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兆棠中學
YLPMSAA Tang Siu Tong Secondary School
114
8/2/22
30/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兆棠中學(英語:YLPMSAA Tang Siu Tong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元朗區校網,地址位於新界元朗天水圍第三區屏廈路。學校創辦於1999年。辦學宗旨:培養學生均衡發展,五育並重,以校訓【勤孝友誠】為學習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基礎,讓學生勤奮好學、孝敬尊長、友愛社群、誠實謙遜,具備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人生觀。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元朗區
學校地址:
新界元朗天水圍第三區屏廈路
聯絡電話:
24461661
傳真號碼:
24706380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276、276A、B1、B2P、E34、E34A、E34P、53、K65、69M、 69X、K75、K75P、K76、265S、269B、269C、269D、969、969B; 西鐵:天水圍站; 輕鐵:705、706、751及761。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鄧兆棠
太平紳士
校長:
潘詠儀
女士
(教師證書, 公共及社會行政學士,英語研究碩士,英語教學碩士)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99
有
有
有
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
勤孝友誠
不適用
86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8
59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5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2
特殊教育培訓:
17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20
12
68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教育局提供之成績次第名單 30%;校內成績及操行 20%;校內及校外活動參與獲獎紀錄 10%;面試表現 40%。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迎新營、一星期英語銜接課程及學習法課程,讓同學適應中學生活:新生家長日讓家長了解中學的情況及要求。 另設中一「一人一技樂」計劃以加強學生自學反思的意識及紀律,亦培養同學不同的興趣,發揮所長。為提高同學健康生活意識,本校舉辦不同活動如健康週及日常早會分享。
學費
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兆棠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00元,
中五堂費為:300元,
中六堂費為:30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35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1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310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中四、中五、中六4班分為5組上課,實施小班教學。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關注心靈健康,提升抗逆力,學懂感恩。 2. 培養積極向學,促進自主學習。
學校管理架構:
已成立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家長代表、老師代表及社區人士等,重視員工參與及發揮。學校發展方向由學校行政會議制定,會議內有教師代表,反映教師之意見。教師須參與校內不同之行政組別,發揮個人之優點與專長,協助校政推展。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法團校董會成立於2006年。
環保政策:
「綠色校園 — 學校飯盒及廢物回收再造運動」:培養同學之環保意識,明白棄置飯盒及廢物所造成之環境問題,用行動實踐概念。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初中按學生能力安排英語課程,以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高中則開設英語授課組別,以銜接學生將來升學及發展之需要。本校更安排外籍英語教師在校園組織不同英語活動,亦為高中同學練習會話及於個別班級授課。此外,本校會在初中各科分階段增加英語元素,以銜接高中英語教學之需要。
學習和教學策略:
「創意,承擔,溝通,合作」是學校師生互勉之方向。學校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積極誘發學生之學習興趣,訓練學生學習探究,思考及與人相處的能力。學校積極提升學生兩文三語、數學思維、資訊科技應用、自我表達及自我學習的能力。 除一般學科外,設有生活教育,全面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及共通能力。發展校本課程,進行各級各科的課程改革,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自2011/12學年,本校已陸續發展初中的數學、綜合科學、電腦、綜合人文科及音樂的校本課程。本校亦重視初中的中、英、數基礎訓練,強化學習方法之鍛鍊。高中學科,則為配合學生升學需要,設有相應之文、理、商科目。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除英語課外,初中會以校本方式用英語教授綜合科學和綜合人文。 2. 課程重點:本校電腦科一直與時並進,建立適合同學的校本課程,如將「錄像導演」列為正規課程一部份,是項課程並會逐年檢討,讓同學緊貼社會發展。 生活教育科也藉著切合校情的設計,讓同學認識香港,關心祖國,並培養同學的責任心、同理心、思考能力及溝通能力。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1. 設中一「一人一制樂」計劃以加強學生自學反思的意識及紀律,亦培養同學不同的興趣,發揮所長。 2. 中英文及通識科更安排參與網上閱讀計劃,透過資訊科技讓同學每天涉獵不同的閱讀素材,及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強化學生學習技巧。 3. 為了提升學生廣泛閱讀興趣,營造校園良好閱讀氣氛,每逢星期三設早上閱讀節,午膳時間設有「英語閱讀節」,全校師生共同享受課外閱讀的樂趣;更鼓勵老師以本校書展的書券獎勵同學,提高同學購買書籍的興趣。 4. 各科設專題研習,如數學科有「我最喜愛的鄧中模型創作」,目的是透過不同的探究,加強學生在思維上建立及探究平面與立體圖像的能力。而英文科設有「英語學會、英語日、英語早會」等項目以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及訓練其表達能力。 5. 提升學生公德心及責任感:透過早會、週會等深化同學公民及環保意識。
生涯規劃教育:
著重培養學生獲得所需知識、技能及態度,以配合自己的興趣、能力、方向作出明智的升學或就業選擇,以達至全人發展。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設拔尖補底計劃,為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增潤或輔導課程。透過教師集體備課,調適教學進度,選擇合適的教材,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負責策劃推行及檢視與融合教育的支援工作,制定「全校參與」的融合教育模式。 1. 全校參與及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及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聯同輔導組的資深輔導老師,採用班級推動「全校參與」概念:推動班主任、科主任及科任老師共同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訂定支援措施,按需要邀請家長、學校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等出席個別學習計劃會議跟進支援工作。 2.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收集中一級有特殊教育需要新生的資料,以便及早識別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為他們安排合適的支援。另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外購服務,例如﹕言語治療、社交訓練小組、表達藝術治療小組等,以及聘請輔導人員及教學助理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提供適切支援。每年向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家長提供「學生支援摘要」,聽取家長意見和商議學生的進展。 3.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安排校內測考調適,如加時、放大試卷、讀屏軟件、語音轉文字軟件、口試特別安排及特別試場應考等,並協助報考公開試的同學申請相若調適,以加強考試的公平性。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各科配合學校目標和學生需要自行制定評估政策,除採用總結性評估外,亦恰當地採用持續性評估的方式評核學生的學業表現。學生不同的學習表現也會納入評估範圍之內,如專題習作等,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長期目標: 1. 促進學校與家庭間的合作及聯繫,共同努力,教育學生。 2. 增進家長與子女間的了解與溝通。本校設有家長義工隊,協助推廣各項活動及學校日常運作,如陸運會。家教會更與校方及學生組成監督小組,向午膳供應商及小食部之日常運作進行監管,及提供建議。 家教會定期更新網頁資料,提供適切資訊予家長,增加學校與家庭間的聯繫。亦設有家長資源中心,為家長們學習及相互交流的聚腳地。
校風:
敢於創新,善於表達,樂於助人,關懷群體是本校期望學生應有的表現。透過各項比賽、歷奇活動、領袖訓練及服務工作等,培養學生高尚之情操。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2021-2024 年學校目標: 1. 關注心靈健康,提升抗逆力,學懂感恩。 2. 培養積極向學,促進自主學習。 長期目標: 「三綱領」:做人、做事及做學問;「四精神」:承擔(commitment)、溝通(communication)、合作(co-operation)及創意(creativity)。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觀課文化已推廣至所有科目,從而提升教學專業水平和發展優質學校教育。教師發展及培訓活動包括校本管理分享會/研討會、聯校教師發展交流、友校參觀、教學分享會及出版有關刊物等。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四社及50項不同類別的聯課活動及學會供學生自由參與,當中包括學術、服務、體育、音樂、戲劇、視藝及興趣小組,透過活動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及實踐全人教育的理念。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電腦網絡連接所有課室、特別室、演講室及禮堂。1個電腦室及1個電腦學習輔助室供各科目使用。每個課室都設有電腦、LCD投影機。初中課室均設有電子白板裝備,圖書館設有資訊角。全校電腦超過250台,2019年更新設劇場。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及觸覺引路帶。
其他
本校開辦接近20年,在會方、家長及社區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日趨成長,學生之學業成績及課外活動表現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