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tionery

【中學概覽】

荃灣官立中學

Tsuen Wan Government Secondary School

89

8/2/22

22/2/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荃灣官立中學(英語:Tsuen Wan Government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官立男女校,屬於荃灣區校網,地址位於新界荃灣海壩街70號。學校創辦於1961年。辦學宗旨:本校承諾堅守校訓「誠正達仁」,與家長衷誠合作,啟導學生全面發展「德、智、體、群、美」五育。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荃灣區

學校地址:

新界荃灣海壩街70號

聯絡電話:

24903307

傳真號碼:

24906645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可由港鐵荃灣站及荃灣西站步行至本校,鄰近的青山道及大涌道有多條公共巴士路線分別往返新界西及九龍區。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何慕琪

女士

校長:

鄧淑貞

女士

(文學士、教育文憑及教育碩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官立

男女

1961

政府

誠正達仁

不適用

5420

平方米

不適用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2

52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100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63

特殊教育培訓:

40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9

10

81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報考本校中一需參加面試,除考慮學生面試時的表現外,還著重學生的學業成績、操行等,如積極參與課外活動、曾獲獎項或有其他學業以外的專長,將獲得加分。2022年度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及比重將於2021年12月上旬上載本校網頁。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本校於八月舉辦「中一學前跨學科英語銜接課程」,以協助新生適應校園生活和英語環境。此外,亦於八月下旬設中一新生迎新活動,讓新生及家長加深對本校的認識。本校亦致力為學生締造健康的校園生活:如每年舉辦水、陸運會、社際球類比賽及設立多種體育項目校隊,加強學生重視運動的意識;本校更設「體藝潛能發展計劃」,鼓勵學生每年最少參加一項體育或藝術訓練,加強全人教育。此外,還有「水果日」、「校園健康大使」及其他校本學生發展課程等,讓學生明白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學費

荃灣官立中學為官立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0元,
 中五堂費為:0元,
 中六堂費為: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15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22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校本管理費($30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暫時沒有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終身力學;培育學生成為社會的未來領袖。

學校管理架構:

本校成立學校管理委員會,讓教師、家長、校友和社會人士群策群力,推動校務發展;並設立學校政策委員會,讓教師參與校政,力臻完善。本校又設有多個行政部門及小組,包括學校政策、學術事務、學生發展、資源管理、學校發展及社區與學校合作等,實行有效的校本管理。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本校學校管理委員會的成立是為確保學校訂立公平、公開的制度和程序,以便訂定辦學目標,監察及評估邁向目標的進展情況,從而建立完善的溝通渠道及促進本校與家長和公眾的溝通。

環保政策:

本校鼓勵教職員及學生節能減廢。除了已參與「碳粉匣及墨盒回收再生計劃」,亦於校園內設置廢物回收箱。本校亦設有環保教育組,透過舉辦不同的活動(如「月餅盒回收」計劃、「綠色聖誕」計劃、「地球一小時」關燈一小時活動、校服回收、講座及考察等),提高學生對本地及全球環境議題的關注。同時,本校亦參加了綠化校園資助計劃,以優化校園環境。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本校十分注重學生的語文學習。所有英語教師及普通話教師均已通過基準評核,本校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並致力締造英語學習環境。本校除聘用外籍教師教授英語及舉辦課後興趣活動,英文科又舉辦「英文週」,提升同學學習英語的興趣;並舉辦暑期英語銜接課程,幫助中一新生及早適應以英語學習的環境。本校開設閱讀課及英語會話課,使學生在學習語文方面更有成效。中文科亦設計了初中校本課程,加強與高中課程的銜接,提升學生讀、寫、聽、講的能力。語文科又積極舉辦多元化的語文活動和比賽,鼓勵學生發揮所長。

學習和教學策略:

教學方面,本校今年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終身力學為重點發展事項,致力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能力。為提升學習動機,本校特別強化初中學生的預習功課和製作個人筆記的能力,以培養他們的自學習慣;亦會透過多元及互動的課堂活動,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從而提升學習動機,增加學習的主動性。本校初中各級中、英、數三科按能力分組授課,為學生提供不同程度的教材。各科課業均設挑戰題,讓學生自由選答,作為學生的延伸學習,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提升教學質素,本校大力推行同儕觀課及開放課堂,鼓勵老師互相觀摩,取長補短;又安排共同備課節,供同級老師共同備課及進行一課兩講。此外,本校十分重視老師之間的專業交流,邀請不同學科在評估、回饋、協作教學、照顧學習差異和電子教學等範疇上作經驗分享。不同學習領域亦重組課程內容,使各科教學互相配合,加強效能。本校為貫徹全人教育,特別安排全方位學習日,讓學生擴闊視野,豐富其學習經歷,使其學會終身學習,同時鼓勵電子學習及發展STEM教育。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開設文、理、商、藝術及科技等十三個選修科目,供自由選讀。 2. 課程重點:高中設有多個選修科目供學生選讀,讓學生有機會學習和發展不同學術潛能。高中又開設「其他學習經歷」課程,教導學生藝術、戲劇及音樂欣賞等專題,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經歷,有助發展多元智能。此外,各學科因應學生的能力及興趣調適課程,加入多元的學習活動和內容,以收更佳的教學成效,如中國語文科則在初中有每周一文,高中有雙周一文,加強學生寫作能力;地理科舉辦不同的考察活動,豐富同學校園以外的學習;科學和數學科設有STEM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解難能力;化學科設有網上自學課程,提升同學對化學的興趣和自學能力。為配合高中課程的發展,本校於初中開辦生活與社會科,老師為學生設計互動的課堂活動,讓學生更投入學習。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本校重視「從閱讀中學習」的理念,推廣跨科閱讀及課外閱讀。全校推行午間「閱讀課」,並設不同獎項,配合「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透過舉辦校內書展、作家講座、寫作工作坊及漂書等,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及寫作能力。老師又透過專題研習式課業,讓學生對所學習的課題有更深入的認識,並加以應用實踐。本校亦透過正規和非正規課程,以多元化的活動培養學生的積極態度及正面價值觀,引導學生身心平衡發展,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此外,「國民及公民教育組」和「德育及生命教育組」透過集會、班主任課及校內外活動,培養同學的良好品德及提高公民意識。同時透過升旗禮、講座及國內交流團,加強學生對國民身分的認同。本校亦致力推動資訊科技教學,將資訊素養融入學校課程,以促進互動學習。此外,本校已設立Google教育平台,提供雲端硬碟及網上教室等工具,以支援各種學與教的活動。

生涯規劃教育:

為提升學生自我認識和增強他們生涯規劃的能力,本校「生涯規劃輔導組」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包括以學生和家長為對象的講座、參觀大專院校、工作體驗、以生涯規劃為主題的班主任課、升學輔導、職業博覽和師友計劃等,涵蓋不同級別。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為照顧學生個別差異,初中在中、英、數三科按能力分班,加強學與教效能。另成立朋輩學習及課後學習小組,常設課後補習班,為初中有需要的同學提供個別學業輔導,讓他們打好學業基礎。本校亦著重發展學生潛能,特設資優教育組,統籌及安排課堂外的拔尖活動,如參加校外的資優計劃或比賽,以及在校內開辦不同範疇的拔尖課程,協助學生全面發展。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亦設有學生支援組,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帶領,以全校參與模式,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學提供適切的支援。學校社工、教育局教育心理學家和老師緊密聯繫,透過制定有效的校本輔導策略,包括小組學習活動和個別學習計劃,讓學生得到合適的照顧和訓練,提升學生的學術成績、社交及情緒管理能力。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中文科設有全學年的課後補習小組,以教育局為非華語學生編訂的課本為教材,並提供適切的補充習作,以提升非華語學生的中文表現。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除測驗及考試外,本校按學生的課業、小測和課堂表現及學習態度進行持續性評估,務求以公平、公正及多元化的模式評核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定期舉辦促進家校合作的活動,如聖誕聯歡會、週末同樂日、親子旅行、家長講座及興趣班等,締造家校和諧共融的關係。本校每年的陸運會和水運會也有親子接力賽,還會邀請家長參與終點裁判或計時工作,與子女同樂。另外,午間閱讀課也有家長義工參與,增強家校合作。在溝通方面,本校設有家長日、家長座談會、中一新生分享會、中三選科講座和中五、中六升學講座等,促進家校之間的溝通,達致彼此間的衷誠合作。

校風:

本校向以校風純樸見稱,學生謙厚自重、上進守規,而且尊重師長、友愛同儕。校園內常見學生互相砥礪,用心學習;又或投入地參與各種課外活動,對學校有強烈的歸屬感。本校學生也富有關懷群眾、服務社會的精神,常參與賣旗、義工服務,如探訪幼兒園和老人院。此外,本校同學積極參與不同類型的校外比賽、演出或交流活動,除展現了他們積極進取的一面,也使校園生活更豐富多彩。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終身力學; 2. 培育學生成為社會的未來領袖。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除鼓勵教師增進本科知識外,亦致力提高教師對教育趨勢及本地教育改革的觸覺,推動教師參加校外專業交流及經驗分享活動,觀摩切磋,與時並進。校內亦舉辦教師發展日、教師培訓課程及教師分享,以提升教學專業。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除樟、梅、松、竹四社外,本校亦設立學術、興趣、社會服務三類課外活動學會合共25個,及體、藝、辯論校隊14隊,以發展學生潛能,培養他們合群互助的精神。本校學生會能加強學生與校方聯繫,提高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為豐富同學的其他學習經歷,本校設有全方位學習日,讓學生從實際體驗中學習,實現全人發展的目標。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本校設28間冷氣課室,並設有禮堂、演講室、多用途學生活動中心、電腦輔助學習中心、STEM研習中心、4間實驗室、地理室、音樂室、語言學習中心、家政室、美術室、設計與科技室、圖書館、會議室、生涯規劃活動室、羽毛球場及籃球場。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本校校友會及家長教師會均設獎學金,獎勵品行優異和在學業成績、服務及課外活動各方面有卓越表現的學生。校友會亦設立了助學金計劃,協助有經濟困難的學生就學及升讀大學。此外,校友會及家長教師會亦有資助學生舉辦活動,發展他們的領導才能和協作能力。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