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返回目錄
黃大仙區

可立中學(嗇色園主辦)

地址:九龍爵祿街15號
電話:23222229
電郵:hlc-mail@holap.edu.hk
傳真:23202414
網址:http://www.holap.edu.hk/

​​如何前往可立中學(嗇色園主辦)

九巴:5、9、10、11、21、6D、5C、3B; 
港鐵:黃大仙站; 
專線小巴:20M。

學校簡介

可立中學(嗇色園主辦)(undefined)是一所位於香港的資助男女中學,創校於1969年。學校座落於黃大仙區,並涵蓋約4620平方米的面積。校監/校管會主席為余大業先生,而校長則是彭惠蘭女士undefined。可立中學(嗇色園主辦)的辦學團體是嗇色園,並且是一所其他學校。學校的辦學宗旨:『本校秉承嗇色園辦學宗旨,崇奉道釋儒三教經義,以普濟勸善為校訓,培養學生樂善好施、服務社會的精神;並著重學生德、智、體、群、美五育的均衡發展。』學校有家長教師會,有學生會,有法團校董會,有舊生會/校友會,這些組織的存在促進了學校社群的凝聚和合作。可立中學(嗇色園主辦)的校訓秉持著普濟勸善的校訓,鼓勵學生在學術、品德和個人成長各方面追求卓越。

入學資訊

2022-2023

班級結構

中一:共有4個班級。中二:共有4個班級。
中三:共有4個班級。中四:共有4個班級。
中五:共有4個班級。中六:共有4個班級。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班級數字可能隨時間有所變動,所以學生和家長在申請入學時應向學校查詢最新的班級結構。

2022-2023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3 年9月升讀中一)。
中一學位自行分配評審準則及比重如下:學業成績40%、面試25%、課外活動、服務及獎項15%、操行15%、與本校/辦學團體的關係5%。

2022-2023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設有中一新生暑期英語學習適應課程、迎新活動等、朋輩輔導計劃及功課輔導計劃。

推行健康校園計劃,幫助同學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正確價值觀及態度,並掌握溝通技巧及決策能力。

2022-2023 全年收費

可立中學(嗇色園主辦)的學費結構如下:
∎ 中一:學費為$0/年,堂費為$0。
∎ 中二:學費為$0/年,堂費為$0。
∎ 中三:學費為$0/年,堂費為$0。
∎ 中四:學費為$0/年,堂費為$340"。
∎ 中五:學費為$0/年,堂費為$340"。
∎ 中六:學費為$0/年,堂費為$340"。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每年$20"。
學生會會費:$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為每年特殊用途費用$210。
其他收費/費用:社費:$10。
^請注意,以上價格和費用資訊僅供參考,可能隨時間而有所變動。學生和家長在申請入學時應向學校查詢最新的學費和相關費用細節。

2022-2023 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根據2022/2023年的數據,可立中學(嗇色園主辦)共有56教師,並擁有53個核准編制的教師職位。教師的學歷和專業培訓方面如下所示:
∎ 教育文憑:佔全校教師人數的96%。
∎ 學士學位:佔全校教師人數的98%。
∎ 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佔全校教師人數的50%。
∎ 特殊教育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的16%。

在教師的年資方面,數據如下:
∎ 0-4年的年資教師佔全校教師人數的11%。
∎ 5-9年的年資教師佔全校教師人數的9%。
∎ 10年或以上的年資教師佔全校教師人數的80%。

這些數據顯示可立中學(嗇色園主辦)擁有一支經驗豐富且具備多樣化學歷和專業培訓的教師團隊。他們的教育文憑和學士學位保證了他們在教學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礎知識。另外,大部分教師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其中80%的教師擁有10年或以上的年資。這代表他們在教學領域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能夠更好地指導和支持學生的成長。這些教師資料反映了可立中學(嗇色園主辦)擁有一支教學實力強大且充滿經驗的教師隊伍,為學生提供高品質的教育。

2022-2023 學年開設科目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中國語文、中史、普通話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英國語文、數學、生活與社會、歷史、地理、科學(中一至中二)、生物(中三)、化學(中三)、物理(中三)、電腦、家政、視覺藝術、音樂、體育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中國語文、中國文學、中國歷史、體育(中學文憑試)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英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份(單元一及單元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四、中五)、通識教育科(中六)、歷史、地理、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和通訊科技、視覺藝術、體育、旅遊與款待(中四)

2023-2024 學年擬開設科目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中國語文、中史、普通話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英國語文、數學、生活與社會、歷史、地理、科學(中一至中二)、生物(中三)、化學(中三)、物理(中三)、電腦、家政、視覺藝術、音樂、體育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中國語文、中國文學、中國歷史、體育(中學文憑試)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英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份(單元一及單元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歷史、地理、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和通訊科技、視覺藝術、體育、旅遊與款待(中四、中五)

學校設施/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全校所有課室、禮堂及特別室均有空調設備。1998年學校改善工程完成後,增設傷健人士專用設施,學生活動中心,教員休息室,家長資源中心及會客室。2005年獲校友會撥款興建健身室,2007年獲嗇色園撥款在地下學生休憩處加建圍板及冷氣設備,使學校設施更臻完善。
嗇色園致力推廣資訊科技教育,配合教育局撥款,在2016年在全校設置高速無線網絡,並添置流動平板電腦,讓同學與老師享受電子學習的樂趣。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裝備學生成為廿一世紀的主動學習者
2. 在關愛及豐盛的校園中培養學生自我實現
3. 建立專業學習社群,提升教師專業能量

學校管理架構:
實行校本管理,由家長、校友、教師、校長及嗇色園推薦的人士組成法團校董會,監察學校行政和運作。全體老師參與校務會議,進行專業對話,共同制訂學校發展計劃,訂定關注事項、商議校務,交流意見。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法團校董會於2005年成立,校董會成員包括家長、校友、教師、校長、獨立人土及辦學團體代表等。

環保政策:
為了鼓勵學生開展低碳生活,本校設環境教育組,籌辦各項環保教育活動,包括:善用冷氣和電器、廢物分類循環再造計劃、愉快校園之課室清潔計劃等。

本校亦參與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舉辦的「學生環保大使」計劃,以提升學生籌辦環保活動的興趣。為讓學生學以致用,本校先後舉辦廢物回收比賽和貧富宴等活動。

詳情:undefined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除中國語文、中國文學、中史及普通話科外,全校各科均以英語授課。同時設科本和跨科英語課程,並設多元化英語活動、普通話活動、班本和科本閱讀計劃、辯論比賽、演講比賽、小型戲劇及海外英語交流學習等活動,培訓學生掌握「兩文三語」的能力。並透過讀報及時事論壇等活動,使學生提升分析時事的能力。

學習和教學策略:
以學生為本及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為導向,採用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配合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和課程調適,以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使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學習的成功和喜悅。在初中加強英語和學習技巧訓練,並在中一及中二級進行大型跨科組專題研習,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本校提供十三個新高中選修科目,學生可依個人興趣和能力選修三個學科。各學科在不同層面培養學生的思考技巧及解難能力。老師運用協作學習、小組討論、學生匯報、辯論等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來加強課堂的互動性。此外各學科亦組織課堂以外的參觀、考察等學習活動,延展教學至課室以外的實際環境,從而提高教與學的成效。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3X。 同學可從十三科選修科目中選修三科,科目組合及選修組別數目會配合同學的學業能力及意願編排。
2. 課程重點:中一至中三實施校本課程,各科老師會因應學生的能力、興趣和需要設計合適的本科課程。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機會,訓練學生不同的共通能力和協作能力,以迎接新高中課程的挑戰。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本校透過資訊科技的應用,培養學生高層次且具創意的思維,以及勇於探索與主動學習的精神,以迎接廿一世紀的挑戰。此外,本校透過全校性閱讀推廣活動,包括晨讀、好書分享、主題式閱讀活動、獎勵計劃等,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自學習慣。學校透過進行「中一、中二跨科專題研習」,有系統地以小組方式教導學生經歷整個探究過程,並將研習成果公開匯報和展示。此學習技巧訓練可使學生銜接將來新高中課程的學習需要。品德修養乃為學做人之必備條件,本校不僅重視學業之傳授,更重視學生之品格陶冶。透過德育課程、工作坊及其他體驗式活動,協助同學建立重己重人、感恩堅毅的態度,實踐服務社群的精神。數學科、初中科學科及電腦科攜手推動中三STEM課程,跨科合作營造以學生為中心及充滿互動的STEM學習環境,以期透過不同科目鞏固學生對共通能力的掌握。

生涯規劃教育:
本校生涯規劃活動鼓勵同學先認識自我,洞悉不同的持續進修及職業發展機會,繼而訂立明確的目標,培養正面的學習和工作態度,活用知識應付生活所需,最後為自己的升學就業作出明智的抉擇。本校更照顧同學的學習差異,為不同需要的同學提供相應的升學就業輔導。

詳情:undefined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引入「全校參與」概念,為不同階段同學的人格成長提供適切的支援。「全人發展」理念的推展,充分、全面及均衡地啟發同學在各方面的潛能,更令同學在社會中實踐校訓「普濟勸善」的精神,以仁愛之心回饋社會。同學藉此建立良好的心智習性及正面思維方式,提升協作及領導能力。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以全校參與的模式推行學生支援工作,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和特殊學習需要。同時,學校會因應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提供適當的輔導和支援,在教學和評核上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作出合理的調適。鼓勵他們盡力而為,不要氣餒。
本校亦致力促進全校師生互相尊重,鼓勵家校合作,營造共融的校舍。
本校的校本支援服務包括言語治療服務、教育心理服務、學習支援服務、小組訓練及家長支援等。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安排調適教材讓學生於課堂及抽離課使用。考試方面會有調適安排,分數比例亦有所調整。本校會安排華語學生與非華語學生作鄰座,互相幫助;同時可增加運用中文溝通的機會。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本校每學年舉行統一測驗兩次、考試兩次。統一測驗成績佔全年總分20%,第一次考試成績佔30%,期終試佔50%;平時課業評估(如默書、小測、專題研習及讀書報告等)則佔考試成績不超過20%。對個別有需要學生提供考試加時及分數調整等措施。

詳情:undefined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積極配合學校舉辦各類型活動,各活動皆得到家長熱烈支持,使家校合作更加緊密和順暢。

校風:
營造促進學習、關愛共融的校園環境,以期對學生潛移默化,銳意培育學生的正向智能,成為守規自律、互敬互重、堅毅不懈、關心社會且有目標理想的年青一代。

詳情:undefined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學校致力為學生提供優質及全面的基礎教育,透過培養學生探究和探索的精神,裝備學生成為21世紀的主動學習者,為未來升學及就業奠定鞏固的基礎。此外,我們亦透過群體的學習生活和班本支援網絡,讓學生鍛煉待人接物及與人溝通的技巧、發揮團隊精神,及建立正面積極和健康的人生觀。本校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鼓勵他們持續進修,以保持教育的質素;強調與家長及社區的聯繫,創造理想的環境,配合豐富的教學資源,致力提供優質的全人教育。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配合教育局專業階梯,鼓勵老師積極參加專業培訓課程及活動,同時透過校內互相交流和協作,建立專業學習共同體,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學校設有50多個學會及興趣小組,聯課活動能增加學生的課外知識、培養性情、建立自我管理的習慣及對學校的歸屬感,使同學擴闊視野、開放胸懷、交流經驗及增強自信。本校積極派隊參與各類校際比賽、公益活動及考察交流團。

詳情:undefined

其他

本校設有多項獎學金,以鼓勵同學敦品力行,勇於求進,勤於學習。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