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返回目錄
葵青區

明愛聖若瑟中學

地址:新界青衣青衣邨楓樹窩路10號
電話:24331282
電郵:school@csjss.edu.hk
傳真:24351349
網址:http://www.csjss.edu.hk

​​如何前往明愛聖若瑟中學

巴士:41、41A、41M、42C、43B、44、49X、243M(步行約3分鐘);
地鐵:青衣站(步行約5分鐘);
專線小巴:88、401、409、409K(步行約1分鐘)。

學校簡介

明愛聖若瑟中學(undefined)是一所位於香港的資助男女中學,創校於1971年。學校座落於葵青區,並涵蓋約4275平方米的面積。校監/校管會主席為李敬志先生,而校長則是張美美女士(香港中文大學教育文憑、文學士及文學碩士、全球職涯規劃師 (GCDF))。明愛聖若瑟中學的辦學團體是香港明愛,並且是一所天主教學校。學校的辦學宗旨:『以學生為主體,配合專業及專上教育或就業的需要。為不同學習性向及能力的學生發展潛能的機會。肯定並鼓勵全人教育及均衡發展。引領學生認識並建立天主教價值觀,體驗及發揚明愛精神。』學校有家長教師會,有學生會,有法團校董會,有舊生會/校友會,這些組織的存在促進了學校社群的凝聚和合作。明愛聖若瑟中學的校訓秉持著忠誠勤樸、敬主愛人的校訓,鼓勵學生在學術、品德和個人成長各方面追求卓越。

入學資訊

2022-2023

班級結構

中一:共有2個班級。中二:共有3個班級。
中三:共有3個班級。中四:共有3個班級。
中五:共有3個班級。中六:共有3個班級。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班級數字可能隨時間有所變動,所以學生和家長在申請入學時應向學校查詢最新的班級結構。

2022-2023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3 年9月升讀中一)。
1. 面試表現(禮貌、儀容、態度及口語表達能力)40%; 2. 小學表現(操行、成績)25%; 3. 聯課活動、服務參與15%;
4. 學生親屬/天主教徒10%;  5. 居於本區/近區10%。

2022-2023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每年7、8月中舉辦「中一新生學藝研習班」、「中一新生學科銜接班」、「中一迎新營」讓新生適應新環境;開課前安排家長晚會以加強與家長的溝通。注重學生均衡營養及健康體格。體育科每年均舉行各類型的全校性、班際及社際比賽,以提倡「全校參與、齊做運動」的精神,其中「正向生活圈」更屬每年盛事,師生齊參與並邀請專業醫護、藝人、宗教團體到校宣傳健康生活訊息,更訂立深化「健康校園」的政策,促進師生身心靈健康。

2022-2023 全年收費

明愛聖若瑟中學的學費結構如下:
∎ 中一:學費為$0/年,堂費為$0。
∎ 中二:學費為$0/年,堂費為$0。
∎ 中三:學費為$0/年,堂費為$0。
∎ 中四:學費為$0/年,堂費為$340"。
∎ 中五:學費為$0/年,堂費為$340"。
∎ 中六:學費為$0/年,堂費為$340"。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每年$180"。
學生會會費:2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為每年課室添置互動電視及維修費用:$310。
其他收費/費用:雜項 (學生證 + 簿費 + 雜費 + 學校自編教材) = 約$150 - $200 。
^請注意,以上價格和費用資訊僅供參考,可能隨時間而有所變動。學生和家長在申請入學時應向學校查詢最新的學費和相關費用細節。

2022-2023 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根據2022/2023年的數據,明愛聖若瑟中學共有48教師,並擁有44個核准編制的教師職位。教師的學歷和專業培訓方面如下所示:
∎ 教育文憑:佔全校教師人數的81%。
∎ 學士學位:佔全校教師人數的92%。
∎ 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佔全校教師人數的42%。
∎ 特殊教育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的46%。

在教師的年資方面,數據如下:
∎ 0-4年的年資教師佔全校教師人數的35%。
∎ 5-9年的年資教師佔全校教師人數的19%。
∎ 10年或以上的年資教師佔全校教師人數的46%。

這些數據顯示明愛聖若瑟中學擁有一支經驗豐富且具備多樣化學歷和專業培訓的教師團隊。近一半的教師持有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這將有助於提供更深入和專業化的教育內容。同時,有近一半的的教師接受過特殊教育培訓,這表明學校關注並致力於照顧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他們的教育文憑和學士學位保證了他們在教學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礎知識。另外,有不少教師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其中46%的教師擁有10年或以上的年資。這代表他們在教學領域累積了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能夠更好地指導和支持學生的成長。這些教師資料反映了明愛聖若瑟中學擁有一支教學實力強大且充滿經驗的教師隊伍,為學生提供高品質的教育。

2022-2023 學年開設科目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中國語文、數學*、科學*、生活與社會*、倫理與宗教*、創科教育*、音樂*、時裝設計*、視覺藝術*、中國歷史*、媒體藝術*、體育、普通話。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英國語文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中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公民與社會發展(中四及中五)、通識教育(中六)、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中四)、倫理與宗教、旅遊與款待、化學(中四及中五)、物理、生物、組合科學(中六)、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體育、應用學習課程、中國歷史、其他學習經歷(英語校本課程)。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英國語文

2023-2024 學年擬開設科目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中國語文、數學*、科學*、生活與社會*、創科教育*、倫理與宗教*、音樂*、時裝設計*、視覺藝術*、中國歷史*、媒體藝術*、體育、普通話。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英國語文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中國語文、數學、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公民與社會發展、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中四及中五)、倫理與宗教、旅遊與款待、化學、物理、生物、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及通訊科技、視覺藝術、體育、應用學習課程、中國歷史、其他學習經歷(英語校本課程)。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英國語文

學校設施/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設祈禱室、專題研習室、創新科技室、黑盒劇場、中草藥園、時裝設計室、美容形象設計室、電腦室、電腦實驗室及資訊科技研習中心,亦有供學生研習的CSJ I-Space學生自學及活動中心。全校鋪設無線網絡。全部課室設電腦、液晶體投影機及屏幕,以支援資訊科技教學;課室、實驗室及禮堂均設空調。

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及正向空間及多個小組活動訓練室。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促進自主學習,提升學與教效能。
2. 深化正向價值觀,追求卓越人生。
3. 持續教師專業發展,優化專業領導社群。

學校管理架構:
實行校本管理,在校長領導下,副校長及助理校長統領教務、學生支援及行政支援工作,向法團校董會負責。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法團校董會由辦學團體成員、校長、教師、家長及校友代表組成,監督學校各項工作的推行。

環保政策:
積極建構綠色校園,於周會、早會、班主任節向學生解釋低碳生活的重要及灌輸不同環保意識。

詳情:https://www.csjss.edu.hk/it-school/php/webcms/files/upload/tinymce//chinesefunction/202223__1662456849.pdf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本校語文政策是根據教育局於2010年實施之「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政策」及學校實際情況而制定。本校深信,校本語文政策對學生學習的效益,影響深遠,而良好的中、英文水平是奠定終身學習的重要基礎。因此,本校制定語文政策時,主要根據四項原則:家長的期望;學生的學習需要;學生語文能力、水平、興趣及表現;學校人手及財政資源。本校重視提升學生運用兩文三語的能力及學習:中、英文科於不同級別設「課後輔導班」,以功課輔導形式上課,提升學與教效能。透過晨讀課推廣閱讀風氣,尤其於晨讀課加強學生閱讀中、英文課外書籍。中文科於初中各級舉辦「唐詩」及「宋詞」闖關等學習活動,提升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學的興趣。至於營造英語語境方面,由外籍英語老師主持午間及課後英語角活動,提升學生的聽、講能力。於開學初期舉行CSJ Showcase,透過本校同學參與英語音樂劇表演項目,提升學生學習英文的興趣。此外,本校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包括初中以不多於總課時的百分之二十五進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有關科目包括:數學、生活與社會、音樂、倫宗、科學、視覺藝術、創科教育、時裝設計、媒體藝術及中國歷史。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校為不同性向、能力的學生提供多元化課程:除常規課程外,於高中提供多樣化的「應用學習」課程,擴闊升學或就業出路。學生除依能力分流外,中、英、數於個別級別實行小組教學,以達到拔尖、補底、扶中的效果。積極引入校外專業支援,為老師提供到校專業培訓,提升教學策略及技巧。鼓勵教師作專業交流:集體備課、同儕觀課及逐步發展優質課業是本校的關注點。致力藉教師團隊的共同協作,提高教學水平。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 高中提供應用學習課程及10個選修科。
2. 課程重點:本校為協助學生順利銜接高中核心及選修科目,於初中開設 「生活與社會」、「中國歷史」及「時裝設計」科,以便學生能於升高中一時可銜接相應的科目。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推動學生從閱讀中學習及網上學習:每週星期一至四早上設「晨讀」課;各科於設計課程時,引入廣泛閱讀元素。中、英語文科積極推行廣泛閱讀計劃,圖書館主任與各科配合,舉辦跨科主題閱讀。利用網上學習系統eClass及慧科新聞資訊網上資料庫支援學生自學;學生課後可在電腦室或圖書館進行研習。推廣專題研習,藉此培養學生自我建構知識、同儕協作及溝通能力。透過早會、周會、班主任時段的有機結合,為本校德育及公民教育奠立了堅實的基礎。我校相信「教育最重要的是與生活聯繫」,故整理教材,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從生活中養成良好習慣,發展天賦才能,培養健全品格;使其身心平衡、關愛他人,服務社羣的獨立個體。高中「其他學習經歷課」,內容多元化,切合學生的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生的生活和職業技能,拓展其視野,學校又為家庭經濟有困難的學生設助學金,免其落後於人。

生涯規劃教育:
本校已訂立為期三年的學校發展關注事項:發展學生的潛能,擴闊視野,規劃人生。推行全校性生涯規劃課程及活動,增進學生對升學及就業的知識和技能。我校亦和多間境外大學結盟,通過推薦計畫以獲取獎助學金,大大增加升學的機會。本年度更與各大專院校合作,為高中同學舉辦「我與大學早有約」,透過「大學大哥姐計劃」及「大學早餐會」,進行人生規劃,朋輩輔導。

詳情:http://www.csjss.edu.hk/it-school/php/webcms/files/upload/tinymce//0111/2021202408072022_1657499690.pdf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對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有豐富經驗,設立學習支援組,成員包括曾接受特殊教育訓練的老師、社工及教育心理學家;又調撥資源,增聘助理及老師以闢出專用空間,加強照顧及處理學習差異等問題。此外,本校共有兩名註冊社工,為學生和家長提供適切的輔導與支援;增闢的「學習支援中心」,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升舒適的學習環境。本年度起,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陸秀霞博士更擔任本校顧問,為讀寫障礙學生提供更適切的訓練。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及關愛校園,以「全校參與」模式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為他們提供多元化支援服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本校學習支援組主要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支援老師、各科教師、輔導教師、教學助理、社工及校本教育心理學家。
學校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外購言語治療服務、職業治療服務等,為學生提供適切支援,包括為特殊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讀寫訓練、為自閉症學生提供社交技巧訓練、為專注力不足學生提供專注力訓練、為有情緒問題學生提供輔導服務等。學校定期向全體教師發放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資訊,教師透過共同備課,調適課程內容、檢視學生的學習進度。學校提供合適的考試調適,例如加時、安排特別試場、使用讀屏器等。學校亦舉辦不同類型的共融活動,推廣校園共融文化,例如學生大使計劃等。此外,學校為個別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制訂「個別學習計劃」,並定期舉行會議,提供相關學習支援資訊及收集家長意見,促進家校溝通和合作。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本校根據非華語學生的中文水平設計一系列的中文剪裁課程,先以校內評估工具讓學生進行測試,把學生分為四組,分別是新來港適應組、基礎組、銜接本地中文組及增潤組。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全年設統一測驗及考試共三次。持續性評估佔學科成績15%-40%,以多元化項目評估學習表現。在測驗或考試中,會因應學生特殊需要而作出相應安排。

詳情:http://www.csjss.edu.hk/it-school/php/webcms/public/index.php3?refid=1527&mode=published&lang=zh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自發參與」是本校家校合作的特色。家長協助帶領學生參加校外比賽及活動。綿密的家校合作和溝通幫助學生發展和成長。以下是一位家長義工的心聲:「小兒在中學的幾年,因為老師的諄諄善誘,使這棵幼苗得以扶助成長。在成績方面,他盡了努力;在品行方面,別人對他讚不絕口。多謝明愛聖若瑟中學的老師及全體職工。」由2019年起,推行「家校育賢」計劃,校長、教師、家長及學生共同規劃學生的學習及興趣發展,達至「專業培育」。

校風:
本校透過全校參與,建立「嚴而有愛」的校風,學生被譽為「知禮守規」。中一至中五級設雙班主任制,以提供更全面的照顧。推行「班級經營」,確立友愛互助的班風;各級設級會制,老師定期開會,守望各級的發展及需要。中一級全體學生須留校用膳,而中一、中二級學生每星期三天課後須進行「課後延伸學習」;部份同學被挑選於每周六參與拔尖課程。另加強倫理及宗教教育,透過每天早會、倫宗科及班主任時段幫助學生建立天主教的價值觀及推動關愛校園氣氛,故本校得以連續13年獲「關愛校園」殊榮。

詳情:http://www.csjss.edu.hk/it-school/php/webcms/public/index.php3?refid=1538&mode=published&lang=zh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促進自主學習,提升學與教效能。
2. 深化正向價值觀,追求卓越人生。
3. 持續教師專業發展,優化專業領導社群。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教師每年自我評估。藉集體備課、同儕觀課及課後集體檢討以推廣成功的教學法。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本校共提供四十多項活動,包括學術、服務、體育、藝術及興趣等範疇。大部份活動小組由學校老師帶領,另有部份由校外專業導師負責。其中以街頭舞學會在公開比賽屢獲殊榮,多次被邀請到社區演出。今年更增設單車隊、童軍訓練及中國舞隊。此外,本校亦安排有系統的領袖培訓計劃,為學生會、四社、領袖生及班會舉辦領袖培訓營及實務工作坊,並安排受訓學生協助籌辦全校性活動。學校組織和推薦學生到境外學習,增廣見聞。又增設「全方位學習日」及「社區服務體驗日」,讓全校師生投入社群,胸懷更廣。

詳情:http://www.csjss.edu.hk/it-school/php/webcms/files/upload/tinymce//0528/20212024__20052021_1630369185.pdf

其他

1. Project WeCan計劃於2018-19年度順利展開,包括將課室改建為小型的「正向空間」 — 藝術室、休閒室和音樂室,讓學生能在有需要時安靜獨處。另外,此計劃亦贊助舉辦「柬埔寨義教及文化體驗之旅」,共有30名同學參與,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於發展中國家學童的生活及教育狀況的認識。在籌備、實踐義教的過程,學懂珍惜自身學習機會及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同時亦體驗「施比受更有福」的精神。新三年Project WeCan計劃將強化英語訓練,初中學生會參與英語音樂劇訓練,提升英語表達能力。
2. 本校連續十三年榮獲基督教服務處主辦的「關愛校園獎勵計劃」之「榮譽關愛校園」獎項。獲獎主題為「模範CSJ人」。本校秉持明愛辦學的信念,「在愛德服務中帶來希望」,並以培育學生「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及「關愛他人」的人格特質為重點;透過參與義工活動,緊守學校規則、準時回校學習,鼓勵一群在校學生成為「模範CSJ人」。而獲選為模範CSJ人主要條件包括:懂得尊重自己作為CSJ學生的身份;能夠設身處地關顧他人的感受及尊重他人;對社羣投注愛心,熱心服務。期望學生能達致自學、懂溝通及有創意的年青人。
3. 本校於初中推行多元智能學習計劃,透過多元、另類的課程,如歷奇訓練、技能訓練及紀律訓練等,灌輸正面健康的價值觀,讓學生重拾學習的興趣。上年度計劃延伸至高中,設有英語其他學習活動經歷,務求協助學生訂立人生目標,提升英語能力,為未來作好準備。
4. 在校外獎項方面,本校於學術、體藝、創作、服務各方面,榮獲多個團體大獎;包括:2021「中華盃」國際數學精英邀請總決賽---初中組團體總冠軍;第12屆當代青少年及兒童藝術節---藝術教育榮譽獎;粵港澳資優(合24)挑戰賽---學校團體大獎;第五屆香港國際中英文書法比賽---最踴躍學校參與獎;第55屆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最佳指導學校。此外,參與本地及國際的數學比賽中、中英文書法、校際朗誦節、校際音樂節、STEM創科及多個藝術媒體創作比賽,共獲得超過150多個殊榮,詳情可瀏覽本校網頁。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