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
YCH Lim Por Yen Secondary School
142
8/2/22
27/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英語:YCH Lim Por Yen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荃灣區校網,地址位於新界荃灣荃景圍145-165號標準中學校舍。學校創辦於1982年。辦學宗旨:貫徹「尊仁濟世」精神,提供優質全人教育,培育學生成為國家棟樑。讓學生能積極學習,自律守規,盡責明分,明辨是非,尊重別人。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荃灣區
學校地址:
新界荃灣荃景圍145-165號標準中學校舍
聯絡電話:
24937258
傳真號碼:
24922496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39M、39A、30、30X; 小巴:95、95M、84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劉坤銘
先生
校長:
曹達明
先生
(理學士、哲學碩士、教育碩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82
有
有
有
仁濟醫院
尊仁濟世
不適用
6503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60
62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5
學士:
98
碩士、博士或以上:
71
特殊教育培訓:
40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10
13
77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收生準則:面試30%;校內成績10%;教育局成績次第30%;操行(包括小學對學生各方面評語)20%;課外活動(包括獎項)10%;校友子女額外加5%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迎新活動方面:舉辦「中一暑期中英數銜接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動機及興趣;舉行「中一團隊歷奇訓練」,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及自律性;舉行「中一級家長會」,讓家長認識學校,建立家校合作關係。健康生活方面:推行「中一留校午膳計劃」,午膳後由高年級的學長帶領,透過午間小聚、圖書館活動、電腦班、集體遊戲、桌遊活動、學長盃球類比賽等,協助中一同學融入校園生活,營造關愛校園的文化。學校設立「中一午膳及小賣部監察小組」,以確保食物質素有均衡營養。另外學校推行「一人一體藝計劃」,學生參與最少一個制服、服務或體藝團隊,培養自律及團隊精神。其他活動還有「中一成長計劃」、「領袖訓練計劃」、「義工服務」、「多元智能課程」等,鼓勵學生善用餘暇,發揮潛能,身心靈都有均衡的發展。
學費
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40元,
中五堂費為:340元,
中六堂費為:34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15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90(自資興建設備的冷氣費)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暫時沒有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好學在百欣。2. 做個A+百欣人。3. 百欣是我家。
學校管理架構:
校本管理、架構清晰、權責分明。充份溝通、透明政策、共同參與。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由商界領導、大學副校長、辦學團體代表、教師、校友及家長代表組成。
環保政策:
本校支持及推動環保政策,如增建智能課室、制訂節能措施、無紙會議、擺放三色回收桶、課室設立膠樽及廢紙回收箱、學生留校午膳不使用即棄餐具、設置飲水機,呼籲同學自攜水樽盛載飲用水,減少購買樽裝水。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以母語教學為主,並推行全方位的英語學習活動,如校園小記者、英語話劇、英文早會、歌唱比賽、英語角、朗誦比賽、公開演講比賽等;全校教職員共同參與。英文科開設各級課後拔尖及輔導班,致力培養學習英文興趣及提升英文成績。此外,本校亦安排普通話日、普通話大使、朗誦比賽、歌曲點播、電影欣賞、普記士多、普通話單月活動,以增兩文三語的學習機會。
學習和教學策略:
中文及英文科採用「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增加課堂互動性,提升教學效能。優化學習習慣,制訂清晰課堂規則,營造良好學習環境。設立統整課,培養寫手冊及準時交功課的習慣。由2018-2019年起連續3個學年,學校與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合作,透過學生工作坊,班主任和學科老師工作坊、觀課及議課,優化學生摘錄筆記及溫習策略,藉此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初中推行「低小多快」的策略,建立學生成功感。課堂內更引入「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增加課堂的互動性及趣味性,促進協作學習,提高同學的學習效能。此外,學校積極推動「STEM教育」,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活動,讓學生能有效地結合科學、科技與數學知識,運用和發揮探究、協作和解難能力,培養創意精神。學校更透過獎勵計劃及獎學金,鼓勵及表揚主動學習和積極進取的學生。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 經濟、地理、中史、化學、生物、物理、視藝、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與通訊科技、旅款、設計與應用科技。 2. 課程重點: (a)初中課程特色:除提供基礎課程外,本校因應學生的學習需要而設計不同的校本課程,例如拓展性課程,包括培養學生興趣、技能、學習習慣和良好的態度等。在探究式課程方面,連繫了其他學習經歷和全方位學習活動,各學科每年均會舉行不同的聯課活動、參觀、戶外考察、探訪、境外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增廣見聞。現時本校有七科推行校本課程,分別是初中英文科、歷史科、中國歷史科、中一及中二電腦科、中三物理科、生物科及化學科,以切合學生的學習需要。 (b)高中課程特色:本校仍以中、英、數、公民及社會發展(中四)及通識(中五及中六)為核心科目,而開辦的選修科目合共十二科,讓學生按其需要及能力選科。另外,本校特別為高中同學於正規課堂上編排藝術教育課,開設共十八個藝術組別,包括創意創未來、Adobe Illustrator繪圖、「縫」寶寶、動畫配樂、即興藝創、音樂劇欣賞班及設計。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中一至中三學生全年須最少閱讀十四本中英文課外書;設全校早上閱讀、設立讀書會、舉辦書展、親炙作家講座及好書選舉等活動,令學生從閱讀中學習。本年度更運用「移動學習」的教學模式,積極運用不同的電子學習平台,以提升教與學效能。初中透過不同科目的協作,強化同學的專題研習技巧。本校屢獲「關愛校園」獎項,教育學生學會欣賞自己、家人、朋友和師長的同時,亦學會關心社會和國家。
生涯規劃教育:
宗旨:本校升學及擇業輔導委員會透過多元化的生涯規劃活動,加深學生對自己的興趣、性格、能力、專長、職業志向等的了解,及對職場的認識,繼而訂立合適自己的升學及擇業目標,並利用六年的中學生活及早裝備自己,以便他們能充分把握未來的機遇。 發展計劃:因應學校及社會的發展、學生不同的需要,本校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升學及擇業活動。 (1)升學方面:(a)設立全校性的生涯規劃課,並構建個人生涯規劃檔案,以記錄學生的成長、個人目標及計劃(b)為高中學生設立個人及小組升學輔導計劃(c)舉辦「生涯規劃週」(d)舉辦大專院校參觀活動,例如「中六級大專院校課程體驗日」(e)舉辦不同類型的工作坊,例如模擬人生工作坊、模擬放榜工作坊及模擬面試工作坊等(f)舉辦內地及台灣升學考察團(g)設立「擇升閣」,舉辦多元化活動,讓學生多思考個人目標及實踐方法(h)舉辦台灣、內地、海外升學講座(i)為學生及家長舉辦多元升學講座(2)擇業方面:(a)安排與工作有關的體驗活動,例如「工作實習計劃」、「職業探索證書課程」、「商校合作計劃」及「職業體驗」工作坊等(b)舉辦「職業分享」講座(c)培訓本校「生涯規劃大使」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設有精英班制度,而中、英、數三科則按能力分組,推行小班教學。中英數三科在課餘及假期舉辦補習班、輔導班及精修班,以提升學生的學業水平。各科因應學生能力及需要,訂定校本的教學計劃及功課政策。推行「課後強化學習計劃」及「功課輔導班」,為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學習支援。高中課後設中央補課,而成績中上的高中學生更獲推薦參加「尖子培訓計劃」,同時亦安排其他同學參與「我要入大專計劃」及「我要入大學計劃」,令升讀大學的學生人數逐年上升。此外,學校更成立專責小組,支援新來港學童,希望他們儘快適應校園生活。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融合教育支援組負責策劃及推行融合教育支援工作,建立校園良好的共融文化,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參與機會和學習支援,提升他們的人際網絡關係及自信心。融合教育支援組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助理成長支援主任、校本言語治療師及輔導助理組成,採用「全校參與」模式輔導,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訂定支援措施,使學生得到適切支援。在及早識別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方面,融合教育支援組收集中一級有特殊教育需要新生的資料,甄別懷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轉介至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等專業人士跟進。考試調適方面,除了安排學生校內測考調適,也協助報考公開試的同學申請相同的調適,以加強考試的公平性。此外,融合教育支援組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外購服務,舉辦社交訓練小組、功課輔導班、中一適應小組、桌遊小組等,讓學生能夠融入校園生活,增強朋輩支援,提升自信心。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每年兩考試及一統測,配合持續性評估,形式及比重按科目性質而定。提高中一平時分比例至50%,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參與和日常努力,減低考試壓力,增加自信。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本校家校合作良好,家長積極支持及配合學校的政策,如每年聯合舉辦暑期中一銜接課程。去年疫情下,家教會亦努力推行多項目活動,包括教育講座、家長交流日、用拍片方式進行敬師活動、用網上形式舉行週年大會等。家長義工亦積極投入,協助籌辦各項會務;校長亦舉辦定期家長茶敍,增加家校溝通交流。
校風:
校風純樸,著重「嚴而有愛」,重視品德教育,積極培養自律精神。校內推行多項輔導、個人成長及生涯規劃課程,積極推動學生參與各種義工服務活動。其中「學長計劃」、「中一留校午膳計劃」、「躍動心靈計劃」計劃、「團隊歷奇訓練」、「正向教育活動」、「雙班主任制」、「課後學習支援計劃」等,全面照顧學生需要。本校為提升同學對學校的歸屬感,營造家的感覺,舉辦「包場活動」,讓師生於課後時段,可以有更多溝通及相處的時間,促進師生關係,提升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務求學生能愉快學習和發揮個人潛能。另外,亦於初中推行「自主學習計劃」,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而「做好目標管理」計劃能建構個人生涯規劃檔案及推行工作實習,協助學生確立目標、裝備自己及實踐個人理想;透過推行「初中及高中領袖計劃」,可發掘學生領袖素質,培育成為明日領袖。本校還鼓勵及安排同學參與校外比賽,讓同學發揮所長並增加他們經歷成功的機會;當中「社區體驗計劃」能讓學生擴闊視野,提升學生對社會的關愛,培養學生同理心。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2. 訓練學生做好目標管理 3. 培養學生同理心 4. 加強學生歸屬感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透過教師發展日、各科的共同備課及同儕觀課,科內及跨科之間老師的教學經驗交流,以及與外界團體進行專業發展活動等,藉此促進老師的專業發展。並推行新入職教職員伙伴計劃,塑造同儕間的關顧文化;此外,更設立專業發展資料庫及推行教學策略分享研討會,提升教學效能。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本校設有超過24個課外活動組別,主要分為學術小組、體育小組、音樂小組、服務團隊及興趣小組五類。本校於中一及中二級推行「一人一體藝計劃」,透過課外活動增強同學的責任感及自律精神,同時讓同學擴闊視野及服務社群。 本校亦會聘請校外專業人士協助推行活動,如戲劇組、舞蹈組和敲擊樂組等。此外,本校會舉辦「領袖訓練計劃」及「初中領袖訓練計劃」,讓現屆學生領袖及有興趣成為學生領袖的同學得到合適的培訓。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校舍寬敞,環境寧靜。全部課室、特別室、禮堂及有蓋操場均有空調、全校wifi網絡、投影設備及實物投影機。另設有為培育尖子同學而設的房間、STEM研習室、學生活動中心、兩個電腦室等。學校正門設有展覽角,展示同學在活動中獲得的獎盃及獎狀,以及每天會在校網發放最新的校園資訊。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發明賽 - 高雄KIDE國際發明暨設計展3金獎 2銀獎 - 2020年第8屆澳門國際創新發明展(線上) 1金獎 2銀獎 數學科 - 香港國際數學競賽初賽 4金獎 1銀獎 - 2021粵港澳大灣區數學競賽(預選賽)4一等獎 3二等獎 3三等獎 - 2021泰國國際數學競賽(初賽)3金獎 3銀獎 5銅獎 - 2021粵港澳大灣區數學競賽(大灣區選拔賽)2一等獎 2二等獎 4三等獎 - 2021泰國國際數學競賽(晉級賽)1金獎 3銀獎 4銅獎 - 2021亞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公開賽晉級賽 2銀獎 3銅獎 - 2021華夏盃全國奧林匹克數學比賽晉級賽 2三等獎 視藝科 - 2020當代青少年繪畫比賽 1冠軍 4榮譽獎 - 基本法與我香港中小學生海報設計比賽 1冠軍 1季軍1優異獎 - J3J12全港兒童繪畫比賽202020211金獎 - 戰勝CovidT恤設計比賽 1亞軍 1入圍獎 - 口罩救地球口罩設計比賽 1亞軍 - 樹木有風險記緊做年檢巴士橫額·電車車身廣告設計比賽 1亞軍 - 香港中學生視覺藝術作品展2021 1銀獎 - 第六屆紫荊盃書畫大賽總決賽(西畫中學組) 1銅獎 1優異獎 1網絡人氣大獎 9入圍獎 - 澳洲聖誕卡設計比賽2020 2優異獎 - 2020-2021年度 活水行動 海報及標語設計比賽 1優異獎 - 香港城市大學 第六屆中學生傑出作品展2020/219入圍展覽作品 其他 - 2020/21香港會計師公會及香港商業教育學會企會財科獎學金 - 屈臣氏集團香港學生運動員獎20-21 - 第七十二屆香港朗誦節(中)1季軍 12優良獎 2良好獎 (英)1冠軍 3優良獎 - 第二十五屆全港中小學硬筆書法比賽 2優秀入圍獎 - 第二十三屆全港中小學普通話演講比賽2021 1優異星獎 3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