研習項目,以加强學生建構知識的能力和發展學生的綜合應用與共通能力。
生涯規劃教育:
建立有效的生涯規劃教育及升學就業輔導,讓學生獲得所需知識、技能及態度,以配合自己的興趣、能力、方向,作出明智的升學或就業選擇,並將事業及學業抱負與全人發展及終身學習連結。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按能力分班,各班的課程、教學模式及評估作適當的調適;設立融合教育小組,推行「全校參與模式」的融合教育政策。 此外,又推行「青苗計劃」建立關愛和諧的校園文化;安排補習班、課後功課輔導班、拔尖課程、新來港學童適應課程及英語輔導班等等,以穩固學生的學習基礎。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設有學生支援組,專責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及推行融合教育。本校採取全校參與模式,除支援組外,全校皆參與協作工作:學務委員會支援學習、訓輔委員會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委員會支援成長,升學及就業輔導委員會支援畢業出路,聯課活動委員會支援興趣技能發展,考試組支援考試調適和公開試報名等,務求給予學生全面的照顧。 本校聘有三位學生輔導員及專責的英文科老師,為學生提供課程、課後支援和成長資詢服務。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除測驗及考試外,更有課堂表現評估、功課表現評估、專題研習評估,較全面地評估學生的學業成績。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增強家長和學校的聯繫,建立彼此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關係; 提高家長對親職教育的認識,增強教育子女之效能; 鼓勵及提供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的機會,以支持及配合學校發展。
校風:
本校嚴而有愛,全校實施雙班主任制,強調公民教育,訓輔合一,以支持及正面的態度,引領學生成長。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培養老師及同學使用電子學習管理系統,建立電子學習的氣氛及文化。 2. 透過推行STEM教育將科學、科技、工程課程及數學整合,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和技巧。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透過教師專業發展工作坊、集體備課日,推動教師共同備課、進行課堂研究、建立同儕觀課的文化,以發展照顧學習多樣性的學與教模式。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設立學術、體育、藝術及服務性之學會約38個,例如步操樂隊、運動校隊、武術學會及結他班等等。本校為每個學生提供有利的環境,體驗學業以外的學習經歷,以達至全人發展、終身學習的目標。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全校裝設冷氣、英語資源室、通識資源室、多媒體教學中心、多媒體創作室、戲劇室、活動室、2個電腦室,2個籃球場,以及佔地2200平方米之千禧花園。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及設備完善的學生支援中心開放給同學進行午間聚會、活動及治療。
其他
實施五日星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