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元朗商會中學
Yuen Long Merchants Association Secondary School
116
8/2/22
26/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元朗商會中學(英語:Yuen Long Merchants Association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資助男女校,屬於元朗區校網,地址位於新界元朗豐年路20號。學校創辦於1978年。辦學宗旨:鼓勵學生挑戰自我,發展潛能,培育學生在德、智、體、群、美的全面發展。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元朗區
學校地址:
新界元朗豐年路20號
聯絡電話:
24787348
傳真號碼:
24730076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九巴:276、276P、267A、64K、68X、68M、968; 輕鐵:豐年站; 西鐵:朗屏站。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陳建業
先生, MH
校長:
丘志良
先生
(香港大學榮譽理學士、香港大學理學碩士、香港大學教育文憑)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資助
男女
1978
有
有
有
元朗商會教育促進 有限公司
誠、樸、勤、奮
不適用
6500
平方米
已成立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64
73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9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53
特殊教育培訓:
25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18
27
55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 入學評選準則 學術表現: 50%; 面試表現: 30%; 操行、課外活動、獎項、專長及其他: 20%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1. 暑期中一新生「升英中銜接課程」; 2. 中一學生及家長「迎新日 」; 3. 中一適應輔導活動。 本校推行健康校園政策,加強健康及藥物教育,鼓勵健康飲食和生活習慣及個人衞生,宣傳健康資訊及推行綠化校園。
學費
元朗商會中學為資助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340元,
中五堂費為:340元,
中六堂費為:34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5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5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300(S.1至S.3)非標準項目收費
其他費用(如有):暫時沒有
備註(如有):暫時沒有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2021-24關注事項:(1) 因材施教,延展潛能,持續深化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2) 培養學生具備商中人素質,活出豐盛人生。
學校管理架構:
學校發展委員會由法團校董會指導及監管下設立;全體教師充分合作推行校政。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代表、校長、教師、校友和家長。
環保政策:
本校實踐「節能校園」計劃,成功在2011年12月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377,707元在本校天台加上隔熱塗層及在部份課室玻璃窗上貼上遮光膜,從而降低室內溫度,以達致節能效果,工程業已完成。為加強同學在環保及節能的認識及關注,本校將在新學年培訓一批環保大使,為學生/班別/學校設計節能方案,並協助計劃的推行及落實。亦透過不同的環保講座推動環保教育。綜合科學科將在新學年把環保教育融入日常課堂中,而本計劃能提供實例令同學更了解環保設施的作用和節能減排之重要性。同時本校推行無即棄膠樽政策,小食部不會售賣即棄膠樽飲品,學校在樓層安裝水機,讓同學使用。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各級除中文、中史及普通話外,皆以英語為教學語言,「英語為教學語言」委員會與各學科合作,在學科內容引入英語教學目標,使學生更容易掌握語言傳意能力。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因應各教師之長處分配各項工作,使能各展所長。並鼓勵教師終身學習,為學生做好榜樣。同時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機會,讓其發展潛能,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精神。配合全人發展,初中開設多領域科目,使學生在「德、智、體、群、美」五育能均衡發展。高中開設的學科是配合學生未來進修及就業需要制訂。亦與其他機構和利用校外資源舉辦各類學習計劃,提昇同學學習能力,並發展及培育資優學生。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本校高中視覺藝術科可供各班有興趣的同學修讀,另設日文及法文給學生選讀,於星期六上課。 2. 課程重點:本校在中一及中二推行服務學習與公民教育,學生既兼修公民教育,亦可訓練學生為關心社會、關懷他人及有服務精神的良好公民。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從閱讀中學習:本校推行廣泛閱讀計劃和晨讀課以促進校園閱讀文化和培養學生閱讀習慣與能力。 2.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中一至中六開設有關電腦及資訊科技課程,並在各科融入應用資訊科技,讓學生可發展應用資訊科技的能力。學生亦可利用網上平台進行學習和專題研習。此外,本校參加遠程教室計劃,提供學生與本地及國內學校進行學術交流及網上互動學習活動。 3. 專題研習:中一及中二同學透過綜合人文科探究式學習進行專題研習,中三級則推行跨學科專題研習。高年級因應學科需要進行專題研習。 4. 德育及公民教育:本校致力建構一個和諧及關愛校園,德育組在中一至中二推行香港大學發展的「古里教授與思維之火」青少年心理健康網上學習課程,中三推行花旗集團成功在望獎勵計劃,在中四及中六推行「I CAN 個人成長教育」,並在全校進行德育及公民教育、生命教育、藥物教育等課題,培育學生正面價值觀和積極態度,推動關愛文化。此外,本校將四個關鍵項目靈活地融入不同的學習領域和舉辦各種學習活動,以提高學生建構知識的能力,發展他們的共通能力,並協助他們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培養積極的態度。
生涯規劃教育:
為協助學生全面規劃人生,本校提供不同的機會、多元的活動及課程,讓學生發掘個人潛能、加深對工作世界的認識及學會構想他們的未來,成就理想。本校利用生涯規劃津貼聘請了一名教師,協助設計及推行中一至中六級校本生涯規劃課程。我們在校內進行了有關生涯規劃的班本活動及能力傾向測試,讓學生更了解他們的性格、興趣、潛能及專長。學校亦運用生涯規劃津貼與校外機構在校內合辦生涯規劃課,教導學生職涯發展概念,及灌輸職涯發展規劃的需要。職場體驗對學生籌劃他們的將來尤其重要。因此,本校利用生涯規劃津貼舉辦職場參觀,學生透過投身不同工作崗位的嘗試,對各行各業有更具體的認知。我們亦邀請從事不同行業的校友,與學弟學妹們分享他們的職場經驗及生涯規劃。這些活動擴闊了學生對職場的認識,鼓勵他們及早計劃未來。有感個人輔導對學生的生涯規劃幫助極大,本校安排了各中六同學與教師在學年中作至少兩次的個人面談。教師能在面談過程中更了解學生的特質、與趣及才能,並作出適切的輔導與建議,協助學生規劃將來。本校亦舉辦不同的講座及工作坊,如中四選科講座、中五個人自述撰寫工作坊、中六大學及職場面試工作坊等,以照顧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需要。以上活動的目標是提升學生各方面的技能,及培養他們的正確態度,以裝備他們實踐其生涯規劃。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以學生學習能力及成績分班以便因材施教,輔以小班教學,高中英文科五班同學以學生能力分成六組授課,並開設課後拔尖補底班,提升學習效能及成績。本校每年均推薦同學參加「特別資優學生培育支援計劃」;本校同學多次入選香港代表隊,參加全國及國際競賽並獲獎。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學生支援組(SEN)負責策劃、推行及檢視與融合教育的支援工作,制定「校本融合教育政策」。學生支援組的成員包括副校長、輔導主任、特殊學習需要組負責老師及學校社工,推動班主任、科主任及科任老師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訂定支援措施,亦按需要邀請家長、教育心理學家及校本言語治療師等出席個案會議跟進支援工作。經家長同意後,本校收集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資料,及早識別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為他們安排合適的支援。本校亦會甄別懷疑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轉介至教育心理學家跟進。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外購服務,例如小組及個別輔導、課後學習輔導等,以及聘請輔導人員、教學助理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得到適切支援。本校亦安排校內測考調適,如加時和獨立考室等,並協助報考公開試的同學申請相若調適,以加強考試的公平性。學校亦安排教師接受特殊教育培訓課程及參加研討會、經驗分享會、網絡活動,以提升校內教師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專業能力。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協作教學並剪裁教材以提昇學與教效能,評估方式包括學期考試、測驗、專題研究報告及其他習作評估等。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班主任與家長緊密聯絡,家長教師會及家長積極參予及支持。家長義工,樂在其中;研討講座,踴躍發言;聯歡旅行,樂也融融。 本校家長教師會成立於1984年,目的是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家校攜手,興才作育」。 家長教師會於每學年都舉辦各類型活動,為家長和教師提供溝通的機會,例如「會員大會暨家長日」、「春節聯歡會暨家長日」、「家長教師親子旅行」等。另外,家長教師會非常關注學生的福利,特設學生福利基金、獎學金和傑出學生獎,鼓勵學生在學業方面奮發上進,在課外活動方面積極參與。 於2014年6月,家長教師會協辦「上海文化交流與考察之旅」暨本校香港青年獎勵計劃金章評核活動,藉著參觀、訪問、面談等途徑,讓本校學生擴闊視野,豐富學習經歷,是次交流活動,對學生的未來生涯規劃有正面啟發。
校風:
本著「自強不息」精神,以「誠樸勤奮」為校訓,使學生純樸,積極向上。訂嚴謹校規,教師及領袖生指導學生樹立良好校風,培養操守,成為良好公民。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2021-2024關注事項: (1) 因材施教,延展潛能,持續深化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 (2) 培養學生具備商中人素質,活出豐盛人生。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鼓勵教師終身學習及參與各學科課程、教學方法及學術研討會等,定期舉行協作教學、教師發展日,分享教學心得,藉以提高教師質素和教學效能。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各學生參與社際活動及按其興趣和能力參加3個學會或制服團隊。本校鼓勵同學參加校內及校外學術及課外活動比賽和服務,亦與校外機構舉辦學習計劃,讓學生獲取豐富其他學習經歷及發展各種共通能力。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禮堂及所有教室及特別室均有冷氣設備,本校並設有多用途學習中心、語言學習室、兩個電腦室、遠程教室、小禮堂、舞蹈及活動室、自修室,學生在固定課室上課而無須採用「浮動班制度」。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本校設有多項獎學金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項學術及非學術公開或校際比賽獎項及交流計劃,包括學校朗誦、戲劇、舞蹈節、英文中學戲劇節、模擬法庭比賽、數學、物理及電腦奧林匹克競賽、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學生營商體驗計劃、香港學界體育聯會各項體育比賽和各項學生大使訓練及服務計劃等。 本校學生品學兼優,有多位學生獲選為香港傑出學生、香港特別行政區十大傑出學生、我愛香港十大模範少年、元朗區優秀學生及全港優秀女童軍等獎項。 本校十分注重學術傳統,著意訓練學生參加不同的學術競賽,2014年學生參加埠際及全港數學比賽獲得逾150項獎項,在香港初中數學奧林匹克:全國青少年數學論壇選拔賽及第十九屆全國「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學生入選香港代表隊,在「國際聯校學科評估及比賽及獎勵計劃」,學生獲得科學能力及數學能力 高級榮譽獎 及英語閱讀能力榮譽獎 及其他多項學術獎。此外,更獲2014港澳數學奧林匹克公開賽《港澳盃》至尊學校大獎及「希望杯」國際數學競賽「最佳培育獎」。 本校歷年來有多位同學獲委任學生大使,代表香港進行考察交流。2014年本校亦有同學脫穎而出,獲選拔為學生大使,代表香港進行考察、交流和學習,包括擔任「極地之旅出征大使」遠赴南美洲亞馬遜流域進行實地環保考察之旅、「國泰飛躍理想計劃優異學員」前往澳洲參觀飛行訓練學校、「國際青年交流計劃韓國軟實力考察之旅」、「21世紀東亞青少年大交流計劃」日本交流及「香港尖子生探索首 爾-狀元旅遊萬里行」等。更榮獲國家地理頻道主辦NAT GEO AWARDS 2014攝影 大賽中學組冠軍。 本校各制服團隊在服務及不同比賽中皆有出色表現。女童軍隊及深資女童軍隊更於2014年榮獲世界女童軍總會頒發「愛麗芙貝登堡傑出社區服務計劃獎」,這是一個國際獎項,亦是首次頒發予香港女童軍隊伍,獎勵女童軍隊傳承世界女童軍領袖愛麗芙‧貝登堡勳爵夫人服務的精神,為社區帶來正面改變。 本校學生在體藝方面表現同樣出色。體育方面,多位同學入選香港手球、柔道代表隊,前往外地參賽,榮獲元朗區全能傑出運動員、手球傑出運動員,屈臣氏香港學生運動員等獎項。 本校的師生一直默默耕耘,以致在各方面均得到豐碩的成果。本校將繼續恪守「誠樸勤奮」校訓及全人教育的辦學宗旨,配合時代的發展,致力培育學生,發掘他們的個人潛能。 在2015年本校一名中六學生獲得香港卓越獎學金並負笈往澳洲升讀學位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