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Stationery

【中學概覽】

仁濟醫院董之英紀念中學

Yan Chai Hospital Tung Chi Ying Memorial Secondary School

48

8/2/22

22/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仁濟醫院董之英紀念中學(英語:Yan Chai Hospital Tung Chi Ying Memorial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沙田區校網,地址位於新界沙田馬鞍山馬鞍山路210號。學校創辦於1994年。辦學宗旨:秉承「尊仁濟世」,因應學生需要,提供多元化及專業課程;因材施教,啟發潛能,培育思考與創新能力,建立優良品格。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沙田區

學校地址:

新界沙田馬鞍山馬鞍山路210號

聯絡電話:

26409822

傳真號碼:

26432808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40X、85M、85X、86C、86K、87D、87K、89D、286M、680、681、 682; 小巴:803、807K、808、810; 馬鐵:馬鞍山站。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黃偉健

先生

校長:

彭綺蓮

博士

(文學士、哲學博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94

仁濟醫院

尊仁濟世

不適用

80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40

41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83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2

特殊教育培訓:

54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19

5

76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 操行30%、學業成績30%、面試表現/態度/儀容20%、課外活動/學術活動及獎項15%、有兄弟姊妹於本校就讀5%。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舉辦中一迎新營、新生指導日、迎新輔導活動及設中一關顧導師,讓中一新生融入校園。並於暑假舉辦暑期班,讓新生在中、英、數、創藝及足球運動方面更快適應本校課程。 透過健康教育組的定期提醒,提升學生的衞生水平、個人及公共衞生的意識和協助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及態度。本年度計劃舉辦健康講座、健康教育報章閱讀及播放相關影片。

學費

仁濟醫院董之英紀念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10元,
 中五堂費為:310元,
 中六堂費為:31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2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1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0
其他費用(如有):雜費:$250暫時沒有383(視乎級別)
備註(如有):暫時沒有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關注事項1:提升學生的學習表現  關注事項2:建立學生正面價值觀

學校管理架構:

本校法團校董會賦予校長職權,管理學校,設立學校行政統籌委員會,協調校內行政事務;並由教務及課程發展委員會統籌及學生事務委員會統籌,處理學校日常工作。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本校實行「校本管理」十多年,組織完善,並已成立法團校董會。校長、教員代表、家長代表及校友代表均為法團校董會成員,與其他熱心教育的校董及專業人士,以學生利益為依歸,共同商議學校事務。

環保政策:

本校安排化學廢料處理人員,負責處理不可循環回收物資。本年度大校更新自動感應水龍頭以節約水資源。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校園環保活動,包括「水耕種植」、「環保大使」和校園回收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及實踐環保行為。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本校推行全校語文政策,透過讀、寫、聽、說四個範疇,優化學生語文能力,增益科本知識;由中文科強化學生的文字基礎,及英文科推動「生活英語增潤計劃」,在課堂上教授「Practical English for Daily Living」,強化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更推行跨課程閱讀及主題式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鼓勵學生學習,並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提升教學效能: 1. 運用主題式學習、專題研習及電子教學,促進學生協作學習及自主學習。 2. 配合校本的「創藝課程」,在初中將創藝元素融入中文、英文、視藝及音樂科,以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高中將創藝課程獨立成科,讓創意藝術的學習更見專業。 3. 通過不同的教學活動,如分組教學、STEM教育活動、課後研習室、電影欣賞、講座、校內及公開比賽等,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物理、資通、企會財、體憑、經濟、化學、設應(中六)、旅款、視藝、M2、生物(中四)、中史(中四) 2. 課程重點:本校提倡「學術─創藝—體育」的「三元教育」理念,在重視學生學術水平之外,因應學生不同需要,提供多元化及專業的課程,為學生營造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材施教,啟發學生的個人潛能,培育另類精英。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四大關鍵項目 ── 專題研習︰本校推動探究式學習,鼓勵不同學科獨立或跨學科進行專題研習,藉此可以訓練同學之間的合作、溝通、聆聽及解決衝突的能力,並發揮組員間的協作精神,培養同學的創造力、批判/明辨性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信心及責任感,發揮潛能,建立其終生學習的基礎。 四大關鍵項目 ──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本校增設了投影設備和實物投影器,以及建立了平板電腦的MDM系統。運作方面有資訊檔案管理伺服器,同時也啟動了SMARK數據分析系統的使用。在電子教學方面,於教師進修日舉辦了電子教學培訓課程,並於課室提供了平板電腦作鏡像投影,並促成運用資訊科技科與他科進行跨科合作的VR課堂。停課期間,本校除快速建立了網上作業分發平台,以照顧老師在處理電子作業的能力差異外,亦舉辦了電子教學工作坊,以增強老師有關方面的能力。 四大關鍵項目 ── 跨課程閱讀︰學生透過閱讀可建構知識,並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為鼓勵學生閱讀,本校在初中設閱讀課,讓學生學習使用圖書館技巧及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全校推行「晨讀計劃」,由各科老師分享好書心得,讓學生學習不同科目的知識,擴闊視野。另外,透過STEM專題研習,聯繫不同學習領域進行跨學科閱讀,讓學生將不同科目知識融會貫通。 四大關鍵項目 ── 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以「全校參與」模式推動品德教育,本學年以「感恩積極」為主題,透過推行不同項目建構學校關愛、尊重及感恩文化。項目包括︰年度主題班際壁報比賽、感恩標語創作比賽、感恩教育(感恩手作製作、撰寫感恩卡、感恩影片播放等)、國情教育、環保教育;透過全校、級本及個人層面的服務學習活動,以行動把關懷推展到社區。善用早會、晚會、小息及午膳時間宣傳推廣和舉辦校園活動,營造正向價值教育的校園氣氛。

生涯規劃教育:

本校利用生涯規劃津貼撥款,聘請生涯規劃輔導員兩名,以協助生涯規劃教師安排學生參加職埸參觀活動,為學生提供多元化證書課程,以及職場體驗等;此外,透過舉辦內地大學交流團、新加坡STEM交流團及台灣升學之旅等,擴闊和深化生涯規劃的內容,協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能力、事業/學業抱負,培養學生正面的工作和學習態度。此外,本校設立「生涯規劃閣」專室,設備包括虛擬實景設備,目的是讓學生更立體地了解升學及就業資訊,例如:大學或職場參觀體驗等。其次,此專室更可以讓生涯規劃大使及同學全天候參與不同類型生涯規劃活動。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為學生提供適切和多元化的支援服務,如安排共融文化及學習活動、社交小組、生涯規劃體驗小組、學習技巧小組及戶外學習日等,以照顧不同學生的需要。本校亦獲教育局安排一位駐校教育心理學家及一位駐校校本言語治療師,為學生更新評估報告,提供合適的建議與訓練。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及成績稍遜的學生提供下列支援措施: • 由副校長統籌專責小組,帶領助理校長、輔導主任、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駐校教育心理學家、駐校校本言語治療師及特殊教育需要支援導師領導全校教師以「全校參與」模式照顧個別差異; • 參與「加強校本言語治療服務」,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治療/訓練; • 舉辦共融活動,推廣共融校園文化; • 為教師提供培訓,以支援學生精神健康問題; • 購買「生涯規劃服務」,協助學生了解自我及提供職場體驗; • 舉辦戶外學習訓練活動,促進不同學生的參與,建立朋輩間互助互勉的關係,營造關愛校園的文化; • 推行「個人成長指導計劃」,讓學生與老師定期會面,訂立目標及實踐方法,規劃個人發展方向。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在學習上,在初中的中英數三科,安排「拔尖補底」課程,按學生科本的能力分組教學;在全校編班時,會因應學生的能力作出組合;在測考方面,調適課業及測考時間,照顧學生個別差異,以便為有需要的學生申請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調適。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本校重視家校合作,透過不同渠道,例如家校通訊系統、通告、家教會會訊、互聯網、家長日、敬師活動、親子活動及家長教師會會議等,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繫,互通消息,使家長充份瞭解子女在校情況及學校的發展路向,藉此加強家長與學校的溝通。

校風:

本校對學生的紀律要求嚴謹,提倡「嚴而有愛‧追求增值」的目標,重視品德教育,並以不同的活動,如:「晨曦計劃」、義工活動、「歷奇輔導」及「領袖培訓」等,以培育學生的品德和紀律及提升同學的抗逆能力。 為加強對學生的關顧,本校中一至中五推行雙班主任及級主任制,透過班級經營加強對學生的紀律和品德的培養,並定期與家長溝通,推動家校合作以協助學生成長。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本校提倡「學術 – 創藝 – 體育」的「三元教育」理念︰ 學術︰ 推行「升大學直通車計劃」,與本港大學、專上院校、台灣大學及海外大學合作,安排「優先面試」及「有條件取錄」,拓闊畢業生升讀大學的路徑。 創藝︰ 運用本校「影視製作培訓中心」的資源,發展正規化的「創藝課程」。在初中課程,把戲劇及電影元素,融入語文、音樂及視藝科以進行跨學科學習,提升學習趣味及成效。在高中課程,則為學生提供專業的電影製作訓練,通過製作足本電影,實踐所學,提升入讀大學的機會,並讓有潛質的學生投身創意產業。 體育︰ 本校舉辦「董之英足球計劃」,讓學生發展多元智能,由利物浦國際足球學校(香港)執教,讓學生學習專業的足球技術。表現優秀的球員會參加傑志足球會舉辦的「傑志尖子計劃」,使學生在學業及運動中取得平衡。透過「董之英足球計劃」,學生除學習到足球相關的知識及技巧外,亦可拓闊學生的升學途徑及就業出路。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本年教師專業發展目標為「齊家修身、良師育生」,期望老師發展教師專業標準,以及對教育政策及國家發展的培訓。並鼓勵教師參與由教育局、各大專院校、辦學團體及不同教育機構所舉辦的教育講座、研討會、工作坊及訓練課程等,以配合時代及的需要及符合教育局的要求,從而提升教師專業,有助教育學生。本校亦提倡共享教學資源及觀課文化,除考績性觀課外,更安排新老師進行非考績性觀課,並計劃外聘觀課服務,互相觀摩學習,交流教學心得,以提升教學素質。本校著重新教師培訓,舉辦新入職教師培訓、啟導計劃及舉辦「迎新工作坊」,讓新老師更了解本校的辦學理念及「三元教育」課程的特色。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全方位學習活動」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定期興趣小組活動,如皮革製作、烹飪、射擊等活動,亦安排不同活動以配合五個範疇的學習經歷(德育及公民教育,社會服務,與工作相關的經驗,藝術發展和體育發展),如師生派對、STEM學習活動、職埸參觀,義工小組、訓練營、歷奇活動等。除此,本校亦開展了「董之英足球計劃」及「創藝課程」兩個大型項目,讓學生各展所長。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本校有標準課室19間,專用室24間,包括資訊科技研習中心、電腦輔助教學研習室、多媒體研習中心、語言實驗室、電腦室、實習企業室、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健體中心、英語互動室、醫療室、攀石牆等;本校把原有的校園電視台擴建為「創藝大道」,內設錄影廠、直播控制室、剪片室及化妝間等。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獎學金: 1. 學術獎: - 仁濟學生卓越表現獎 - 仁濟學生優異表現獎 - 董之英學校榮譽獎、最傑出學生獎 - 吳國修端仁獎學金 - 方若愚獎學金 - 何德心中文科獎學金 -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高中學生獎 - 蔡百泰旅遊與旅遊業科獎學金 - 香港職業先修學校議會─STEM教育獎學金 - 半島獅子會獎學金 - 中國歷史科獎學金 2. 活動成就 - 沙田及西貢區學界足球比賽甲乙組冠軍(連續十六年) - 沙田及西貢區學界足球比賽丙組季軍(2018-2019) - 全港學界精英足球比賽:季軍(2017-2018) - 師生攜手拍攝足本電影《四季人生》(2011)及《回到起步時》(2015) - 網龍VR/AR體驗夏令營AR習作冠軍 - 第四十三屆全港青年學藝攝影比賽學生創作意念組:季軍 - 香港學界跆拳道比賽2018(全港公開賽)中學男子色帶B組:亞軍 - 英國Race for the line火箭車比賽青年會書院分區冠軍及亞軍 - 粵港澳大灣區數學競賽二等獎 - 華夏盃數學競賽二等獎 - 澳門旅遊局主辦「澳門20道風味中學生短片創作比賽」:優異獎 - 浸會大學主辦「愛在世界靜止時」手機短片創作比賽:特別表揚大獎 - 香港公共圖書館世界閱讀日創作比賽:初中組優勝獎 - 「認識憲法、《基本法》─ 與法治同行」全港中學問答及金句創作比   賽2020:優異獎 - 第二十一屆消費文化考察報告獎:特別嘉許議題獎 - 2021全國青少年無人機挑戰賽(香港站)中學組立體迷宮逃脫賽–優異獎                   中學組多機編隊編程障礙賽–優異獎                   中學組迷宮探索穿越任務賽–優異獎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