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tionery

【中學概覽】

華英中學

Wa Ying College

214

8/2/22

20/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華英中學(英語:Wa Ying College)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九龍城區校網,地址位於九龍何文田常和街8號。學校創辦於1971年。辦學宗旨:本基督精神,發展全人教育;藉宣講福音,培育學生活出豐盛生命,傳承勤學儉樸、尊師愛校之優良傳統。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九龍城區

學校地址:

九龍何文田常和街8號

聯絡電話:

27607772

傳真號碼:

27142944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7B、8、17、18、109;  專線小巴:8、28M。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林崇智

牧師

校長:

尹志華

博士

(學士、教育文憑、教育碩士、教育博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71

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 聯合教會

合作、關懷、服務

基督教

50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2

56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6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52

特殊教育培訓:

25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36

11

53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準則與比重:小五、小六學業成績及申請者成績次第名單(教育局提供)40%;體藝成就及服務20%;操行及態度10%;面試表現:中英語文能力、邏輯思維、自信心和禮貌儀容30%。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學校於每年八月至九月舉辦中一迎新活動,幫助學生適應中學生活。內容包括由班主任及大哥哥、大姐姐帶領進行分班活動,增加班內的凝聚力。另有生涯規劃大使、學生會委員、四社職員分享參與活動對個人成長的啟發作用,讓學生及早規劃自己的中學生活,均衡發展,並藉參與活動認識自我,發揮所長。另於九月初舉辦中一英語銜接課程,同時教導學生如何做筆記,讓學生能順利銜接中學學習模式,健康愉快地成長。

學費

華英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10元,
 中五堂費為:310元,
 中六堂費為:31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20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2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非標準教育資源費用: $260(中一至中五),$130(中六)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暫時沒有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培養正向學習文化,讓每一個學生能根據其獨特性發出閃耀的光芒,在學習的過程中,擁抱失敗,力求進步。 2.藉整全的學與教、評估與回饋系統,培育學生成為高效、成熟的自主學習者。

學校管理架構:

在法團校董會、校監和校長的領導下,學校有清晰明確的管理架構,分為三大部門:行政、學術、學生發展及支援;強調賦權承責及團隊精神。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法團校董會由教會、校友、家長、教師代表、校長及校監組成,有效地參與行政運作及學校發展工作。

環保政策:

綠化方面,在校園可用的室外範圍栽種樹木。教職員貫徹執行節約能源及用紙措施,校方更要求飯盒供應商使用可循環之物料作飯盒。本校在各級多個科目的課程,教導學生環保概念和實踐,如地理科及科學科經常舉辦環保活動和參觀,讓同學認識環保之果效和再生能源的應用,培養學生成為仁人愛物的公民。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大多數科目以英文為教學語言,除了中文、普通話、中史、生活與社會、公民及社會發展科、宗教教育及體育科。英文科採用多元化策略加強學生的英語能力,學校也特別投放資源創造英語環境讓學生多用英語,令學生更熱衷於學習及運用英語溝通。此外,英文科與部份以英語授課科目協作加強跨學科語文支援。本校在初中提供普通話課程,從而重點訓練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

學習和教學策略:

學校提供多元化課程,安排聯課活動及全方位學習,讓學生獲得全人發展及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鼓勵學生主動學習,並照顧學習差異。透過全方位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批判能力、解難能力及領袖才能。課程多元化讓男女生均有平等的學習機會(男女生均須兼修家政和設計與科技兩科),學生可在高中按興趣選修不同科目。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請參考2021/2022學年開設科目。 2. 課程重點:設計校本課程時,學校緊貼教育改革的步伐及下列的主導原則: i. 課程設計以發展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以達至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為目的。 ii. 初中課程全面及均衡,為高中課程打好基礎。 iii. 高中課程多元化,讓學生可選擇不同的專科課程,以照顧他們不同的學習興趣、性向和能力。 iv. 教學內容及材料與時並進及按學生能力不斷更新,以幫助學生學得更好。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德育、公民和國民教育: - 通過各學習領域及學科課程的學與教,以及周會、廣播、班主任課、生命教育活動及境外的考察和交流等學習經歷,讓同學整全地學習相關知識,培養正面的態度和價值觀。 2. 從閱讀中學習: - 設立閱讀課,讓同學可以博覽群書、增廣見聞。 - 鼓勵師生交流閱讀心得,定期分享及推薦新書及主題書籍,以推廣閱讀文化。 - 為配合學生自主學習,學校將陸續引入更多電子閱讀平台,為同學提供不受時地限制、更靈活的學習資源,並協助學生建立個人化的學習系統。 3. 專題研習: - 於綜合科學課程及設計與科技課程內加入「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STEM)相關的專題研習。 - 利用中二特色班組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及對自己興趣與強項的了解,並提升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及班級氛圍。 4.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 - 本校推行了具特色、以學生為本的「自攜電子學習裝置計劃」。 - 不同學科將持續探討如何以資訊科技促進教學與學習效能。

生涯規劃教育:

本校為學生提供整全及持續的規劃,讓學生探索自己的興趣及理想,進一步尋找自己的人生路向。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支援學生成長發展,包括定期召開級會,支援班主任照顧學生。安排學長及教學助理輔導初中成績稍遜的同學。另設小組教學,以照顧學習差異。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校因應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在教師協助下,安排教學助理每天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課後功課輔導;開辦批判思考及寫作訓練小組、機械人小組,以及社交小組等,並由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及言語治療師提供課程及教學上的支援,及為有需要的學生制定個別學習計劃。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本校推行持續性評估政策,除測驗及考試外,課堂表現、分組習作、專題研習等均為評估範圍。學校亦以學習歷程檔案形式紀錄學生的其他學習經歷。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學校重視與家長教師會的夥伴關係,家長教師會積極支持學校,家長委員表現充滿熱誠。家校間有多元化的溝通,學校並與家教會聯辦親職教育及親子活動。而家教會又成立了家長義工團為校內外提供服務。

校風:

本校既重視學生紀律,又充滿關愛之情。師生關係良好,學生尊師愛校,歸屬感強烈,充分體現校訓︰合作、關懷、服務的精神。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培養學生成為目標導向、積極追求人生規劃的學習者。 2. 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幫助他們明白每人也擁有無限可塑性的多元智能,透過努力和學習就能進一步提升。 3. 加強學校行政系統和設施,營造積極的校園生活。 4. 藉以學科為本的學習路線圖、各式實用學習平台及相關資源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5. 讓學生充分發展潛能,使他們成為勇於探索及接受挑戰、高效、成熟的自主學習者。 6. 通過有效的教學和評估來促進學習,以迎接當前的課程改革。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設有教師專業發展及啟導小組,按需要安排相關的培訓。各科組教師亦定期作教學交流。學校亦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校外的進修,又與友校觀摩交流。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為了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和共通能力,本校設有超過60個課外活動或聯課活動組織,包括宗教、學術、體育、藝術、服務及領袖訓練等,讓學生進行全方位學習。同時,本校亦積極安排及鼓勵學生參與校外活動,包括考察和國際交流。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禮堂、課室及特別室均備有空調設備及多媒體器材。另有語言實驗室、機械人實驗室、圖像傳意實驗室、多間多媒體教室、祈禱室、學生會室及家長資源中心等。全校學生均配有個人儲物櫃。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為了肯定不同潛能的學生在學術或非學術領域的卓越成就,我校提名優秀學生申請60多個校內獎學金和多個校外獎學金,並為他們提供必要的資訊和支援。華英學生在各類型的校際比賽得到令人鼓舞的成就,他們獲獎的成績,可瀏覽本校網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