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返回目錄
中西區

樂善堂梁銶琚書院

地址:香港西營盤醫院道28號
電話:28587002
電郵:office@lstlkkc.edu.hk
傳真:28572705
網址:http://lstlkkc.edu.hk

​​如何前往樂善堂梁銶琚書院

西營盤港鐵站B2出口(第二街)步行約5分鐘
各途經皇后大道西、般咸道、醫院道及德輔道西的交通工具:
1. 電車
2. 紅色小巴
3. 綠色專線小巴
(10、12、22、28、31、55)
4. 公共巴士
(3A、4、5B、7、10、18、23、23B、26、37A、40、71、91、94、101、103、104、113、905)

學校簡介

樂善堂梁銶琚書院(Lok Sin Tong Ku Chiu Man Secondary School)是一所位於香港的資助男女中學,創校於1991年。學校座落於中西區,並涵蓋約6050平方米的面積。校監/校管會主席為陳健平先生, 銅紫荊星章, 太平紳士 ,而校長則是羅文彪先生(香港大學工程學士及教育文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碩士)。樂善堂梁銶琚書院的辦學團體是九龍樂善堂,並且是一所非宗教學校。學校的辦學宗旨:『本校以愛心辦學,因材施教為職志,著重德智體群美五育,讓學生養成關愛尊重,自律求進,慎思勤學,誠信承擔的優良素質。』學校沒有家長教師會,沒有學生會,沒有法團校董會,沒有舊生會/校友會,這些組織的存在促進了學校社群的凝聚和合作。樂善堂梁銶琚書院的校訓秉持著仁、愛、勤、誠的校訓,鼓勵學生在學術、品德和個人成長各方面追求卓越。

入學資訊

2022-2023

班級結構

中一:共有4個班級。中二:共有4個班級。
中三:共有4個班級。中四:共有4個班級。
中五:共有4個班級。中六:共有4個班級。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班級數字可能隨時間有所變動,所以學生和家長在申請入學時應向學校查詢最新的班級結構。

2022-2023

中一入學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3 年9月升讀中一)。
中一收生比重:申請學生成績次第名單20%、校內成績20%、面試表現30%、操行及考勤15%、課外活動、服務及獎項15%。

2022-2023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中一迎新活動:本校安排學長計劃、小六升中一銜接課程、中一新生家長日及中一新生輔導日。「學生成長的支援」每年均是本校重點工作項目。近年由於網課時間增加,學生長期留在家中,缺少跟同學及老師的互動時間。再者,當學生上網時間增長,學生容易受到不良資訊影響,對他們身心及社交發展大受影響。因此,本校將提供大量正面價值觀及健康生活教育活動,藉此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此外,由於本校安排午膳留校計劃,學生的午膳飯盒有嚴格監察,確保膳食營養均衡。

2022-2023 全年收費

樂善堂梁銶琚書院的學費結構如下:
∎ 中一:學費為$0/年,堂費為$0。
∎ 中二:學費為$0/年,堂費為$0。
∎ 中三:學費為$0/年,堂費為$0。
∎ 中四:學費為$0/年,堂費為$340"。
∎ 中五:學費為$0/年,堂費為$340"。
∎ 中六:學費為$0/年,堂費為$340"。
家長教師會會費為每年$40"。
學生會會費:$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為每年$0。
其他收費/費用:$0。
^請注意,以上價格和費用資訊僅供參考,可能隨時間而有所變動。學生和家長在申請入學時應向學校查詢最新的學費和相關費用細節。

2022-2023 教師資料
(包括校長)

根據2022/2023年的數據,樂善堂梁銶琚書院共有60教師,並擁有60個核准編制的教師職位。教師的學歷和專業培訓方面如下所示:
∎ 教育文憑:佔全校教師人數的95%。
∎ 學士學位:佔全校教師人數的100%。
∎ 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佔全校教師人數的58%。
∎ 特殊教育培訓:佔全校教師人數的23%。

在教師的年資方面,數據如下:
∎ 0-4年的年資教師佔全校教師人數的(未提供)%。
∎ 5-9年的年資教師佔全校教師人數的(未提供)%。
∎ 10年或以上的年資教師佔全校教師人數的(未提供)%。

這些數據顯示樂善堂梁銶琚書院擁有一支經驗豐富且具備多樣化學歷和專業培訓的教師團隊。超過一半的教師持有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這將有助於提供更深入和專業化的教育內容。他們的教育文憑和學士學位保證了他們在教學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礎知識。這些教師資料反映了樂善堂梁銶琚書院擁有一支教學實力強大且充滿經驗的教師隊伍,為學生提供高品質的教育。

2022-2023 學年開設科目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undefined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undefined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undefined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undefined

2023-2024 學年擬開設科目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undefined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undefined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undefined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undefined

學校設施/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本校除了有32個標準課室,還設有1個標準籃球場,2個多用途活動室、多媒體學習室、2個電腦室、音樂室、家政室、視藝室供不同學科使用,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
近年,本校積極投放資源改善學校硬件,更換教室的電腦設備,學校範圍全面鋪設光纖,各個教室及特別室已安裝APPLE TV,有利推行電子教學及混合式教學。本校亦設有校園電視台、舞台音效視訊控制室,改善禮堂的燈光和音響系統,提供舞台讓學生發揮潛能,投入校園生活。
今年,學校在原有的創新科技中心樓層,增建陳健平科技探索空間,總面積達6千平方呎,促進STEM教育發展。
此外,本校G/F樓層增建1千平方呎的健身室以鼓勵學生多做運動,提升體適能表現。

傷健人士洗手間、MacBook Air語音轉換文字軟件及晨光讀屏軟件。

學校特色

學校管理

學校關注事項:
1. 鼓勵同儕共學,提升學習動機    2. 推動混合教學,促進教學效能
3. 提升國民認同,放眼認識世界    4. 發揮學生潛能,培養領袖人才

學校管理架構:
本校最高決策層為法團校董會,制定本校發展藍圖及監察教學、人事、財務等項目。校內行政,由校長、副校長、行政主任及教師代表組成校政委員會,處理日常校務。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本校成立法團校董會多年,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六名、校長、教員校董、家長校董、校友校董及獨立校董各一名,另有替代教員校董及替代家長校董各一名。

環保政策:
本校致力推動環保,是港島區首間成功參與港燈「上網電價計劃」學校,並配合安裝太陽能光伏板及出版「可再生能源教材套」。
本校制訂環保政策,鼓勵全體師生要「三帶」:水樽、手巾及紙巾,身體力行實踐環保生活。本校會透過不同科目滲入環境教育,又舉辦不同活動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本校獲得最傑出綠得開心學校卓越獎2021-2022等,肯定本校在推廣環境教育,鼓勵師生實踐綠色生活、低碳生活之努力。

詳情:undefined

教學規劃

全校語文政策:
本校以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指定初中班別以「化時為科」的方式,於數學科及綜合科學科落實以英語作為教學語言。同時,其他初中班別則按個別單元以英語教授課程。除此以外,科技與生活科個別單元會以英語教授。
為培育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除中一及中二級開設普通話科外,透過多元化的英語及普通話學習活動,在校園營造豐富的語言學習環境。

學習和教學策略:
本學年重點包括鼓勵同儕共學以提升學生自學能力、藉混合式教學以提升教學效能、推廣廣泛閱讀、豐富學生跨學科學習經歷、照顧學習差異及提供更多機會予學生發揮潛能。

校本課程:
1. 選修科目:2X及3X。 2021-2022年度起,中四學生可於12科中選修兩至三科。請參考本校網頁。
2. 課程重點:初中方面,本校在各級設立科技與生活科以推廣科技教育,回應學生對不斷更新科技知識及技能的訴求。學生透過課堂中「動手做」,不單對學習科技及使用電子器材產生興趣,同時亦能提升解難、協作及溝通等共通能力。高中方面,學生可按能力及興趣選擇修讀應用學習課程。中四學生如修讀兩個選修科,會參與新設立的多元學習課,透過跨課程閱讀、STEM與日常生活、電影藝術與多媒體製作,豐富學習經歷及技能。本校在不同級別的中文科、英文科及數學科安排分組上課,實行小班教學,提高教學效能,老師能因應學生程度調適課程,照顧學習差異。

四個關鍵項目的發展:
1. 德育及公民教育-加強價值觀教育:除各科目按課程指引加強價值觀教育外,各科組亦會利用初中班主任課及各級綜合生活教育課,籌辦不同科組活動,深化各個德育範疇,幫助學生建立正面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在非教學課程方面,本校透過不同活動,如行動承諾、國慶活動、基本法活動、德育篇章閱讀、早會短講、考察交流、環保活動等,培養學生全人發展。 
2. 從閱讀中學習-邁向跨課程閱讀:為提升閱讀風氣,圖書館與各科組協作,定期舉辦不同推廣閱讀的活動。此外,學生每週可於早讀課閱讀課外書及由各學習領域提供的閱讀材料,學校亦透過LoiLoNote學習管理系統及其他電子平台,推動電子閱讀,進一步鼓勵學生廣泛閱讀。
3. 專題研習-達至跨學科整合及應用知識與技能:不同學習領域為初中學生提供最少兩次跨學科專題研習機會,以建立學生自主學習精神與培養共通能力,為提升學生高中各學科所需須具備的能力打好基礎。
4.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本校BYOD政策已推展至中五級,學生於課堂內外透過平板電腦學習。師生透過LoiLoNote、Google Classroom、實時網上學習及各類教育apps,進行互動學習。

生涯規劃教育:
本校採取全校參與模式,與各科組、家教會及班主任合作,照顧不同學生的生涯發展需要。包括透過校本生涯規劃課,認識自己及社會人材需要,培養學生正確的態度及價值觀,面對未來的挑戰。另外,配合不同成長階段,安排選科分享會、職場體驗、校園遊踪及個別輔導,引導學生按個人能力、興趣、志向思考畢業後的出路方向。2020年起成立生涯規劃資源中心「知道吧」,資源室內放置最新升學及就業資料,提供充足的資訊讓學生作知情的選擇。

詳情:undefined

學生支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本校學生支援組負責策劃、推行及檢視「校本融合教育政策」。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領導、管理及統籌相關工作,各行政組別、科主任、班主任及科任老師積極配合學生支援組的工作,共同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亦按需要邀請家長、教育心理學家、老師、社工及輔導員出席個案會議,為有關學生提供適切支援服務。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本校秉持「及早識別」、「及早支援」、「全校參與」、「家校合作」和「跨界別協作」五個基本原則在學習、社交、情意等各個範疇上關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期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啟發及樂趣,以及建構關愛共融的校園文化。本校利用學習支援津貼聘請教師以提高師生比例,以及聘請學生輔導及支援人員在課後提供不同類型的支援服務及活動,如言語治療服務、職業治療服務、共融活動、社交技巧提升小組、專注力提升小組、與職業相關的興趣活動、學習技巧課程、測考調適安排等,希望能夠因應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作出針對性的支援。此外,為了建立和諧共融的校園,本校培訓學生領袖-「輔導領袖生」,除培養學生樂於助人的服務精神及領袖才能外,亦希望學生能守護身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學,達至「互助、互愛、共成長」的果效。為了提升本校各持分者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專業能力,本校適時安排校外專業人士(如教育心理學家、社工)為教師、教學助理及其他支援人員進行培訓,藉此讓全校職員共同協助建立關愛校園的文化。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舉辦文化共融活動;及增聘人員及/或增購翻譯/傳譯服務以促進與家長的溝通。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本校按學生的需要,安排不同的校內測考調適安排,如增加時數、放大版試卷、讀屏軟件、語音轉換文字軟件、豁免考試等,並協助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於中學文憑試中申請相若的特別考試安排,以確保考核機制能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

詳情:undefined

家校合作及校風

家校合作:
本校早於一九九九年成立家長教師會,透過不同活動,促進家長與老師之間的聯繫。定期舉辦座談會,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家長亦可互相交流寶貴經驗。此外,本會亦舉辦工作坊、興趣班、旅行、同樂日等親子活動,透過老師、學生和家長的積極參與,培養和諧的親子與師生關係,並提升對本校的歸屬感。

校風:
本校擁有富經驗的訓、輔導教師團隊和教育心理學家,輔以公民德育及生活教育,為學生提供多角度的啟迪與培育。本校旨在塑造淳樸關愛校風,並透過全校參與的訓輔方式、雙班主任制度、領袖培育及朋輩輔導等計劃,致力培養學生自律守規的品格,認識自我,追求卓越,建立良好人際關係,進而解決周遭所遇的困難,對家、國以至世界有所承擔。
每年8月本校安排新入讀的中一同學參加新生輔導活動,讓同學早日適應中學生活,減低焦慮。此外,中一學生須在上學期參加自理營活動,讓他們明白自律守規,認識自我。

詳情:http://lstlkkc.edu.hk/l11-pta/ban.htm

未來發展

學校發展計劃:
1. 自主學習   鼓勵同儕共學,提升學習動機
2. 混合式教學  推動混合教學,促進教學效能
3. 價值觀教育  提升國民身分認同,放眼認識世界
4. 多元發展   發揮學生潛能,培養領袖人才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本校重視教師專業發展及培訓,鼓勵全體老師積極進修,與時並進。每年校方配合重點關注事項舉辦教師專業培訓活動;又安排老師參與樂善堂轄屬中學聯校教師發展日及學校起動聯校教師專業發展日,內容包括國家安全教育、基本法教育、混合式學習、自主學習、學校行政、課程發展、評估方法、學生成長等及資訊科技教育……,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老師除積極報讀校外教師培訓課程外,亦會跟同儕分享,包括Loilonote工作坊、TEAMS網上教學操作,以協助解決電子教學上的問題並提高學與教的成效。此外,學校也為新入職老師設「啟導計劃」,由具豐富教學經驗老師擔任導師,協助新老師儘快適應學校行政及教學工作。為了提升本校各持分者照顧有不同學習需要學生的專業能力,本校適時安排校外專業人士(如教育心理學家、社工)為本校教師、教學助理及其他支援人員進行培訓,藉此讓全校職員共同協助建立關愛校園的文化。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本校以「全人發展」為宗旨,為學生提供多元化學習活動,學會活動逾40個,包括制服團隊、文化藝術、興趣與技能培養、學術、體藝專才、領袖培訓和社會服務等,讓學生認識自我、發掘潛能,並培養領導才能、團隊精神及社會責任。本校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各類表演、展覽、比賽、培訓計劃與社會服務,讓學生增廣見聞的同時建構成功經驗。不同科組亦為學生籌辦全方位學習或跨科組活動,讓學生走向世界實踐多元學習。
聯校活動方面,本校學生每年參與九龍樂善堂陽光青年計劃、萬人行、甜心行動、九龍倉學校起動計劃,讓學生走進社區的同時亦培養群策群力、服務社會的精神。

詳情:undefined

其他

學校常設多項獎學金,獎勵學業成績優異或其他方面表現卓越的學生及畢業生。
本校致力環保教育發展,我們將每年從港燈回購太陽能光伏板生產電力的款項,設立「李聖潑STEAM教育獎學金」,獎勵在STEAM教育上有傑出成就的學生。

bottom of page