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概覽】
元朗公立中學
Yuen Long Public Secondary School
74
8/2/22
28/3/23
學校簡介及辦學宗旨
元朗公立中學(英語:Yuen Long Public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官立男女校,屬於元朗區校網,地址位於新界元朗水牛嶺公園南路22號。學校創辦於1946年。辦學宗旨:透過一個積極與和諧的學習環境,致力於教育學生,使他們在德、智、體、群、美五育方面得到均衡的發展。
基本資料
所屬校網:
元朗區
學校地址:
新界元朗水牛嶺公園南路22號
聯絡電話:
24762357
傳真號碼:
24747119
電郵地址:
學校網址: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巴士:K68; 小巴:604。
學校資料
校監 / 校管會主席:
葉秀媚
女士(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
校長:
余國健
先生
學校類別:
創校年份:
學生會:
家長教師會:
舊生會/校友會:
辦學團體:
校訓:
宗教:
學校佔地面積:
法團校董會:
官立
男女
1946
有
有
有
政府
致知力行
不適用
5637
平方米
不適用
2021/2022學年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全校教師總人數:
54
55
學歷及專業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教育文憑:
98
學士: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46
特殊教育培訓:
36
年資(佔全校教師人數百分比%)
0 至 4 年:
5 至 9 年:
10 年或以上:
7
15
78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2 年9月升讀中一)。 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及比重:面試30%,學術表現40%及非學術表現及潛能30%。 本校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表可於2022年1月3日開始在本校網站下載,或到本校校務處索取。遞交申請表日期為2022年1月3日至1月17日(詳情可參閱校網www.ylpss.edu.hk及教育局的「申請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手冊」)。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每年8月尾舉行中一迎新日,向準中一同學及家長簡介學校的語文政策、各科組及學生發展工作。暑假期間,學校亦為準中一同學提供為期一星期的銜接課程,並於開學首星期舉辦中一新生適應計劃來協助同學早日適應新學年及中學生活。 本校為中一同學推行大哥哥大姐姐計劃,三至四位中一同學分成小組,由朋軰大使為他們在學業及社交發展等各方面提供適切的支援。此外,學校亦為中一同學舉辦全級多元智能挑戰營及交流團,以發掘同學潛能及擴闊學習視野。制服團隊是本校重點發展項目之一,所有中一同學均必須於首學年參與其中一隊制服團隊。
學費
元朗公立中學為官立中學,學校的學費和堂費:
中一學費為:0元,
中二學費為:0元,
中三學費為:0元,
中四學費為:0元,
中五學費為:0元,
中六學費為:0元;
中一堂費為:0元,
中二堂費為:0元,
中三堂費為:0元,
中四堂費為:0元,
中五堂費為:0元,
中六堂費為:0元。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如有):40元。
學生會會費為(如有):20元。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如有):校本管理費 每學年$250
其他費用(如有):課外活動費(中四至中六)每學年$148
備註(如有):本校中一至中三級英文科施行小班教學,將初中各級同學按能力分為五組授課,以照顧學習差異及提升學與教效能。 22/23學年中一開設4班。
學費減免(如有):undefined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透過推廣電子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果效;為學生建立自我價值、自信、自律及增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學校管理架構:
學校管理委員會主責制定學校政策及發展方向,由校長及三名副校長負責在校內推行,並由各科主任及小組主管統籌學與教及學生發展工作。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本校設有「學校管理委員會」,成員包括教育局代表、校長、教師代表、社會人士、校友及家長代表等。
環保政策:
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成為綠色公民。經常參與或舉辦環保活動如交流團、參觀、實地考察及比賽等來加強學生對環保的關注,擴闊學生的眼界。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本校以英語作為主要授課語言,並積極推廣英文辯論、網上閱讀,籌辦英語日、英語資優課程、司儀訓練課程、英語早會等多元化活動,藉此為學生創造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提升英語運用的能力。
學習和教學策略:
致力提供優質教育,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終身自學能力及創意解難技能、知識和態度。在學與教上,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強化他們的自學技能。在教學策略上,推行課程及評核革新,發展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及提升學生兩文三語的水平。中、英及數科運用「學生評估」等資料來診斷學生強弱項以調適教學策略,改進學生的學習成效。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學生可因應能力及興趣,選修2X或3X。 2. 課程重點:為照顧學生的學習需要和配合教育新趨勢,學校亦把STEM的元素融入科學、科技及數學等學習領域內,用以發展同學在STEM相關範疇的材能。除此之外,學校亦在指導活動課節,全力推動學生的全人發展。 3. 資優教育:推行科本資優教育課程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從閱讀中學習: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及擴闊閱讀層面來提升寫作技巧。除參加不同機構的閱讀計劃及購置電子閱讀平台外,亦舉辦校內多元化的校本閱讀計劃,同時引入閱讀課節,以協助學生掌握終身閱讀的習慣。 運用資訊科技學習:除標準資訊科技器材外,亦為每位教師和學生在學校的內聯網平台開設戶口,讓他們可以隨時在校內或校外進行互動學習。 專題研習:各科組推行專題研習,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 德育及國民教育:本校提供各類活動,協助同學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及道德價值,並加強學生對祖國的認識。
生涯規劃教育:
本校一直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行生涯規劃。我們為各級學生提供多元活動,包括全級講座、小組研討班、校內訓練工作坊、企業家分享、參觀工作環境及暑期實習等,讓不同組別及科目給予學生不同的觀點。透過學習和參加不同組別活動,學生能更好的了解職業導向及選擇。 我們鼓勵初中同學探索其夢想,由回顧他們讀小學時取得的成就入手,分析他們的強、弱項,從而訓練同學好好為升讀高中作出準備。到了高中,同學要回顧其理想與夢想,透過參加學校活動及生活經驗的增長,同學應能更清楚自己的理想並擬訂出更切合實際的規劃。我們更會簡介適當的升學課程予同學,包括高級文憑、副學士及學位課程等,除了有關本地升學的資訊外,老師亦會為有志海外升學的同學提供建議。 本年更會加入邀請校友參與的職業博覽和校友師友計劃,由校友與學生分享職場經驗。學校亦與扶輪社合作舉辦職業博覽,並參與非政府機構舉辦的暑期實習課程。多元豐富的活動,加上老師給予同學的指引,元中學生對生涯有更廣闊及具體的規劃。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各學科按學生能力的需要,剪裁課程和作業,在課堂上運用不同層次的提問技巧和分組活動,以調適同學的學習,引導同學思考。此外,亦有拔尖補底措施,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採用「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融合教育,成立學生支援小組,成員包括副校長、統籌教師、教學助理和教育心理學家等,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並安排教師報讀融合教育相關的課程,以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支援小組與輔導組、學校社工、班主任及全人發展組老師緊密合作,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支援。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其他校內資源,包括聘請教學助理、外購言語治療服務及不同小組訓練,為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學校於暑期進行的迎新活動中加強及早識別有需要學生,以便及早支援。我們亦透過課程設計、多元化教學策略、功課及測考調適 等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提升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成效。本校亦與教育局及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士緊密協作,定期進行個別會議、學生評估及小組訓練,並邀請家長參與會議及工作坊,共同為學生制定個別學習計劃,定期檢視計劃成效,讓家長掌握有效照顧及教導子女的技巧。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除每學年兩次考試外,中一至中六級每學期亦舉行統一測驗。各科亦透過不同形式之習作和學生之課堂參與,採取持續性評估策略和適時之回饋,以及相應的拔尖保底措施,從而提升學生之學習效能。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家教會於1966年成立,旨在加強家長與學校的溝通及了解,攜手合作教育學生成材。家教會每年均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予家長參與,包括家長日、講座、興趣班、春節聯歡、出版會訊等。此外,家長更成立義工隊伍,促進家校合作。
校風:
校風純樸,重視學生的個人成長歷程。各學生發展組別皆能針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安排適切和多元化的活動,讓他們在德、智、體、群、美五育能均衡發展,達至全人教育目標,而學生表現亦會清楚記錄於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中,讓家長對子女成長有更深入了解。此外,我們致力營造和諧關愛的校園,照顧學習差異,務求每位學生皆能在充足支援下茁壯成長。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透過推廣電子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果效。 - 提升教師專業培訓 - 培養學生電子學習技能 - 全校參與設計、推廣及執行電子教學課程 2. 為學生建立自我價值、自信、自律及增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 協助學生建立自我價值、自信和自律 - 增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並培養學生尊重他人 - 建立「關愛校園」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全校教師積極參與各學習領域持續培訓。教師在校內除進行協作教學和同儕觀課外,亦設有共同備課課節,以加強專業交流及教師培訓,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全方位學習(包括透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為幫助學生達至全人發展的目標,本校就德、智、體、群、美及與工作有關的經驗等範疇協助學生有計劃地均衡參與,並藉學術、體育、社會服務及藝術範疇中的40多個學會及公民教育組活動,培育學生正面的價值觀,掌握相關的知識及發展共通能力,並擴寬學生的視野,為迎接社會轉變而作好準備。 設立多個制服團隊,讓中一同學參與,協助同學建立良好的品格,貫徹本校提倡同學自律的精神。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除標準校舍設施外,還設有STEM元動中心、多媒體語言學習室、電腦輔助教學學習室、英文學習室、通識學習室、多用途學習室及文娛室,教學設施完備。全校已安裝冷氣,為學生提供舒適及優良的學習環境。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其他
本校學生多才多藝,於不同範疇榮獲獎項: - 香港傑出學生選舉入選決賽學生 - 國際數學建模挑戰賽二等獎 - 港澳數學奧林匹克公開賽港澳盃金、銀、銅獎 - 亞洲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公開賽銀、銅獎 - 泰國國際數學競賽銀、銅獎 - 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IJSO)香港選拔賽二等獎、三等獎 - 全港中學學界機械人大賽最佳創意獎、最佳藝術設計獎 - 趣味科學比賽一等獎、二等獎 - 亞洲(台灣)愛琴海藝術講堂及音樂大賽-香港區選拔賽鋼琴演奏級組季軍、鋼琴8級組一等獎、古典奏鳴曲組季軍 - 聯校音樂大賽銀獎 - 澳門亞太青少年鋼琴公開賽四手聯彈青年組冠軍 - 香港學界音樂大賽鋼琴演奏組冠軍 - 香港中學辯論比賽英文辯論亞軍、最佳辯論員 - 1st runner-up and Best Debater Award in the IGSS Sympos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